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宋陵即北宋皇陵,位於河南鞏義市境內。
過趙構永思陵(飛雁格)思陵拋與野田同,追憶靖康哀未窮。
北狩兩宮期掃穴,南奔半壁議和戎。
西湖波度汴京月,翰墨香生晉代風。
坐擁貔貅猶束手,棲霞嶺上氣填胸。
注:永思陵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東南。
夕陽憑吊意難休048\/049FUSHOUBAIYUN謁左宗棠墓貔貅十萬赴西陲,氣懾天山靖國危。
紫塞苦寒森畫戟,黃沙旋走裂旌麾。
天連北闕千年固,功載青編百世垂。
今日左公塋下過,正襟瞻拜讀遺碑。
注:左宗棠墓位於長沙縣跳馬鄉白竹村。
謁於謙祠(新韻)當年萬乘困窮途,蔽日胡塵下帝都。
趙宋覆局空浩歎,朱明殘祚賴匡扶。
奪門冤獄猶悲恨,擲地金聲每誦讀。
此去賢祠懷少保,東風吹雨落西湖。
注:於謙祠位於杭州西湖三台山麓。於謙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050過明思陵孤墳隅角鎖殘春,憑吊荒墟憶甲申。
風雨霜戈相入塞,山原劫火送流民。
已無靈藥醫沉疾,偏有讒書殺柱臣。
甲頓兵疲空細柳,籌邊杖策更何人。
注:明思陵位於十三陵區西南隅的鹿馬山南麓,是明朝最後一帝崇禎帝朱由檢及皇後周氏、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過柴榮慶陵平野秋風送晚涼,陵塋有客吊遺芳。
四圍喬木出雲外,幾處殘碑立道旁。
紫塞未安身竟殞,黃袍一著事難量。
倘能借的十年壽,千載何由說靖康。
注:慶陵為後周世宗柴榮的陵墓,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郭店鎮陵後村陵上。
夕陽憑吊意難休050\/051FUSHOUBAIYUN過茂陵茂陵芳草又青青,磨石鏤金各勒銘。
決水九天清玉宇,揚兵萬裏下龍庭。
相尋五嶽仙何在,永治四方國未寧。
巫蠱事行多少恨,至今來客不堪聽。
注: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裏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
過楊廣墓丘園寂寂隱煙蘿,芳樹風亭今若何。
魂斷江都沉蔓草,煙消大興①沒銅駝。
三征遼海累累塚,一去雲帆夜夜歌。
西望長安神往矣,空留堤柳映官河②。
注:①大興宮:隋朝皇宮。
②官河:大運河。
052過周瑜墓秋風去雁正蕭蕭,一酹餘杯踏楚謠。
客路丹霞燒赤壁,丘園雲樹隔江潮。
難裁外事傷吳主,欲斷香魂慟小喬。
四塞未安星墜地,絲弦有誤更誰調。
注:周瑜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過秦始皇陵陵塚巍巍聳碧霄,廓清六合惠今朝。
椎飛博浪威儀隕,禍起沙丘王氣消。
殘月依簷空寂寂,落花逐水竟寥寥。
當時若得長生藥,豈許龍蛇過灞橋。
注:秦始皇帝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夕陽憑吊意難休052\/053FUSHOUBAIYUN過鹹陽宮遺址(新韻)閑來遺址久憑欄,懷古尋蹤感百端。
霧鎖秦庭初指鹿,風生楚地盡揭竿。
玉堂銅柱餘焦土,紫陌紅塵幾創瘢。
天命何曾分厚薄,至今人說沐猴冠。
注:秦鹹陽宮遺址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窯店鎮北塬一帶。
過張良廟紫柏山前雲霧濃,留侯曾此遺仙蹤。
報韓奮擲一椎勁,興漢推辭萬戶封。
禁苑衣冠同夢寐,山中柱石自從容。
去年曾泛五湖棹,一樣煙波總蕩胸。
注:張良廟又叫留侯祠,位於陝西省留壩縣西北的紫柏山麓。
054過五丈原因山藉水隔塵氛,五丈原頭鎖暮雲。
籌筆昔曾張八陣,隆中久已定三分。
出師二表平生誌,誡子一篇千古文。
行客此來崇廟貌,漫吟梁父寄爐熏。
注: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五丈原鎮。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五丈原位於八百裏秦川西端。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
過宋襄公墓①仁義行師羈此身,雄心餘恨盡成塵。
須知兵事憑謀術,未省成規亦誤人。
道德幾時驚隔世,遺芳日後澤生民。
我來遙酹杯中酒,閑向妻兒話事因。
注:①宋襄公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城北湖風景區內,宋襄公墓又稱襄陵,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墓葬。
②公元前637年,晉國的公子重耳,在宋國的鄰國曹國受到侮辱,來到宋國,宋襄公根據仁義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國剛戰敗,國家貧窮,但仍送出了20乘車的大禮。這對重耳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這個仁義的舉動為他死後5年化免了一場亡國之災,5年後又是楚攻宋,晉國出兵救宋,在城濮之戰中打得不講信用的楚國幾年不敢正視中原。
夕陽憑吊意難休054\/055FUSHOUBAIYUN晉文公紛紜都邑似爭棋,落魄文公流浪時。
梗泛十年諳冷暖,萍浮萬裏意迷離。
安危自任心何憚,上下相須事可期。
曹國笑嗤駢肋客,龍棲淺水又誰知。
注:駢肋,脅骨緊密相連如一整體。屬生理畸形。古人認為這是聖人之像。相傳晉文公重耳為駢肋,其流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
明季(新韻)明季國朝如履冰,江山處處舉狼烽。
中原慣有刀兵亂,關外相看旗滿興。
每歎煤山懸湣帝,更憐荒野遍哀鴻。
淒涼舊事成陳跡,前轍留遺警後蹤。
056過米脂縣李自成行宮紫閣疏林飛碧空,勢如立馬嘯鳴中。
起於草澤隨流水,堪比曇花逐晚風。
引敵滅邦①毋乃賊,替人作嫁豈為雄。
秋庭獨對蟾華暗,何論九宮②與梵宮③。
注:①引敵滅邦,指吳三桂。
②九宮,指九宮山,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史稱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九宮山。
③梵宮,指夾山寺,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傳說李自成兵敗禪隱夾山寺。
法門寺塔標虹影隔煙村,鍾透朝陽消露痕。
鬆院虯枝侵桂宇,劍池草色映雲根。
唐皇奉骨猶移鼎,梁帝捐身亦斷魂。
修德修心參義髓,克勤克儉作法門。
注: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
夕陽憑吊意難休056\/057FUSHOUBAIYUN過土木堡①吊於謙四衢煙樹緩行程,麥臥黃雲向晚晴。
土木堡中無舊壘,顯忠祠②裏有英名。
奮功於國存宗稷,赴難由身列祀牲。
散以從風何所懼,唯留清白厚蒼生。
注:①土木堡在河北省懷來縣土木鎮境內,如今走高速到北京不過一個來小時的車程,但這段距離曾改變了曆史。
②顯忠祠:“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為祭祀死難將士而建造,至今猶存。
晉祠青蔥一路畫屏前,古柏森森籠翠煙。
石長苔痕泉不老,風消霧嶂境如仙。
蓬萊璀璨堪爭秀,藻井繽紛自鬥妍。
為愛秋山賒晚景,更尋幽徑嶺雲邊。
注: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裏處的懸甕山麓。
058過狄仁傑故居遺碑畫壁伴淹留,欲吊前賢訪故疇。
春圃草生喧野雀,古槐風動舞蟠虯。
長承雨露植桃李,不教山河淪武周。
浪語勿嗤尊女主,存唐底事仗誰謀。
注:狄仁傑故居位於太原市建設南路狄村唐槐公園。其園內因有狄仁傑的母親親手種植的槐樹而得名。
過明長陵變起削藩終可憑,百年社稷自相承。
江山未改朱家祚,人物或疑方外僧。
四麵青鬆風浩蕩,千尋紫殿影飛騰。
隻今王氣消沉盡,獨倚欄杆閱廢興。
注:明長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陵寢。
夕陽憑吊意難休058\/059FUSHOUBAIYUN過漢獻帝陵禪陵遺跡半傾頹,尚有殘丘入草萊。
天接嶺雲迷舊國,風飄簷雨應餘哀。
黃初不負魏王意,赤伏惟憐蜀相才。
莫問此中銷歇事,九重銅雀也塵埃。
注:漢獻帝禪陵是東漢末代皇帝劉協的陵寢,位於河南省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
過李煜墓趙家兵甲下南唐,束手君臣徙汴梁。
玉箸涕垂辭太廟,紫雲風散暗岩廊。
霧昏曲徑雨將落,秋入殘塋草又荒。
對酒莫論興廢史,農夫閑共話耕桑。
060過芒碭山吊陳勝墓竿木當年欲破秦,英雄千古自無倫。
狐鳴野寺雲初起,魂斷中營誌未伸。
幾樹寒蟬猶帶怨,半峰皓月已如銀。
世傳易鼎終三戶,擬付樽前一問津。
過舞陽吊樊噲芳草高低任一叢,丘陵半沒暮煙中。
古槐影亂迷歸鳥,遺碣年深點落紅。
排闥堪儔漢三傑,撞營曾叱楚重瞳。
千秋俠骨人欽慕,酹罷階前步晚風。
注:樊噲墓位於河南省舞陽縣。
夕陽憑吊意難休060\/061FUSHOUBAIYUN過白園吊白居易石徑溪橋晚未差,丘園吊古任風斜。
雲生伊水聞疏磬,雨洗莎階步落花。
空穀隻今鋪翠樾,閑亭誰複弄琵琶。
遺文膾炙行人口,千載流光日有加。
注:白園坐落於洛陽市龍門東山琵琶峰上,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安葬於此而得名。
062LINFENGGENGSHANGCHENGTOUWANG062064過巨鹿漳河白浪渺悠悠,往跡如斯不複留。
古道暮秋初下葉,楚人昔歲此沉舟。
乘風夾岸鼓鼙急,落日流霞烽火稠。
子弟八千飛捷日,鹹陽已報盡歸劉。
注:巨鹿之戰: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軍破釜沉舟,一舉擊敗20萬秦軍,使秦軍遭受巨創,並迫使另20萬秦軍不久投降。而項羽則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名存實亡。
垓下懷古鳥啼花謝綠成叢,楚漢當年鼓角雄。
鐵馬千群毛卷雪,霜戈萬杆氣生虹。
江山如畫因時異,風月無私自古同。
垓下悲歌猶在耳,樽前太息酹西風。
注: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楚霸王項羽戰敗,最後自刎而死,年僅31歲。
臨風更上城頭望064\/065FUSHOUBAIYUN過鄂州吳王城遺址斷垣蔓草望中孤,聞道孫郎此建都。
千載雲煙連赤壁,滿城風雨壯雄圖。
江聲自昔終無異,山勢於今固有殊。
我欲尋幽攜箬笠,漁家相共一傾壺。
注:吳王城遺址是三國東吳都城,公元221年,吳王孫權遷都鄂縣,改名武昌。公元229年,孫權在此稱帝。
遊靈石王家大院雕梁畫棟自雍容,疊院層樓知幾重。
汾水臨軒呈素練,綿山當戶聳奇峰。
萬商集散餘前誼,四海往來存舊蹤。
行傍菊園花正傲,雲霞簷外晚尤濃。
066並州晚眺畫橋飛棟遠分明,雙塔棲霞秀古城。
水曲東南煙浩渺,山雄西北勢崢嶸。
離亭芳草自春色,夾道老槐時鳥聲。
最是瓊枝紛吐焰,疏中搖月更多情。
並州風來堤岸滿回廊,控帶山河錦繡鄉。
日出太行秋霧薄,月浮汾水暮天長。
華林寂寂藏深殿,煙障巍巍守舊疆。
簫鼓樓船渾似昨,紅塵紫陌鬥新妝。
臨風更上城頭望066\/067FUSHOUBAIYUN鄴城懷古①彤庭露榭景如何,故址秋深敗葉多。
剩有頹垣馳野鼠,空餘衰草沒銅駝。
憑欄每誦登台賦②,拾級猶聞敕勒歌。
漳水東流無複返,紛紛大夢逐清波。
注:①鄴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三台村迤東一帶。魏王曹操、後趙、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在此建都。同時,鄴城也是西門豹投巫治鄴之地、建安文學發祥地。
公元580年楊堅焚毀鄴城後,千年鄴都成為一片廢墟。
②登台賦,曹植所著《登台賦》,其文才飛揚。
登許昌春秋樓斜暉趁取一登樓,碧水丹楓共晚秋。
萬裏關河紛過眼,三分鼓角數從頭。
縱曹畢竟心無魏,秉燭分明身屬劉。
獨上軒層頻曠望,試於雲際辯荊州。
注:許昌春秋樓位於許昌市文廟前街,麵朝春秋廣場。當年,關雲長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後人為昭彰關羽忠義,建廟以祀之,廟內興建一樓,名曰“春秋樓”。
068過焉支山鬆石清泉態自殊,嫖姚曾此破匈奴。
九天鼓角餘戎壘,萬裏山河入漢圖。
花簇胭脂爭爛熳,雲開禪寺幻虛無。
夕陽半落千峰外,野店村醪待客沽。
注:焉支山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古名胭脂山。公元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餘大軍直抵焉支山下,幾番鏖戰逐匈奴於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過杏花村鴨綠鵝黃尚滿樽,芳林籬畔杏花村。
幾迷酤肆耽春色,豈奈醇醪蕩客魂。
太白長繩拴日月,盧生高枕悟乾坤。
詳詢童子亭前路,欲複回程自叩門。
注:杏花村,位於山西省汾陽市,以生產汾酒著名。
臨風更上城頭望068\/069FUSHOUBAIYUN常家莊園雕甍疊石掩朱樓,常氏昔曾為故疇。
地接塗河浮日月,牆攀藤蔓共春秋。
八千裏外信同遠,五百年間名尚留。
依舊池亭雲一色,槐蔭垂砌記風流。
注:常家莊園,位於山西晉中市榆次區車輞村,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北方民間建築群。
過瓜州鎖陽城客途今日過安西,石磧閑雲望欲迷。
草蔓殘垣城愈迥,沙侵古道樹猶低。
每因梵塔思龍象,尚自烽台聽鼓鼙。
見說甜瓜此方好,欣同鄰父下園畦。
注:瓜州位於甘肅酒泉,原名安西。鎖陽城是絲綢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據《大唐西域記》記載,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路過瓜州,在此講經說法半月有餘。古城遺址地處瓜州縣城東南的戈壁灘上。
070過鄭國渠關輔清渠一水通,野田高下報年豐。
引河始欲延韓祚,遺趾終能啟世功。
黃犬倚門迎宿客,兒童向晚踏芳叢。
疲秦翻作強秦策,遙酹餘杯吊鄭公。
注:鄭國渠遺址位於在陝西富平。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納韓國水利家鄭國的建議開鑿的。原為“疲秦”之計。鄭國渠建成後,灌溉麵積達18萬公頃,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鄭國渠自秦國開鑿以來,曆經各個王朝的建設,先後有白渠、鄭白渠、豐利渠、王禦使渠、廣惠渠、涇惠渠,至今造益當地。
過拜將壇韓壇榆柳碧生煙,千載英名此共傳。
畢竟屈身非為怯,分明躡足是其愆。
囊沙空自能摧敵,辟穀豈徒更學仙。
鍾室藏弓堪再問,客中偶語意猶憐。
注:韓壇,亦稱拜將台,位於漢中市城南門外,相傳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
臨風更上城頭望070\/071FUSHOUBAIYUN登鸛雀樓八麵疏欞送晚涼,軒層有客繞回廊。
樓頭霞彩迷秋雁,山隘煙濤下夕陽。
野寺忽聞傳暮鼓,長河時見渡風檣。
隔籬呼酒月華滿,萬象依稀似盛唐。
注:鸛雀樓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嶽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登黃鶴樓更上軒層轉曲欄,欲窮目力付遐觀。
青雲吹去楚天闊,白雪飛來江水寒。
隔岸沙洲藏畫境,淩風帆影拂雲端。
客愁盡逐煙波逝,獨對蒼茫興未闌。
注:黃鶴樓,即“天下江山第一樓”。地處於湖北省武漢市。
072過潯陽樓輕煙疏雨接天齊,有客登臨百丈梯。
帆趁江潮聲可辯,雲封廬阜跡全迷。
幾番興廢憑誰問,千古襟懷信筆題。
風過亭前先動竹,一枝殘雪落春泥。
注:潯陽樓聳立在九江市潯陽江邊。廬阜即廬山。
過韓信嶺沿崖危徑繞雲端,聞道淮陰此蓋棺。
荒塚春來新草合,青山雨罷落花殘。
千年猶說假王印,百戰空留大將壇。
背水囊沙成底事,惜無一計著身安。
注:韓信墓位於山西靈石縣城南10公裏的高壁嶺。公元前196年,北方陳豨反,與匈奴聯合進犯中原,劉邦率師親征。呂後策劃在未央宮將韓信謀殺,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山西代縣晉見高祖,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高祖凱旋,遂令葬於嶺上。現存韓信墓丘方圓30米,高10米。
臨風更上城頭望072\/073FUSHOUBAIYUN過涿州馳山獵草野風清,七陌九阡望眼明。
水徑新添垂柳岸,楓林盡染落霞程。
樓桑歲熟千家醉,督亢圖窮四海驚。
畫袞繡裳聽夜戲,桃園結義賦三英。
注: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涿州自古名人輩出,漢昭烈帝劉備,漢桓候張飛皆出於涿州。樓桑即為劉備故裏。戰國時期涿邑隸屬燕國。督亢,即指當時涿州東南部大麵積肥沃地帶。荊軻刺秦王,即奉督亢圖入秦。
過玄武門舊址野色丘墟久自疑,昔時曾此決雄雌。
銅駝湮沒道邊棘,廚豆烹煎釜底萁。
日射龍池光似玉,月高雁塔影如眉。
皇城回首往來眾,門上年年貼尉遲。
074揚州三月煙花帶翠搖,分紅間白弄春嬌。
隻今香漫大明寺,終古淵涵廿四橋。
眼底江帆連錦繡,樽前絲雨共瓊瑤。
古城誰識揚州鶴,野岸聽濤問醉樵。
注:《淵鑒類函·鳥·鶴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說》:“有客相從,各言所誌,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後以“揚州鶴”形容如意之事。
隆中懷古遠林小圃鬱蔥蔥,猶似當年高臥中。
鬆竹四圍裁樂律,詩書萬卷佐元戎。
得逢明主心傾竭,不遇其時事盡空。
梁父吟成雲黯淡,憑欄一曲意無窮。
注:隆中位於湖北襄陽城以西13公裏處,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三國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膾炙人口的“隆中對”的出典就在這裏。
臨風更上城頭望074\/075FUSHOUBAIYUN遊大寨虎頭山叢林晴霽草初齊,客轉山腰路欲迷。
雲隱新村隨遠近,雨餘社燕任東西。
擬從溝壑尋陳跡,且向亭台識舊題。
一曲老歌聲婉妙,倚欄遙看夕陽低。
遊昔陽水磨頭九疊峰巒墨色新,波含倒影媚溪津。
蔥蘢野樹逐泥燕,錯落瓊池躍錦鱗。
山僻偏宜花謝晚,雲深猶伴客來頻。
雞鳴石屋炊煙白,欣慕村翁話比鄰。
遊昔陽石馬寺客程百轉複青山,重閣忽驚空翠間。
寺倚蒼岩相錯落,橋橫碧水自潺湲。
雲龕畫壁逾千歲,石窟摩崖窺一斑。
繞穀疏鍾催晚照,綺霞紫霧共身閑。
076磧口百轉行程向渡頭,群山合抱俯洪流。
遙從碧樹辯秦地,尚自和風送客舟。
孤寺曲街還近古,短筇輕汗此尋幽。
騷人借問興衰事,任遣遊蹤暮不收。
注:磧口古鎮位於山西臨縣。為黃河古渡口,古鎮與黃河對岸的陝西吳堡縣遙相望。
晉祠滿目晴光晚未收,偶然此作畫中遊。
遺祠殿閣連今古,遠岫煙雲任去留。
石映殘苔泉不老,條含新綠柳初柔。
簷前又掛舊時月,乘興題詩入酒甌。
老城滿目晴光晚未收,偶然此作畫中遊。
遺城殿閣連今古,遠岫煙雲任去留。
雀轉碧池爭駐足,客來華表憶從頭。
簷前又掛舊時月,欲共芳樽一唱酬。
臨風更上城頭望076\/077FUSHOUBAIYUN過圓明園淒涼板蕩不堪論,獨自唏噓認劫痕。
樹繞荒池歸野雀,草埋仄徑入殘垣。
百年憂患還經眼,四海兵戈總斷魂。
斫地悲歌忽攜雨,水光雲影遠相吞。
遊昔陽甕山漫山春競秀,倚杖此登臨。
危蹬懸青嶂,閑雲過客襟。
花繁香自遠,鳥囀樹猶深。
憑檻送斜日,高談試一吟。
078軍渡道中孤城帆影兩蒼茫,向此傳曾渡闖王。
雨霽新林山吐翠,煙浮古岸水流黃。
髫童隨逐喧鄰巷,粉蝶相偕過短牆。
落日又斜崇嶺外,漫消塵事入壺觴。
注:軍渡故址在今山西省柳林縣,西臨黃河。明末,李自成率農民軍曾從此渡黃河進軍北京。
蒲津渡懷古沉埋古渡何年,興廢匆匆眼前。
社燕初回甲午,鐵牛遙憶開元。
叢林飛絮侵袖,鸛雀浮雲滿軒。
好景愧無彩筆,梵鍾殘照人煙。
臨風更上城頭望078\/079FUSHOUBAIYUN金陵懷古每觀九闕與時殊,竹徑花溪迷客途。
白下原來藏紫氣,秦淮屢見鎖黃蕪。
六朝舊事填詩料,萬裏長江入畫圖。
向晚雲飛春漲綠,蘭舟蝕月醉平湖。
注:金陵,今南京市的別稱。
080MINGYUEHENGKONGJIANGZILIU明月橫空江自流080\/081082遣懷蔽裘羸馬意如何,天命萍浮兩鬢皤。
萬裏雲山堪放浪,一樓風月任消磨。
壯懷曾擊祖生楫,逆旅尚羞寧戚歌。
夜半枕溪聽木落,孤篷短笛共煙波。
龍潭湖秋夜倚欄顧望暮雲收,四麵蟾輝伴我留。
萬頃金波搖畫炬,一輪冰玉掛瓊樓。
此間含翠秋容晚,何處踏歌絲管稠。
最愛迎風籬下菊,暗香合與助清幽。
題壁名枷利鎖等閑拋,雅事以趨聊解嘲。
字學蘭亭拙勾繪,韻依平水枉推敲。
泛舟訪戴同沽酒,策杖尋僧自結茅。
擬共溪山長往複,肯從風月類由巢。
明月橫空江自流082\/083FUSHOUBAIYUN月夜有懷月滿平湖自吐吞,天涯相望數寒溫。
光搖碧水波千頃,簾映青燈酒一尊。
萬裏有懷投遠浦,幾年無複返家村。
空庭癡坐心難定,獨向壺中消淚痕。
山行有懷孤村踏曲傍雲行,仄徑疏林望眼明。
霜雁一聲秋草白,金鱗萬點野泉清。
執迷寒寺心難靜,獨向涼台月正橫。
嵐氣浮窗堪醉臥,煙波或恐入蓬瀛。
弈棋綠水煙林畫閣東,談兵席上曲難終。
兩奩黑白敲雲碎,一紙雌雄聽漏窮。
折屐不因存別墅,爛柯豈獨遇青童。
樽香輕泛籬邊菊,明月秋燈一笑中。
084春景霽野清溪不勝嬌,暖風信步散春朝。
閑雲且喜迷苔徑,嫩綠猶驚上柳條。
燕啄新泥依舊主,舟浮曉日過虹橋。
輕裾長袖梅花曲,老少踏歌纏楚腰。
春山春雲碧樹共茫茫,倚杖窮幽遣興長。
細雨初晴嵐氣濕,嫩苔半綠屐痕香。
誰家山犬驚籬畔,幾處仙鳧逐水塘。
忽有旗亭新掃徑,清歌促席一持觴。
遊春山雨方晴野路迷,杏花飄落逐清溪。
白雲四麵峰千疊,曲徑前頭綠滿畦。
煙岸風微鶯語碎,夕陽影遠柳枝低。
店家迎客畫橋外,沽酒隔籬呼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