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建築百年\/讀學鷹、馬曉兩教授《南大建築百年》感懷詩序情衷母校在童萌,南大南工兩學宮。蔣山憑點見梅庵,續火燃薪興正酣。
未曉學人高學譽,已迷華廈偉華雄。隻手難縫中土裂,一心欲補學旌慚。
鼓樓崗下飛甍躍,北極閣旁球頂隆。精排土木天人合,細度三優法則參。
心往斯校曾占卜,終投身入母懷中。鞭石鳩工同義舉,龍盤虎踞又瑤簪。
記得當年入校初,殿堂滿目換茅廬。進香河接幹河沿,分座翼如稱巧堪。
北樓雲棧牽遐想,南苑雨窗好讀書。東院披風試雅典,西廂沐雨承杏壇。
東借禮堂驚二戰,西行隨檻歎三餘。婷婷柱石見榴火,豔豔栱華敷牡丹。
駿騏或許嘶新驛,麑犢不能忘舊閭。宏闊崢嶸東亞最,慶功何止在壺簞。
鐵梁能立能言鳥,銅岸不停不係舟。金陵大學首南雍,吳楚黌門意氣豐。
學理堂前情瀉湃,情衷簷下誌淹留。旗幟孤高揚震旦,北樓立軸誌華宗。
鞭從駒子成騏驥,鐮自句芒向蓐收。枋簷柱顯雕梁力,大屋頂存賦韻醲。
弼馬溫居何洞府,未明故屋使人愁。前後禮堂鍾鐸振,東西樓館鼎鼒鎔。
正循絲路路遙遙,書稿飛來動壤霄。遺誌彙文已漸遐,嵯峨勾勒簇新花。
精構已霖鍾阜雨,斯文更潤北湖潮。烽煙摧毀倭當罪,淮水療傷血可賒。
江攜學府由三兩,史帶藝林任塊條。顛簸課桌誠短視,橫蠻教事供長嗟。
翻複陶園掩卷否?不如乘興握杯聊。阿蒙企盼遵菲迪,絳帳飄紅幸勿遮。
清末時分稱板蕩,三江風水竟何求。中大院敞展枰羅,奧嶺移珍踏海波。
石頭城上秦淮月,幕府山前揚子秋。三角簷迎三叉戟,素窗苑讀素恒娥。
功廟南聽邀笛步,晉陵西傍唱經樓。通衢未減拜庭線,穹頂尤唱現代歌。
前朝帝業空惆悵,民國新天費策籌。呼吸闕門無盡事,六朝鬆灑淚痕多。
讀學鷹、馬曉兩教授《南大建築百年》感懷詩序丁家橋鏈四牌樓,氣撼蘭園玄武洲。筆下百年璀璨史,眼中千丈畫樓開。
圖紙漫書超越壘,機床小試鍛吳勾。江流蕩滌無情客,苑圃長青不世才。
南高田畝農桑計,北極楫舟河海浮。每每回眸啟碇處,征帆駿馬更須催。
分校勉難沉痛久,山公馬在剩貂裘。
幾遷薊粵或三秦,母校馨香靠比鄰。
何謂學堂新建築,盡心竭力在於茲。華構年年邀後代,精神處處繼先人。
東存巧匠公輸聖,西有赫菲斯舵斯。基因優異憑誰覓,民族創新著要津。
尺寸猶涵營造法,精神暗合十書時。碩耳健兮樓廈影,舞兮鼓蕩學人魂。
承傳為技亦為藝,開拓入史更入詩。
學鷹著作擬調琴,燃炬雞鳴費盡心。
學子萬千蔭爾廬,宗師巨匠殖芙蕖。圖片精審隨笑傲,文辭跌宕足行吟。
中山樓角有謀畫,小石座前方聚儒。風行測得江湖淺,沙打感知瀚海深。
義救人群德拉貝,書移大地賽珍珠。母校子孫傳世界,此書天際有知音。
拈花黑板靜無語,點首泉池心若甦。
禿筆搖搖成十數,不知可入學鷹目?
救國首先由教育,出新國格在人格。茲書撰改幾經年,微我猖愚渾不顧。
校園建設有新聲,學海暢遊浮大白。但願腐心如腐肥,尚能扶風更扶木。
言子應驚獲玉琮,衝之且喜壅瓊璧。南京大學史園新,新史重光看建築。
君看雅美靚肌膚,更讚碩雄堅骨骼。
學風文脈比時雄,界畫樓台千載功。
誠摯校歌天下動,洞開教澤智仁勇。學占中華經砥礪,教施南國稱元戎。
移山開道敢通衢,填海架橋能繼踵。春櫻勻粉能熏柳,銀杏灑金欲染楓。
立足夯強柱礎圍,湧身支壯欂櫨栱。母校自擁天下美,永驅彩筆作長虹。
新樓舊廈正嚴嚴,鳳舞龍翔飛氄氄。
周曉陸學生如我鬢毛衰,大作從頭讀幾回。2018年立夏日,於烏魯木齊\/南大建築百年\/目錄上篇建設鉤沉第一章金陵大學——“誠真勤仁”的教會大學………………………………………………3第一節前言………………………………………………………………4第二節淵源——鼎足而立的教會書院(1888~1910)……………………5第三節發展——開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之先的國際化大學(1911~1949)…………………………………………………………………………10第四節傳承——金陵大學與金陵女子大學、南京大學先後合並(1950~)………………………………………………………………………51第五節附錄——金陵大學曆任校長……………………………………57第二章中央大學——“誠樸雄偉”的第一學府………………………………………………58第一節前言………………………………………………………………58第二節淵源——仿效日本大學的三江師範學堂(1902~1910)…………58第三節發展——中國規模最大、係科最齊全的大學(1911~1936)……63第四節抗戰——“雞犬不留”遷渝的中央大學(1937~1945)……………93第五節東還複校——排名亞洲第一的最高學府(1946~1949)…………115第六節拆分與合並——化一枝獨秀為漫天星鬥的高校航母…………124第七節附錄——《中央大學之使命》與中央大學曆任校長……………126中篇校園規劃與重要曆史建築第一章金陵大學………………………………………………………………135第一節校園規劃…………………………………………………………135第二節重要曆史建築(1912~1949)………………………………………145第三節其他重要曆史文化遺產…………………………………………182\/1\/目錄第二章中央大學………………………………………………………………193第一節校園規劃…………………………………………………………193第二節重要曆史建築(1902~1949)………………………………………207第三節其他重要曆史文化遺產…………………………………………222下篇現狀圖照第一章金陵大學建築照片……………………………………………………227現漢口路校門(20世紀50年代)……………………………………………227東大樓(理學院)……………………………………………………………232北大樓(文學院)……………………………………………………………235西大樓(農學院)……………………………………………………………245大禮堂(禮拜堂)……………………………………………………………249學生宿舍樓…………………………………………………………………252小禮拜堂……………………………………………………………………259圖書館(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261東北樓………………………………………………………………………265教職工宿舍樓………………………………………………………………267第二章中央大學建築照片……………………………………………………303南大門………………………………………………………………………303孟芳圖書館(圖書館)………………………………………………………304科學館(健雄院)……………………………………………………………307體育館………………………………………………………………………309中央大學醫學院附屬牙科醫院(金陵院)…………………………………311大禮堂………………………………………………………………………312生物館(中大院)……………………………………………………………320實習場(校史陳列館)………………………………………………………324梅庵…………………………………………………………………………329六朝鬆………………………………………………………………………331望鍾樓………………………………………………………………………333杜威院………………………………………………………………………335第三章金陵大學主要建築測繪圖……………………………………………338東大樓(理學院)……………………………………………………………338北大樓(文學院)……………………………………………………………344\/2\/\/南大建築百年\/西大樓(農學院)……………………………………………………………347學生宿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樓)……………………………………353大禮堂(禮拜堂)……………………………………………………………359小禮堂(小禮拜堂)…………………………………………………………362圖書館………………………………………………………………………364賽珍珠故居…………………………………………………………………368陳裕光故居…………………………………………………………………372桃園南樓……………………………………………………………………376第四章中央大學主要建築測繪圖……………………………………………379孟芳圖書館(圖書館)………………………………………………………379科學館(健雄院)……………………………………………………………382體育館………………………………………………………………………384中央大學醫學院附屬牙科醫院(金陵院)…………………………………386大禮堂………………………………………………………………………389生物館(中大院)……………………………………………………………394南大門………………………………………………………………………397圖版目錄…………………………………………………………………………399主要參考文獻……………………………………………………………………419後記………………………………………………………………………………429\/3\/上篇建設鉤沉曾有研究者將民國時國立大學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緩慢成長期(1912~1921),迅速擴張期(1922~1926),發展與定型期(1927~1936),穩步增長期(1937~1949)?。
眾所周知,南京大學有兩個源頭:私立金陵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圖1-1)。
圖1-1金陵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曆史沿革表?李濤:《民國時期國立大學數量及區域分布變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第2期,第104~110頁。
上篇\/建設鉤沉\/金陵大學目前,南京大學分三個校區:鼓樓校區、仙林校區、浦口校區(金陵學院)。其中,鼓樓校區為原金陵大學舊址。
南京大學校名最早誕生於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規定去掉“國立”二字,逕名“南京大學”?。
作為現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中央大學,肇始於1902年成立的三江師範學堂。而中央大學舊址,則因1952年的院校調整,讓位於從南京大學工學院析出,結合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的工科有關係科而新組建的學校——南京工學院(簡稱南工)。1953年,華東區高等學校實行專業調整,又合並廈門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的無線電係科,成立新的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
因之,本著在充分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依據時間順序,分別對原金陵大學、中央大學的校園建設史進行研究與解讀,不僅還曆史以本來麵目,更可助益於未來對原金陵大學、中央大學校園環境的整體保護、永續利用。
?王德滋主編:《金陵大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291頁。
?南京工學院高教研究室:《多科性的工業大學——南京工學院》,《江蘇高教》1986年第4期,第63~64頁。
\/2\/\/南大建築百年\/第一章金陵大學——“誠真勤仁”的教會大學原金陵大學創辦於1888年,由美國基督教各教會在南京設立的三所書院合並而成。
作為教會大學的金陵大學,在其存續的64年間,取得了引人自傲並足以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1.開中國現代意義上高等教育之先的國際化教學,取得國際大學教育完全認同的地位;2.1928年獲國民政府立案批準,是當時國內第一所注冊的教會大學;3.構建堅守人性、弘揚民主、崇尚真理的現代大學,是中西方文明融合共長的範例;4.獲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培養了一大批遍及世界各大教育、科研、政府機構等各行業的傑出校友。
尤其是統一規劃、建設的金陵大學校園建築,中西合璧、美輪美奐,堪稱民國教育建築的典範。而作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國際安全區,它們更是仁愛奉獻的人類大同精神與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永遠印證。
掃碼可見重要曆史建築3D實景圖\/3\/上篇\/建設鉤沉\/金陵大學第一節前言本校為私立大學,所有行政組織一律遵守教育部規定之私立學校規程。擬在私立學校地位內,試行教育上種種新實驗,尤其是訓練良好公民問題之試驗。吾人深信教育之首要作用在養成高尚的品格;而宗教確為培植智仁勇公民之要素。本校雖為教會設立,但不強迫任何學生皈依教門,但願盡吾人義務,使學生明瞭各種教諦,庶將來作自由的選擇。?
——包文1925年原金陵大學是我國著名高等學府南京大學的兩個前身之一。自1888年始,由美國基督教各教會在南京所設的三所書院合組而成。1910年合並為金陵大學,以國際化教學為特色,並與國際各大學處同等地位。1928年,經原國民政府立案批準,成為當時國內第一所注冊的教會大學。
1951年9月,金陵大學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即金陵女子大學)合並。1952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11月29日,華東調委會南京分會公布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的合並調整方案:南京大學的文、理、法三院各係與金陵大學的文、理兩院整合,校名為“南京大學”。
據此,新南京大學融合了原國民政府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大等數所著名高等學府的精華和血脈。
不僅如此,南京大學遷校址於金陵大學原址,並沿用其英文譯名(TheUniversityofNanking),這就使得新南京大學成為原金陵大學天然的繼承者與後來人(詳見圖1-1金陵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曆史沿革表)。
?包文:《金陵大學之情況》,載李楚材:《帝國主義侵華教育史資料教會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67~168頁。
\/4\/\/南大建築百年\/第二節淵源——鼎足而立的教會書院(1888~1910)金陵大學源頭有三:彙文書院(TheNankingUniversity,後改TheUniversityofNanking)、基督書院(TheChristianCollege)、益智書院(ThePresbyterianAcademy)。
1.彙文書院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美以美會傳教士傅羅(C.H.Fowler)於南京幹河沿(現廣州路附近)創立彙文書院(圖1-1-1),延請美籍福開森先生(J.
C.Ferguson)為院長(1888~1896年)?(圖1-1-2、圖1-1-3)。彙文書院始設聖道館(即神學)、博物館(即文理科)二館,有學生10餘名。
其時“新學甫見萌芽,科舉尚未衰歇,彙文書院之成立,蓋以溝通中西文圖1-1-1西北方向看幹河沿圖1-1-2上海道台蔡乃煌(中)與西人圖1-1-3福開森福開森(右)合影(J.C.Feguson)?福開森(J.C.Ferguson)字茂生,1866年3月1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886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02年獲博士學位。1944年卒於美國紐約。早歲獨有誌於促進中國文化事業發展,遂於次年來華創辦彙文書院於南京。繼於滬先後創辦《新聞報》《英文日報》及《亞洲文會》雜誌,借以指導輿論,灌輸新知識,溝通中西思想。國人共之。福氏自卒業上庠,即踐吾土,訖其返美,垂六十年。興教育、啟民智、籌振務、勤撰述,無非盡悴於中國文化事業者。尤可貴者,將其畢生耗費巨資所得中國古代藝術精品,悉數贈與金陵大學收藏。其約曰:必以中國式之建築庋藏之。參見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校史編寫組:《金陵大學史料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頁。
\/5\/上篇\/建設鉤沉\/金陵大學化培植人才為職誌,實為吾國高等教育之嚆矢,本校今日薄有成績,獲躋於世界學府之列,亦以此為濫觴焉”?。
1896年,彙文書院設立醫學館——書院附屬中學“陳美館”。師資配置:西籍教師穆爾為西文總教習,恒謨為西文教習;師圖爾?為醫科總教習,馬林?、比必?為醫學教習。聘李自芳為國文總教習,周歧山、李鑒堂為國文教習。書法家駱寄海也曾在彙文任教。
1896年福開森離任後,師圖爾繼任彙文院長(圖1-1-4)。他改良功課、添置儀器、增聘教習、擴充校園、建設校舍,並建立青年會會堂,使彙文“匪特冠絕東南,實僑居中國人士所組織教育事業而首屈一指者也”。
1908年師圖爾去職後,包文(A.J.Bowen)?繼任(圖1-1-5)。
自1888年至1898年間,彙文書院先後建造了鍾樓(圖1-1-6、圖1-1-7)、圖書館(青年會所在地,亦作琥珀廳)、口子樓(亦作考吟堂)、東課樓(圖1-1-8、圖1-1-9)、西課樓、教堂(圖1-1-10)等建築?。
圖1-1-4師圖爾(G.A.Stuart)圖1-1-5包文(A.J.Bowen)?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校史編寫組:《金陵大學史料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6頁。
?師圖爾(G.A.Stuart)字書林,美國馬裏蘭州人,生於1859年。其父是著名傳教士,有子12人,師圖爾最小。他在新布頓大學獲碩士學位後,在哈佛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888年彙文書院創設時,他與其夫人到南京傳教,並與比必在醫學上進行合作。過了兩年,師圖爾去蕪湖創辦戈磯山醫院。1896年,調彙文書院任醫科總教習。接任院長後,他改良功課、添置儀器、增聘教習、擴充校址、建設校舍,並建立青年會會堂,使彙文“匪特冠絕東南,實僑居中國人士所組織教育事業而首屈一指者也”。師圖爾翻譯著作甚多,如《聖經研究》《美以美會教會例文》《貧血病與組織學形態學及血液化學之特別關係》《解剖學名詞表》《醫科學生之習練法》,並把《本草綱目》翻譯成英文,為向中國介紹西方醫學和向西方介紹中國傳統醫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08年,師圖爾辭職赴上海創辦《興華》報;1911年去世。
?馬林(WilliamMarkli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人,生於1860年。1880年,他在多倫多大學完成醫科學業。
1886年受英國基督會的派遣,成為該差會的第一個駐華醫生。這年4月16日,他來到南京,在鼓樓附近和花市大街開了兩處診所。後在美國基督會傳教士美在中和中國人景觀察夫婦、莊效賢的幫助下,1892年,在今天鼓樓醫院所在地建成一座4層樓建築。1893年開始收治病人,命名為基督醫院,馬林為院長。
馬林醫院舊址現為江蘇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比必(RobertCaseBeebe):美國西北大學醫學博士,1884年以美以美會會友身份來華,1885年在南京漢中門創辦金陵醫院。
?包文:美國伊利諾州人,畢業於訥克司大學,1897年來華。
?姚遠編:《鍾樓嵯峨百年金陵人文作品選讀》,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27頁。
\/6\/\/南大建築百年\/圖1-1-7彙文書院鍾樓圖片來源:《金陵大學史料集》(圖版)圖1-1-6彙文書院鍾樓(局部)圖片來源:《金陵大學史料集》(圖版)圖1-1-9彙文書院東課樓圖1-1-8彙文書院東課樓(局部)圖1-1-10南京衛理會(即彙文)教堂\/7\/上篇\/建設鉤沉\/金陵大學2.基督書院1891年,隸屬於美國基督教會的美在中(FrankE.Meigs)?(圖1-1-11)在鼓樓西南(現金陵中學校址)創立基督書院。
校舍落成後(圖1-1-12、圖1-1-13),美在中任校長,安家在學校旁,以便隨時盡職。當時學生僅20餘人,美在中夫婦負責教學和管理。
美在中“辦學溫而厲,學生患病,先生為治方藥,時或稱述小說家言於病榻之前,以減病人之痛楚,其於行不飭、業不修者,則又不稍矣假借,往往涕泣而施夏楚。未幾,學生達二百人,基督書院遂與益智書院、彙文書院鼎足而三矣”?。圖1-1-11美在中(FrankE.Meigs)圖片來源:《金陵大學史料集》(圖版)圖1-1-12基督書院(男學堂)圖1-1-13基督書院(男學堂)內景3.益智書院1894年,美國北長老會(聖公會)將一所已有10多年曆史的全日製學校發展成益智書院,校址設於戶部街,初由T.W.賀子夏任院長,後由文懷恩(J.E.Williams)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