3.島嶼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隨著人類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進程增加的。在工業化開始前、工業化開始後,島嶼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何差異?
14核心問題2創新實踐案例分析◇案例名稱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案例背景匹茲堡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素有“世界鋼都”之稱。1980年後,隨著中國鋼鐵產量的上升,匹茲堡的鋼鐵業已經淡出,現已轉型為以醫療、金融及高科技工業為主的都市。
匹茲堡的發展經曆了不同的階段,並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
初期階段:美國東北部的匹茲堡最初隻是印第安人的小村鎮,18世紀中葉,人們在該地發現了大型富鐵礦和煤礦,鋼鐵工業隨之興起。
成長階段:到二戰前後,匹茲堡成為美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是美國的“鋼都”。二戰結束後,軍火需求量劇降,匹茲堡鋼產量削減一半,不少鋼廠倒閉,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茲堡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濟基礎——鋼鐵工業在國外競爭和需求下降的雙重打擊下已經名存實亡,其經濟也不斷衰落。
衰退階段:匹茲堡迅速對經濟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經濟結構從單一的鋼鐵工業向多樣化的服務行業轉變,由此而化險為夷。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匹茲堡地區喪失了12萬個製造業就業崗位,同時還創造了11.5萬個新就業崗位,這些就業機會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門,其中先進科技領域發展最為迅速。
◇案例問題1.從匹茲堡市的起源來看,其發展的主導區位因素是什麼?
2.簡析18世紀中葉,匹茲堡市得以迅速發展的技術條件及其區位條件。
3.分析二戰後到20世紀80年代初,匹茲堡市經濟衰落的原因。
4.導致匹茲堡市經濟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15微課堂?高中地理核心問題助學資源/地理3社會調查◇調查目的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調查資料我國新、老“天府”的變化古人對天府的描述是:“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民豐物阜”。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係起來,叫作“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中國曆史上曾有關中地區、成都平原、華北北部(燕京一帶)、江淮以南地區、太原附近、閩中(福州及其西南一帶)及盛京(沈陽一帶)等7個地區被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2008年,中國評選出十大“新天府”。評選專家給出的“新天府”標準:應該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較高,是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區域。這說明與“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評選標準更側重人文條件。“新天府”是:成都平原、台灣嘉南平原、伊犁河穀、山東半島、閩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呼倫貝爾、蘇北平原、寧夏平原等。
◇調查問題1.簡述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區的共同優勢條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餘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評選中黯然落選,其原因是什麼?
16核心問題2研究性學習◇課題名稱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課題背景沙特阿拉伯,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自20世紀70年代,沙特阿拉伯用其豐厚的石油資金大力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巨額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從傳統落後的農牧業經濟迅速向以石油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轉變。1993年末至1994年世界石油價格下跌,又導致了沙特阿拉伯經濟的萎縮和下滑。為擺脫困境,沙特政府采取了一係列經濟調整措施,如開采磷礦資源等來擺脫困境。
沙特阿拉伯的人口主要集中於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21世紀初,該國在甲地發現便於開采、儲量豐富的優質磷酸鹽礦,位置見右圖,初期開采的礦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了磷酸鹽工業城,使其成為集開采、加工為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
◇課題結論1.說出沙特阿拉伯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主導因素。
2.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的優勢條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都會造成汙染。有觀點認為,與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造成的汙染危害較輕。你是否讚同這種觀點?請通過對甲、乙兩地的對比分析,闡述其理由。
探究發現◇探究目標地理環境與種植業、畜牧業的分化◇探究資料農業生產的對象是各種動植物。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空氣、水分、陽光和各種養料,不同生物生長發育的規律不同,各自要求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等差別很大,因而使得農業生產活動形成極為明顯的地域性。自種植業和畜牧業出現以來,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人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方式發生了明顯的分化,主要出現了三種方式:種植業和畜牧業並存、以種植業為主、以畜牧業為主。
17微課堂?高中地理核心問題助學資源/地理3農業生產方式典型分布區地理環境特點歐洲東部丘陵和平原的連接地帶喀爾巴夏季高溫多雨,非常適合穀物生長;秋季種植業和畜牧業並存阡山脈水草豐美,適合放牧牲畜氣候幹旱少雨,春季和夏季牧草叢生,秋以畜牧業為主蒙古高原季則枯黃疏落,適合放牧以種植業為主黃土高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幹燥,雨熱同期◇探究思考1.資料說明了什麼問題?
2.什麼原因導致了三個地區農業生產的差異?
學習評價2010年初,陝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數年前,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完成1、2題。
1.在資源開發初期,當地適合發展()A.食品工業B.高耗能工業C.農產品加工業D.高新技術工業2.近年來,該地區逐漸形成下圖所示的發展模式。關於該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固硫酸廠填體硝酸廠汙水處理廠煤水泥廠廢礦建材廠棄廢廢塌物氣水陷
煤煤發電廠京津唐地區區煤矸泥泥石采煤洗煤焦化廠焦油、工業苯等化工廠(精細化廠)合成氣、化肥、甲醇等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②該模式體現了清潔生產過程③該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形成了集聚效益④該模式體現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過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讀甲、乙兩區域圖,完成3、4題。
18核心問題23.甲、乙兩區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A.南部均為平原地區B.河流眾多,水源充足C.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D.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4.關於甲、乙兩區域人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口稠密,自然增長率較高B.南部均以電子工業為主C.乙區域北部為重要的糧棉產區D.甲區域城市群形成的最主要的物質基礎是區域內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苗族服飾及其著裝習慣深受所生活區域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苗族聚居區之一,該區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著對襟短衣和褲筒較寬大的長褲,外出時打“綁腿”。
分析圖示區域地形與氣候條件對該區域苗族男子著裝習慣的影響。
鏈接高考知識應用提升1.分析某個區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包括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征、土地及礦產資源等對區域發展的有利及不利影響。
(2)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包括區域的人口(素質、數量)、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交通運輸狀況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響。
2.分析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1)確定區域發展階段從時間上看,區域發展呈階梯式遞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成長階段可分為工業化階段和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從空間上看,區域發展是一個由點到線再到麵的過程。從產業結構上看,區域發展一般經曆由以第一產業為主到以第二產業為主,再到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過程,區域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合理。
19微課堂?高中地理核心問題助學資源/地理3從人地關係上看,區域發展一般經曆由人地關係基本協調到明顯不協調,再到人地矛盾最為激烈,最後重新走向協調的過程。
(2)轉型階段的發展問題及策略問題:生態環境破壞、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嚴重,交通擁堵,地價上升,區域經濟衰落、萎縮。
策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拓展交通,治理環境。
3.區域發展過程圖的判讀區域發展過程圖是展示同一區域在不同時期的地理環境變化圖,主要有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植被類型的變化、居民點的變化、交通線的變化等。
20世紀80年代初21世紀初城鎮圖溫泉居民點鐵路鄉村土路例煤礦鎢礦河流公路水電站在判讀區域發展過程圖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關注圖中提供的時間信息。
(2)關注圖例並分析各圖例在圖中的分布變化,如麵積大小、數量多少等。
(3)綜合分析圖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變化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
(4)根據影響製定相應的措施。
經典試題突破(2014?江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大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慶油田已經開采出可采儲量的75%。近年來,大慶市重點發展了石化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及儀表儀器等產業。下表是大慶市近年來主要經濟和產業指標值。
年份2005年2008年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億元)140022204000三次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86∶114∶82∶144∶81∶15采掘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827972材料2玉門是我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2009年被列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開采造成大氣、水和土壤的嚴重汙染,老城區人口從13萬銳減至3萬。近年來,玉門重點發展了新能源產業。
20核心問題2(1)分析大慶市產業結構及變化特點。
(2)目前,大慶和玉門在資源、經濟和環境三個方麵麵臨問題的差異是什麼?
(3)根據各自麵臨的問題和具有的優勢,兩市選擇不同產業發展方向的原因是什麼?
(4)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家戰略,對大慶、玉門這類資源型城市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5)在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方麵,大慶和玉門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舉措,請談談對“因地製宜”思想的認識。
21微課堂?高中地理核心問題助學資源/地理3核心問題3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問題解讀通過實例的分析,認識產業轉移對產業遷出區和遷入區地理環境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