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追思慈父
慈父西去, 又是秋風習習,
天國裏, 月光如水,
九九楓葉如旗, 見父在夢裏。
兒女淚飛頓作雨, 念父仁愛德勤義,
哭喚愛父能歸。 忠魂清風一縷。
年少跟黨, 為官隻求,
革命一生, 萬家溫飽,
係百姓心裏。 遂了平生意!
打井開渠, 豐碑無字,
清泉甘若醴! 晚輩代代銘記!
兒女悼父 2015 年 9 月
作者與愛人楊瑞芳在山西祁臨高速公路仁義河特大橋留念
作者與愛人楊瑞芳在重慶留念
作者與愛人楊瑞芳在重慶留念
作者在北戴河留念
作者在水鄉烏鎮留念
作者與愛人楊瑞芳及孫子、外孫女合影
作者離休後參加南郊區委組織的座談會
作者與南郊區紀檢委機關幹部合影
作者愛人楊瑞芳與父親、姑姑、姑父等合影
一九六二年七月全家與作者三叔合影
作
者
與
愛
人
和
大
女
兒、
大
兒
子
合
影
作
者
的
五
子
女
合
影
作者全家福
作者與大兒子合影
作者與愛人等在南京夫子廟留影
作者在秦淮河橋上留影
作者與大兒子張立剛、女婿郭福順在晉祠留影
圖書在版編目(C I P ) 數據
永遠是大山之子: 回首人生路 \/ 張金上著. —太原:
北嶽文藝出版社, 2015.9
ISBN 978-7-5378-4530-4
Ⅰ. ①永… Ⅱ.①張… Ⅲ. ①回憶錄 中國 當代
Ⅳ. ①I251
中國版本圖書館 CIP 數據核字 (2015) 第 196295 號
書 名 永遠是大山之子——回首人生路
編 著 張金上
責任編輯 樊敏毓
裝幀設計 名典印業
出版發行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並州南路 57 號
郵 編 030012
電 話 0351 5628696( 太原發行部)
010 84364428 北京發行部)
010 5628688( 總編室)
傳 真 0351 5628680 010 84364428
網 址 http:\/\/www.bywy.com
E - mail [email protected]
經 銷 商 新華書店
承 印 者 山西德勝華印業有限公司
開 本 787×1092 1\/16
字 數 149 千字
印 張 13.75
版 次 2015 年 9 月 第 1 版
印 次 2015 年 9 月太原第 1 次印刷
書 號 ISBN 978-7-5378-4530-4
定 價 48.80 元
目 錄
第一章 童年記憶
一、 故鄉——南坪村 !!!!!!!!!!!!!! 01
二、 祖輩逃荒落腳在五台 !!!!!!!!!!!! 04
三、 我的父親——張生戊年 !!!!!!!!!!! 06
四、 中共五台縣委和晉察冀軍區成立 !!!!!!! 07
五、 日本鬼子製造高洪口慘案 !!!!!!!!!! 08
六、 大岔村慘案 !!!!!!!!!!!!!!!! 09
七、 南坪村遭鬼子掃蕩 !!!!!!!!!!!!! 10
01
八、 日本鬼子投降 !!!!!!!!!!!!!!! 10
目
九、 父親和二叔販羊 !!!!!!!!!!!!!! 11
錄
十、 三叔常給講故事 !!!!!!!!!!!!!! 12
童
十一、 賣白土子 !!!!!!!!!!!!!!!! 15 年
記
十二、 我的大哥——張計上 !!!!!!!!!! 18 憶
十三、 弟弟——張培榮 !!!!!!!!!!!!! 20
十四、 種大黃發了筆“財” !!!!!!!!!!! 22
十五、 愛去姥姥家和大姑家 !!!!!!!!!!! 24
十六、 接受啟蒙教育 !!!!!!!!!!!!!! 25
十七、 參加演講比賽 !!!!!!!!!!!!!! 27
十八、 恩師——劉老師 !!!!!!!!!!!!! 28
十九、 童年的好夥伴 !!!!!!!!!!!!!! 30
02
永
遠 第二章 二完校念書
是
Y 一、 父親和哥哥送我上完校 !!!!!!!!!!! 32
O 大
N
G 山
Y 二、 哥哥編篩子供我上學 !!!!!!!!!!!! 34
U 之
A
N 子 三、 就著火眼眼看書 !!!!!!!!!!!!!! 37
S
H
I
D 四、 當上甲等生 !!!!!!!!!!!!!!!! 38
A
S
H 五、 接受黨的教育 !!!!!!!!!!!!!!! 39
A
N
Z 六、 秘密入黨 !!!!!!!!!!!!!!!!! 40
H
I
Z
I 七、 入黨介紹人——郝維一校長 !!!!!!!!! 42
八、 恩師——楊有雲、 楊全民 !!!!!!!!!! 43
九、 完校的同窗好友 !!!!!!!!!!!!!! 44
十、 告別母校 !!!!!!!!!!!!!!!!! 45
第三章 到河北培訓, 回縣城工作
一、 組織上派我去學習 !!!!!!!!!!!!! 48
二、 枯燥乏味的會計課 !!!!!!!!!!!!! 49
三、 害上了疥毒瘡 !!!!!!!!!!!!!!! 50
四、 培訓結業典禮 !!!!!!!!!!!!!!! 51
五、 派遣回縣城 !!!!!!!!!!!!!!!! 52
六、 第一天上班 !!!!!!!!!!!!!!!! 53
七、 呆頭呆腦不會工作 !!!!!!!!!!!!! 53
八、 被炒魷魚的滋味 !!!!!!!!!!!!!! 54
第四章 又進學堂
一、 回家種地 !!!!!!!!!!!!!!!!! 56
二、 考上師範 !!!!!!!!!!!!!!!!! 57
三、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 !!!!!!!!!!! 58
四、 集體參軍 !!!!!!!!!!!!!!!!! 59
五、 父親領我回家 !!!!!!!!!!!!!!! 60
第五章 回村當“幹部”
一、 當上村糧秣主任 !!!!!!!!!!!!!! 61
二、 秋季征糧 !!!!!!!!!!!!!!!!! 62
三、 父親被運動“搬了石頭” !!!!!!!!!! 63
四、 小妹妹夭折 !!!!!!!!!!!!!!!! 63
五、 難過的大年 !!!!!!!!!!!!!!!! 64
六、 大哥支撐著家 !!!!!!!!!!!!!!! 65
第六章 調幹南下
一、 戎昌有書記發出的三封雞毛信 !!!!!!!! 67
二、 縣城報到 !!!!!!!!!!!!!!!!! 70
03
三、 到盂縣坐火車 !!!!!!!!!!!!!!! 70
四、 火車上挨凍 !!!!!!!!!!!!!!!! 72 目
錄
童
第七章 晉中新區土改 年
記
一、 晉中沙溝黨校集訓 !!!!!!!!!!!!! 74 憶
二、 清源縣搞土改 !!!!!!!!!!!!!!! 75
三、 在新區過大年 !!!!!!!!!!!!!!! 77
第八章 留在清源縣
一、 想回家的年輕人 !!!!!!!!!!!!!! 79
二、 任二區宣傳委員 !!!!!!!!!!!!!! 80
三、 推廣種植棉花 !!!!!!!!!!!!!!! 81
四、 製止唱“脫褲子秧歌” !!!!!!!!!!! 82
04
五、 發動群眾漚綠肥 !!!!!!!!!!!!!! 83
永
遠 六、 抓逃兵 !!!!!!!!!!!!!!!!!! 85
是
Y 七、 “神醫” 劉根先生 !!!!!!!!!!!!! 85
O 大
N
G 山
Y 八、 征糧會戰 !!!!!!!!!!!!!!!!! 87
U 之
A
N 子 九、 區長強征公糧 !!!!!!!!!!!!!!! 89
S
H
I
D 十、 參加複查土改 !!!!!!!!!!!!!!! 90
A
S
H 十一、 到汾陽集訓 !!!!!!!!!!!!!!! 91
A
N
Z
H
I
Z
I 第九章 擔任二區副書記
一、 賣娃娃事件 !!!!!!!!!!!!!!!! 93
二、 推廣良種“金皇後” !!!!!!!!!!!! 95
三、 鎮壓反革命 !!!!!!!!!!!!!!!! 96
四、 農民給自己種地 !!!!!!!!!!!!!! 97
五、 區委書記跑回家老家當農民 !!!!!!!!! 98
第十章 任四區區委書記
一、 取締“一貫道” !!!!!!!!!!!!!! 100
二、 “三反” “五反” 運動 !!!!!!!!!! 102
三、 父親去世 !!!!!!!!!!!!!!!! 103
四、 互助組——不受農民歡迎 !!!!!!!!! 104
五、 西羅白村的梁生兒互助組 !!!!!!!!! 105
六、 互助組——把土地從農民手裏奪走 !!!!! 105
七、 響應號召發展互助組 !!!!!!!!!!! 106
八、 對推行互助組的反思 !!!!!!!!!!! 107
第十一章 省委黨校學習
一、 接受馬列主義理論教育 !!!!!!!!!! 109
二、 好同學——李栓虎 !!!!!!!!!!!! 110
三、 找到了終生伴侶——楊瑞芳 !!!!!!!! 112
四、 結婚成家 !!!!!!!!!!!!!!!! 114
五、 好同學從“司令” 到“階下囚” !!!!!! 115
第十二章 任縣委宣傳部部長
一、 小王村的文化俱樂部 !!!!!!!!!!! 116
二、 調資風波 !!!!!!!!!!!!!!!! 117
三、 1957 年反右鬥爭 !!!!!!!!!!!! 118
四、 縣委書記的教訓 !!!!!!!!!!!!! 119
第十三章 孟封鄉當書記
一、 當“拾糞” 書記 !!!!!!!!!!!!! 121
二、 全麵推行互助組合作社 !!!!!!!!!! 122
05
三、 大搞積肥運動 !!!!!!!!!!!!!! 123
四、 西懷營蹲點 !!!!!!!!!!!!!!! 124 目
五、 女兒降生 !!!!!!!!!!!!!!!! 125 錄
童
六、 吃大鍋飯 !!!!!!!!!!!!!!!! 126 年
記
七、 修建北營水庫 !!!!!!!!!!!!!! 126 憶
八、 住進瘋人院 !!!!!!!!!!!!!!! 128
九、 兒子得了胎毒瘡 !!!!!!!!!!!!! 129
第十四章 擔任縣文化部部長
一、 大煉鋼鐵 !!!!!!!!!!!!!!!! 131
二、 浮誇——畝產糧食兩萬斤 !!!!!!!!! 131
三、 組織國慶背棍、 鐵棍表演隊 !!!!!!!! 133
四、 糾正浮誇風 !!!!!!!!!!!!!!! 134
06
五、 回五台老家 !!!!!!!!!!!!!!! 135
永
遠 六、 挨餓的日子 !!!!!!!!!!!!!!! 137
是
Y 七、 “白虎湯” 救了我的命 !!!!!!!!!! 137
O 大
N
G 山
Y 八、 好友——魏萬英 !!!!!!!!!!!!! 139
U 之
A
N 子
S
H
I
D 第十五章 任集義公社書記
A
S
H 一、 二兒子——毛蛋 !!!!!!!!!!!!! 141
A
N
Z 二、 全家搬到集義 !!!!!!!!!!!!!! 143
H
I
Z
I 三、 姑姑落戶集義 !!!!!!!!!!!!!! 145
四、 落實自留地、 按勞分配政策 !!!!!!!! 146
五、 “三李青” 包工到戶 !!!!!!!!!!! 147
六、 市農委書記來檢查 !!!!!!!!!!!! 148
七、 1963 年那場水災 !!!!!!!!!!!!! 149
八、 老模範——張鐵 !!!!!!!!!!!!! 151
九、 1964 年“四清” !!!!!!!!!!!!! 152
十、 公社副書記告狀 !!!!!!!!!!!!! 153
十一、 三兒子出生 !!!!!!!!!!!!!! 154
十二、 集義信用社的殺人案 !!!!!!!!!! 155
十三、 保隻打豹子 !!!!!!!!!!!!!! 156
第十六章 狄村搞“四清”
一、 三個月的集訓 !!!!!!!!!!!!!! 158
二、 當工作隊隊長 !!!!!!!!!!!!!! 159
三、 打大鍋錐井 !!!!!!!!!!!!!!! 160
四、 動員社員養羊 !!!!!!!!!!!!!! 161
五、 劉隊長被揪鬥 !!!!!!!!!!!!!! 163
第十七章 在太原市大郊區工作
一、 文衛局工作 !!!!!!!!!!!!!!! 164
二、 被“四不清” 幹部揪鬥 !!!!!!!!!! 165
三、 大郊區院內也熱鬧了 !!!!!!!!!!! 166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 那段日子
一、 小兒子出生 !!!!!!!!!!!!!!! 168
二、 躲回家裏 !!!!!!!!!!!!!!!! 169
三、 1967 年過大年 !!!!!!!!!!!!!! 170
四、 耕種自留地 !!!!!!!!!!!!!!! 171
五、 當文衛組組長 !!!!!!!!!!!!!! 172
第十九章 太原市南郊區工作
一、 擔任南郊區衛生局長 !!!!!!!!!!! 173
07
二、 搞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 174
三、 推廣合作醫療 !!!!!!!!!!!!!! 175 目
四、 學習針灸 !!!!!!!!!!!!!!!! 175 錄
童
五、 嶽父——楊安潤 !!!!!!!!!!!!! 176 年
記
六、 妻姑姑——楊小英 !!!!!!!!!!!! 178 憶
第二十章 擔任黃陵公社書記
一、 賴書記找我談話 !!!!!!!!!!!!! 180
二、 消除派性後遺症 !!!!!!!!!!!!! 182
三、 全家搬到北畔村 !!!!!!!!!!!!! 183
四、 借糧度饑荒 !!!!!!!!!!!!!!! 184
五、 喜獲豐收 !!!!!!!!!!!!!!!! 187
六、 擴大酥梨栽種麵積 !!!!!!!!!!!! 188
08
七、 教育耕地的農民 !!!!!!!!!!!!! 189
永
遠
是
Y 第二十一章 學大寨的日子
O 大
N
G 山
Y 一、 向軍區司令員求助 !!!!!!!!!!!! 191
U 之
A
N 子 二、 中央領導批示的告狀信 !!!!!!!!!! 193
S
H
I
D 三、 黑駝村打出了自流井 !!!!!!!!!!! 193
A
S
H 四、 馬練營村打井打出蚌殼殼 !!!!!!!!! 194
A
N
Z 五、 被張德勝副市長訓斥 !!!!!!!!!!! 195
H
I
Z
I 六、 《抓水的書記》 !!!!!!!!!!!!!! 196
七、 建東山灌渠 !!!!!!!!!!!!!!! 197
八、 和苗政委在一起的日子 !!!!!!!!!! 198
九、 黑駝村的女支書——郝文英 !!!!!!!! 199
十、 黃陵村支書——侯祥 !!!!!!!!!!! 200
第二十二章 難忘的老同事
一、 老搭檔——張本茂 !!!!!!!!!!!! 201
二、 大好人——武金順 !!!!!!!!!!!! 202
三、 好幹部——劉占波 !!!!!!!!!!!! 203
四、 年輕有為的好後生——楊根福 !!!!!!! 204
五、 巾幗強人——王麗英 !!!!!!!!!!! 204
六、 農業專家——盧登俊 !!!!!!!!!!! 205
七、 紮根黃陵的特派員——牛來旺 !!!!!!! 206
後記
我們的好父親 !!!!!!!!!!!!!!!! 207
第一章 童年記憶
在新時代, 人們的童年充滿著歡歌笑語、 天真爛漫和美
好憧憬! 而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 伴隨著的卻是饑寒交迫、
兵荒馬亂和無盡苦難。
我是 1928 年六月初一出生的, 農村人說: 男孩子生在初
一命硬, 所以自幼就沒有過過生日。 我的父親叫張生戊年,
母親叫劉瑞花。 我在我們家排行老二, 上邊有個哥哥叫張計
上, 下邊有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大妹妹叫張蓮葉, 二妹妹
叫張竹葉, 弟弟叫張培榮, 三妹妹三歲時夭折。
自我記事起, 我們家就是一個大家庭, 上有張三科舉老 01
爺爺, 爺爺、 奶奶、 老舅 (奶奶的弟弟)、 父親、 母親、 二 第
一
叔、 三叔、 大大小小有十六口子人。 我們全家住在五台縣耿 章
鎮鄉南坪村。 童
年
記
一、故鄉——南坪村 憶
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 位於五台縣境東北部, 五
峰高聳, 酈道元 《水經注》: “五台山五巒巍然, 故曰五台。”
我的故鄉五台縣耿鎮鄉南坪村, 就位於五台山南台南向的黃
羅山。
發源於五台山東台的清水河, 彎彎曲曲, 流淌百餘裏彙
入了東去河北的滹沱河。
02
在清水河中遊北岸的大山裏, 有個小山村——南坪村,
永
遠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故鄉。
是
Y
O 大 古老的小山村, 幾百年來, 這裏的人們過著近乎原始的
N
G 山
Y
U 之 農耕生活。 在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 有五十多戶人家, 不足三
A
N 子
S 百人, 也是黃羅山裏九個自然村中較大的山村。
H
I
D
A 故鄉山村, 我離開她已經六十多年, 而那裏的坡坡梁梁,
S
H
A 溝溝岔岔, 以及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卻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N
Z
H
I 故鄉坐落在四麵環山的小盆地中, 村裏的人們用幾句順
Z
I
口溜來形容故鄉的村子: 村坐臉盆底, 出門臉貼地。 山路一
腳寬, 耕作靠人犁。 十年前, 人們進出村子都要爬山繞梁十
五台山白塔
餘裏。 為了修條通向山下的路, 從 20 世紀 60 年代起村裏人
們就開始思謀著修路, 沒有現代化的修路機具, 全憑著鎬、
釺等簡單工具。 打眼、 裝藥、 放炮, 一天四五個人, 鑿出兩
到三個眼, 第一天收工時放炮炸石, 第二天上工清理。 如此
循環, 一尺一尺往前推。 就這樣, 斷斷續續近三十多年的時
間, 全村幾代人用血汗甚至生命, 終於在 2000 年修成了一條
出山之路, 這就是五台縣有名的“五台的錫崖溝之路”。
現在從王家莊往北沿著山溝走上不到兩裏路, 便順著人
工開鑿的盤山路到了“大崖堂”。 雖然路陡彎急, 但小拖拉機
和小轎車也能上去。 穿過大崖堂頂, 再沿著蜿蜒山溝路走上
三四裏就到村子了。 在臨進村的山溝東麵, 有一個自然形成
的約五十米高的惟妙惟肖的“石人”。 老人們講: 這是位石將
軍, 保佑著山村的平安。 也曾有遊士講: 這個村子風水好,
有石將軍把著, 說不定哪輩子會出個大人物。
巧的是, 再沿著溝往裏走, 在路轉彎處的小山頂上, 有
一顆長了近百年的大鬆樹, 形狀有點像黃山的“迎客鬆”。 看 03
到這顆鬆, 村子就不遠了。 第
一
近百年來, 雖說出了幾個“幹部”, 有縣處級的, 也有地 章
師級的, 但卻沒有出過更大的“人物”。 曾聽迷信的老人們 童
年
說: 這個村子風水確實不錯, 隻可惜從王家莊溝裏出來, 一 記
憶
路都是“口” 子, 有高洪口、 石盆口、 河口, 口子太多, 把
好風水給破了。
村的東梁上有座古老的龍王廟, 周圍的幾棵老鬆樹挺拔
蒼翠, 龍王廟雖有些低矮破舊, 但也是村裏人在天旱時來這
裏祭祀求雨的地方。 聽老人們講, 這道梁上曾經長滿了兩三
個人摟不住的蒼鬆翠柏。 但在 20 世紀中期, 那個特殊的年
代, 不知從哪兒來了一大批人, 說是要煉鋼鐵用, 除了在龍
王廟周圍留了幾棵外, 全部給放倒了。 現在整個東梁被剃了
04
個光禿禿, 留下的隻有磨盤大的樹根和裸露在石縫中的根係。
永
遠 村子的北山背後是滿井村, 西北山背後有一片樺樹林子,
是
Y
O 大 每到秋天, 我和小夥伴們就要到林子裏拾柴火、 掰蘑菇。
N
G 山
Y
U 之 村子北山後麵過了幾個村子就是幾條大峽穀, 有大豁溝、
A
N 子
S 男男溝、 桃卜溝。 每條溝都有數十裏長, 溝兩邊是懸崖絕壁,
H
I
D
A 大都幾百米深。 懸崖上長著一些奇形怪狀的鬆樹、 柏樹和野
S
H
A 山桃樹, 一到春暖花開, 每條溝都鬱鬱蔥蔥, 花香撲鼻。 小
N
Z
H
I 鳥鳴唱著, 歡快地在山溝穿梭飛行, 溝裏潺潺的流水發出悅
Z
I
耳的“嘩嘩” 聲。 偶爾有幾個莊戶人家在溝裏趕路, 吼上幾
嗓子小曲, 那悠揚高亢的聲音, 久久在山裏回蕩!
故鄉啊! 我永遠難忘的地方!
二、祖輩逃荒落腳在五台
我的爺爺叫張保, 生於 19 世紀 70 年代, 死於 1953 年,
享年八十三歲。 聽我奶奶講, 我爺爺是被他親生父親連同他
的母親一起賣給張科舉老爺爺的, 老家在河北。 有一年河北
遭受蝗災, 流浪到五台。 當時老爺爺挑著擔子, 一頭挑著桃
葉菜和做飯的鍋, 一頭挑著爺爺張保, 領著老奶奶和他弟弟
張三科舉, 先是到了灣子鄉南坨村待了幾個月, 後又到柴托
村住了一年多, 最後才搬到耿鎮南坪村定居下來。
對我老爺爺張科舉, 我沒有一點記憶。 隻是聽奶奶講,
老爺爺精明能幹, 為人厚道, 雖然是外鄉人落戶在南坪, 可
村裏人都不敢小看他。 對於張三科舉老爺爺, 我記得他長得
故鄉南坪村
高大威武, 手裏常拿著個大煙鍋子, 煙布袋子足有成人的巴
掌那麼大, 吊在煙杆子上, 油亮油亮的。 天氣一冷, 他就披
上大皮襖, 皮襖襟子黑油亮能照見人了。 最特別的, 是他穿 05
的那雙大頭鞋, 鞋底子上不知釘了幾排鐵釘子, 走在石板路 第
一
上, 老遠就發出“叮當叮當” 的腳步聲。 三科舉老爺爺打了 章
一輩子光棍, 一直跟著我爺爺生活在一起。 童
年
我爺爺張保, 自幼被親生父親賣給了老爺爺張科舉, 逃 記
憶
荒定居在五台縣耿鎮南坪村, 也算是地地道道的五台人。
在我的記憶中, 爺爺長得高高大大, 留著八字胡, 一表
人才。 我二叔叔長得就很像我爺爺。 爺爺不愛說話, 憨厚老
實, 吃苦耐勞, 是典型的莊戶人。 爺爺一年到頭, 除了寒冬
臘月的幾個月外,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了, 麵朝黃土背朝天,
一滴汗水滴八瓣, 硬硬地受了一輩子苦。
我奶奶比我爺爺小十一歲, 一輩子沒有吃過頓飽飯, 很
早就得了大肚子病。 奶奶一生勤勞儉樸, 每天要做十幾口人
06
的飯, 而她每天卻是吃糠咽菜, 甚至用樹葉菜葉湯充饑。
永
遠 爺爺奶奶生養了三男二女, 我父親是老大, 叫張生戊年。
是
Y
O 大 雖然家境貧寒, 可也人丁興旺, 全家十五六口人在一起,
N
G 山
Y
U 之 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 到 1938 年 9 月日本人來五台之前,
A
N 子
S 我爺爺和我父親、 二叔、 三叔已經蓋起了自家的小院子, 壘
H
I
D
A 起了三四畝上好的梯田。
S
H
A 村裏麵德高望重的長者見我們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N
Z
H
I 對我爺爺說: “你一輩子受苦, 為人厚道, 心地善良, 你的
Z
I
後代一定錯不了。”
我爺爺一輩子與世無爭, 從沒跟人紅過臉, 雖沒文化,
可做人做事的大理他懂, 帶出了好的家風。
三、我的父親——張生戊年
我的父親叫張生戊年, 生於 1900 年。 1940 年加入中國共
產黨, 並擔任了南坪村黨支部書記, 一直到 1947 年秋。
1940 年前後, 俺們村共有三名共產黨員。 一個是王四金
寶, 1938 年入黨的, 另一個是董生財, 是 1939 年入黨的。 第
三個就是我父親, 是 1940 年入黨的。
1940 年之前, 俺們村除了有三名共產黨員外, 還有兩名
國民黨員, 一個是王萬泉, 另一個是李仁居。
日本鬼子是 1938 年秋進的五台, 1938 年之前, 俺們村的
村長一直是國民黨員李仁居擔任。 日本人來了之後不知什麼
原因, 李仁居不當村長了, 換成了白誌祥當村長。 聽村裏的
老人講: “白誌祥當上村長不久, 就被李仁居慫恿著下山去
找日本人, 結果一去不複返, 白誌祥被日本人用刺刀活活刺
死了。 日本人之所以要殺死白誌祥, 是因為李仁居給日本人
說了白誌祥的壞話, 把白誌祥出賣給了日本人。”
白誌祥被日本人殺了, 幾個月後, 五台縣二區的領導就
帶著幾個人, 來到俺們村把李仁居和王萬泉五花大綁帶走了。
幾天就以漢奸罪正法了。
我父親在 1940 年入黨後, 擔任了俺們村的黨支部書記。
由於俺們村地處大山之中, 又是從五台縣根據地通往河北阜
平根據地的必經之路, 於是很快就成了我們黨秘密的交通站。
1940 年, 我十二歲, 記得俺家經常有“首長們” 來歇腳。
有一天, 可能是“首長們” 要去河北根據地, 俺家一下
來了十來個人。 聽說還有縣委書記和各區的書記。 我父親忙
著跟鄰居家借米、 借麵, 俺家僅有的一些蓧麥麵和幾隻老母
雞, 也被用來招待客人。 全家老少忙著給客人們搓蓧麵, 燴
山藥, 忙得不亦樂乎。 07
在抗日戰爭期間, 每年來往於五台和河北阜平的同誌不 第
一
計其數。 父親每次都安排得停停當當。 為了確保交通站的安 章
全, 父親把村裏的民兵和兒童團組織訓練得跟部隊一樣, 有 童
年
站崗的、 放哨的、 通風報信的, 還有沿途護送保衛的。 各項 記
憶
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萬無一失。 我父親因此受到五台縣委和
二區領導的多次表揚和嘉獎!
四、中共五台縣委和晉察冀軍區成立
1937 年 9 月, 在中共晉東北特委的領導與具體幫助下,
中共五台縣委在五台成立。 當時以縣合作社的名稱為掩護開
展工作。 縣委書記田洪濤, 組織部長白佩之, 宣傳部長趙鵬
08
飛。 接著六個區的區委會也相繼成立, 不少村莊也建起了黨
永
遠 的基層支部。 就在中共五台縣委建立不久, 八路軍總部進駐
是
Y
O 大 五台。 到 10 月 23 日, 八路軍總部撤離五台, 115 師副師長兼
N
G 山
Y
U 之 政委聶榮臻奉命留守五台, 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0 月 27
A
N 子
S 日晉察冀軍區在五台縣成立, 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 蕭克
H
I
D
A 任副司令員。 軍區司令部駐金崗庫, 政治部駐大甘河, 供給
S
H
A 部駐耿鎮, 衛生部駐河北村, 軍政幹校駐鎮海寺、 白頭庵一
N
Z
H
I 帶, 野戰部隊駐鬆岩口。
Z
I
五、日本鬼子製造高洪口慘案
1938 年 9 月 23 日至 30 日, 日軍以兩萬三千人左右的兵
力分十路向晉察冀軍區進犯。 其中第二路經忻縣、 定襄向東
冶、 五台進犯, 第三路從上社直驅五台, 第四路由代縣的峪
口侵入五台。 10 月 3 日, 五台城失陷, 日軍在河邊村、 濟勝
橋、 東冶、 狐峪溝木下橋和台城構築碉堡五個, 扶植日偽漢
奸組織了縣維持會。 日軍控製了河邊至五台一線後, 又修建
了五台城至白家莊、 台城至河口的公路。
日軍借其優勢, 采取步步為營的蠶食政策, 向五台廣大
地區瘋狂地清剿掃蕩。
1938 年 9 月下旬, 晉察冀邊區政府從五台轉移至河北平
山、 靈壽山區後, 留守五台城的八路軍二分區五大隊移駐高
洪口。
11 月 2 日, 五台城日軍秘密調集五百餘精銳兵力, 星夜
兼程奔襲高洪口。 3 日淩晨六點, 王家莊、 北高洪口擔任警戒
的八路軍哨兵被害, 聽到槍聲, 五大隊陷入日軍包圍之中。
日軍的機槍、 大炮聲響成一片。 百姓們扶老攜幼、 拖兒帶女
擁擠在街頭準備轉移, 日軍氣勢洶洶衝進了村, 見人就殺,
五大隊二百五十名幹部戰士在與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高洪
口村的幹部群眾犧牲四十九人。
六、大岔村慘案
1940 年 8 月, 五台民眾配合八路軍“百團大戰”, 沉重打
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日軍惱羞成怒, 又一次對抗日根據地
報複掃蕩。 日軍分兩路圍攻七區根據地天堂、 桃卜溝一帶,
一路從田家村出發, 一路由台城出發。 進二區掃蕩的日本鬼
子約四百多人, 日本鬼子邊走邊燒殺搶掠, 到了娑婆寺, 沒
有逃走的和尚與三十多名群眾被鬼子用刺刀挑死, 還將遇難
者的屍體堆在一起用火焚燒。 09
鬼子到了桃卜溝, 又將三十多名群眾一齊趕到薛保家院 第
一
內, 用刺刀亂刺, 三十多名群眾被刺得死的死、 傷的傷。 鬼 章
子到了大岔村, 先把房屋全部點著, 全村三十四口人, 有三 童
年
十二人被殺, 就連走親戚的外村人也未幸免。 張二年的妻子, 記
憶
腸子被捅了出來昏死過去, 鬼子走後, 慢慢醒來保住了性命。
我二妹夫張懷義 (當時才八歲) 跟著羊倌到村外山上放羊,
未被殺害, 他全家七口人除他之外全部被害。 大岔村好好的
一個山村, 成為一片焦土, 幸存的我二妹夫張懷義和羊倌及
那位捅出腸子的張二年的妻子逃奔他鄉。 從此, 大岔村無人
居住, 成為“三光” 村。 張懷林、 張海、 張二年、 王來計、
鄭福之、 王鬥、 杜仁義、 王犇犇、 王八小、 王虎年等十餘戶
成為絕戶。 我二妹夫張懷義家也僅幸存了他一個人。
10
永
遠 七、南坪村遭鬼子掃蕩
是
Y
O 大
N
G 山
Y
U 之 1941 年 8 月開始, 日本鬼子進一步加強了對晉察冀根據
A
N 子
S 地的掃蕩。 實行了“囚籠政策” “梳篦政策” 和燒光、 殺光、
H
I
D
A 搶光的“三光政策”。 我們村也曾兩次遭到日本鬼子的掃蕩。
S
H
A
N 由於父親工作做得細致, 每次日本鬼子進山前, 我父親就提
Z
H
I 前帶領全村男女老少轉移, 藏到了“大崖堂”。 萬惡的日本鬼
Z
I
子進村後撲了空, 就瘋狂地點著了全村的房子。 大火燃燒了
整整兩天兩夜, 全村的房子幾乎全部化為灰燼。
八、日本鬼子投降
1945 年 8 月 8 日夜間, 五台縣委、 縣抗日民主政府接到
晉察冀軍區和邊區傳來的大反攻特大喜訊。 縣級機關派出大
批幹部星夜奔赴各區, 到了次日淩晨, 全縣各個村莊都家喻
戶曉, 廣大群眾奔走相告, 歡呼雀躍。 接著又聽到朱德總司
令從延安連續發出的七道命令, 命令各地區八路軍立即反攻
日軍, 迫使日本鬼子迅速投降。
8 月 16 日, 又接到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 宣布
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全縣軍民紛紛集會歡慶。
不久, 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命令日軍繳械投降。
九、父親和二叔販羊
我們家是全村比較大的人家, 人多, 地少, 僅有的三畝
山坡地, 還是我爺爺和我父親用了好幾年的時間石壘土填開
出來的梯田。 其中, 有一塊最大的不到半畝大的地, 是我爺
爺和我父親、 叔叔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壘出來的。 光石
頭壘的地堰子就有二層樓那麼高。 地裏的土都是一筐一簍從
石頭縫裏掏出來填上的。 那時候, 我常常跟著父親去地裏幫
大人們揀揀小石塊。 父親天不亮就下地了, 懷裏揣著幾個山
藥蛋, 一幹就是一天, 天黑了才回家。 現在想起來爺爺和父
親勞作的背影還仿佛在眼前。
因人多地少, 每年我們家都要租王三鬥銀家的十來畝坡
地。 等到秋收時節, 我們兄弟姐妹們都盼著能吃頓蓧麵魚魚
和玉米麵窩窩。 可每年打下糧食交了地租後, 剩下那些連皮
帶糠的, 也隻能全家人稀湯寡水喝上半年。 大人們怎能舍得給 11
娃們搓魚魚蒸窩窩呢。 盼著吃窩窩的我們隻能再等明年秋天。 第
一
“啥時候能飽飽地吃上頓窩窩, 不管是蓧麥麵的還是棒子 章
麵的。” 是我童年最大的願望。 童
年
為了改變貧窮命運, 我父親和我二叔盤算著做販羊的生 記
憶
意。 於是, 向王三鬥銀家借了六十塊大洋, 買回來三四十
隻羊。
二叔張生治年 (1907 年 11 月 -1982 年 6 月) 屬羊, 命裏
注定他和羊結緣。 二叔叔喜歡養羊, 買回來的羊放了幾個月
後, 個個膘肥體壯, 鄰村有人找來想買些羊, 而且價格也不
錯, 可是, 我二叔挑挑這隻, 牽牽那隻, 哪隻也舍不得賣。
眼看到冬天了, 一圈羊也沒賣幾隻。
到了來年開春, 羊的價格大跌, 父親和二叔更舍不得賠
12
著錢賣羊了, 欠王三鬥銀的錢利滾利滾到一百多, 羊兒賣不
永
遠 了, 債務卻越來越重。
是
Y 本來就很緊巴的日子, 這一下, 更是雪上加霜。
O 大
N
G 山
Y 記得那年臘月二十幾, 我家唯一的一頭大角牛, 也被要
U 之
A
N 子 債的牽走了, 全家老少哭成一片, 我和哥哥拽著大角牛的尾
S
H
I
D 巴, 哭喊著不讓人牽走, 可最後還是沒能留住大角牛。 過了
A
S
H 好長時間, 我一想起大角牛, 就淚眼汪汪。 可憐的大角牛,
A
N
Z 一個來月大, 就從我舅舅家領養回來, 它是我們兄弟姐妹們
H
I
Z
I 的好朋友, 長大後更是我們家的壯勞力, 全家的地包括租下
的地, 都是它給耕耘, 被人牽走後, 也不知道是耕地去了,
還是被殺的吃了。 可憐的大角牛, 我的好兄弟, 從此再沒能
見到它。
父親和二叔一對種地的莊戶人, 從來沒有做過生意, 哪
能做販羊的買賣呢? 本來買上羊養幾個月出手, 還能賺十來
個大洋, 可是, 買上羊養著養著卻舍不得賣了, 眼巴巴地看
著一圈羊幹賠錢。
借的錢還不了, 羊群倒是越放越大, 最多時將近二百來
隻, 可價格卻再也沒有漲起來。
借三鬥銀的錢到土改時滾到了三百多, 若不是土改銷了
債, 怕是永遠也還不起了。
十、三叔常給講故事
我三叔叫張生對年, 在我的記憶中, 三叔是個酷愛看書
的文化人。 俺們家沒上過書房的人, 都是他給掃的盲。 聽奶
奶說: 我三叔並沒有念過書, 不
知什麼時候就自己會讀書了, 他
腦子非常好, 說他過目不忘、 耳
聽能誦有點誇張, 可他讀書的記
性那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凡是他
看過的書, 都能給講個八九不離
十, 什麼 《三國演義》 《水滸》
啦, 什麼 《金鐲玉環記》 《西廂
記》 啦, 他講起來幾天幾夜也講
不完。 三叔張生對年
三叔講故事不僅大人們愛
聽, 我們小孩子更愛聽。 一到農閑時節, 尤其是夏天, 天黑
下來, 我們兄弟幾個, 還有鄰居家的孩子們, 總是纏著三叔
給我們講故事。
三叔不緊不慢地坐在院裏的圪台上, 點上煙鍋子, 先
“吧嗒吧嗒” 抽上一陣子, 看著三叔優哉遊哉的樣子, 都快把 13
我們急死了。 第
一
三叔講故事, 開場白總是“話說很久很久以前”, 嗓門壓 章
得很低很低, 然後把故事情節一層又一層地展開。 每次講到 童
年
關鍵時刻, 就停頓下來, 又是要倒水去, 又是要上廁所去, 記
憶
存心是吊我們的胃口。 每到這時, 我總是趕緊跑到屋裏給三
叔倒一大碗水, 催著他快點接著講故事。
最令我們驚訝的是三叔不僅對書中每個人物的名字, 曲
折複雜的情節記得熟, 就連書中不時出現的詩詞, 也能大段
大段地背誦出來。 尤其是 《西廂記》 和 《金鐲玉環記》 中的
那些詩詞, 又多又難記, 而三叔幾乎都能背出來。 而且背得
聲情並茂, 如醉如癡。 雖然我們聽不大懂, 可總是覺得很美
很高深。
14
每次講故事, 我們總要纏著三叔講了一個又一個, 一直
永
遠 講到三更半夜。
是
Y
O 大 聽我爺爺說, 我三叔是俺們村有名的文化人, 十幾歲時
N
G 山
Y
U 之 就把村裏的書都看遍了。
A
N 子
S 三叔不僅會講故事, 而且知識也很淵博, 上知天文, 下
H
I
D
A 知地理, 就連八卦、 風水、 掐掐算算他也懂。 村裏有人家辦
S
H
A 什麼紅白喜事, 都要請他挑日子選時辰。
N
Z
H
I 三叔腦子精明, 又有文化, 可就是命不好。 1939 年秋天,
Z
I
日本鬼子進了五台, 鬼子為報“百團大戰” 之仇, 對老區進
行了殘酷而瘋狂的掃蕩。 一次日本鬼子來俺們村掃蕩, 我三
叔沒有來得及躲藏, 被日本鬼子抓住, 慘遭毒打, 鬼子用槍
又是砸又是捅, 直打得三叔昏死了過去。 鬼子走了後, 父親
和二叔抬著三叔找郎中搶救包紮, 郎中說我三叔後腦勺被槍
捅了窟窿, 可能會留下殘疾。 三叔的命算是撿回來了, 可他
從此再也說不清楚話了, 耳朵也跟聾了一樣。 可惡的日本鬼
子, 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無數不可饒恕的罪行。
三叔又聾又啞了, 我們再也聽不到三叔給講的動人故事啦!
原來精明能幹有文化的三叔, 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癡癡呆
呆的聾啞人。
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年, 我們家種了好幾畝大黃, 發了一
筆“財”。 我爹拿出一百二十多塊大洋, 給二叔娶了媳婦。 剩
下的大洋, 我爹都留給了我三叔, 準備給他娶媳婦。 可憐的
三叔, 一直沒能找上媳婦。 1962 年底 1963 年初, 村裏家家都
死人, 三叔也因沒有熬過饑餓而離開我們。 在彌留之際, 把
縫在枕頭裏的幾十塊大洋拿出來, 分給侄兒們。
三叔的一生勤勞樸實酷愛讀書, 二十多歲被日本鬼子毒
打留下了終生殘疾, 一輩子沒娶媳婦, 孑然一身。
解放後, 三叔到太原清徐縣城看過我幾次, 每次見到三
叔, 就像見到我的父親, 他無兒無女, 我們這些做侄兒的就
是他最親的人。 我跟瑞芳 (我的愛人) 盡量給他老人家做好
吃的, 生怕他吃不好, 三叔回五台我總要給他買些布, 帶些
稀奇的東西, 再塞給他些錢, 三叔說話不利索, 眼裏含著淚
花, 拉著我的手不願鬆開。
十一、賣白土子
每年一到農閑時節, 我二叔就叫我跟著他下山賣白土子。
所謂白土子, 就是從山裏挖出的白嶺土。 俺村北山根有
個白嶺土礦, 一百多年來, 村裏勤快的人靠賣白土子換些糧、
換些油鹽。 15
白土子挖出來是不能直接去賣的, 要經過好幾道工序加 第
一
工。 首先把挖出的白土子晾在太陽下曬幹, 然後把它搗碎放 章
進盛著水的缸裏, 加上水用力攪拌, 然後把“泥湯湯” 倒到 童
年
另一個水缸裏, 沉澱一兩天, 把上麵的水倒掉, 下麵就沉澱 記
憶
成像白豆腐一樣的膏狀物, 一鏟子一鏟子從水缸弄出來, 用
木棒反複搗幾遍, 切成“豆腐塊” 一樣的大小, 再用小木板
輕拍歸整, 擺到院子裏向陽的地方曬幹, 碼垛好後, 等到農
閑時, 我跟二叔背上加工好的白土子去賣。
每年我都要跟著二叔到北山根去挖好多次白土子, 很早
就學會了白土子的加工技術。 每當我跟二叔加工儲備好幾十
簍的白土子後, 就開始每天到山下做白土子生意了。
記憶中, 我最早是在六七歲, 背著個小簍子跟著二叔下
16
山了。 二叔人長得精幹, 濃眉大眼, 鼻直口方, 身板又直又
永
遠 高大, 尤其是長著一張好嘴, 能說會道, 十裏八村山莊窩鋪
是
Y
O 大 的大娘大嬸小媳婦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
N
G 山
Y
U 之 白土生意最好的時候就是八月十五前和臘月裏, 家家都
A
N 子
S 要拾掇家, 炕沿沿、 灶台台都要用些白土子刷得白白的。
H
I
D
A 每到臘月, 二叔總要領著我挨家挨戶推銷自產的“塗
S
H
A 料”, 大娘、 大嬸、 小媳婦都愛跟二叔沒完沒了地搞價。 二叔
N
Z
H
I 最後準能讓那些婆姨們滿意, 把生意做得皆大歡喜, 常常是
Z
I
白土子也賣了, 換的糧食也不少, 還能聽到女人們的“嘰嘰
喳喳” 的討價還價聲和“嘰嘰咯咯” 的笑聲。
到了十一二歲, 我便獨自背上白土子下山去賣。 跟二叔
相比, 我做生意就太差了。 一是臉皮薄, 既不敢吆喝, 又不
敢挨門挨戶地進去推銷; 二是不會說話, 碰上人家問這問那,
隻能簡單地回答, 根本拉不住顧客。
記得有一次, 大概是七八月份, 我獨自去河口賣白土子,
從俺村到河口足有二十多裏路。 我背著三十多斤重的簍子,
到了河口腳就抬不動了, 我把簍子放在我舅舅家門口, 然後
挨門挨戶問: “要不要白土子?” 跑遍了大半個村子, 連一斤
白土子也沒有賣了。 身上揣著的幾個烤土豆早就吃完了。 我
坐在舅舅家門口, 又饑又渴又累。 我本不想打擾我舅舅, 可
還是忍不住。 於是便敲門進去了, 舅媽說: “剛拾掇完碗筷,
鍋裏也沒吃的了。” 然後就死口活口地罵上我舅舅啦: “你個
滾了坡的, 石頭砸的。” 我舅舅一句話不說, 愣愣地看著我,
我扭身出來, 背上白土簍子就走, 身後傳來舅媽的挽留聲
“俺孩兒晚上回來吃飯吧, 可憐娃, 這麼小就出來賣白土, 舅
媽家不需要, 俺娃到其他家再跑跑。”
我頭也沒回, 眼裏含著淚水, 一口氣到了村外, 眼前是
嘩嘩流淌著的清水河。 七八月間, 河水漲了不少, 過了這條
河不到五裏有個村子, 我想到那個村子試試看能不能賣了白
土子。 我趴在河邊, “咕咚咕咚” 喝了一陣水, 坐在石頭上
歇了一會。 便挽起褲腿, 背好簍子過河。 河中墊著一些石墩
子, 水小的時候, 挺好走的, 遇上水大, 有的石頭就淹在水
裏了, 如果不小心可能踏空。 我小心翼翼地踩著石頭, 快到
對岸時, 我看不清前麵淹沒在水裏的石頭, 一腳踩空, 連人
帶簍子滾到了河裏。
我趕忙往起爬, 好歹河水還不算太深, 我像隻落湯雞,
簍子裏也灌進了水, 河水頓時泛起一條牛奶狀的水帶。 我是
又氣又惱, 一看白土子也泡水了, 幹脆就全倒了算了。 我把
簍子的底子一掀, 把白土子全部倒進河裏, 嘴裏念念有詞:
“河神爺你把這些白土子用了吧!” 17
我提著空簍子, 坐在河邊的石頭上, 渾身水淋淋的, 眼 第
一
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章
白土子把半條河水都染成了乳白色, 緩緩地流向遠方, 童
年
拉出一條長長的乳白色帶子。 記
憶
我記不得坐了多久, 哭了多久, 隻記得要往回走的時候,
已是日落西山的傍晚時分。 回到家已是半夜。
那次賣白土的經曆, 給我留下了銘心刻骨的疲累和傷痛。
人能掙口飯吃, 往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18 十二、我的大哥——張計上
永
遠 大哥比我大六歲, 我小時候大哥就拉著我、 抱著我, 我
是
Y
O 大 跟大哥幾乎形影不離。 大哥從小就不怎麼愛說話, 性格內向,
N
G 山
Y
U 之 動作比較慢, 我二叔老說他是慢性子, 他因此沒有少挨過二
A
N 子
S 叔的罵。 尤其是每天早晨起床, 二叔在院子裏隻要一喊, 我
H
I
D
A 就立馬穿衣穿鞋, 往院裏一站, 而我大哥卻總是慢吞吞的,
S
H
A
N 經常是翻個身就又睡了, 他可不管二叔死口活牙地罵, 隻管
Z
H
I 自己睡個回籠覺。
Z
I
大哥雖然性子慢, 幹活動作也不是很快, 但他心靈手巧,
田裏的活學啥會啥。 大哥在十二三歲的時候, 就能趕著牲口
犁地了。 從此以後, 我爺爺就算熬出來了, 再也不用起早貪
黑下田了。 我爺爺逢人就誇: “我的大孫子十來歲就會扶犁
大哥、大嫂
耕地了, 我真是享了福了。”
大哥接替爺爺扶犁耕地後, 他搞了不少“技術革新”。 大
哥愛動腦筋, 他把牲口籠頭上左右各拴了根棍棍, 牲口在耕
地時, 讓牲口左一點, 輕輕地扯一扯左邊的繩子, 想讓它往
右一點就扯一扯右邊的繩子。 自打技術革新後, 也把我給解
放了, 我五六歲開始牽牲口, 牽了快兩年了, 從此也不用
牽了。
我大哥有個最大的優點, 就是吃皮耐厚, 忍耐性很強。
他心胸寬肚量大, 從來不跟人們紅臉。 我二叔是個驢脾氣,
動不動就發火, 經常因為幹活罵我大哥, 可大哥卻從來不頂
嘴, 也不生氣, 你罵你的, 我該咋還咋。 而我跟大哥相比,
遇事總是沉不住氣, 常常就燒了帽殼子了。
大哥十八歲那年, 村裏挑上去當兵, 集中到二區, 然後
去縣裏體檢。 聽說大哥要去當兵, 我是天天哭, 一步也不離
開大哥。 到了要去集中的那天, 我拉著大哥就不讓他走, 最
後我父親訓了我幾句。 我一邊哭著, 一邊跟著大哥走, 一直 19
走到王家莊, 大哥告訴我: “你回去吧, 明天大哥就不能去 第
一
放牛了, 你替大哥放牛吧。” 章
看著哥哥遠去的背影, 我的眼淚一直往下流, 我不記得 童
年
哥哥走後, 我哭了幾天, 隻要一趕上大哥放的牛, 我就流 記
憶
眼淚。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 哥哥回來了, 我好高興, 我以為哥
哥回來告別家裏人還要走呢, 哥哥卻說: “我不去當兵了,
沒有體檢上。”
後來哥哥給我講了他去體檢的經過。
那天他們一共七個人在二區集中, 六個人是鄰近村子的,
南坪村就他一個。 我哥哥說他不想去當兵, 一路上就琢磨怎
麼就不用去了。 到了縣城後, 他們被安排在招待所住下。 第
20
四天輪到他體檢時, 他裝作沒有精神的樣子, 醫生問他:
永
遠 “你得過什麼病沒有?”
是
Y
O 大 我哥哥說: “前兩年得過一場肝炎, 差點要了命, 現在
N
G 山
Y
U 之 還吃藥。” 隻見醫生伸出手來, 翻了翻大哥的下眼皮, 然後在
A
N 子
S 體檢單上寫了幾個字, 對大哥說: “你回去吧。” 我哥問:
H
I
D
A “幹嗎讓我回家呢?” 醫生說: “讓你回你就回吧, 別磨嘰
S
H
A 了!” 我哥說: “那你給我開個條子吧, 就寫上讓我轉業回村
N
Z
H
I 啦。” 醫生不耐煩地說: “你還沒當上兵, 怎麼能轉業呢!”
Z
I
我哥說: “那我回去你給我個說法呀, 不然, 以為我當逃兵
呢。” 醫生拗不過, 隻好說: “好吧, 我給你開個條子。” 於
是, 給開了個“當兵體檢不合格” 的條子, 從此我哥再也沒
有被挑上去當兵。
哥哥不去當兵, 每天又能跟我在一起了, 我太高興了。
過了幾年, 我問起哥哥那次去的鄰村的當兵的不知怎樣了?
大哥說: “我聽鄰村的人說, 那次連我一共七個人體檢, 除
了我沒去, 那六個人都去當兵了, 也就不出一年, 六個人都
光榮犧牲了!”
我聽了後背上出了一股冷汗, 好險呀, 要不是回來, 大
哥也可能光榮了!
十三、弟弟——張培榮
弟弟張培榮, 小名三虎子, 生於 1939 年, 比我小十一
歲, 我上完校時他才兩歲。 我三叔一生未結婚, 弟弟從小就
右起:大哥張計上、鄰村老鄉張書新、作者本人、弟弟張培榮
常跟三叔在一起, 三叔特別疼愛他。
弟弟小時候聰明伶俐, 五六歲起, 三叔就教他識字, 給
他講故事, 教他算術、 打算盤, 到他七八歲時, 已經能夠讀
書。 雖然弟弟沒有上過一天學, 可他語文、 數學程度不亞於 21
一名高小生。 第
一
在 20 世紀 60 年代, 弟弟憑他的數學天賦, 曾擔任村裏 章
的會計多年。 1959 年之前, 弟弟幾次來清徐看我, 曾流露出 童
年
想讓我給他找個工作的意思。 而在那個年代, 城裏有工作的 記
憶
還被壓縮回到農村, 想要找份工作確實很難, 因而我始終沒
有敢答應給弟弟找工作。 弟弟是個心裏很要強的人, 他想讓
二哥找工作, 二哥沒有答應, 他心裏不舒服。
1960 年秋, 弟弟想去清徐縣看我。 路過他二姐家鬆林村,
他跟他二姐說: “家裏沒吃的了, 想去太原找二哥。” 他二姐
說: “那麼遠的路, 你不要去找二哥了, 二姐給你拿上三十
多斤玉米你回吧。” 弟弟背著他二姐給的玉米, 連夜從桃卜溝
往回走, 走到半路上, 突然跳出來兩個歹徒, 手裏拿著棍子,
22
喝道: “把東西放下!” 撲到弟弟跟前動手搶口袋, 弟弟緊緊
永
遠 抱住口袋不鬆手, 歹徒掄起棍子狠狠把弟弟打倒, 搶走了糧
是
Y
O 大 食, 弟弟被打得暈了過去, 過了一個多小時, 天下起了大雨,
N
G 山
Y
U 之 把弟弟淋醒了, 他深一腳淺一腳往家走, 走著走著迷路了。
A
N 子
S 整整一夜, 大雨澆得他發起高燒, 躺倒在了山根底。 第二天,
H
I
D
A 才被人發現, 人已經昏迷不醒, 經過搶救, 撿回了一條命。
S
H
A 從此落下了一遇不順心的事時就幾天幾夜睡不著覺, 昏昏沉
N
Z
H
I 沉。 每當我想起弟弟那次遇險的事兒, 心裏就非常難過, 覺
Z
I
得沒有照顧好弟弟, 沒有早一點把他落戶到自己身邊。 這是
我一輩子也彌補不回來對弟弟的愧疚!
十四、種大黃發了筆“財”
記得在我十歲那年, 俺家種了好幾畝大黃。 全家人整整
地忙碌了一年。 春耕時種下, 間苗、 補栽、 除草, 伺弄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