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下的生命樹紅星下的生命樹家
國紀
事叢
書趙
繼明
◎著
江西
高校
出版
社紅星下的生命樹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紅星下的生命樹\/趙繼明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12ISBN978-7-5493-4938-8Ⅰ.①紅…Ⅱ.①趙Ⅲ.①回憶錄—中國—當代Ⅳ.①I25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297916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紅星印刷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23.75字數380千字版次2016年12月第1版印次2016年12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4938-8定價50.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6-820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序Ⅰ序
人生,是美好的。
站在七旬高地,回望遠逝歲月。
高山流水,花落花開笑傲冬夏;滄海桑田,雲舒雲卷譜寫春秋。道路盡管曲折,前行自然更加豪邁;生活諸多艱辛,清晨照常旭日東升。
攜手趙繼明共同走上人生長征路,至今已是第四十七個年頭。一個生在革命聖地延安的紅軍後代,命運竟是甜酸苦辣鹹五味俱全;特別是與病魔的喋血抗爭,最終戰而勝之,是令我極其心疼而又為之慶幸的。
我們相濡以沫,跋涉艱難的歲月,跨進新時期,贍養老人,撫育兩個孩子長大成人;我們相知相愛,邁入新世紀,建設幸福生活,迎來嶄新的人生,如今已是三代同堂的矍鑠老人。
自2013年出版《追尋紅星的足跡》(合著)一書之後,趙繼明仿佛找到了文學創作的突破口而一發不可收,現在又捧出了三十多萬字的力作《紅星下的生命樹》。我目睹他夜以繼日地筆耕,樂此不疲,感慨萬千。我知道,這是他的生命在歌唱。
我不止一次地勸他:你是動了大手術的老人,不能太勞神了。趙繼明總是微笑著回答:“我要把自己與困難、與疾病做抗爭的經曆寫出來,給他人以生命的鬥誌與力量。寫作是人生之樂事,我不覺得累。”Ⅱ紅星下的生命樹他的創作熱情與對生活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感動了我。
是的,一位老人就是一部編年史。
老人閃光的足跡,就是一行行詩;老人生活的曆程,就是一幅幅畫;老人飽嚐的艱辛,就是一首首歌;老人經曆的風霜,就是一篇篇文章。
趙繼明所著的《紅星下的生命樹》這本書正是如此。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書,那麼少年就是書的開頭,青壯年就是書的中部,老年自然是書的結尾。而結尾才是最精彩、最感動人、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生“壓軸戲”。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說:“六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美好生命是一百二十歲,其中零到六十歲是第一個春天,六十到一百二十歲是第二個春天。第一個春天是播種耕耘、辛勤勞作的春天,很辛苦;第二個春天是收獲碩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是真正進入了“自由王國”、賦予老年人的第二個春天。趙繼明六十歲新換的肝,他攜帶著一個“新肝”進入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幸福!
通過趙繼明的經曆,我們真正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我們的晚年要精心養生、保健,不要計較個人得失,不要過度勞累,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也真正懂得了“少年夫妻老來伴”的含義,深切體會到相互關愛、難舍難離的可貴。
年輕人的夢如初升的太陽,老年人的夢如夕陽的晚霞。夕陽無限好,讓我們的生命之舟在這兒重新鳴笛起航吧!
珍妮2016年8月26日於南昌自序Ⅲ自序自己的命運同芸芸眾生一樣,雖然很普通,卻經受了不少磨難,也得到了許多鍛煉;其中有些曆練隻有少數人才能有幸經曆,確實不容易。
有時靜下來,回想自己的這些經曆,其中滋味可謂五味俱全。如果能把這些經曆比較全麵地記錄下來,或許會有點閱讀和參考的價值。
———兒時摔破頭、被蜂蜇、初遇自殺、“文革”中的見識、扶老太被訛詐、自打腎結石、清貧的生活、評“五好家庭”、遭搶包、飽受痛風苦、遭遇糖尿病等內容的生活之煉;———廣讀課外書、保送進高中、評上英雄班、考取省外全國重點大學、取得專利代理人資格等方麵的學習之煉;———參加勤工儉學、參加家庭和學校勞動、到航海俱樂部培訓、下放白馬湖農場勞動、轉戰巢湖農場等內容的勞動之煉;———多次變更工作單位、重新適應環境、熟悉工作、挑戰困難的工作之煉;———摔斷手、割扁桃體、拔牙事故、挑眼睛異物、膽汁引流、割痔瘡、割闌尾、摘除膽囊、進行肝移植等方麵的手術之煉……當親友們知道我要寫出自己的各種“糟糕”的經曆時,大惑不解: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糗事讓別人知道?!
Ⅳ紅星下的生命樹但我卻不以為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有的一路豪歌向天涯,有的英雄多難歲月稠,也有的壯誌未酬恨滿襟……我相信會有人從我的經曆中吸取經驗教訓,換位思考,振奮精神,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有一位癌症患者,手術後悲觀不已,看到我換了肝這麼多年後每天還在精神煥發地鍛煉、說笑、啥事沒有的樣子,信心頓時大增。他決心振作起來,丟開各種傷心、愁苦,甚至憤怒和不開心的事,高高興興去過好每一天。至今身體恢複得越來越好,精神和臉色都像健康人一樣了。
———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縱觀我的人生經曆,雖然略顯坎坷,但也有喜有悲:比多災多難的人可能要好點,比安居樂業、仕途順利、衣食無憂、身體健康的人又要差一些,但差得不太多。因為每當我的處境、健康處於最低穀的時候,我的精神從來沒有頹廢、低沉過。我始終認為,我的家人和親友是我堅強的後盾。麵對各種各樣的困難,隻要有堅強的意誌和樂觀的精神,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有一句話說:如果把你的痛苦與比你更痛苦的人比,你的痛苦將會減少許多;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會增加許多。關鍵是要學會忍耐,學會退讓,學會解脫,學會轉變。有了這些,什麼痛苦都能戰勝,什麼困難都能解決,什麼矛盾都能化解。起碼我是這樣解決矛盾和問題的。
我希望,你在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在患有重病的時候,你在迷失奮鬥方向的時候,可以翻翻這本書。如果我的這些人生經曆能給你一些參考價值,能產生力量,引發共鳴,從而有所啟迪,有所幫助,本人將欣慰之至,不勝榮幸。
2016年9月28日目錄001目錄Contents序\/珍妮\/Ⅰ自序\/Ⅲ一別夢依稀咒逝川\/0011.延安大撤退留下的傷疤\/0012.八一保育院生活記\/0023.骨折的考驗\/0054.育新小學第一屆畢業生\/012二與馬蜂的第一次親密接觸\/023三知識改變人生\/027四成長的艱辛\/0331.打擊侵略者\/0332.來自生活的磨煉\/0383.勤工儉學\/0394.書生意氣\/0505.航海夢想\/064五我的大學\/0751.神槍手的煩惱\/0752.扁桃體殲滅戰\/0813.針灸PK慢性盲腸炎\/0874.“出口”的危機\/089002紅星下的生命樹5.大學裏的鍛煉\/0906.實踐與設計\/092六實習中的見識\/0981.丁是“釘”,卯是“鉚”\/0982.肝腦塗地為阿誰\/104七蹉跎年華\/1071.烈火中永生\/1072.北京見聞\/1093.春秋拾遺\/1114.父難子幫\/1205.英雄軼事\/123八曬黑的青春\/1291.千裏馬成孺子牛\/1292.手工建房\/1353.水到渠成\/1424.豐收競賽\/1485.訪貧問苦\/1516.吉慶有“魚”\/154九“虎口”拔牙\/160十轉戰巢湖農場\/1681.跟隨部隊調防\/1682.轉戰“巢湖”———白湖農場\/1713.《長征組歌》與軍裝問題\/1794.雁南飛\/182目錄003十一生活的磨煉\/1851.享受清貧\/1852.鳳凰涅\/1883.拔除眼中釘\/1904.扶老人遭訛詐\/192十二一刀斬除是非根\/197十三再見吧,闌尾\/1991.闌尾圖窮匕首現\/1992.又見自殺\/201十四評為“全國五好家庭”\/205十五膽囊殲滅戰\/2121.華佗無奈小蟲何\/2122.與膽囊炎攀上關係\/2143.打一場膽囊保衛戰\/2174.親愛的膽囊,永別了\/221十六腎結石,誰怕誰\/2271.腎結石與我過不去\/2272.我與腎結石過不去\/228十七肝膽相照榮辱與共\/2321.與肝腹水的初次較量\/2322.脖子扭扭、屁股扭扭\/2363.再戰肝腹水\/242004紅星下的生命樹十八與病魔的生死搏鬥\/2461.恢複健康的理想\/2462.接受肝移植手術\/2503.排異阻擊戰\/2544.榜樣的力量\/263十九痛定思痛\/2681.風物長宜放眼量\/2682.自信人生二百年\/2753.梅花歡喜漫天雪\/2804.雄關漫道真如鐵\/2975.刺破青天鍔未殘\/2996.柳暗花明又一村\/302二十三次飽受痛風苦\/306二十一與Ⅱ型糖尿病短兵相接\/311二十二工作之煉\/3191.在商業廳工作的日子裏\/3192.從事專利工作\/3243.到省質量管理協會\/3274.為信譽而戰\/333二十三幸福的晚年\/341二十四詩人興會更無前\/352跋而今邁步從頭越\/366一別夢依稀咒逝川001每當我看到肝移植手術在肚子上留下的長長的刀疤時,就會看到割闌尾的短刀痕以及割膽囊留下的月牙形刀疤,又會想到戰爭年代在額頭上留下的疤痕。
1.延安大撤退留下的傷疤我於1944年3月8日在延安出生。當時父母都在中央印刷廠工作,父親負責密件印刷,母親在裝訂組。喂奶期間把我先放在廠托兒所托管,母親每天去喂兩次奶,一等斷奶以後則開始送到延安保育院,由警衛員每周接回來一次。具體情況我在《追尋紅星的足跡》中的第六章第別七節《紅色童年》和第七章《一個紅小鬼眼中的延安》中做夢了較詳細的敘述。依下麵要講的是我的一次生死劫。稀那是1947年3月中旬,蔣介石集中了九十四個旅近七十萬兵力分別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開展重點進攻,形咒勢非常嚴峻。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黨中央決逝定主動撤離延安。川我父母當時按照上級的要求,跟隨位於延安清涼山上的中央印刷廠職工分批撤出。那時我剛滿三歲,和哥哥已從要轉移的延安保育院裏被接了回來,跟隨廠裏一些家屬一起撤離。我倆被放在一頭驢馱著的兩個籮筐中,從此告別了那雖然艱苦但卻豐富多彩的生活,踏上了征途。
誰知下山時,剛走到半山途中的一個彎道上,就遇到了敵機的轟炸,大家紛紛加快步伐並靠崖邊躲避。這時,敵機發現了下山的隊伍,開始掃射並丟炸彈了,炸彈的爆炸聲和機槍的掃射讓我們四處散開。
沒料到的是,我兄弟倆搭坐的毛驢在爆炸聲中突然受到了驚嚇,猛然掙脫了警衛員的手狂奔起來。由於在002紅星下的生命樹猛跑中受到了劇烈的顛簸,驢肚子上固定籮筐的綁帶突然繃斷了,兩個籮筐立刻從驢背上翻過來向崖邊滾去,嚇得我母親和大家驚叫著趕過去,以為這下兩個孩子掉下山必死無疑。還好,籮筐側麵重重地摔在崖邊,我倆半坐著的籮筐隻有一小半懸在崖外。等警衛員和母親趕過來時,隻見我哥哥的臉上和手上都是塵土,兩隻手緊緊地抓著筐緣,不知所措地茫然望著大家;而我的額頭上則被磕破了一條長長的口子,正汩汩地往外流著血,大聲哭叫著。心急如焚的母親見狀,趕快一把緊緊地捏住了我的傷口,一麵叫其他同誌找來一包痱子粉全部倒在傷口上麵,總算止住了血。
母親就這樣一直捏著我的傷口趕路。到達目的地後,等醫生來處理傷口時,上麵的血已經完全凝固了;醫生在給我清理傷口時,由於我不配合,又哭又叫,甚至哭得流鼻血,於是醫生就隻做了些清創處理,沒有再進行縫合。
以後,我們一直跟隨著父母的隊伍先是北上後來南下,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動蕩生活,但傷口沒有發生感染,也沒出現其他問題,人也沒什麼大礙,就算是熬過來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遇到的生死之劫。雖然不無驚險,但慶幸的是沒有危及生命,而且最後的結果是既沒有摔殘也沒有摔傻,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我的額頭上至今留著一條長約五公分凹陷下去的疤痕,平時在額頭前麵一點頭發的遮掩下基本上不容易看出,沒有什麼大礙的,要不然也不會找到這樣漂亮賢惠的老婆。
2.八一保育院生活記解放戰爭開始後,我父母一麵工作,一麵隨著大部隊從熱河到張家口,再到鄭州、許昌、武漢、長沙等地;一直到南昌市的時候,他們就同一小批幹部一起轉業到地方工作。
我父母轉業到南昌工作後,父親先是被分配在中國石油公司南昌分公司任經理,後調任江西省國營商業儲運公司任經理。我們這群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紅軍後代,則集體住宿在位於民德路的南昌八一保育院內。
周一至周六,小朋友吃住都是在保育院裏,隻有到周六下午,家長會來接一別夢依稀咒逝川003孩子回家,周日下午再由家長送回(大多數孩子都是由警衛員或保姆來接送的)。個別太戀家或嬌生慣養的孩子,也會在周一早餐前後送來,但這屬於違反紀律,會挨批評的。
在我記憶中,保育院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早上一起來,就要主動去洗臉刷牙,對那些胡亂抹濕一下臉或三兩下就刷完牙的小朋友,阿姨會對他們進行說服教育,不僅要講洗臉刷牙的作用,還提升到做事要認真的高度來談問題。
第二件事就是解大便。每個小孩必須坐在痰盂上解大便。對於大便幹燥而解不出的小朋友,阿姨就會給他肛門裏塞一小長條肥皂,一般過了一點時間後就可以排出大便。如有極個別的孩子實在解不出時,阿姨還會幫助孩子一點一點摳出來。
除了統一的早、中、晚三餐飯以外,每天午休起來時,都要大家自己到餐廳去領一碗奶(或豆漿)和一個小麵包。有極個別大點又頑皮的孩子在領完一份趕快吃完後,又會偷偷設法通過換帽子等方法想再去領一次。我就見到過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問排在後麵的小孩子要換頂帽子,小孩怕自己後麵會領不到麵包,不肯換,此事才穿幫。
由於當時國家實行的是供給製,保育院冬天會統一發給小朋友一套棉衣、一雙棉鞋;夏天發一套春秋裝、一雙布鞋。每個小朋友衣服左胸的小口袋上方都縫上了每個孩子的名字,說是為了在清洗後分班保管和分發時便於統一管理。
每逢暑假,保育院會集體到廬山牯嶺街下方一座紅頂大石塊建的大樓裏度假(至今大樓還在,聽說已換了主人)。當時我們都是先坐火車到九江,再乘汽車到廬山山腳下,再由老師、叔叔阿姨和請一些專門上下山的民工一人牽一個孩子從“好漢坡”一直走到保育院大樓裏。
現在找出一張院長留下來的小朋友在廬山仙人洞裏的照片,原始而真實。但由於年代久遠,大家在找自己時除了有特點或變化不是很大的可以猜出外,其他的真是不容易認出。
在廬山上,由於老師說山上有老虎,也不知是真的假的,小朋友除了到景點經過街上時偶爾可以看看商店外,一般都不敢亂跑。那時我們最喜歡的是買咖啡糖,又便宜又甜,還很香。含在口裏的時間要很長才化完,最經濟劃算004紅星下的生命樹八一保育院廬山照(呂宏、賴華東提供)了,大家都喜歡買。長大後,如果上了廬山同學們還會去找這種糖,可惜現在沒有了。
在山上除了學習、唱歌、畫畫和玩遊戲外,小朋友還會被老師帶到路旁的小溪邊進行勞作。可以到溪水中翻開石塊找小螃蟹,有時還會看到一兩條石魚。還可以在溪旁的亂石堆中找到灰色、粉紅色、黑色、黃色、白色、棕色等各種不同顏色、大小不一的石塊,然後大家在麻砂的大石頭上不停地打磨,一般可以磨出石頭包子、小硯台、小石塔、小石墩、方壓塊、石粉筆等各種象形物。
這要看小朋友的耐心、想象力怎樣來決定他們會做成什麼東西。更有甚者,大班有幾個大點的孩子會到商店裏買來雕刻刀,刻出像模像樣的房子、圖章、五角星、寶塔等東西來。其他小朋友也會拿出自己的“作品”讓他們進一步加工,以求做得更好。
一別夢依稀咒逝川005孩子們還會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夾在書頁中做成標本;有些膽大的會捉一些漂亮的大蝴蝶,然後用大頭針紮在牆上風幹做標本;還有的孩子會到開山造成的石塊堆裏,或者新修公路的亂石堆中去翻找長短不一、大小不一、色彩不一的水晶石,閃閃發亮,煞是好看。有些懂點知識的小朋友不知從哪裏找來了自認為是所謂的“金礦石”“銀礦石”“銅礦石”“煤礦石”“磁礦石”等,雖不知真假,但很讓人羨慕。
後來隨著入院孩子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學班級的不斷升級,明顯感到保育院已容不下這麼多人。小學生們也已上升到有組織的玩耍活動,偶爾還會出現打破玻璃、打小架等事情。實際上,保育院和小學也無法融合到一起。於是,大約在1953年暑假以後,應上級的安排,將已容納不下的小學部搬到了位於離贛江邊不遠的疊山路小學作為過渡,等新修的育新小學蓋好後再搬過去。
3.骨折的考驗當時委派到疊山路小學的老師都是一些政治覺悟高、道德品質好、有真才實學的優秀教師;照顧孩子們生活的叔叔阿姨也都是一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充滿愛心的同誌,使我們在德、智、體上都能得到全麵發展。
學校裏要求學生們要尊老愛幼、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努力學習,至於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講衛生是每個學生起碼的要求。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準講髒話,不準打架鬥毆,不許浪費糧食,遵守各種製度和紀律,互相幫助,愛護公共財物。革命傳統教育根深蒂固、刻骨銘心,所以大家在思想、品德、素質上都比較好,以至於學生們在小學畢業進入中學後,對中學裏看到的一些不講衛生、不守紀律、不尊師愛友,甚至還有打人、罵人等不良現象時很不適應。如果你去指責有的同學“你怎麼罵人?”“為什麼亂吐痰?”“不要亂丟紙屑!”等話語時還會遭到嘲笑,較長時間後才逐漸適應。
我剛上初中時就碰到過一件這樣的事。
那是在上一堂曆史課,老師講課時,我按習慣端端正正地挺胸坐在課椅上,時不時還埋頭做筆記。但過了不久,後麵一個上課不願聽講又很頑皮的同006紅星下的生命樹學拿一支鉛筆尖紮我的後頸,開始時我不以為意,用手擋幾下就算了,但誰知他更來勁了,連續與我搗亂。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就回頭說他,因而被老師發現。當老師叫我起來問原因時,我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老師,他在後麵用鉛筆‘篤’我的脖子!”老師問他:“你為什麼用鉛筆‘篤’他的脖子?”也可能在南昌沒用過“篤”這個詞,講起來有點別扭。那位同學回答:“我哪裏‘篤’了他?我隻是拿鉛筆碰了他脖子幾下。”在講到“篤”字和“脖子”幾個字時還故意拉長了聲音,弄得全課堂哄堂大笑。我不知道大家笑什麼,等下課後我問其他同學才知道在南昌是講“哆我的頸(讀蔣)”。
後來,那個同學還幾次怪聲怪調地挖苦我:“篤我的脖———子、脖———子。”後來我下定決心要聽懂和學會說南昌話,並在初中畢業後學會了南昌話。
大家都很懷念小學時的文明風氣。
我在疊山路小學遭遇過一次創傷,摔斷了手,成了全校第一個出事故的人。
那大概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搬到疊山路小學上課後不久。
有一天晩飯後,大部分男同學又像以前一樣,分成兩邊“蒙蒙躲躲”玩,以能“捉”到對方的人最多為贏。兩邊領頭的同學一般是年紀大點、個頭高點、膽子大點、有號召力也有能力的同學,膽子小些的跟著就行。我就屬於個頭不高、膽子也小的那種。
當時,我們這邊正在比較整齊和正規的一間高年級同學的臥房裏商量對策。房間靠著一邊牆,像醫院一樣並排放有四張單人床,通道南北向各有一扇門,門旁邊各有一個對開窗,同學們分別坐在床上或站在一旁聽“頭領”安排和布置任務。主要是講玩的規則和要求,一般要求在抓到對方或被對方抓到時不能反抗也不能再跑,否則就沒辦法玩了。
就是這次在高年級宿舍,我們才知道高年級同學已開始用“電報文”在房間之間來傳遞簡單的消息。那是一卷卷不知哪位同學搞來的電報紙條,上麵用大頭針紮出了代表幾種不同內容的針眼;然後通過窗子外麵的釘子,兩個房間鄰門之間也打上了釘子,紙條在釘子上麵滑動就能完成信息的傳遞。他們在午休、晚休時,靠老師或阿姨近些的房間發現情況後,立刻向隔壁房間發一別夢依稀咒逝川007出諸如“老師來了”“晚班阿姨來了”等各種消息,以便讓有些睡不著覺的同學可以在休息時間裏東拉西扯、談天說地。這讓我們這些低年級同學大開眼界,佩服得五體投地。接著大家對他們製作的“紮眼機”以及傳輸和“翻譯”方法認真地觀摩和詢問,隻是我們低年級住的是大房間,不需要這種方法。
正當大家在房間裏聚精會神地商量怎樣“抓”到對方的“兵”的時候,突然有個“哨兵”從北門跑進來報告,“他們帶隊衝過來了!”情急之下,大家立刻慌亂地爭先恐後從南邊的門和窗子出去躲避。宿舍的窗子離地麵大約高一米,我個頭小,也不靈活,慌亂中選了跟著別人一起去跳最近的窗子。我剛站上窗子還沒等跨出腿就被後麵的同學擠了出去,隻好先用兩手掌著地。在我手撐住地麵的那一瞬間,隻聽見“哢嚓”響了一聲,就看見我左手的前臂突然彎了起來。等我兩腿著地並站起來時,看到的是我的左前臂已像拱橋似的彎著。由於親耳聽到了斷裂聲,我知道這下手臂骨頭肯定是斷了,於是嚇得大哭起來。同學們圍過來一看,也知道大事不好,趕緊同我一起去了校醫務室。校醫在看到我的手彎成這樣,也感到這種形狀很奇怪,但最後認定是斷了骨頭,就趕快帶我來到附近的江西省人民醫院治療。
到江西省人民醫院時,天已經開始黑下來了。由於門診部的急診科沒有透視設備,急診科的大夫立刻將我轉到住院部骨外科。住院大夫進行詢問和初步檢查了解情況後,叫護士推來了一個方形的X光透視儀,隻要把手放在上麵就能看到手裏麵斷骨的情況。當年隻有省人民醫院才有這樣一台可以推動的X光透視設備。
經過透視檢查,醫生確認我的左手是尺骨和橈骨同時從中部折斷了,需要在拉伸的同時再通過按壓來進行對接。於是就叫來一位男醫生過來幫忙,由兩個人合起來做接骨治療。
我本身從小就對醫院充滿恐懼感,兒時摔破頭時到醫院後竟然嚇得哭叫著直到流鼻血。現在又看到兩個醫生來“對付”我,就歇斯底裏地又跳又哭又叫,把住院部許多病房裏的病人家屬都驚動到走廊上來看發生了什麼事,但我毫不顧忌地自管自地叫喊和蹦跳著,使得醫生要費很大的力氣來接骨。由於我不斷地嚎叫和蹦跳大大影響了醫生的複位工作,常常是剛剛接好一根斷骨再接另一根斷骨時,被我一跳一扭動,前麵接好的骨頭又錯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