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JINGSHIJI4
序4\/5AIJINGSHIJI6
總序武正國太原詩詞學會正在編輯一套《龍城詩叢》,一次性地推出了王敬仁、王躍平、王德珍、孫愛晶、張春義、雷秀芝六位詩友的詩集,這在太原乃至山西詩壇無疑是一件盛事,對此,我表示誠摯的祝賀。
粗覽六位詩友的作品後,我有幾點突出的感受。
一是他(她)們都來自基層,有反映民情民意的天然優勢。進而對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抒情達意,下筆有神。二是對生於斯養於斯的祖國河山無比熱愛,謳歌讚美不遺餘力。三是把質樸的民風與傳統詩詞相結合,給人以源頭活水之感。四是詩作的個性比較明顯,如張春義的七律懷古體詩,熔文、史、哲於一爐,獨辟蹊徑,內涵豐富;王敬仁詩潑辣幽默、涵義雋永;王躍平詩穩健純正、意趣盎然;王德珍詩才情飽滿,典雅洗煉;雷秀芝詩境界開闊,飄逸自然;孫愛晶詩、詞、曲全麵開花、清奇委婉。雖不能說每個人的詩都無懈可擊,但總體說來,都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扶正祛邪,激濁揚清,曆來是詩詞表現的主流。隻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詩人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詩篇。詩人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但隻有融入時代,反映時代,才能無愧序6\/001AIJINGSHIJI時代,體現詩人的價值。六位詩友在這方麵無疑是做得很好的。比如對企業一些工種的詠歎,生動、細膩、深刻,沒有身臨其境的經曆,即使再有天賦,也寫不出來。又比如對農民工、下崗工人、城市清潔工等的關注,都流露出詩人對勞動者的讚美、同情。對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風,詩人們也都有鞭辟入裏的抨擊,體現了詩人們的良知。我以為,這些詩篇都有流傳的價值。
我一向認為詩詞很“勢利”,隻有你愛它,它才愛你;隻有你愛它越久,它才越有韻味。詩詞也很“喜新厭舊”,隻有從內容到形式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得其三昧。
寫詩詞不能不講傳統,不能不講格律,但一味泥古,詩詞就失去了生命力。六位詩友的詩能給人以新意,就在於他(她)們汲取的是源頭活水,能較好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詩詞到一定階段,要講“悟性”,雖然悟性“妙處難與君說”,多讀書、多實踐、多思考、多提煉則是不可脫離的為詩之道。
山西曆史文化悠久,在詩、詞、曲的發展長河中,山西詩人都發揮過重大作用,產生過獨特影響。我期待山西詩壇能有更多的新人湧現,形成老、中、青齊頭並進的局麵,為繁榮山西的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4年6月9日作者係山西省人大原副主任,山西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002詩該這樣寫人該這樣活——讀《愛晶詩集》閻鳳梧孫愛晶女士是太原詩詞界公認的“當紅花旦”之一。詩友們無論何時相見,她總是步履輕快,春風滿麵,神采奕奕,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不相識者,絕想不到她已經越過耳順之年了。她性格爽朗活潑,柔中有剛;舉止敏捷大方,不落俗套;談吐率真,而絕不放肆;多才多藝,處事幹練,肯為群體服務;交遊廣泛,熱情好客,不分貴賤長幼。每次詩友聚會,隻見她與眾姐妹一道,穿梭於堂前堂後,忙碌於台上台下,為大家攝影拍照,續茶斟酒,謙恭而不謙卑,積極而不張揚。
在她們的帶動下,歡聲笑語,相互呼應,營造出濃烈的歡快氣氛;詩社的許多工作、雜務,都會順利完成。
一個人數眾多、事務繁雜的詩詞群體,多幾位這樣精幹、聰慧、熱心的女性,便會春意盎然,生機蓬勃。
愛晶女士學曆不高,寫詩起步很晚,而創作水平卻不同一般,收入這本詩集中的多數作品就是證明。
她有一支散曲【中呂·十二月帶過堯民歌】述說學詩的經曆:未曾拜師,又少天資。拙人雅趣,偏弄詩詞。
塗鴉意癡,研譜情迷。(帶)床前明月啟心扉,綠瘦紅肥惹情絲。歪詩耗盡筆一枝,兩眼昏花已難支。苦序002\/003AIJINGSHIJI思,靈犀驟降時,一把歡欣淚。學詩一靠刻苦勤奮,二靠天資穎悟,缺一不可。愛晶說自己“又少天資”,實乃自謙之辭。如果隻是刻苦,而缺乏天資,缺乏悟性,充其量隻能做到格律中規中矩,絕寫不出大量充滿智慧靈氣的作品。當然,刻苦勤奮是首要條件,愛晶對個中甘苦頗有體會。她深知起初推敲平仄之不易,卻知難而行:平仄拿捏不自由,求工索句使人愁。明知肚裏半瓶醋,偏愛詩山韻海遊。(《苦吟》之一)在韻律使用上,她主張新韻舊韻不拘一格,切勿厚此薄彼:是馬是驢還是騾,無須問罪惡言多。渾然天籟吐心韻,何論兒歌李杜歌。(《論詩五首·新韻》)主張詩詞應有自然聲韻之美,這是很有水平的見解。她時常為意象營造而廢寢忘食,難分晝夜:三番五次起身來,隻為吟箋難剪裁。睡意擁詩才入夢,清風朗月又縈懷。
(《苦吟》之三)夜半敲詩猶未央,攜詩入夢到他鄉。
一懷心事雲煙散,兩耳玄音鴻翼翔。星燦燦,月煌煌,秋風解意探軒窗。輕柔曙色帷簾透,睡眼朦朧咂韻香。
(《鷓鴣天·詩未央》)沒有深入幻聽幻覺的創作境界,寫不出這樣的詩句。她明知寫詩是自尋煩惱的苦差事,卻孜孜以求,自甘寂寞,樂此不疲:自尋煩惱亂自心,獨聆天籟辨塵音。人生誰不常懷夢,夢醒時分寂寞吟。
(《無題五首》之五)她為寫詩而身心交瘁,心醉神迷:夜深人靜好時機,一盞清茶月影移。不識味濃還味淡,但知神至便神迷。(《苦吟》之一)神迷到什麼程度?
004她說:靜向蒼穹點點星,牛郎織女鵲橋情。葡萄架下偷偷站,天籟呢喃豎耳聽。(《七夕賦詩》之二)倚樹和衣臥,低頭與草商。情知天近晚,猶自補詩囊。(《自在空穀》)神迷到與牛郎織女對話,與山川草木商量。
這便是物我相融、近似顛狂的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愛晶女士在創作實踐中形成的詩歌創作觀念,是先進的、開放的、自由的,因而顯得十分可貴。這裏擇要列出幾點:一、放開寫,不要受題材和主題的限製她說:夢醒時分樂事多,平生齷齪又如何。酸甜苦辣真滋味,化作吟箋都是歌。(《依韻和趙愚老師》)又說:新荷老柳醉瓊枝,好雨時風總合宜。四季如歌皆是韻,春華秋實釀成詩。(《論詩五首·題材》)“四人幫”的“題材決定論”至今仍有消極影響,有人以為隻有國際、國內政治事件才是重要題材和重要主題,才符合所謂“主旋律”。其實,在當今“以人為本”的公民社會中,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日常生活的油鹽醬醋、四季運行的春華秋月等等看似瑣細的事情,更是“主旋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文學工作者應當高度重視的民生問題。老百姓心靈的溝溝坎坎填平了,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妥帖了,“主旋律”演奏才會有內容、有底氣,音樂節奏才會高亢響亮,優美動聽。
序004\/005AIJINGSHIJI二、大膽寫,不要受各種不同意見的影響她說:我口我心吟我詩,秋風明月共相癡。空空寂寂無歸處,淚濕雲箋渾不知。(《獨吟五首》之二)又說:玫瑰月季未分清,隻把相思脫口鳴。善感多情真本性,管他對錯與胡評。(《臨屏步韻答晉風》)甚至高聲宣稱:景芳山菊勝蘭芝,朵朵清香雨露滋。
無本無源無正果,有情有趣有新詩。(《贈呂景芳老師》)真正的詩人必須具有卓爾不群的獨立品格,對一切事物都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視角、獨特體驗、獨特表現和獨特見解。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切勿跟在別人身後亦步亦趨,拜倒在名人大師的膝下,拾人牙慧;切勿隨波逐流,趨炎附勢,看權貴人物的臉色行事。
品性純真真境界,胸懷博大大文章。秋風最懂黃花意,不染浮塵笑傲霜。(《賀秋英妹付梓》)繾綣虛懷常對月,空靈妙語少趨炎。花開二度春依舊,連理枝頭不羨仙。(《賀王秀卿付梓》)目無俗物,心無俗念,始終保持純潔清明的情懷,正是:浮塵褪盡真情在,品味升華韻意稠。笑看花開花又落,清風明月信天遊。(《贈解貞玲大姐》)這樣,靈魂才能放飛,才能獲得藝術創作的充分自由。
三、真誠坦率,抒寫真情,不遮遮掩掩,裝腔作勢愛晶在詩集中反複強調了詩詞必須抒寫真情,我極表讚同。莊子早就說過:“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006不誠,不能感人。”又說:“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漁父》)長期以來,詩詞作品可謂連篇累牘,汗牛充棟,但能動人心魄的佳作極少。其根本原因即在於作者說出的話不夠真誠,往往違背自己的本心本性,說一些不想說又不得不說的淡話、套話、廢話,卻把想說的話隱藏起來。正如愛晶所言:富貴緣何借牡丹,中秋無不說嬋娟。騷人多是無稽客,總把心思巧隱瞞。(《說詩》)愛晶則與此相反,她做人、寫詩都十分坦率,絕不扭扭捏捏,頭戴麵紗。隨手拈出三首,請大家看看:白發欺人無奈何,焗油燙染抹香波。春光不再春心在,細補額頭道道轍。(《覽鏡戲作》)欣為盛世女兒身,不屑當家做主人。理事理財權下放,老公抗訴卻無門。
(《戲和王社長“三八”賦詩》)相守何如小別離,出門三日患相思。窗前疏影疑他弄,天上繁星笑我癡。
短信頻傳猶覺憾,手機驟響已嫌遲。嬌嗔獅吼發威道,且待回家算賬時。(《小別》)如此直抒真情,口無遮攔,活脫脫地畫出了人物的真性情,真麵貌,怎能不引起讀者的會心微笑和強烈共鳴。
四、要淡泊名利,不要被虛名蒙蔽了詩心愛晶寫道:空穀煙溪處處家,伴山伴水伴雲霞。
清心寡欲絕塵俗,自在欣然一野花。(《無名野花》)又說:幾度人生秋意濃,功名利祿漸消融。書山曲徑序006\/007AIJINGSHIJI尋幽跡,學海清波逐浪蹤。(《大懶蟲》)往事成珠存篋底,吟箋化蝶向誰邊。合離聚散心依舊,淡泊浮名自坦然。(《桃園詩社被“離職”感言》)詩詞界同仁大多已過不惑之年,知天命以上者亦非少數。人生最大的不惑,是不受名利的誘惑,一切聽從天命,順其自然。胸懷開闊了,才能容納下高山大川;眼睛擦亮了,才能明察細微於毫末;心靈澄清了,才能深入思索人情物理之玄妙。一個真正傾心於詩歌創作的人,寧肯寂寞終生,而不肯喧囂一時;寧做山中野花,而不做園中牡丹。有些人對追逐名利十分熱衷,把詩歌創作當作獲取虛名的手段。三月作品不見報,一年詩集不出版,則惶惶然不知所措。於是,不計工本,不擇手段,不惜精力,乞求報刊為自己炒作;一本文集顛來倒去,拆東補西,改頭換麵地湊夠一本又一本。
為此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全不顧背後的議論紛紛。
這種被虛名弄得昏頭昏腦的人,能指望他們寫出多少好作品麼?
《愛晶詩集》中,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占了相當大的份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鳥魚蟲、春華夏雨、秋風冬雪、品茶醉酒、兒婚女嫁、探親訪友、衣食起居、朋侶郊遊、外出遊覽、坐飛機、拍照片、過生日、打電腦、發短信、爬山、遊泳、跳舞、散步等等等等,一般人遇到的生活場景幾乎都涉及到了。滿目琳琅,十分豐富,堪稱一副愛晶自己和當代人的生活長卷。瀏覽這008些作品,我首先想到我們這些普通人,究竟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曾經勸說女兒報考研究生,從事學術研究。她堅拒不聽,說看到你們這些人白天黑夜趴桌子、爬格子,日子過得太單調、太辛苦了。我不走你們的老路,我要享受生活。聽了這話,甚覺怪異,不可理解。“享受生活”?生活還可以“享受”?享受什麼生活?如何享受?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隻有勞動、奮鬥、犧牲,沒有享受的觀念,能填飽肚子就是最好的享受了;而且一提“享受”二字,便會與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聯係起來,避之唯恐不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尚未統一,世界尚未大同,怎麼可以去享受生活呢?退休之後,細細回顧,我們一生經曆了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三年災荒年代、十年“文革”浩劫,加之連接不斷的政治運動和上山下鄉,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那時也知道列寧說的“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毛澤東說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要“勞逸結合”,然而處於勞累、壓抑、饑餓、憂慮、恐懼情狀下的知識分子,並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心情去享受生活。
現在時代變了,生活好了,為什麼不去享受呢?女兒的話是有道理的。共產黨人應當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但絕非是拒絕享受的苦行僧。創造生活是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糟蹋生活。我們已經付出了,犧牲了,回顧一生,問心無愧,現在應當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了。
序008\/009AIJINGSHIJI況且,享受生活並不過多耗費社會財富,索求額外回報,隻是在所剩不多的歲月中過幾天舒心日子而已。我們健康地活著,愉快地活著,少拖累子女,不麻煩國家,就是最後最好的貢獻。後來又從古代先哲、當代達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的生活閱曆中,知道享受生活的關鍵在於心態平和。心態平和了,胸懷寬廣了,靈魂純潔了,無論貧富都可以享受,山珍海味是享受,粗茶淡飯也是享受。享受生活主要在精神層麵,其次才是物質層麵。有些富人哀歎道:“我窮得隻剩下錢了!”就是因為他們思想貧乏,精神空虛,玉盤珍饈擺在麵前也難以下咽。
在如何享受生活方麵,愛晶女士是我們的榜樣。
她活得無憂無慮,有滋有味;活得自由自在,瀟灑輕鬆;活得意興無窮,蓬勃向上。她熱愛生活,懂得生活,很會生活。隨著閱讀的延續和鏡頭的切換,讀者可以清晰地觀賞愛晶女士的多種生活境況,領略她豐富多彩的音容笑貌、談吐舉止,窺見她多角度多層次的精神情懷。感覺比較遲鈍的人,也會從她那裏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令人特別讚賞的是,她善於用輕鬆隨意的筆調,把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寫得那麼有趣,那麼美妙,那麼值得品咂回味。生活的真善美已經深入心靈,注入血液,與生命融為一體。愛晶本人是美好生活的豐富載體,她的詩詞則是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
010詩如其人,人如其詩。愛晶女士的日常生活與詩詞創作並肩偕行,構成了異體同質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精彩的生活促成了精彩的作品,精彩的作品又美化了精彩的生活。
《愛晶詩集》中的作品,從思想或藝術上可圈可點的亮點很多。限於篇幅,我想強調指出的是,《愛晶詩集》始終貫穿著一個基本精神——自強不息,奮鬥不止。愛晶女士在生活麵前從不服輸,不服老,不退縮,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全力奮進的精神狀態。
她寫道:夢裏雲鄉,日裏秋陽。樂嗬嗬,老亦疏狂。
花前捉影,網上留洋。愛桃花源,杏花圃,荷花塘。
情凝彩筆,思追雅韻。是閑情,偏惹心忙。談詩論畫,意興酣觴。換虛懷淡,澄懷雅,素懷香。(《行香子·自嘲》)名為“自嘲”,實為自信。這種老而彌堅、老當益壯的精神氣質和文字口吻,頗有大丈夫氣概。在《愛晶詩集》中看不到歎老嗟卑、暮年絕望的消極情緒表現。她總是信心滿滿、幹勁十足地事事爭先:杏花一樹已成詩,無力塗鴉再措辭。素麵朝天迎冷雨,春心依舊著高枝。(《杏花》)好一個“春心依舊著高枝”!
人老心不老,永遠要占春光之先!飛機在一萬公尺以上高空航行,破霧乘風覽大千,蒼茫如蓋鎖雲煙。環球十萬八千裏,衝出穹廬天外天。(《乘機即興三首》之二)她嫌雲煙蒼茫太壓抑閉塞,要衝破穹廬,直上天外天,可見其生活視野之遼闊,生活誌向之高遠。
序010\/011AIJINGSHIJI乍暖還寒季節與詩友遊覽方山,她興致勃勃地寫道:清明小試春風剪,乍暖又天寒。天寒何懼,尋幽訪勝,直上方山。華嚴聖境,桃花怒放,淡粉漪漣。紅巾俠女,詩翁墨客,誰在雲端?(《人月圓·方山桃花詩會》)不畏艱險、勇於攀登者,才能置身於天外雲端,所以她進一步申說道:山,佛道相安霧裏眠。攀高處,我便是神仙。(《十六字令·遊綿山》之三)愛晶女士當然知道世上並沒有虛無縹緲的神仙,隻有經過上下求索,進入自由王國的人生境界,才是真正的神仙。為了追求最美好的人生,她十分珍惜生命,要求自己和親友健康快樂地過好每一天:爆竹迎新辭舊歲,紅箋送福到君前。好乘寶馬雲遊去,遂意安康每一天。(《甲午年春節短信》)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那樣不可更改、無法彌補的缺憾,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都是不完美的一生,塗抹著或濃或淡悲劇色彩的一生。人們麵對這種無奈的現實,或怨天尤人,或得過且過,或悔恨無窮,或低頭認命。愛晶則與此不同,她迫切地希望從頭再活一回,變缺憾為圓滿,變悲劇為喜劇:落葉舞秋風,蕭瑟今又是。望斷煙雲又月滿,夢往蘭箋寄。愛憶少年時,常恨老將至。
借我紅塵一百年,跬步從頭起。(《卜算子·秋懷》)借我一百年,從頭活一回,道出了人們的普遍願望,讀之令人怦然心動。她清醒地看到人生短暫,時不再來,無論何人終究與草木同朽,但她絕不為此而垂頭喪氣,012而是曠懷達觀,笑對衰老:夕陽西下水東流,滿目桑榆競晚秋。笑問浮雲留意否,何時白我少年頭?(《偶感》之一)尤其令人拍案而起、精神振奮的是這樣的詩句:行空天馬墜神州,壯誌難酬伴帝侯。態勢崢崢猶傲骨,滄桑曆盡仍昂頭。(《參觀曲沃晉侯墓天馬坑》)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也不向命運垂下高傲的頭顱!一個人不一定非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才是英雄,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這種無所畏懼、永不屈服的精神氣質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