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雲山之路\/馮建國著.—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5.9ISBN978-7-80767-944-8Ⅰ.①雲…Ⅱ.①馮…Ⅲ.①散文集-中國-當代Ⅳ.①I26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206594號雲山之路著者:馮建國責任編輯:熊漢宗校對:範豔霞張莉裝幀設計:王晶文出版者: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經濟出版社地址:太原市建設南路21號郵編:030012電話:0351-4922133(市場部)0351-4922085(總編室)網址:www.sxjjcb.com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經銷者: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經濟出版社承印者:運城市精睿印務有限公司開本:787×1092mm1\/16印張:23字數:240千字版次:2015年9月第1版印次:2015年9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80767-944-8定價:58.00元辦高檔服學校學生作品2003年被評為第一屆人大代表目錄悅韻暈栽耘暈栽雜目錄

楔子/001Chapter1第︱雲山小名叫點娃\/003一︱李店鋪村的記憶\/011章為有堡子牆的傳說\/018鄉源土頭“孝星”崔雲山\/025篇活身兼數職的年輕人\/033水

1來宣傳隊的台柱子\/040碰上了意中人\/047機械廠的鐵哥兒們\/056Chapter2第︱春風激蕩的日子\/065二︱敢問路在何方\/071章長風兩匹騾子一架車\/077創破業浪山不轉水轉\/084篇會“10個學生”的效應\/090有

2時要辦就辦高檔的\/097螞蟻啃骨頭的精神\/105學員們的深情記憶\/111001中國龍的吉祥圖騰\/員員怨雲Chapter猿第︱滿園春色關不住\/員圓遠山三︱之章虎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員猿猿路踞發龍天龍服裝廠的來曆\/139展盤服裝廠的艱難起步\/146篇今勝天龍的“南行講話”\/153猿昔人才是第一寶貴的\/160“堂威”品牌的騰飛\/166創新才是硬道理\/175Chapter源第︱我絕不負天下人\/182四︱章直人心都是肉長的\/189掛

奮雲五個“五年計劃”\/196進

帆這個世界沒有“假如”\/203篇濟滄黨員是企業頂梁柱\/209源海“五子登科”現真情\/216鑄華夏威龍\/222002讓兒女們走向創業舞台\/231Chapter緣第︱當好代表為人民\/237目五︱章心善心為眾福在後\/243錄底

奉無四季春城的“垃圾山”\/249獻

私崔會長的記事簿\/255篇天地非公有製協會的領路人\/262緣寬徒弟景運德\/268永遠的師父\/274當年的崔校長\/283Chapter遠第︱終生難忘是鄉情\/290六︱章為榜樣王時軍\/296伊

情消老伴周鳳仙\/303感

得大家庭的故事\/310篇人憔親朋蒂結手足情\/317遠悴酒逢知己千杯少\/324善良鑄就雲山魂\/331003後記雲好人崔雲山\/339山

之路附錄崔雲山曆年獲得的獎勵及榮譽\/346聘書\/347當選\/348崔雲山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讚助事跡\/349004楔子楔

子·照壁上的奧秘照壁

上的

奧秘

以《雲山之路》作為書名,曾經引起一些人的疑惑。何以如此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書名太過於普通了,普通的就如我們身在田野,俯首隨手拈來的,便是泥土一般,遍野皆是也。我承認在這個人世間,“路”是一個極普通的概念,有人的地方就有路,隻要你邁開步子,腳下就會成為路。

隻是人活到了醒悟的時分,就會感覺到平凡才偉大,普通更真實,愈質樸愈簡單愈好,就比如我們現在看到誰家門樓上,書寫著“平安是福”的匾額,就會理解到這家主人是知天命、識世事的大家了。

不過最簡單的東西,卻有最耐人尋味的道理在其間,我們常常說到的“一”,其實是最難寫也是最難做到的。有幾個人敢說他能夠把“一”字寫得十分完美,又有哪個人敢說他能把“一”做得天衣無縫、淋漓盡致呢?如此而言,“路”字亦是如此。簡單地說來,路有兩層含義,一是開路,一是走路。開路是指自己走出來的路;走路是指走別001人走過的路。這個事情一般人都能做到,一生中也都做過,所以查閱《漢語詞典》,其中就有“開路先鋒”的讚美之詞,也有“重蹈覆轍”的貶低之語。我們本書所說“雲山雲之路”,就是指崔雲山開拓出來、堪供後人借鑒的道路。

山走在雲山之路上,也許有人就會捫心自問:我們活在這之

路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這是每個人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雲山之路,就是要為我們做出很好的詮釋。其實天下本無路的,尤其是人生的旅途,很少有事先規劃修築好的,全憑著自己探索出來,也全靠著自己用雙腳去踩踏出來。凡炎黃子孫們,都不會忘記3000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仰望昊昊蒼穹,麵對漫漫之野,披荊斬棘,長歌當哭,做了求索之路的開拓者。從此幾千年來,華夏“龍”的傳人們,一代又一代,緊步著這位偉人的後塵,用沉重的腳步叩問大地,艱難地求索苦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曆史不會斷裂,民族總在前行,這條堪稱祖國與民族的求索之路,悠悠漫漫,坎坎坷坷,充滿著神奇與未知,似乎是永無盡頭地向前延伸著,也激勵著億萬炎黃子孫們前赴後繼,頑強奮鬥,肩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3000年蜿蜒曲折,歲月彳亍到20世紀80年代,摧枯拉朽的振興中華之雄風,吹拂著赤縣神州大地,卷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浪狂潮。飽經憂患的中國人民,在這前所未有的曆史沉思中,孜孜不倦地去求索前行的目標,去尋求崛起的契機,去實現恢宏的理想,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這一條充滿著曲折與艱辛的人生征途上,求索者的每一個腳步002裏,都寫滿了一個個躬身跋涉的故事,雲山之路,便是先祖屈子求索的延續與繼承。

天下芸芸眾生,都在追求無愧於人生的前程,我們夫子百姓也皆如此。踏著2015年歲首的陽光,我們走進天龍楔集團采訪,力求去尋找天龍之路的曆史源頭。32年來,在子·這條荊棘與鮮花並存的雄關漫道上,崔雲山艱難困苦而又照快樂幸福地跋涉著。盡管在他的腳下與麵前,曾經不時遇壁上

到風險與坎坷,甚至有暗灘與險礁存在,但正是基於不斷的奧

地克服與邁進,才更增加了他對人生的探索與追求……傳秘奇裏孕育著神秘,痛苦裏產生幸福,行進在探索與追求之路上的探索者們,常常給人以不經意的突兀,似乎就是要讓我們從中悟出點什麼韻理。

一場春雨落過不久,清新的陽光裏,溫馨中略微帶著一點刺目。學校恰逢寒假期間,校園裏歸於寧靜,正大門迎麵處,高聳著一座色彩斑斕的照壁,給人一種穩重而厚道的感覺。照壁背麵用瓷磚貼製而成,右邊繪製著一幅壯麗的畫圖:飛卷的白雲,雄偉的山脈,壯麗的長城奔湧如飛。左上方以“龍魂”為主題,書寫著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字跡蒼勁飛逸,布局悠遠大氣,讀之精神振奮,頃刻間仿佛置身於兩萬五千裏長征之途中。

詩人偉大之處,就在於胸懷誌而萬山伏,一語出而天003下殊。雖然時過境遷,八十個春秋斷然駛過,當走近照壁駐足而立,凝視照壁上畫麵時,依然送給我們一縷懷古幽思。觸景生情,頓覺天地間路無窮,處處天涯處處路。照雲

山之

路照壁壁上的內容告訴我們,炎黃子孫的命運,連接著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也蘊含著崔雲山的人生之路,連接著華夏民族的複興之夢,彰顯出崔雲山和天龍公司獨具匠心的深刻含義,寄托了他們對龍的崇拜和對民族複興的向往。

審視這幅畫卷,以龍喻誌,相映成趣,也表現了崔雲山當初將公司命名為“天龍”的良苦用心。需要指出的是,天下之奇異現象,妙在偶然之間,就在品讀這首詩詞的過程裏,大家可是否從中窺視出一點端倪了嗎?原來在這塊看似平常的圖案裏,卻隱藏著一個與崔雲山和天龍公司密切關聯的奇妙現象:我們將詩詞的首字與尾字組成一詞,豈不是“天龍”二字嗎?再將上闋首句第三個字,與下闋004首句第三個字組成一個詞,是不是“雲山”的名字呢?如此深藏奧妙,我想這大約是當初建造者也沒有預料到的。

一語道破天機,成就百年夙願,探尋曆史傳奇,更易發千古幽思。路漫漫兮,慢悠悠兮,延伸無限兮,何處是楔歸程?人生於世,許多前行目標的實現,不在於隨波逐流,子·而在於自我跋涉,故雲之高遠,山之厚重,謂曰雲山之路照也。回溯這條與眾不同之路,它不靠資源掠奪,不憑資本壁上

運作,而是依著中國農民的勤勞與樸實,靠著河東漢子的的奧

善良與智慧。具體講來,就是做人以德為先,待人以誠為秘先,做事以勤為先。這條路從遠處走來,還將向遠處走去,是一條前有來者,後無盡頭,像無數條搏擊者腳下走出的路,通向勝利與成功的彼岸。

曆史成就傳奇,傳奇必將延續下去,書中的主人公崔雲山,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並非僅僅屬於自己,他的人格品質,攝取河東大地的養分;他的形象,折射出河東人民的因子。所以我們說,崔雲山的善良,就是河東人的善良;崔雲山的質樸,就是河東人的質樸……他是河東一個時代的象征,是河東一個階層的代表,也是河東人民品質凝聚的精神結晶。所謂雲山之路,是河東人民一條求索之路,一條自強之路,一條勤勞之路與善行之路。而天龍公司照壁上的發現,雖說屬於偶然為之,卻也蘊含著某種奧秘,究其根源,應是天地使然也,我們沒有必要再去作別樣的解釋。

0051

第一章鄉土篇———為有源頭活水來雲

山之

路鄉

土篇·雲

雲山小名叫點娃山小

名叫

點娃

能夠來到這個世界的,都是與這個世界結緣的人,而在這塵世上,人與人的相遇相識,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緣分。我們與崔雲山相逢相識,是我們大家與崔雲山的緣分。

緣分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應該說是命裏注定的,並非由誰刻意而求之,否則也就不會叫什麼緣分了。我們與崔雲山的緣分,緣於他的善良,他的誠信,他的智慧,他的勤勞,是一位得成大道者,因而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不容置疑,天龍公司是運城企業界的一麵旗幟,崔雲山是河東人民的驕傲,這是在我采訪以後並經過深思熟慮,方才得出的結論,並且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對於這種評價,崔雲山向來很謙虛,也多有推辭,總是心懷感激地說道:“我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本沒有多大的能耐,應該感謝河東人民,是河東這片土地養育了我,為我提供了成長的環境和發展的條件,也讓我趕上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崔雲山之人厚道,心存善良,多思感003恩,所以他在記事簿中這樣寫道:中條山是我的脊梁,黃土地是我的肌膚,鹽池是我肉體裏的血液,為河東父老鄉親盡我所能,則是我這一生追求的東西。2014年河東的金雲秋,天高雲淡,是收獲果實與播種希望的季節,我們探尋山崔雲山傳奇的人生之路,就是從腳下這片土地開始邁出的。

之路古人雲,善良之人便有善良之心,善良之心便有善良之言,這是人性的本質使然。崔雲山之言,應是出自於內心的感動,他常常向我抒懷道:我生長在河東大地,熱愛腳下這片土地,正是河東的山水與文化,將我孕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河東人。崔雲山這話說得樸實,而且充滿著深厚的感情,沒有一點兒矯揉造作。我很同意他的觀點,每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不同於他人的單獨個體,除了父母親的血緣遺傳外,還受製於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此而言,崔雲山的善良智慧、聰明才幹、仁義多情、堅毅執著、平易近人、誠信淳樸等諸多性格與品行,都與生育他的這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素。

有人這樣評價道:河東之地多壯士。這個論斷讓人們信服。設若不妨,我們可從古代屈指數來。且不說遠古時期的蚩尤,夏殷時代的關龍逄,東漢三國的關雲長。單就唐代安史之亂中的封常清、張巡,明朝時的喬仰甲,清時“戊戌變法六君子”的楊清秀……這些河東良臣壯士們而言,都一樣的忠義、勇武、正直和坦蕩胸懷。哪一位不是精忠報國,鞠躬盡瘁,血濺白綾,死而後已?他們舍生取義,知恩圖報,忍辱負重,寧折不彎等性格因子,不正是004崔雲山以及我們河東人基本特質的具體投射嗎?

在運城人們的眼中,崔雲山也是一位壯士,這並不是阿諛奉承之詞。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的今天,盡管我們已經不需要那種奔赴疆場,浴血奮戰的勇猛之士,但我鄉土

們依然需要那種敢於創先,執著奉獻,磊落而豪情的善良篇·驕子。崔雲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以壯士斷腕之魄力,雲艱難探索,勇於奉獻,用實際行動,為河東大地譜寫出一山小

片壯麗之歌。名叫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齊策點娃

三》。由西漢末年劉向編定,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誌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當分開。王平鴿先生的話不是虛譽,也不是誑語,應當是對崔雲山和他成功之路的正確評價,而且是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的。別的暫且不說,單就從他在運城這片有著深厚小農意識的土地上,敢於站出來“吃螃蟹”,將一座服裝學校,打造成“以校辦廠,以廠養校”,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開創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先河,固定資產達到數千萬元。並且數度起伏,幾經磨難,至今30多年了,依然是朝氣蓬勃,風生水起,這不能不說是我國非公有製企業史上的一個奇跡。

我與王平鴿先生雖然認識時間不長,但是他的性格豪爽純真,說話直率淳樸,做事敢於承當,體現出了河東人心靈善良,性格豪爽的基本特質,很是讓人敬佩,他的話代表著一種民意的折射。王平鴿先生也有著河東人獨具的特質,他們生存的這片土地上,彰顯著華夏民族的渾然大005氣:君不見河出潼關,因太行之阻而增其咆哮;風迥三峽,因巫山之隔而添其怒號。5000年來,我們這個積鬱沉重的古老民族,在憂患中上下而求索,發出一聲聲振聾發聵的雲呐喊,創建下一樁樁前無古人的偉業。在這一條雄關漫道山上,有多少像崔雲山這樣飽含憂患並致力於民族振興的壯之

路士們,背負纖繩,長途跋涉,描繪出一幅幅壯麗的畫卷,創造了無數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崔雲山出生於鹽湖區李店鋪村,小名叫點娃,是因為他小時候多災多病,身體羸弱,像個小不點兒。舊社會時,農村裏有個風俗習慣,誰家裏的孩子多災多病,就會將孩子認在石頭上,或者是鐵匠、石匠之類的人。就像巷子口經常放置著一塊石敢當一樣,是要將其命變得硬起來,以換取這一生無事平安。看著孫子病怏怏的樣子,姨爺便選了一個風清月明的日子,擺上獻供,燃了三炷香,將崔雲山認給了北鬥七星。在人們的眼裏,那北鬥七星就是由七個點兒組成的飯勺兒,所以崔雲山就叫點點,大家都習慣叫他“點娃”。

應該說崔雲山是幸運的,雖然是到了臨近不惑之年,才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有道是,“出生四十正當年”。

他開始走上創業之路的1983年,已是37歲的人了,也可謂是大器晚成。孟子有一段著名的格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大概意思是說: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於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006先使這個人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是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從而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曾具備的才能。鄉土

崔雲山是不是孟子所描述的這樣的人?沒有人能夠解篇·釋清楚,據說曾有人這樣試探問過他,但是其本人從來都雲一口否決。他的父母親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在已不得山小

而知,不過我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且不說他的父親是行名叫

伍出身,母親隻是一位農家婦女,大約都應該屬於文盲之點娃

類的,他們肯定沒有那麼高深的文化水準。而且做父母親的,誰又願意讓兒子什麼也還沒有得到,倒先去受苦受難呢?但是天下之事,並非都能夠如自己所願,而且崔雲山在人生道路上開始的幾年裏,也確實如孟子所言的那樣,飽受著病痛的折磨。

1946年6月15日,是農曆五月十六日,河東平原已是炎熱的夏季。太陽高懸在天空,樹葉兒紋絲不動,秋田禾都扭曲成了卷兒,偶爾有一絲風吹來,還夾雜著刺鼻的鹽鹵味兒。出運城市往西,有一個村莊叫作李店鋪村,因距城中心的鍾樓八裏地,因此也稱作“八裏鋪村”。這是一個很難說得清楚的歲月,日本鬼子剛被趕走,舊中國還沒有完全解放,內戰的摩擦卻已經開始,百姓們百無聊賴,多是惶惶不可終日。尤其是運城市附近的村子,不時還能聽到從城裏麵傳出來的槍聲,也就在這個時候,李店鋪村中一個貧苦的農戶裏,崔雲山出生了。當他的第一聲啼哭007在黎明中唱響時,就預示著一個新的生命的到來,並且將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一生的痕跡。

搖籃中的崔雲山,也可謂是生不逢時,所以並沒有一雲個幸福的童年。依鄉親們的話說,他是在戰亂和貧窮中蹣山跚學步的。人們都喜歡“苦盡甘來”這個詞語,來為自己之

路尋找快樂的源頭,然而父輩們所遭受的這一切苦難,並沒有為小點娃帶來什麼好運,病魔就像一個死皮賴臉的小潑皮,始終不離不棄地纏繞著他。在長大以後的歲月裏,崔雲山不止一次地念叨著,真應該感謝姨奶奶,常常會把他抱在懷裏,嘴裏哼著蒲劇小調,就像一架永動的搖籃,不停地搖晃著,直到他睡著了,才會抱回自己的被窩裏。也正是得到姨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才使得崔雲山麵對病魔的童年,能夠天真快樂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