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呼喚《詩經》裏的青春閃電成向陽《詩經》是中國古典生命凝結而成的詩意化石群落,有時候,我覺得它們就像隱藏於深山秘穴中奇異多姿的鍾乳石林,以各自凝固序:

呼的倒懸之姿記錄著上古時代隱秘的諸般場景。透過《詩三百》,深入喚《

詩生命的肌理,我們能感知一個遙遠而純真年代裏怦然的心跳以及血經》

裏液流淌的回聲。回到那個四處綻放著真純之美的年代,仰觀星日霜的青

露之變,俯察昆蟲草木之化,於未被汙染的人性深處,可以諦聽先春閃

電民的心靈呐喊,感受他們對生命的虔誠與敬畏,對生活的希冀與渴慕,這對我們三千年後的人類來說,是一次難得而有效的靈魂教育。1在我們這個被網絡和高鐵帶著飛起來的快時代,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像一股被物質裹挾著的高壓電流,既慢不下來,也靜不下來,喧嘩騷動著匆匆疾行,卻總在時間空無一物的盡頭感歎時間都去哪了。

但詩是時代生活的減速器,也是個人心靈的按摩器,當我們真誠地開始初讀或者重讀《詩經》,時光便像被詩行裏伸出的一隻手神奇地挽住一樣,悄悄就慢了下來,即使最黯淡的日子也顯得風和日麗,即使再輕飄、再枯燥的生命便也日益厚重與滋潤起來。一些遠古時代自然、幹淨、簡潔、淳樸的情感開始進入你的心靈,並對你潛移默化地開始重新塑造。就這樣,讓靈魂沉浸在詩行裏,假以時日,當你某一天早晨起床,會忽然從鏡子裏發現自己輕盈了許多。

一種你說不出來的年輕的東西已經長在了你的內心深處,並隨著你血液的奔流而從每一個毛孔呼之欲出。

是的,當你將生活鑲進詩意的框子,你就好像重新返回青春。

就像《詩經》裏那些熱烈而美好的青春男女一樣,奔跑在屬於他們的河邊,采芍贈蘭,迎接著密集日子裏沉甸甸的幸福。

這一切,都是因為《詩經》本身充滿青春的勃勃生氣。尤其是《詩經》裏的一百六十篇風詩,多數蕩漾著青春的光熱。那些青春的心靈在詩歌裏雷鳴電閃,呼風喚雨,讓生命充滿了洋洋喜氣。而我在這本小書裏所做的,就是通過個人性的重讀與寫作,呼喚《詩青春經》裏的青春閃電,以圖照亮我們時代裏略顯黯淡與失意的靈魂。

詩經不得不說,我們這個時代裏的青春,與我們祖輩、父輩們當年的激情澎湃相比已經判若霄壤。信仰的缺乏與理想的消解,讓青春在這個時代整體性地喪失光榮與夢想。整整一代人,尚未長大心便2

老了。失範的青春迷惘在時代轉型的快車道上,不知前途何在,生命何為?

尤其是在這個時候,青春需要溫熱的詩歌來治愈。而時代也需要給古老而美好的詩篇編製一個青春氣質的花環。

我始終堅信,詩歌才是唯一既可溫暖人心又永遠不會衰亡的東西。因為一切真正的詩歌總是那樣既柔弱又頑強地超越著時代。也就是說,詩歌作為人類最柔軟、最純淨、最高貴的精神存在,是絕對不會腐朽與過期的,它與所有的青春同在,而不是短暫地在某一個時代裏閃爍。它總能超越時代具體而微的背景、史事、思潮以及當初使其得以被創造出來的具體場景,而在後來的任一時代融於其更加具體而完全迥異的背景、史事與思潮之中,並顯示它嶄新的意義。比如《詩經》便是這樣一部可以永遠超越時代的詩歌巨著。而我的努力方向,就是把產生於中國上古時代的詩歌經典放進當下這個消費主義文化掌控的“小時代”裏,借青春的名義進行重讀,並借對詩的重讀,思考我們無以安放的青春在當下何為,以及青春如何擺脫習慣性的頹廢與感傷而在熱烈的創造中接近快樂與幸福。

當然,我並不是要炮製一碗以詩為主料的青春雞湯,唯望能夠呈現濃鬱的青春詩意以及盡可能多的正能量,但也並不回避各種現實性的青春迷惘。

序而一切對“詩”有效的言說,又必須放置在當下切實的文化存:呼

喚在之中才可以實現“詩意的在場”。故我任性,在堅持從古文字學、《詩

經名物學以及詩學角度進行較為嚴密的考證基礎上,大膽放棄了某些》裏

的在我看來早已失去當代意義的“原義”,而將筆墨重點放在了根植於青春

當下的青春想象。閃電

當然,對我這樣無論是感受能力還是寫作能力都很平庸的青年3

來說,對《詩經》的一切言說似乎都會顯得輕薄孟浪,甚至可能會被視作對皇皇經典的又一次唐突,乃至意淫。但我依然任性地去嚐試這一工作。我把它視作一次寶貴的人生機會,一顆青春之心麵向偉大詩歌的接近,一個普通的青年用閱讀和感悟對中國經典的一次遙遠致敬。

我想,《詩經》已經過於偉大與完美,而我的寫作即便不能為這偉大的經典再添一縷榮光,但也絕不會有損它耀眼的光芒。

此書命名為“青春詩經”,多是出於書係命名的整體形式需要,而事實上本書是從青春的視角去重讀“風詩”名篇,並展開並不十分絢麗的想象之翼,在詩篇中進行了一次個人性的精神漫遊。所以,這本小書隻是寫出了一個青年讀詩者因“風詩”而生出的萬般內心衝動,而並不敢對任何權威性作出額外的保證。

從開始發願書寫,至今兩年多的時光已匆匆流過。這本小書裏的大多數篇章寫自鄉村冬天裏一個沒有暖氣的房間。寒冷總是使我清醒,使我更能感知《詩經》灼熱的溫度。以致寫每一個字,心裏都像藏著一個力大無窮的李元霸,將四百斤大鐵錘舞得如風車一般。

此刻,當我抬起頭來,窗外鄉村的正月又開始落雪,瑣細的飛雪薄薄地落在老房子高高的屋簷獸上,落在鄰家庭院的蘋果樹枝頭,也落在房後廣闊大地隱秘的低處。我出門走向清晨時分的田野,青春的麥苗們正在白雪中畫著完美的曲線,一樹一樹的喜鵲的鳴唱聲從空中跌下來,讓人在這個天地銀白的良辰不禁由衷地喜悅。

青春而我在這個早晨深藏心底的另一份小小欣喜是,天亮一小時之詩經前,我終於為《青春詩經》的最後一行畫上了句號。說不上圓滿,但也真正無愧於心。

唯願這本小書的讀者能在字裏行間聽到我來自鄉間的真誠心4

跳。唯願讀著這本書的青春以及後青春的朋友們,能永遠以靜好之心給人世以幸福。唯願《詩經》的青春光芒,永遠福佑我們密集而匆忙的日子。

乙未年正月初十寫於澤州蝴蝶山下目錄出

自國

風的

序:呼喚《詩經》裏的青春閃電1別樣

從一滴露水開始1花事

藏進草叢裏的愛10等一個愛人到河流的彼岸181哥哥你走大路26懷念是種溫柔的刑罰37梅的青春變奏48愛的青春不等式56青春局部的蒼涼66少女心事郎可知75我的世界隻有你83我的思念藏在水下93一顆浪漫主義的毛桃102伊有恨悔如江沱112月亮是拋上天空的一塊疤122為什麼青春要去別處開花130綢繆在青春的柴堆上138在青春的水邊追夢147在生活的確定性之中欣喜155青春詩經何處才是你靈魂的家164柔桑喚你從遠方歸去1742在水邊畫一幅蘭芍之戀184讓我因你淚落如雨192我們一起來跳舞200給愛情一個加速度208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理想217在青春的被窩裏任性十分鍾225讓深情的青春開花結果235一隻蟋蟀的十種想象244跋:十五陣風裏的青春之詩255從一滴露水開始從

野有蔓草,零露(tu?n)兮。一滴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露水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開始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1——《詩經?鄭風?野有蔓草》●1常常說起因緣。這看不見的紅絲帶牽係出多少鮮活的恩恩怨怨。

因緣,既是神秘的偶然,也是先驗的必然。好像冥冥中,你必要與某人在一場不經意的紛揚之雪中偶遇,又必要與某人錯失於燈火闌珊之間。

青春詩經你是那陣水上的風,她是那朵山後的雲。風雲際會,帶來一場及時而愜意的甘霖細雨,是需要因緣的。

這神秘的偶然,這先驗的必然,就這樣影響著萬物靈長的生生2息息。一個人遇見另外一個人,一隻蝴蝶遇見一朵盛開的花兒,一隻蜻蜓遇見一陣初綻的漣漪,都需要因緣之神的審批,簽字。

因緣,這宇宙生命之衣上隱秘而華麗的花邊,就是如此這般地廓定了我們一生情感的疆域。就像每一場盛大而精彩的音樂會都需要一個別致的入場式那樣,一樁碩果豐盈的因緣也都需要一個值得紀念的入場。而邂逅,正是悲喜因緣這場人生大劇的入場式,前生種下了因果的有緣人,要通過一場邂逅,來辨認彼此,來完成對今生因緣的確證。

而邂逅,又是一次沒有約定時間,也沒有確定地點,更沒有固定檢票人的入場。隻有命運之神站在他無處不在的門口,等待著你虔誠的叩門聲,並充滿戲劇性地接過你呈遞上的入場券。

邂逅,是不期而遇,是偶然相逢,是兩個因緣在身的人心領神會地在今生的同一個地點,忽然找到了前生的彼此。

邂逅,是並不約定時間和地點的突然相遇,是擦肩而過時電光火石般的四目相對,是尋尋覓覓傷心欲絕後於燈火闌珊處不約而同從

一的驀然回首,是我與你隔著高閣捏住了同一本書的這一側與那一滴露

側,是我與你在河流的兩岸用彼此的弓箭射中了同一隻大雁。水開

我與你,並無紅娘牽線,也無魚雁傳書,甚至沒有一個共同的始夢的暗示與指引。

我與你,雖然同在一個太陽下,並擁有同一個月亮的光輝,但,我們並沒有指日月以為期,沒有預定,也沒有對某一個時間的3

承諾與期許。我們省略了那個因共同約定而互相控製的時間與地點,我們把自己交給了命運,交給了自己前生的因果。我們揣著這因果,像兩個手絹蒙麵的人,睜著眼茫然上路。

沒有目標,但有確信。相信命運必在某一朵花、某一叢草、某一滴露水前,慷慨地降下賜予。

●2最美麗的邂逅,是從一滴晶瑩圓潤的露水開始的。透過這滴碩大的露水球麵的折射,我們看到了人類史上神秘、奇妙、風情萬千的古典式相遇,以及“詩經時代”的一見鍾情。

這是夏秋之交新鄭的南山,鄭水正攜帶著遠方周天子的輝煌王氣從山腳下流過。這是黎明之光尚未抵達的淩晨,一場青春花事即將在薄霧籠罩的山川間上演。

剛剛睡醒的命運之神擲下了他的骰子,在茂盛、淩亂、蔓延滋青春生的野草叢中,輕霧漸漸飄散,恣意伸展的青草長葉上開始聚集一詩經大滴一大滴的露水。這露水,晶瑩璀璨,珠圓玉潤,好像它們長久的等待與倏忽之間的誕生,就是為了見證這一次前世今生的因緣際會。

黎明的光穿越了夜幕的荊棘之林,朝陽像一枚碩大的青銅之盾4

被神靈舉出了遠方的山巔。南山的草叢之中突然湧起神秘的雲團。

伴隨這阪上之雲的升高,在山的南邊,以及北邊,開始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以及環佩叮咚的鳴響。

一個鄭國的男子,與一個同是鄭國的女子,就這樣在同一朵阪上之雲下,偶遇在露水滋生的草叢之間。他,或許是夜不能寐的詩人,來這山野之間尋覓宇宙自然賦予的靈感;或許是這山下的獵手,黎明上山檢視昨夜安設的網羅。而她,或是這村落中上山采薇的農家女子,或是乘早出遊的貴族小姐,抑或是逃婚私奔間道夜行的外路女子。

身份與麵孔隱沒在詩歌的濃霧裏,像一個模糊而無解的謎。清晰的,是那一大滴折射著陽光,也折射著有情人眼眸神光的露水。

柔和的晨光漸漸鋒銳起來。露珠柔弱,它甚至經不起晨光之刃的輕輕一刺。

就在渾圓的露水從草葉上徐徐滾落的一刹那,男子隔著草叢,發現了那個眼目之間閃爍著溫順與嫵媚雙重光芒的少女。

從一

清揚婉兮。這是一幅光影清淡、筆觸細膩的素描肖像,這是溫滴露

柔、嬌羞與嫵媚的三重詠唱。它隱去了這“有美一人”眼眸之下的水開

部分,鼻梁,嘴唇,脖頸,乳房,腰肢,胯骨,雙腿,足踝,腳始趾,都是不存在的,它們隱匿在那滴璀璨的露水之中。作為情人的男子,此刻同時又是一個沉溺於藝術審美之中的創作者,他省略了那些因過於具體而蕪雜的部分,僅僅抓住了這位美少女眉宇之間、5

雙眸之內奪人心魄的柔順、嬌羞與嫵媚之氣來細加刻畫雕琢。

這是文學偉大的省略,也是情人深情凝視的聚焦。

就是這一眼深情的凝視,男子便從中獲取了至高的滿足。眼前這婉順嫵媚的女子,滿足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全部現實或不現實的猜想。“適我願兮”,是一種突然被賜予後的驚喜,就像大暑天嗓子冒煙的少年幹澀的嘴巴突然被一隻雪糕深深填滿;同時也是因心滿意足而略顯懶洋洋的感歎,是願望達成之後渴望再來一次的迷人的虛無。

這是一個男子視角中的邂逅,從頭至尾都是那個男子在傾訴這次神奇而甜蜜的相遇,而女子是被動的被描述者。她隻靜靜地存在於草叢中,於露水間,不說話,也沒有過多熱烈的動作,隻是站著,坐著,或者躺著。但,正是這空白的省略,恰恰暴露了女子的柔順與心甘情願,這從一個側麵暴露出了她對這一次偶然相遇同樣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