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協會指導推薦中國出版協會指導推薦李春雷,1968年生,河北成安人,國家一級作家,河大疫期間,逆入武漢,也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
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也有恐懼,也有反悔,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曾獲這是一個真正的紀實作家見證曆史、記錄曆史的最佳位置!
義不容辭,雖死不辭!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12年版《山生》)、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中國新聞獎、冰心兒童文學武漢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獎(蟬聯兩屆)、全國“五一文化獎”、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事大獎、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郭沫若散文獎等。《搖著輪椅上北大》被國家新聞出WUHANJISHI版總署列為“國家‘十一五’李春雷·著重點圖書”。
出品人◎邱少華策劃人◎詹斌鄧玉瓊JIANGXIUNIVERSITIESANDCOLLEGESPRESS江西高校出版社責任編輯◎詹斌鄧玉瓊宋美燕特約編輯◎李目宏裝幀設計◎鄧家玨排版製作◎鄧娟娟李春雷·著責任印製◎李德花定價:42.00元WUHANJISHI中國出版協會指導推薦中國出版協會指導推薦李春雷,1968年生,河北成安人,國家一級作家,河大疫期間,逆入武漢,也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
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也有恐懼,也有反悔,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曾獲這是一個真正的紀實作家見證曆史、記錄曆史的最佳位置!
義不容辭,雖死不辭!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12年版《山生》)、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中國新聞獎、冰心兒童文學武漢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獎(蟬聯兩屆)、全國“五一文化獎”、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事大獎、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郭沫若散文獎等。《搖著輪椅上北大》被國家新聞出WUHANJISHI版總署列為“國家‘十一五’李春雷·著重點圖書”。
出品人◎邱少華策劃人◎詹斌鄧玉瓊JIANGXIUNIVERSITIESANDCOLLEGESPRESS江西高校出版社責任編輯◎詹斌鄧玉瓊宋美燕特約編輯◎李目宏裝幀設計◎鄧家玨排版製作◎鄧娟娟李春雷·著責任印製◎李德花定價:42.00元WUHANJISHI李
春雷·著
江西
高校
出版
社武
漢紀
事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武漢紀事\/李春雷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8ISBN----9787549399833Ⅰ.①武…李…Ⅲ.報告文學—作品集—中國域.淤淤—當代Ⅳ.
淤I25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號101412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浙江海虹彩色印務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11.75字數140千字版次2020年8月第1版印次2020年8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9983-3定價42.00元贛版權登字-07-2020-503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抗疫期間,作者在武漢的工作照武
漢紀
事大疫期間,逆入武漢,也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
也有恐懼,也有反悔,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是一個真正的紀實作家見證曆史、記錄曆史的最佳位置!
義不容辭,雖死不辭!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是在同磨難做鬥爭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而疫病就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共同敵人,在曆史上多次改變過人類、國家的命運。
序剛進入2020年,也就是中國己亥與庚子之交,武漢暴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柳斌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凶猛,全國震動,世界矚目。
疫情之初,人們對這種新病毒知之甚少,對新病毒傳播之快、危害之烈,有著談毒色變之感,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就在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之初,卻有一批批行色匆匆的逆行者進入封城的武漢,他們有:最早進入武漢對疫情做出正確分析判斷、提出緊急應對措施的院士、專家;親臨疫區指揮抗疫、慰問群眾和醫護人員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來自四麵八方的向公眾介紹抗疫鬥爭現場的新聞記者;支援武漢抗疫的人民解放軍隊伍和祖國各地的醫療救護隊;建設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的工程技玉
武漢
紀事
術人員與民工;運送來自祖國各地抗疫物資的工作者;支援武漢抗疫的誌願者;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深入疫區采訪創作的中國作家。河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春雷就是這支特殊隊伍中的一員。
他是中國作協組織的赴武漢作家小分隊成員之一。
逆行者們的鏗鏘腳步聲向疫區民眾傳遞出一種關愛與信心:黨和政府、全國人民是你們的堅強後盾。有這樣強大的後盾,封城的武漢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疫區采訪創作不同於以往,盡管進入疫區的作家們有心理準備,但實際情況比他們想象的更嚴峻。尋常的一日三餐不存在了,代之以麵包和水;寬敞的寫字台沒有了,連座椅也沒有,隻能用紙箱來湊合;外出采訪不是件瀟灑自如的事情,采訪者要冒著被病毒感染的極大風險,除了戴口罩,還要進行從頭頂到腳底的最為嚴格的消毒。最難度過的還是孤獨:除了采訪寫作,平日一個人獨坐陋室,正常的人際交流沒有了,連電視、廣播、報紙也沒有,整整一個多月。
但正是在這樣一種非常態的、連歸期也一再推遲的艱難環境中,李春雷寫出了一篇篇以人物為主的報告文學作品,以他親臨現場采訪的所見所聞,傳遞出武漢抗疫的真實信息,給世人展示出一個不屈的武漢。
在他的筆下,人們聽到了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總共救治222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銀潭醫院的身患漸凍症的院長張定宇在大災難來臨時有條不紊指揮全院救治患者的堅定聲音;人們聽到了最早發現疫情苗域
序頭並堅持上報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頗具男子氣、被人稱之為“繼先兄”的爽朗聲音;人們聽到了援助武漢的、不好意思穿紙尿褲的男護士張明軒略帶靦腆的聲音;人們聽到了為救治患者時方便,把一頭漂亮頭發剪去、剃成光頭的“90”後女護士肖思孟清脆的聲音;還有作者在武漢采訪創作期間聽到的春天鳥兒鳴叫的聲音,和他對這次嚴重疫情思考的肺腑之言的聲音……通過這些各具特色的聲音,人們看到了李春雷筆下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和武漢大疫期間萬眾齊心協力奮戰疫魔的情景。而這種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疫情期間武漢奮鬥的生機,隻有經過麵對麵的交談、近距離的觀察才能寫出來,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寫出來的。
這樣的創作態度,讓人想起漢代的史官司馬遷。司馬遷為了寫好曆史,不畏路途遙遠,親臨曆史事件發生地考察采風,訪問了口傳曆史的許多長者,寫出了帶有溫度的史書《史記》。正因如此,《史記》成為後世文史典範。
李春雷在武漢疫情嚴重時入漢,采寫的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報告文學作品相繼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一些主流媒體發表,廣獲好評。現在,從李春雷在武漢期間創作的作品中挑選出17篇集結成《武漢紀事》。
這是他,也是中國作家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向黨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正如作者所言:“大疫期間,逆入武漢,也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也有恐懼,也有反悔,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是一個真正的紀實作家見證曆史、記錄曆史的最佳位置!義不容辭,雖死不辭!”這正是中國作家的使命與擔當,是他們留下了武漢人民抗疫鬥爭芋
武漢
紀事
的真實記錄。
我們深感欣慰,武漢抗疫,中國作家沒有缺席!
我們祈願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的鬥爭,早日取得勝利,恢複人類健康、幸福、平安的生活。
(柳斌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鬱
人生多平庸,偶爾逞英雄。
疫情凶且險,鬥膽武漢行。
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疫情肆虐期間,我居然在武漢市的中心區域生活和創作了武漢戰“疫”35天。
感言此行的相關過程和細節,書中有詳細說明。
李春雷在此,我隻是略略彙報一下創作情況。
由於情況緊急,我借住在武漢體育學院旁邊一間僅僅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裏。極其怪誕的是,竟然隻有我的房間沒有桌椅,隻有一張低矮的小小茶幾,勉強擺放電腦,卻不能安置鼠標。坐什麼呢?我隻能把當地朋友冒險送來的牛奶和麵包的箱子,摞在一起,作為座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