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服傷胃應之記,生搗酒製用無妨。

67.幹地黃補陰涼血幹地黃,苦甘而寒陳陰降。

滋陰退陽血虛熱,心腎心包肝太陽。

23本草備要歌訣咳嗽陰虛除痰飲,補血製火身自強。

痿痹驚悸皆可治,益肝利膽解房勞。

足下熱痛決絕筋,填髓生肌便可暢。

心腹急痛兼殺蟲,調經安胎自可祥。

氣虛宜用四君子,血虛補之四物湯。

氣血皆虛如之用?四君四物八珍湯。

南方生者力之微,北方生者力之強。

酒製上行與外行,薑製泥膈沉與藏。

惡貝畏蕪忌萊菔,又忌蔥蒜銅鐵項。

得酒門冬丹皮濟,更有當歸助之良。

68.熟地黃補血上劑熟地黃,平補肝腎不尋常。

手足少厥顯身手,填髓生精耳目強。

黑發烏鬢最為好,胎產百痛兼勞傷。

風寒未解勿妄補,男熟女生不可忘。

酒拌仁末蒸曬九,性熟轉溫依陽光。

得仁利氣丹田引,滋陰養血舉有方。

六味丸中用為君,尺脈弱者附桂上。

尺脈旺者家知柏,壯水之主製陽光。

69.何首烏平補肝腎何首烏,澀腎益血又祛風。

強筋壯骨烏鬢發,令人有子最有功。

勞瘦風虛崩帶痔,瘰鬁癰腫諸病鬆。

可治急症知之少,功蓋地黃與天冬。

赤雄入血白入氣,如拳五辦者為良。

赤白黑豆拌之勻,九蒸九曬補最雄。

24本草備要·歌訣茯苓為使忌豬血,萊菔鐵器蒜與蔥。

無鱗魚莫同之食,七寶美髯丹世宗。

70.牡丹皮血中瀉火牡丹皮,功賽黃柏顯神奇。

辛苦微寒性為涼,和血涼血生血機。

仲景腎氣丸之用,祛瘀通脈數中其。

吐衄之症必之用,血陰乃靜相火除。

中風五勞驚癇從,陰虛火熱風痰逼。

除煩療瘡功涼血,下胎去蒸神誌怡。

有汗骨蒸用地骨,無汗骨蒸有丹皮。

畏貝菟絲與大黃,忌蒜胡荽與伏砒。

71.續斷溫補肝腎是續斷,苦辛兩益腎與肝。

宣通筋脈理筋骨,傷中不足補固然。

暖宮縮便破瘀血,腰痛胎漏崩帶緩。

腸風血痢下遺精,癰痔腫毒金瘡寬。

女科外科主為上,止痛生肌功如磐。

川產雞腳皮黃皺,節節斷折為上選。

去裏硬筋浸之用,地黃為使功更冉、72.骨碎補苦溫補腎骨碎補,耳鳴久瀉虛腎主。

以功命名治折傷,和粥敷傷主腎骨。

能入厥陰心包肝,破血止血諸傷除。

根似扁薑去毛用,與蜜拌蒸效更殊。

25本草備要歌訣73.益母草經產良藥益母草,治疔消腫乳癰消。

辛寒微苦入厥陰,消水行血肝心包。

祛瘀生新調經毒,胎漏產難崩自消。

血風血運血痛淋,瞳子散大忌之要,辛散通便令有子,補陰之功垂手勞。

血分風熱行有補,明目調經子更效。

根莖花實皆可用,胎產腫瘡並用調。

端午之日為蜜丸,忌鐵女科百病消。

74.澤蘭女科要藥舉澤蘭,行血消水功如磐。

泄熱和血消諸鬱,苦甘辛散入脾肝。

行通九竅關節利,養血生肌破宿頑。

調理月經消症瘕,利水消腫不一般。

防己為使瘀可盡,血瀝腰痛亦釋然。

吐血鼻洪目頭風,不滯不竣唯有蘭。

75.白薇陽明衝任是白薇,生瀉血熱顯神威。

利水下氣主身熱,苦鹹而寒熱可回。

薇歸參甘白薇湯,熱淋溫瘧血厥歸。

胎前產後尿不時,芍藥調酒加白薇。

陽勝內熱血日枯,薇入血旺育子肥。

佐歸地芍仲蓯蓉,惡戟茱薑棗大黃。

76.艾葉元陽回春是艾葉,十二經通功卓絕。

26本草備要·歌訣生溫熟熱走三陰,苦辛宣理逐寒邪。

止血暖宮溫開鬱,調經安胎諸症卻。

吐衄崩帶腹痛痢,霍亂轉筋寒濕劫。

能通諸經治百病,可殺蛇蟲使癬絕。

內外病邪皆可用,禁用患者是血熱。

丹田氣弱腹臍冷,艾熟裝袋敷腑熱。

香附為使野艾良,蘄艾雖香非艾也。

77.延胡索除滯第一延胡索,活血利氣用之多。

可通小便除風痹,可除諸痛起沉屙。

辛溫走迅獨之力,通徑墮胎慎之多。

宜兼補氣血藥用,血熱氣虛禁用索。

酒炒行血醋炒止,生用破血熟用合。

78.紅花藏藥之中有紅花,活血化瘀頂呱呱。

苦辛甘溫入肝經,潤燥消腫諸疾化。

痤瘡血熱喉痹生,經閉便秘皆可下。

又入心經生行血。方兼補血藥之加。

少用養血多之行,過則不止斃之怕。

諸症滯血為之用,產婦閉血用最佳。

79.茜草行血通經有茜草,風痹黃疸不可少。

色赤入黃溫行滯,酸肝鹹血走逍遙。

行走血分消瘀積,黃穀酒汗疸女勞。

女勞當屬腎虛治,不可濕熱病治了。

知柏壯水參術氣,隨症而加濕熱逃。

27本草備要歌訣崩運撲損痔瘺癤,忌鐵又忌虛血少。

80.紫草血熱滑腸有紫草,活血涼血利九竅。

甘鹹氣寒入厥陰,二便不通即可了。

水腫黃疸病廯瘡,心腹邪氣全可掃。

瀉者忌用須記之,古人用茸初陽好。

81.淩霄花血中瀉火淩霄花,破血祛瘀頂呱呱。

甘酸而寒入厥陰,產乳崩帶諸痰化。

癓瘕腸結便不通,血熱淋閉風可化。

女科多用孕者忌,肺癰君藥展榮華,蜜陀僧唾調花末,酒糟鼻疾敷為佳。

82.大、小薊大薊小薊皆破血,甘溫涼血散癰結。

赤白安胎行帶補,下氣破瘀生心血。

小薊治下解血淋,大薊消腫與癰結。

小薊莖低葉不皺,大薊莖高葉成褶。

83.三七金瘡杖藥數三七,散血定痛顯神奇。

苦甘微溫止血衄,目赤腫癰痢崩急。

陽明厥陰血分藥,醋抹塗散敷破疾。

化血為水試為真,雲是更效菊三七。

84.地榆苦酸微寒是地榆,性沉收汗止血疾。

28本草備要·歌訣能入下焦除血熱,能治腸風衄崩急。

虛寒瀉痢須忌用,近血遠血除之已。

根取上截炒黒用,梢反行血麥冬忌。

85.蒲黃生滑行血是蒲黃,炒澀止血亦為強。

可通經脈利小便,心腹寒熱與膀胱。

撲打損傷諸腫痛,涼血活血輔幹薑。

炒黒性澀止血可,花中蕾屑入藥湯。

86.卷柏拳拳雞足是卷柏,萬年鬆名緣之血。

生用行血治瘕淋,炙可肛腸止之血。

87.閭茹辛寒小毒是閭茹,蝕惡排膿蟲疥除。

去除血痹破癓瘕,如之血枯用賊骨。

葉長微闊折有汁,皮黃肉白根如菔。

結實如豆顆三粒,甘草為使助閭茹。

89.奄閭子行水瀉火有奄閭,苦辛微寒散血利。

陽痿經濕骨節痛,產血氣痛傷折撲。

薏苡為使可製蛇,見之則爛懼奄閭。

89.鬱金純陰之品是鬱金,生性清揚主上行。

苦辛氣寒入心絡,兼入五髒主肺經。

可涼心熱散肝鬱,不損正氣生血精。

29本草備要歌訣吐衄尿血婦經逆,鬱末韭薑童便清。

產後敗血血氣痛,癲狂失心服鬱金。

鬱金白礬米糊服,入心散血頑痰清。

痘毒鬱甘冰末血,下蠱升麻同服寧。

體如蟬肚黃內赤,味苦帶甘真鬱金。

90.薑黃苦辛大寒是薑黃,行氣破血不尋常。

除風消腫功勝鬱,入脾肝經治積脹。

產後敗血攻心氣,撲損月經皆通暢。

鬱金入心專治血,薑黃入脾血氣揚。

莪術入肝治氣血,三物有異有同長。

91.莪術莪術性可賽薑黃,一氣一血有同長。

黃入脾治血中氣,術入肝治血中傷。

通瘀化食開脾胃,解毒止痛除昡瘍。

心腹諸痛冷吐酸,香烈通竅五積揚。

與三棱用治積聚,雖泄能益治氣強。

同曲麥芽化穀食,同萊菔化麵食湯。

同鹵魏楂化肉食,同紫蘇使魚毒降。

同葛枳椇解酒毒,酒積果積同麝香。

牽芫戟莪行水飲,檳莪行氣加木香。

礞蛤莪術攻痰積,巴豆莪術冷積方。

大黃莪硝攻熱積,莪膩涎積加雄黃。

虻蛭莪術攻血積,大小積香丸與湯。

92.荊三棱功近香附荊三棱,專攻堅積與食停。

30本草備要·歌訣血分肝經與肺經。兼以健脾與氣行。

通乳墮胎消腫痛,虛者慎用要記清。

醋炒麵裹煨之用,苦平色白輔成金。

93.白茅根瀉火補氣白茅根,消瘀利便酒毒清。

補中益氣除伏熱,足太陽明手太陰。

吐衄諸血可之下,甘寒和涼血之清。

血閉寒熱淋崩瀝,呃逆氣啎令之停。

肺熱喘急內煩渴,黃疸水腫立之清。

茅針治潰癰癤起,酒煮服之亦可停。

94.蘆根瀉熱止嘔有蘆根,消渴除熱兩之行。

通調三經腎脾肺,益胃降火水道清。

蘆空心肺清上焦,解熱肺則氣化行。

可解魚蟹蝦之毒,去須節用膀胱輕。

95.苧根瀉熱散瘀有苧根,甘寒而滑補之陰。

天行熱疾大渴狂,胎動下血諸般淋。

赤遊丹毒疽發背,金瘡傷折雞魚鯁。

皮枕止血腹產痛,漚汁療渴身安寧。

96.薔薇根口瘡神藥是薇根,入胃大腸苦澀冷。

除風濕熱兼生肌,殺蟲消渴止瀉靈。

牙痛口糜含之漱,遺尿好眠癬疽清。

角蒿同用有小毒,山間處處尋薇根。

31本草備要歌訣97.芭蕉根味甘大寒芭蕉根,大行熱狂除煩悶。

產後血脹搗汁退,消渴除結兩之清。

嶺南最多為之用,身賤卻可貴之行。

為末油調敷瘥處,霜後最佳用之靈。

98.大黃大苦大寒是大黃,血分濕熱一掃光。

有形積滯可除盡,走而不守性沉降。

酒浸可行至高處,仲景陽明大承湯。

大黃若不用酒浸,少陽陽明小承湯。

非酒生用驅高邪,目喉頭膈熱疾上。

下燥結而去瘀熱,蕩滌胃腸正氣揚。

傷寒時疾熱譫語,下之濕熱瘧與瘴。

赤白痢下腹生痛,黃疸水腫瘕積脹。

積久成形謂之積,聚散謂氣聚無常。

留飲宿食心腹滿,二便不通邪實腸。

血枯血閉吐衄血,積血伏火內損傷。

行水除痰蝕膿腫,推陳出新舉明陽。

然損元氣耗陰血,胃虛血弱致陰亡。

心包肝脾胃伏火,仲景芩連瀉心湯。

病發在陰下痞滿,黃連大黃瀉心湯二瀉同名用之異,寒傷營血邪結上。

邪結上焦脘當心,太陰痞滿倚之黃。

病發於陽下結胸,熱邪陷血亦脘上。

降其濁氣與邪血,獨用大黃陷胸湯。

32本草備要·歌訣結氣在胸用小陷,痞滿在氣半夏湯。

心氣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補反之常?

心本不足肺火臃,肺芩肝連心大黃。

肺陰肝母血之和,肺肝火退血自旺。

苦瀉苦補得兩全,大黃治虛意深藏。

生竣熱緩黃芩使,通利欲取穀勿嚐。

燙火傷者醋調敷,諸痛皆除應無恙。

99.黃芩瀉火除濕有黃芩,癖痢腹痛兩可清。

癰疽瘡瘍失之血,血閉黃疸除五淋。

消痰解渴安之胎,養陰退陽補胱行。

酒炒上行瀉肺火,上焦風濕熱可清。

上中二焦聖之藥,目赤腫痛火嗽腥。

過服損胃虛寒忌,退熱柴胡不及芩。

得柴可退寒與熱,得芍治痢諸般行。

得樸黃連上腹痛,得桑瀉肺火自清。

得術安胎之聖藥,肺熱煩躁一味芩。

瀉肝膽火膽汁炒,畏丹皮砂使茱龍。

100.黃連大苦大寒是黃連,瀉火燥濕總在先。

防上連中榆下使,鎮肝涼血功卓顯。

開鬱燥濕解渴熱,除煩厚腸益膽肝。

消瘀止汗治腹瀉,心痛伏梁止痞滿。

目痛眥傷酒胎毒,癰疽瘡癤積下疳。

凡是目疾皆可治,定驚止汗解毒還。

殺蛔用連苦可伏,虛寒禁用勿可犯。

33本草備要歌訣黃連肉桂同時用,能交心腎於瞬間。

治口瘡毒黃連辛,治痢可用香連丸。

止血下用黃連蒜,有陰有陽效更顯。

宣州粗肥川者小,狀如鷹爪形珠連。

治心火者生可用,治虛火者醋炒先。

治肝膽者膽汁炒,治上焦者酒炒前。

治中焦者薑汁炒,治下焦者鹽童便。

治食積者黃土炒,治濕熱者茱湯煸。

治熱血者幹漆炒,治眼赤者乳浸痊。

黃芩龍骨邀為使,惡菊玄蠶皮白蘚。

最忌膝款與豬肉,巴豆烏頭毒可遷。

兀兀欲吐立可止,熱鬱惡火立可痊。

芸芸眾生有惡疾,巍巍山崖尋黃連。

101.胡黃連波斯國出胡黃連,折枝塵出真如煙。

苦寒去熱厚腸胃,惡同黃連益膽肝。

可治骨蒸勞熱疾,可治五心煩熱專。

三消五痔溫瘧痢,胎蒸果積小兒疳。

102.苦參苦參苦寒去濕熱,補益肝膽陰火瀉。

填陰益精安五髒,利竅生津又止渴。

明目止淚溫血痢。熱風濕蟲邪風去。

腸風溺赤疸酒毒,大腸疥癩蟲可去。

人參補脾沙參肺,紫參補肝沙參心。

玄參補腎皆知曉,五參之外苦參躋。

肝腎虛者無熱勿,久服勝患過增氣。

34本草備要·歌訣糯米泔蒸玄為使,惡貝菟漏藜蘆忌。

103.知母苦辛寒滑有知母,柏血知氣涼相佐。

下潤腎燥而滋陰,上清肺金而瀉火。

消痰定喘止煩渴,安胎溽勞退汗骨。

久瘧下痢虛煩渴,利通二便浮腫除。

苦寒傷胃易滑腸,多服易瀉須醫囑。

酒良上行為之浸,忌鐵鹽水拌之楚。

104.龍膽草目疾要藥龍膽草,瀉肝膽火目明了。

下焦濕熱同防己,骨間寒熱皆可調。

大苦大寒沉陰下,酒浸上行外行曉。

驚癇邪氣時溫熱,黃疸熱痢腳氣了。

咽喉風熱赤睛肉,為使柴胡目疾笑。

豆蔻為使甘草浸,忌同地黃須知曉。

105.青黛瀉肝散鬱有青黛,解中下焦風熱快。

寒鹹色青治傷寒,發斑吐咯血痢快。

小兒驚癇疳丹熱,敷瘡蛇犬毒出快。

靚瀉心花取嬌碧者用,水飛淨取方青黛。

106.大青瀉心胃熱有大青,苦鹹寒火諸疾行。

傷寒時疾狂熱治,陽毒發斑皆可清。

黃疸熱痢疹子起,丹毒喉痹立可寧。

花紅成簇實如椒,色赤用莖乃青黛。

35本草備要歌訣107.牽牛辛熱有毒是牽牛,屬火入肺善行走。

大瀉氣分濕熱盡,能達命門精髓有。

下焦鬱行通二便,消痰殺蟲水腫溜。

墮胎喘滿痃氣塊,血分氣虛人禁用。

比諸瀉藥尤為甚,得香幹薑更助牛。

108.防己風水要藥是防己,血分濕熱最得力。

行水下焦太陽症,經行十二通腠理。

利竅治肺氣嗽喘,降氣下痰瘧腳氣。

治濕薏蒼瓜術通,治熱芩柏最得力。

治風萆薢羌活走,治痰南星加竹瀝。

治痛香附加木香,活血四物最有力。

便秘桃仁紅花助,尿閉牛膝澤瀉瀝。

痛臂桂枝威靈仙,痛肋膽草除之疾。

足跟痛者屬虛腎,水風癰腫瘡惡厲。

濕熱流入十二經,二陰不通勿缺己。

性險易健陰虛熱,氣分上焦須禁忌。

心花色黃名漢主,點黑腥黃木防己。

水漢風木分之用,細辛萆薢最惡忌。

109.葶藶大能下氣有葶藶,辛苦大寒性子急。

膀胱肺水氣膹除,破瘕散結伏留氣。

消腫除痰定咳喘,通經利便久之虛。

大黃陰分泄之血,葶藶陽分泄之氣。

甜者性緩苦者竣,大棗輔之有奇跡。

36本草備要·歌訣糯米微炒去米用,得薑邀使是榆皮。

110.甘遂下水聖藥是甘遂,攻決水氣功名垂。

大腹腫滿為之愈,瘕疝痰積功之最。

留飲宿食可疾去,中氣不足實可追。

蒂使惡遠反甘草,參芩為君虛勿遂。

111.大戟大通大瀉有大戟,遂絡戟腑瀉水濕。

行水發汗通二便,腹滿急痛癓瘕積。

頸腋風毒腳癰腫,通經墮胎痊水疾。

苦寒有毒慎之用,誤服實可損真氣。

杭紫為上白傷人,加棗則不損脾氣。

獨畏菖蒲反甘草,善用方可有奇跡。

112.商陸戟遂商陸有同功,大通行水在腑中。

苦寒有毒沉陰下,水腫脹滿服之通。

腫由心腹散之吉,腫由四肢散之凶。

女上男下皆難治,商陸實可助之通。

瀉蠱敷瘡墮胎孕,瘕疝癰腫喉不通。

取花白根赤傷人,隻堪貼臍入麝淸。

便通腫消人為好,蒜良黑豆湯浸蒸。

113.芫花大通行水有芫花,髒皮行水有辦法,喘急脹滿痛胸肋,咳嗽瘴瘧皆可化。

37本草備要歌訣頭痛惡寒心下水,幹嘔肋痛喘咳化。

仲景太陽小青龍,外邪先解心實踏。

隨用十棗逐內邪,甘遂大戟與芫花。

似柳開花色紫碧,根療疥廯見魚殺。

陳良醋煮浸曝用,遇之甘草莫用它。

114.蕘花蕘花主治同芫花,大通行水有辦法。

兩花雖同水捷藥,莫以形異區別它。

115.澤漆通氣行水有澤漆,苦辛微寒腸可棲。

消痰止咳又退熱,殺蟲消腫益陰氣。

葉圓黃綠類貓眼,戟苗功同實類異。

大腹水腫急之療,平澤地中尋澤漆。

116.常山常山止咳又行水,截瘧通氣積可散。

六痰五積皆除盡,暴能損真性之悍。

得甘草吐大黃利,得梅穿甲可入肝。

小麥竹葉同入心,秫米麻黃入肺歡。

附子龍骨可入胃,草果檳榔入脾寬。

常吐瘧痰蒂吐熱,附尖濕痰萊菔氣。

藜蘆可使風痰止,眾藥痰吐各愈患。

雞骨者良酒浸炒,括萎為使蔥忌反。

虛者慎用甘草浸,痙名蜀漆功同常。

117.藜蘆辛寒苦毒是藜蘆,通頂令嚏入即吐。

38本草備要·歌訣風癇取根去頭用,連使反辛參芍求。

獨畏大黃與蔥白,吐服蔥湯立可糾。

藥不得入急之灌,暝眩厥疾命自留。

118.木通輕通行水是木通,小腸火瀉身輕鬆。

味甘恬淡通心包,虛輕降火肺從容。

可化津液通腸胱,可導濕熱二便衝。

通利九竅血脈引,治胸煩熱身拘痛。

大渴引飲淋漓閉,水腫浮大有耳聾。

目眩口燥舌幹起,喉痹失音又咽痛。

脾疸好眠倦之熱,除煩退熱排膿腫。

破血催生行經乳,汗多虛者禁用通。

119.通草通草利水又退熱,色白氣寒味淡怯。

寒降肺經引熱走,下行小便出之捷。

體輕又可入胃經,下乳匣水走之切。

目昏耳聾鼻塞閉,去熱催生去熱邪。

120.澤瀉澤瀉利水又行通,膀胱瀉火顯神通。

腎經水邪除之盡,消渴痰飲與疝痛。

嘔吐瀉痢腫脹痞,腳氣陰汗淋漓中。

濕熱之症可之除,清氣上行五髒雄。

益氣起陰補虛損,止眩明目又耳聰。

多服昏目應之忌,酒浸鹽拌忌鐵凶。

39本草備要歌訣121.車前草通利行水車前草,瀉熱涼血不可少。

可止吐衄消瘕瘀,明目通淋見分曉。

子性甘寒清風熱,肝肺風熱可之了。

膀胱濕熱用之滲,利通小便氣勿了。

功同茯苓強陰精,令人有子功不小。

服食須佐另之藥,單服過瀉須知曉。

濕痹五淋暑下痢,目赤翳障胎下了。

酒蒸搗餅焙研用,利水泄瀉用之巧。

122.燈草輕通利水有燈草,清熱降火輕又巧。

舒肺利腸通小便,熱從便出病除了。

通氣止血治水腫,燒灰吹喉痹除巧。

塗乳嬰兒止夜啼,縛把搽廯蟲自消。

123.瞿麥治淋要藥有瞿麥,破血降火來得快。

苦寒通利降心火,利腸逐水膀胱外。

破血利竅決癰腫,明目去翳疾可踹。

通經胎墮用之良,性利善下補虛快。

花大如錢紅白麗,花甚媚於牡丹外。

藥用蕊殼丹為使,惡螵產淋用瞿麥。

124.萹蓄萹蓄通淋有奇功,利水又能殺疥蟲。

黃疸熱淋蛔蟲咬,煮服異藥難同功。

40本草備要·歌訣125.天仙藤活血消腫天仙藤,風勞腹痛效真神。

妊娠水腫仙藤散,雲即青木香之藤。

126.地膚子通淋利水有地膚,益腎補陰藥之殊。

可入膀胱除虛熱,可治癲疝散瘡疽。

葉做浴湯去風熱,洗眼除斑盲澀舒。

葉蒿莖赤子如沙,惡螵苦寒甘之初。

127.石韋行水之前先清肺,石韋滋源又理金。

苦甘微寒通膀胱,益精補勞又通淋。

利濕去熱卻勞至,發背療崩酒調行。

杏仁滑石射幹使,菖蒲助韋更為清。

128.海金沙瀉濕去熱海金沙,通淋效果最為佳。

甘寒淡滲腫癰滿,腸胱血分濕熱滑。

五淋痙痛遇之了,治狂梔硝與硼砂。

狂乃傷寒熱之症,藥乃海中一金沙。

129.茵陳治疸君藥是茵陳,入足膀胱太陽經。

能瀉陽明太陽熱,能使傷寒時疾停。

頭痛目眩瘧瘴狂,女人瘕疝遇之行。

陰黃附子加幹薑,陽黃梔子大黃停。

41本草備要歌訣130.香薷夏日炎炎有香薷,宣通利濕又清暑。

辛散皮膚蒸之熱,溫解凝結之心腹。

屬金水而主為肺,小便行而熱氣除。

止嘔逆水腳口氣,單服霍亂轉筋舒。

夏季解表之主藥,氣虛則不宜多服。

中暑之人服之宜,中熱之人勿亂服。

中暑陰證是為虛,中熱陽證是為足。

中暑宜散中熱涼,服之宜涼諸熱舒。

131.青蒿有棵仙草名青蒿,少陽之令春最早。

肝膽之病莫少它,骨蒸勞熱用之好。

苦寒之藥多傷胃,唯蒿入脾勿犯了。

血虛之病正可用,風毒熱黃愈之曉。

久瘧久痢治不佳,惡瘡廯疥與撓瘙。

補中明目童便浸,子根葉莖勿同曉。

132.附子附子可走十二經,大熱純陽甘毒辛。

性浮不沉走不守,補腎回陽無不行。

引補氣藥尋元陽,引補血藥回真陰。

引發散藥開腠理,引發溫藥下焦行。

三陰傷寒須急用,陰極陽竭勿遲矜。

氣厥痰厥諸厥起,用而宜之須知情。

陽盛格陰脈冷伏,熱厥似寒投斃零。

用以承氣加白虎,絕症死起又回生。

42本草備要·歌訣痰逆嘔吐膈噎起,用以薑附術與參。

脾泄冷痢有寒瀉,拘攣風痹霍轉筋。

微瑕積聚脊厥強,小兒驚癇督脈病。。

助陰退陽殺邪辟,通經墮胎用之行。

沉寒冷痛諸症起,唯有熱霍須之禁。

母為烏頭子附子,側子天雄與啄生。

烏頭性緩附性急,寒附風烏兩自行。

附尖去痰治癲癇,直達病所痰立清。

天雄風家之主藥,下焦陽虛補命門。

側子發散達四肢,手足風濕諸痹輕。

133.草烏頭大燥頑痰草烏頭,苦辛大熱濕風搜。

頑痰頑瘡皆可治,至毒之藥勿輕投。

此物亦有鳥啄名,薑汁炒拌腐煮稠。

熬膏取之射罔名,縛箭見血立死獸。

134.白附子白附功可治麵疾,祛風燥濕先奇跡。

辛甘有毒經陽明,大熱純陽引上疾。

麵上百病輕之了,祛風除痰補趕虛。

中風失音陰濕痹,心痛冷風與血痹。

藥之久絕無複真,今惟涼州白附子。

135.破故紙補相通君破故紙,命門心包可補之。

苦辛大溫壯元陽,暖丹縮遺有奇跡。

五勞七傷腰膝冷,腎冷精流腎之虛。

43本草備要歌訣紙五蔻茱薑棗丸,五更腎瀉治之稀。

女人血脫氣之陷,墮胎亦可用之濟。

出番香者色赤紅,出嶺南者色之綠。

忌芸羊血惡甘草,補腎胡桃和之蜜。

酒浸蒸用鹽水炒,胡桃胡麻助之力。

136.肉蓯蓉補金壯火潤五髒,入腎經血肉蓯蓉。

甘酸鹹溫治勞傷,崩帶遺精腰膝痛。

竣補精血恐妨心,可滑大便勿聚用。

鬆子鱗甲蓉者良,忌鐵酒浸酥炙用。

137.鎖陽甘溫補陽是鎖陽,強筋壯骨興元陽。

益精又能治萎弱,潤燥還能滑大腸。

便燥可常茶啖之,代替蓯蓉是鎖陽。

鱗甲節比類男具,煮粥彌佳身體強。

138.巴戟天補腎祛風巴戟天,甘辛微苦精血填。

能治風氣腳氣腫,可治勞傷風濕散。

山律根似山巴戟,人或醋煮代戟天。

去心酒浸焙之用,覆盆為使惡丹參。

139.葫蘆巴葫蘆巴可出濕寒,苦溫純陽補腎之。

暖丹壯陽入命門,腎髒虛冷元歸之。

瘕疝寒濕腳冷氣,遇之蘆巴可除之。

出嶺番舶稱番菔,酒浸曝蒸效奇之。

44本草備要·歌訣140.仙茅辛熱小毒是仙茅,可助命火益陽道。

心腹冷氣不能食,失溺無子補虛勞。

可明耳目之腳痹,陰火盛忌須知曉。

糯米泔浸出毒用,忌鐵禁牛服仙茅。

141.淫羊藿淫羊藿名仙靈脾,補腎命門效之奇。

辛香甘溫入肝腎,強筋又可腎經益。

利水四肢驅不仁,冷風勞氣一起移。

去枝羊脂拌炒用,山藥為使得酒宜。

142.蛇床子風濕良藥蛇床子,強陽益陰眾所知。

辛苦而溫能補腎,祛風燥濕散寒之。

五髒虛寒產不閉,女陰癢痛痿囊濕。

腰酸體痹帶下脫,喉痹齒痛瘡廯濕。

煎湯沐浴止痹風,惡貝巴豆與丹皮。

143.菟絲子平補三陰菟絲子,益精強陰最好使。

溫爾不燥不助火,五勞七傷可愈之。

精寒淋漓口渴苦,祛風明目補衛氣。

強筋益氣肥健人,山藥為使酒浸之。

144.覆盆子平補肝腎有覆盆,益腎固精可回春。

45本草備要歌訣潤膚明目烏鬢發,甘酸微溫狀覆盆。

治肝虛寒去蒂用,女子久服可多孕。

搗餅酒拌蒸之用,滴目眩蟲淚止清。

145.蒺藜子平補肝腎有蒺藜,益肝明目肝風去。

虛勞腰痛遺精下,肺痿帶下與咳逆。

痔漏陰潰通三經,催生墮胎乳瘕閉。

沙藜代茶可補腎,刺藜酒拌去風易。

146.使君子兒科要藥是使君,甘溫健脾去疳積。

去除虛熱殺髒蟲,瘡廯便濁止瀉痢。

殺蟲之藥皆苦辛,唯有使君榧甘利。

月五殺蟲頭朝上,熱茶隨飲瀉之忌。

147.益智子辛熱藥中有益智,脾藥兼入心腎之。

補心命門三焦足,澀精解鬱又固氣。

溫中進食收涎唾,澀便停嘔止瀉痢。

客寒犯胃腹冷痛,崩帶泄精可止去。

益智鹽炒烏酒煮,山藥糊丸疾可去。

因熱崩濁須禁用,形同棗核仁益智。

148.砂仁砂仁行氣又調中,辛溫香竄往前衝。

醒脾和胃補肺腎,通行解滯有勞功。

腹痛痞滿噎嗝吐,上下咳嗽瀉痢重。

46本草備要·歌訣亦可入腸大小經,霍亂轉筋立之通。

消食醒酒與安胎,祛痰逐冷奔豚崩。

咽喉口齒浮熱散,銅鐵骨鯁化無凶。

得檀豆蔻可入肺,得參益智入脾中。

得柏茯苓可入腎,得脂入腸大小中。

引藥歸宿丹田裏,地黃拌蒸達下能。

殆勝附桂熱為害,仁為向導末為用。

149.白豆蔻豆蔻暖胃又行氣,辛熱可使三焦利。

肺家本藥主滯散,寒濕積食隨之去。

脾虛瘧疾寒腹痛,吐逆反胃去之易。

白睛翳膜皉紅筋,太陽經通除諸疾。

肺胃火盛虛者禁,番舶者良研細力。

150.肉豆蔻肉蔻燥脾又澀腸,理脾下氣名聲揚。

逐冷祛痰消積食,解酒更可去腹脹。

中惡唾沫童吐逆,乳食不下易之降。

虛瀉冷痢初起忌,糯米裹煨忌鐵香。

151.草豆蔻草蔻健脾養胃氣,辛熱香散開鬱力。

除寒燥濕去頑痰,化積寒瘧與瘴癘。

寒客反胃噎膈痰,痞滿吐酸霍瀉痢。

酒肉魚毒可為解,過劑損目又耗氣。

閩產草蔻如龍眼,滇產皮黑厚棱密。

麵裹煨熟取仁用,子粗忌鐵辛臭氣。

47本草備要歌訣152.香附藥中有個氣之王,香附當之最適強。

通行八脈十二經,性平能散氣味香。

可主人體一切氣,虛衰順平盛者強。

逆者可救絕者死,有氣無氣決陰陽。

人體之內九種氣,恐下喜緩怒者上。

悲消驚亂思者結,寒收熱泄勞者喪。

可利三焦解六鬱,可止諸痛與怒傷。

可止積聚霍吐瀉,可止痰痞滿腹脹。

吐血便血崩中帶,腎氣腳氣癰疽瘡。

胎產百病用之宜,為君氣藥參芪方。

生上行膈達膚表,熟下肝腎腰膝旁。

童便浸炒可補虛,鹽水浸炒可潤燥。

青鹽炒之補腎氣,白酒炒之通絡強。

醋炒可消食積聚,薑炒化痰氣通揚。

炒黑止血忌鐵器,血氣太虛用為傷。

氣病總司宜之數,女科仙藥是附香。

153.木香人人都說木香好,一切氣病都可了。

苦辛而溫三焦利,升降諸氣功不小。

人人都說木香好,疏肝瀉肺和脾佬。

吐逆反胃霍亂瀉,痰臃氣結廦痃跑。

人人都說木香好,氣急裏病去之巧。

實腸安胎去腋臭,腫毒蠱毒霧瘴導。

人人都說木香好,有廣有土磨汁了。

麵裹煨用瀉之利,見火畏之須知曉。

48本草備要·歌訣154.藿香藥中俠客是藿香,揚正去邪名聲揚。

和中快氣辛溫苦,開胃止嘔理實腸。

手足太陰證之用,上焦雍熱脾肺湯。

胃弱熱者嘔忌用,去邪湯中用古方。

155.茴香大茴辛熱腎膀胱,補命暖丹下食香。

調中止嘔小腸氣,瘕疝陰腫除之強。

幹濕腳氣皆可治,多食損目又發瘡。

小茴辛平開胃氣,亦治寒疝與腎胱。

得鹽入腎除腎邪,得酒炒黃待用良。

若治陰疝艀一個,大小茴香各一兩。

艀尿入藥酒煮爛,為丸服之留有香。

大茴小茴自番來,瓣八實名八角香。

156.甘鬆香理氣醒脾甘鬆香,甘溫芳香輕宣揚。

治腹滿痛風疳齒,腳膝浮氣洗煎湯。

出涼黔蜀葉如矛,根極緊密用如槍。

理氣醒脾用為好,治腹滿痛甘鬆香、157.山柰溫中辟惡有山柰,心腹冷痛效果快。

寨濕霍亂牙蟲痛,入合諸香用山柰。

158.良薑暖胃散寒有良薑,消食健胃醒酒強。

49本草備要歌訣胃脘冷痛霍瀉痢,怒寒而起附與薑。

吐惡噎膈瘧瘴癖,肺胃熱者忌之詳。

嶺南高州子豆蔻,溫肺散寒同母樣。

159.蓽苃蓽苃辛熱除胃冷,消食祛痰溫下氣。

虛冷腸鳴與腹瀉,惡心嘔吐疝痃癖。

陽明浮熱偏頭痛,含溫以米入鼻即。

牙痛可分多種狀,寒痛熱痛風痛記。

寒痛薑苃與細辛,熱痛石膏牙硝辟。

風痛皂僵蜂二鳥,蟲痛石灰雄黃細。

可治鼻淵頑之症,多服損目泄真氣。

醋浸蒸用服之好,免傷人肺刮皮粟。

160.煙草行氣辟寒辛溫毒,風寒濕痺用煙草。

痰停氣滯嵐瘴霧,其氣入口周全身。

醉醒饑飽皆不曉,代酒代茗樂不支。

火氣熏灼耗血華,水解蛇毒人不知。

161.金銀花甘寒入肺金銀花,解毒去熱人人誇。

補虛養血止渴飲,癰疽疥廯腸澼滑。

楊梅惡瘡諸風腫,五種屍疰血痢化。

一名忍冬花不凋,花葉同功熱疾化。

忍冬甘草酒同蒸,癰疽發背效果大。

酒煮曬幹甘草末,熱毒血痢皆可化。

50本草備要·歌訣162.蒲公英黃花地丁蒲公英,花黃屬土性甘平。

瀉熱解毒專癰乳,可入脾胃與腎經。

療毒擦牙烏鬢發,狐尿刺毒用之靈。

搗汁服之止噎膈,神效更在通五淋。

163.紫花地丁紫花地丁苦辛寒,瀉熱解毒不一般。

癰疽發背療瘰鬁,無名腫毒敷可散。

如柳葉細開紫花,平地起莖壑起蔓。

熱毒之症急為用,紫花地丁用之歡。

164.懷牛膝甘寒微毒杜牛膝,行血利水無不及。

止血吐痰解熱毒,殺蟲乳蛾與喉痹。

砂淋血淋皆有效,小兒驚風牙緊閉。

服汁吐瘧漱止痛,敷之蛇蟲蜇毒去。

地黃為使煎洗痔,渣塞患處去頑疾。

165.鶴虱鶴虱苦辛有小毒,五髒有蟲皆殺之。

肥肉汁調末為服,杜牛膝子是鶴虱。

166.山豆根瀉熱解毒山豆根,苦寒瀉心保肺金。

肺清大腸火自去,火去肺清身自輕。

消腫止痛去喉痛,齦腫齒痛止咳行。

下痢五痔諸瘡起,毒藥蛇狗蜘蛛傷。

51本草備要歌訣血熱極致病生至,豆根療人馬急黃。

苗蔓如豆生山地,經冬不凋煮為湯。

167.牛蒡子牛蒡子亦名鼠粘,瀉熱解毒功難攀。

散結除風潤人肺,利咽清膈理嗽痰。

可通二便消斑疹,可使十二經盤桓。

諸般腫癰瘡瘍毒,蒡子用之可立緩。

腰膝凝之聚之氣,見蒡無由再纏環。

性冷滑利須知曉,忌者痘症瀉虛寒。

實如葡萄酒拌蒸,待霜拭去根苦寒。

竹刮絞汁和蜜服,中風待之已出汗。

搗和豬油貼瘡腫,反花瘡愈功如磐。

168.山慈菇性甘胃寒山慈菇,清熱解毒功專注。

可治疔瘡癰癤腫,瘰鬁結核醋抹塗。

解諸毒蠱蛇蟲犬,根與慈蒜相類處。

去毛殼用小毒俱,無毛少真有毛誤。

169.漏蘆漏蘆如漆出閩中,泄熱解毒身輕鬆。

入胃肺腸苦鹹熱,通經下乳與排膿。

止血遺精尿血去,生肌治癰與殺蟲。

連翹為使甘草拌,預解時疾痘疹毒。

170.貫眾泄熱解毒有貫眾,破征發癍治淋崩。

52本草備要·歌訣產後血氣脹痛血,軟堅骨鯁又殺蟲。

根汁可以製三黃,五金鍾乳結砂汞。

浸缸日喝其中水,能解時疾顯神通。

171.射幹射幹苦寒泄實火,有毒卻又能解毒。

散血消痰脾肝肺,喉痹咽痛是藥主。

擂汁醋和涎之引,喉痹症中用之多。

結核瘕疝便毒瘧,通經利腸清肝目。

172.續隨子續隨子名千金子,破血興水客解毒。

辛溫有毒治癓瘕,痰飲冷脹與蠱毒。

利腸下穢癖瘴疥,百病多效功絕出。

去殼白者壓油用,利水要藥戟遂同。

173.馬藺子馬藺子可泄濕毒,寒疝喉痹治有功。

癰腫瘡癤婦血煩,血淋崩帶二便通。

久服可令人腹瀉,用時須記勿可匆。

治疝可用醋拌炒,根葉用之實同功。

174.蓖麻子善收善走蓖麻子,開通竅絡了不起。

辛甘有毒拔滯物,口噤斜渦風之起。

搗餅貼患須反之,喉痹舌脹鼻窒息。

治瘕水腫與耳聾,壯人研服僅五粒。

竹木骨鯁胎胞下,追膿拔毒惡瘡已。

有毒內服須謹慎,忌鐵炒豆須謹記。

53本草備要歌訣175.白頭翁瀉熱涼血白頭翁,入胃大腸血分中。

苦寒治熱毒血痢,仲景連柏秦與翁。

溫瘧寒熱瘰疝瘕,鼻衄禿瘡牙骨痛。

血痔偏墜搗敷患,明目消疣得酒功。

176.王瓜王瓜又名土瓜根,瀉熱利水行血靈。

苦寒可治天行熱,搗汁消渴黃疸清。

多便淋漓月閉血,二腸通利膿腫清。

墮胎下乳多之用,形如栝簍細小根。

傷寒發斑搗汁服,伏龍肝和效之甚。

177.王不留行王不留行苦甘平,行而不住走血分。

通脈陽明衝任藥,除風去痹疾之輕。

止血定痛立可緩,下乳穿甲與留行。

竹木之刺出之即,利通二便又通經。

催生金瘡癰癤散,孕婦忌用要記清。

178.冬葵子蜀中有花曰冬葵,潤燥利竅通營衛。

甘寒滑淡滋脈氣,消腫利便功不菲。

下乳滑腸通關格,寒潤滑利誰可追?

赤治血燥白治氣,赤帶白帶兩相隨。

179.白鮮皮風痹要藥白鮮皮,去除風濕是為奇。

54本草備要·歌訣氣寒善行味苦燥,脾胃濕熱皆可除。

兼入膀胱行水道,可通關節利竅舒。

風瘡疥癬陰腫痛,惡螵梗茯萆薢族。

180.萆薢專固下焦有萆薢,祛風去濕筋骨堅。

甘苦性平入脾胃,益精明目精神顯。

腰痛久冷關節老,陰痿失溺水膀胱。

莖痛遺濁瘡痔瘺,萆薢為末水道寬。

諸症陽明濕下焦,用之萆薢疾可緩。

薏苡為使畏黃胡,忌茗諱醋用之寬。

181.土茯苓陽明主藥土茯苓,健脾祛濕兩皆行。

調適營衛壯筋骨,利通小便泄瀉寧。

瘰鬁瘡腫濕氣害,筋骨拘攣楊梅停。

甘平而淡代茶飲,生啖煮食忌茶茗。

182.白蘞斂瘡散結有白蘞,生肌止痛首為先。

苦辛甘寒除煩熱,癰疽皰疹敷為選。

金瘡撲損箭不出,丹夏蘞末酒服前。

黃柏為末搽凍耳,赤蘞白蘞功同連。

183.預知子蜀中藤生預知子,補勞瀉熱殊人知。

痃癖氣塊除之快,五勞七傷補益之。

療蠱最能顯神效,綴領聞聲可預知。

55本草備要歌訣療疾溫瘧與殺蟲,催生利便可用之。

184.旱蓮草止血補腎旱蓮草,黑發烏鬢不可少。

性涼不利脾和胃,薑汁和之用為好。

甘鹹汁黑苗旋覆,實斷汁黑熬膏好。

陰虛內熱均可用,亦名鯉魚金陵草。

185.劉寄奴草金瘡止血劉寄奴,苦溫瀉下通經舒。

止血破血皆可用,血滯經閉腹痛去。

食積不化腹脘脹,多服令人吐瀉瀝。

莖葉花子皆可用,金瘡之後尋奴寄。

186.馬鞭草破血通經馬鞭草,墟陌之中最好找。

苦寒殺蟲消腫脹,血氣症瘕愈之早。

廉瘡陰腫搗塗抹,苗葉用之根白小。

葉似益母對應生,紫花穗如車前草。

187.穀精草明目退翳穀精草,辛溫輕浮往上跑。

上行陽明胃之經,又入厥陰肝之了。

功比菊花尤為勝,治喉痹痛齒之好。

陽明風熱欲求治,荒田之中尋穀草。

188.青葙子青葙子是草決明,鎮肝明目為之行。

苦寒可去風與熱,瀉肝平肝走厥陰。

56本草備要·歌訣青盲障翳實可去,蟲疥惡癰去之清。

瞳孔散大忌之用,勿助陽火應記清。

189.決明子瀉肝明目找決明,性苦甘鹹又為平。

可入肝經除風熱,又能益腎又補精。

一切目疾皆可治,固有決明頌之名。

狀如馬蹄搗碎煎,最惡藥中大麻仁。

190.蓼實蓼實溫中使目明,可使水氣往下行。

辛溫可耐風與寒,蓼蔬子藥可入經。

香青紫赤木水馬,優者香蓼紫與青。

古時種蓼以為菜,今唯酒曲用汁清。

191.馬勃濕地朽木長馬勃,清肺解熱用之多。

辛平清虛散血已,治喉痹咽止咳嗽。

取粉吹喉效甚良,或加礬硝掃喉過。

鼻衄失音敷諸瘡,療疾勿忘有馬勃。

192.木鱉子核扁如鱉木鱉子,療瘡瀉熱功難攀。

苦溫微甘有小毒,利腸瀉痢乳癰鼾。

瘰鬁痔瘡與疳積,生肌消腫追毒還。

外科專用療諸瘡,有鱉無鱉不一般。

193.茯苓鬆根之下有茯苓,袪除百病結氣靈。

57本草備要歌訣甘溫益脾助陽氣,滲淡利竅濕可清。

色白入肺通膀胱,調營理衛益心寧。

安魂定魄治驚悸,心下結痛自為停。

寒熱煩滿口舌幹,咳逆嘔吐痰水清。

水腫淋漓泄瀉止,小便結通多則停。

退熱安胎生津液,又補心腎止遺精。

白者入肺膀胱氣,赤者入心小腸經。

補心脾者白為勝,利濕熱者赤最行。

惡蘞畏榆艽雄甲,忌醋去皮乳拌蒸。

皮專行水治腫脹,五皮散可用之停。

腰上腫可宜夫汗,腰下腫可宜尿清。

194.茯神茯神益心勝茯苓,茯苓抱根即茯神。

開心益智安魂魄,療風眩虛又養神。

健忘之症多之用,去皮中木用即成。

茯神心木黃鬆節,中風咼斜與諸筋。

心木乳香石炒研,木瓜湯下效為神。

筋攣疼痛皆可治,舒筋轉膝找茯神。

195.琥珀琥珀甘平通行水,散瘀療癲安神寧。

以脂入土而成寶,故能通塞以寧心。

色赤入手少陰裏,又入足之厥陰經。

消瘀破瘕生肌肉,明目金瘡愈自神。

甘淡行肺膀胱降,燥脾利尿治五淋。

血少尿澀終燥致,用之琥珀須謹慎。

鬆脂入土年久結,摩熱拾芥以為真。

58本草備要·歌訣柏仁為末瓦鍋煮,搗末待用共為神。

196.鬆節傲然而立鬆之節,堅勁不凋去風邪。

苦溫可驅濕之去,杵碎浸酒食之絕。

鬆脂苦甘性子燥,化毒殺蟲齒中塞。

熬膏多用去風濕,生肌止痛自活血。

197.柏子仁辛甘而潤柏子仁,氣清悅脾透心腎。

滋肝助肺潤腎燥,益腎寧心耳目明。

益血止汗除風濕,愈癇澤膚決鬼神。

炒研去油畏菊花,走油莫用應記明。

198.側柏葉補陰涼血側柏葉,苦澀微寒清分血。

吐衄崩淋腸尿痢,一切血症除之切。

冷風濕痺節風痛,凃燙火傷生肌力。

殺蟲烏發愈凍瘡,或生或炒各取利。

桂蠣為使惡菊花,向西之木存金氣。

元旦多飲椒柏酒,辟邪體健添神力。

199.肉桂嶺南君子出山來,一身陽氣皮甲揣,大熱補腎命之火,辛甘氣厚有胸懷。

益陽消陰起沉寒,發汗疏通諸血脈。

脾虛惡食泄盛濕,補腎明目墮胎快。

枝上嫩皮為桂枝,入肺膀胱手足太。

59本草備要歌訣得參甘平麥冬良,忌蔥石脂可為泰。

宣導百藥調營衛,表虛自汗收得快。

腹中冷痛咳逆氣,引火歸元邪可踹。

搜肝風而扶脾土,亦治目赤腫痛壞。

200.桂心本與桂枝筋連筋,去裏外皮是桂心。

苦辛能引血化汗,化膿癰疽痘瘡清。

益精明目消瘀痰,生肌補勞續骨筋。

腰膝雲暖消風痹,症瘕噎膈腹滿清。

腹內冷痛輕為止,九種心痛找桂心。

201.桂枝桂枝辛甘溫氣薄,可入太陰太陽經。

通脈發汗解肌表,治風頭痛常為君。

調和營衛驅邪走,汗出邪走身為輕。

亦治手足風痛肋,諸邪見之勿敢行。

202.枸杞子身無金鏤之衣裳,味甘性平走二經。

甘州枸杞潤肝肺,滋腎益氣傳美名。

生精助陽補勞虛,苦寒卻能強骨筋。

祛風明目利腸二,咽幹消渴可生津。

色赤如火壯其陽,氣味甘寒卻水潤。

葉名無精苦甘涼,心肺上焦飲茶清。

203.地骨皮枸杞根名地骨皮,扶補正氣人稱奇。

60本草備要·歌訣泄熱涼血甘寒淡,降肺伏火熱可清。

腎肝中熱勞與虛,吐血尿血搗汁飲。

咳嗽消渴肺邪滯,肌熱虛汗頭痛輕。

止痛胸肋利二便,無定風邪骨汗蒸。

走表走裏全之藥,退熱加蒿亦為真。

芩連上焦知柏下,看似同理誤人甚。

腸滑忌枸中寒忌,小薊同汁下疳真。

204.山茱萸辛溫酸澀山茱萸,補肝益腎收精氣。

滋陰壯陽安髒五,利通九竅眾絡力。

暖腰和膝縮小便,治風去寒通濕痹。

鼻塞目黃耳聾鳴,萸服固精為之去。

核可滑精另為用,惡梗防風與防己。

205.酸棗仁甘酸而潤酸棗仁,補潤斂汗又寧心。

功專肝膽兼醒脾,助陰壯骨止煩停。

又治止渴痹久瀉,生酸療膽熱好眠。

炒研待用惡防己,二陳竹茹枳實行。

206.杜仲甘溫能補是杜仲,微辛補潤腰膝中。

色紫入肝經分氣,潤燥補虛腎為充。

陰下濕痹小便瀝,胎漏墜滑了無蹤。

閩厚為良去皮剉,鹽薑酒炒去絲用。

酥炙酒炙蜜糖炙,黑豆人參惡與仲。

61本草備要歌訣207.女貞子平補肝腎有女貞,傲立北疆在隆冬。

苦甘而平入少陰,腰腿康健人如鬆。

肝腎補益氣血好,明目安髒又耳聰。

補虛烏發百病除,上品妙藥人稱頌。

女真冬青本一物,冬至采佳酒蒸濃。

四桑七旱勿同蜜,為丸治虛上上功。

208.禇實古方補藥有褚實,惜未察之有隱功。

甘寒平補助元陽,起痿補勞及饑充。

緩筋壯骨明目已,魚雞骨鯁熬湯送。

子浸浮去白酒蒸,皮善行水治水腫。

209.桑白皮肺中去水桑白皮,火退氣寧自補益。

皮利二便散瘀血,止嗽清痰兩相宜。

唾血熱渴喘為治,肺虛寒嗽慎用之。

續桂為使忌之鐵,刮皮取白蜜炙之。

養筋行水利關節,桑枝祛風寒痹邪。

拔火毒氣臁惡瘡,風氣腳氣口歪斜。

內服補托諸藥力,熬膏煎藥攪枝協。

外用桑枝紮小把,燃火息炙患者穴。

桑葚色黑補腎水,甘涼安髒利關節。

鎮神安魄耳目聰,解酒烏發諸腫歇。

曬幹為丸加蜂蜜,入酒效果經年諧。

亦治瘰癘文武膏,椹名文武實相攜。

62本草備要·歌訣桑葉手足陽明藥,甘寒涼血燥濕靈。

刀斧砍傷幹貼妙,祛風阻痹洗目明。

葉與芝麻同蜜丸,可含發烏風濕祛。

研末服止盜虛汗,可代茶飲止消渴。

210.桑寄生寄生味苦堅水腎,強筋壯骨固齒靈。

味甘益血止崩漏,下乳安胎功成林。

可散瘡癰追風濕,可療血虛長發新。

忌火桑上采為真,他樹恐反貽害生。

211.桅子梔子苦寒飄入肺,引肺心邪小便出。

三焦之鬱火可解,熱厥二症痛可平。

吐衄血淋痢疾止,心煩懊惱夜不眠。

五黃五淋血津枯,口渴目赤瘢癩疔。

生用瀉火炒止血,薑汁炒止煩嘔停。

內熱用仁表用皮,梔子引火出肺庭。

212.豬苓狀如豬屎是豬苓,貌醜入腎膀胱經。

苦泄淡利甘助陽,利便行水下為輕。

開腠發汗升而降,傷寒瘟疫去為行。

功同茯苓而不補,懊儂消渴腫脹停。

淋濁瀉痢痰瘧起,用之豬苓可為輕。

多服化氣為之過,損腎昏目又耗津。

仲景五苓散為用,桂術澤茯與豬苓。

生津又可通二便,豬苓無愧為之君。

63本草備要歌訣213.黃柏黃黎又名是黃柏,瀉火補腎一路歌。

苦寒微辛沉陰降,除濕清熱療下多。

骨蒸勞熱膀胱澀,諸痿癱瘓除之瘥。

消渴便閉黃疸腫,水瀉熱痢痔血多。

腸風漏下赤白痢,諸瘡痛痹敷為末。

涼藥不效反治法,參術甘草附為合。

殺蟲安蛔久傷胃,遲脈弱者禁用柏。

生降實火炒止崩,酒鹽上下蜜治中。

214.枳實、枳殼枳實枳殼主所同,主血主氣兩為功。

苦酸微寒皆破氣,氣行痰止痞脹痛。

胸痹胸結食積滿,痛利平息除後重。

痰癖症結咳逆嘔,水腫肋脹淋閉通。

滯腫腸風瀉痢急,開胃健脾去痹風。

實利胸膈殼腸胃,實猛殼緩有異同。

孕者氣虛人為記,益氣明目亦為功。

厚小枳實大薄殼,肺皆主之三焦通。

215.厚樸厚樸下氣散滿功,辛溫苦降兩為通。

消痰下氣大黃枳,溫中益氣橘蒼同。

解利藥合治傷寒,瀉痢藥合治腸通。

入經脾胃化痰食,行水破血殺髒蟲。

64本草備要·歌訣216.檳榔性如鐵石是檳榔,瀉胸高氣下行強。

苦辛破滯散邪氣,消食行痰去腹髒。

下行除風可醒酒,症結瘧痢蟲癘瘴。

水腫腳氣二便通,裏急後重同木香。

過服損氣無瘴忌,陰毛除虱煎洗暢。

雞心尖長錦紋良,饑飽柤移可泄髒。

217.大腹皮子似檳榔大腹皮,瀉肺和脾忌氣虛。

下氣行水通二便,治痞痰膈腫腳氣。

辛溫治瘴虐霍亂,檳榔同功取之皮。

酒與黑豆洗煨用,似檳非檳大腹皮。

218.槐實槐實泄熱涼大腸,苦寒純陰不逞陽。

入肝經分疏風熱,潤幹燥風涼為常。

痔血腸風煩目眩,明目止淚瘡濕癢。

固齒烏發髒蟲除,墮胎亦為藥中強。

牛乳拌蒸杵槌碎,五子去之入藥香。

槐花入肝大腸血,風熱目赤亦苦涼。

赤白瀉痢痔腸風,吐衄崩下治為常。

槐乃虛星之精靈,殺蟲根皮陳者良。

219.苦楝子川地君子是苦楝,最大功勞是除疝。

去除濕熱殺髒蟲,入肝舒筋身靈便。

膀胱小腸熱下行,去脾濕熱治小便。

65本草備要歌訣亦治傷寒熱狂厥,心痛腹痛與瘡疥。

茴香為使槌碎用,忌用脾胃虛與寒。

苦寒小毒謹慎用,漿水同煮效更攀。

220.蔓荊子上焦風熱找蔓荊,收風涼血通竅利。

入肝腎胱三之經,治攣頭痛與濕痹。

目赤齒痛陽明症,足上手下藥牢記。

打碎去膜酒蒸炒,頭麵風虛皆為去。

長發潤膚益目齒,石膏烏頭惡之記。

221.石南葉石南之葉去風巧,腎虛腳弱用之了。

風痺主藥利筋骨,關中者佳炙用好。

222.辛夷膽液不澄成濁涕,上焦風熱找辛夷。

辛溫輕浮入肺胃,通腦溫中又解肌。

通竅利節頭鼻淵,宣通風寒清濁涕。

頭痛麵斑目之眩,肺竅於鼻風熱避。

性竄行走易傷元,氣虛火盛須之忌。

川芎為使惡石脂,畏蒲石膏與黃芪。

223.鬱李仁辛苦而甘鬱李仁,行氣破血潤燥行。

入脾治腫腸氣滯,用酒入膽治悸眠。

治標之劑勿多用,滲入津液記之清。

去皮蜜浸研為用,散結之品舉鬱仁。

66本草備要·歌訣224.金櫻子溝壑山嶺有金櫻,固精澀腸建奇勳。

半黃取之熬膏良,酸澀入肺脾腎經。

225.訶子訶子番名珂黎勒,澀腸破血把氣泄。

調中開胃治腹脹,膈氣嘔逆與腹瀉。

痰嗽喘急崩帶漏,止脫開音又解渴。

苦多酸少能泄氣,忌初嗽痢與氣怯。

同厚陳皮珂下氣,同烏倍子珂收澀。

同參治肺虛寒嗽,同蓮白術治九瀉。

同陳砂仁治腹氣,同愕治癖與便血。

同蛇五味山茱萸,同續杜仲治虛泄。

生用行氣熟固腸,化痰之功更難滅。

226.烏藥烏藥順氣脾肺腎,辛溫香竄通胸腹。

膀胱冷氣小便數,反胃吐食積食宿。

瀉痢霍亂小兒蛔,婦人血凝氣滯阻。

外科瘡癰疥與癘,貓犬百病亦可殊。

氣虛氣熱須為忌,參烏沆檳同四磨。

益智烏藥縮泉丸,虛寒便數愈之多?

227.五加皮強筋壯骨五加皮,去風去濕功不虛。

逐瘀療攣治五緩,陰痿囊虛陰痺除、小兒腳弱目與瘡,五勞七傷皆為舒。

五莖七葉九采恨,遠誌為使惡之參。

67本草備要歌訣228.椿樗白皮椿樗白皮苦寒濕,去痰止瀉專血澀。

夢遺便數崩腸風,斷下之功不可滅。

痢滯之氣若未盡,恐變他症莫為澀。

椿血性澀樗氣利,用之切記有分別。

瘡腫下藥用樗皮,水研取汁效甚驗。

食蟹耽飲毒積髒,人參樗皮愈為切。

香者為椿嫩芽食,臭者為樗皮虛白。

椿樗主治略為同,醋蜜炙用忌肉麵。

229.榆白皮甘滑下降榆白皮,行經迫竅二便易。

入大小腸膀胱經,濕熱胎滑用之奇。

有形之物服汁下,五淋腫滿喘嗽移。

疥癬禿瘡不眠症,赤腫妒乳除之易。

陳醋渣調用之敷,荒年為麵充肌舒。

230.秦皮澀補明目有秦皮,補肝益膽使腎舒。

苦寒性澀去肝熱,退除膜翳赤目除。

仲景白頭翁湯用,驚癇崩帶下痢除。

澀補卜雋令有子,大戟為使惡茱萸。

231.海桐皮祛風去濕海桐皮,行經達絡藥中稀。

苦溫入血殺髒蟲,治瘚頑痺與腰膝目赤牙蟲疳蜃疥。煎汁含漱較為宜。

皮白堅韌作索用、懸崖之上走逶迤。

68本草備要·歌訣桐薏膝芎羌骨五,生甘酒浸飲為舒。

常令醺醺不作醉,奇瘚頑痺自為輕。

232.蕤仁蕤仁治目勉為神,入心肝脾繞三經。

消風散熱益水木,血得其養目則明。

亦治心腹邪五熱,結氣痞痰可為輕。

生治足睡熟不眠,取仁研用無忌行。

233.密蒙花潤肝明目密蒙花,蜀產藥中值得誇。

甘而微寒入肝經,潤燥治赤除脂花。

青盲膚翳赤腫眵,小兒疳氣攻眼下。

葉冬不凋浸酒晾,蜜拌蒸曬用為佳。

234.芙蓉花涼血解毒芙蓉花,辛平涎黏性子滑。

止痛散熱清涼肺,消腫排膿功勞大。

芙蓉花葉根研末,蜜調凃瘍潰斂化。

加添蒼耳燒灰末,名為清涼膏與它。

235.山茶花甘寒微辛山茶花,可入血分功勞大。

吐衄腸風麻油調,塗燙火傷皆可化。

可代鬱金紅者末,童便薑汁調酒下。

涼血瀉下可為用,眾花叢中山茶花、236.木槿木槿苦涼瀉諸熱,活血潤燥止血瀉。

69本草備要歌訣腸風痢後熱渴飲,令人得睡舒而愜。

川產可治瘡與癬,槿皮肥皂浸之諧。

汁磨雄黃尤妙已,根皮可除蟲與邪。

237.杉木心腹脹滿用杉木,辛散風毒去氣惡。

腳氣腫毒毒瘡去,痞絕肋石用之多。

橘葉檳榔加蓮子,捶碎童便熬為喝。

惡氣去疾人為順,性直理氣薦杉木。

238.烏桕木泄熱解毒烏桕木,性沉而降清下濁。

利水通腸勝大戟,諸毒瀉下起沉屙。

解砒療疔極能下,搗汁根皮飲宜多。

得利且大即為愈,虛人切記莫為過。

239.水楊柳痘瘡頂陷漿不起,沐湯浴之用柳枝。

苦辛宣行氣與血,得暖氣達漿行之。

可為助氣血之藥,可解氣凝與血滯。

枝可煎汁治黃疸,風寒外束亦治之。

240.皂角身形彎彎如月亮,生就一付好心腸。

遇人中風急為末,入鼻作嚏命安詳。

辛鹹性燥氣浮散,入肺肝經與大腸。

搜風泄熱上下關,湧吐痰涎痹無恙。

或末白礬調為灌,或加藜蘆與麝香。

鵝翊探喉引稀涎,再調藥服始為祥。

70本草備要·歌訣年老氣虛人忌用,除濕去垢刮油腸。

消痰破堅泡湯服,老人風秘最適強。

殺蟲下胎風濕癩,痰喘腫滿囊腫良。

熬膏貼治一切痹,合蒼焚之避瘟祥。

柏實為使惡麥冬,人參苦參畏如牆。

皂角刺同皂莢功,潰散癰疽更為強。

已潰癰疽禁為用,孕婦忌之須記詳。

皂角子解便秘結,煆燒存性須記詳。

241.肥皂莢深山溝裏藏良藥,貧地僻壤出非凡。

無名腫毒如不治,肥皂莢子可愈返。

辛溫祛風解毒熱,奇瘍惡瘡與諸頑。

去子弦筋搗醋敷,火煆生油去疾寬。

242.棕櫚棕櫚苦澀燒止血,治衄下痢崩腸風。

年久敗棕尤為良,發灰同用更為功。

243.茶苦甘微寒便為茶,下氣消食除熱痰。

清腦明目醒昏睡,解酒消積除膩煩。

利通二便助食欲,酒後入腎引膀胱。

瘕疝水腫應為忌,多飲消脂致胃寒。

赤白痢疾薑茶飲,茶陰薑陽平熱寒。

陳細者良粗損人,茶葉療疾功不凡。

244.吳茱萸辛苦大熱吳茱萸,入脾血分肝腎舒。

71本草備要歌訣溫中下氣解濕鬱,開腠逐寒除痰蟲。

厥陰頭痛腹吐酸,痞滿噎嗝少腹痛。

食積瀉痢血之痹,陰疝痔瘡與腸風。

腳氣水腫口舌瘡,氣逆裏急脈為衝。

產後必用下淤血,母呈平安乃為功。

走氣動火昏目瘡,血虛有火禁為用。

泡去苦汁陳者良,止嘔黃連水炒用。

治疝鹽炒治血醋,惡硝丹參勿同用。

245.川椒藥中爺們指川椒,辛熱純陽不屈撓。

入肺發汗散肌寒,風寒咳嗽可遁逃。

入脾暖胃除燥濕,食積冷痛吐瀉消。

入腎命門治上逆,下行導火歸元早。

陽衰溲數泄精晨汗,堅齒明目通經道。

破血療瘕驅蛔蟲,鬼疰魚蟲毒可了。

肺胃熱者人忌服,火自水生應知曉。

得鹽入腎使杏仁,畏款防附雄麻涼。

玉衡星精可辟邪,歲旦椒柏酒服巧。

子各椒目苦與辛,不行穀道專水道。

能治水瘕除脹喘,腎虛耳鳴治為要。

危氏神授丸為用,治労傳屍呱呱叫。

246.胡椒辛熱純陽亦胡椒,暖胃下氣痰可消。

食積冷痢陰腹痛,胃寒吐水立為逃。

牙齒熱痛合蓽芨,為末塞之可為了。

魚肉蟹毒揮之去,諸食之中佐為料。

72本草備要·歌訣多食損肺動氣火,發痔髒毒身體搖。

齒痛目昏諸症起,勸君有火莫食椒。

247.蘇木蘇木性涼甘辛鹹,宜與防風手相牽。

發汗解表走三陰,行血去瘀功為全。

產後血暈乳酒服,閉經血痛氣壅滿。

癰腫撲傷膿為痛,多破少和血之寬。

248.沉香眾木皆浮其獨沉,下氣墜涎是沉香。

苦辛性溫能調氣,入補命門能壯陽。

氣香入脾理中氣,平肝下氣升與降。

心腹疼痛噤口痢,瘕冷風痹除之祥。

色黑沉水質為好,甜平辣熱須記詳。

忌火磨汁研丸散,鷓鴣斑者為黃沉。

牛角黑者名角沉,削之卷者黃蠟沉。

浮者棧香半浮煎,雞骨香沉質平常。

249.檀香理氣要藥是檀香,宣通辛溫專理氣。

調理脾肺利膈胸,去邪引胃走上氣。

眾香皆淫獨不淫,熱惱除之檀為力。

道以檀香為浴品,不以此品供上真。

250.紫檀紫檀鹹寒血分藥,和茶消腫世為俏。

金瘡撲用敷為急,止血定睛更為要。

73本草備要歌訣251.降真香功名與同降真香,辛溫辟邪取呈祥。

療治金瘡止血痛,消腫生肌功名揚。

252.丁香藥中君子是丁香,辛溫補腎最純陽。

能壯陽事暖陰戶,能泄肺火溫腎強。

嘔噦呃逆冷脹胃,痃癖豚奔腹痛祥。

口臭腦疳齒若平,痘症胃虛黑發陽。

熱症忌用應為記,雌雄二品用為祥。

畏之鬱金與廚火,純陽之品舉丁香。

253.乳香何藥可治癲與狂?辰砂棗仁與乳香。

恣飲醉臥切勿動,二日驚醒難回陽。

加參一兩亦同治,辰砂散變寧誌膏,辛溫可通十二經,入心苦溫補腎陽。

去風伸筋調氣血,托裏護心總護陽。

香徹瘡口毒外出,生肌止痛總乳香。

心腹諸痛聾口噤,癰疽瘡腫產難傷。

出番乳頭明透良,難研水飛偽楓香。

254.沒藥乳香沒藥終為伴,乳為活血沒為散。

同入體內十二經,治滯惡瘡與筋慢。

消腫止痛生肌肉,補血不足膽心肝。

金瘡痔漏翳暈赤,瘀熱作痛立為散。

74本草備要·歌訣產後血痛氣亦使,沒為破瘕墮胎然。

瘡疽已潰須忌用,膿多勿敷亦記然。

255.楓脂香外科要藥楓脂香,活血解毒名聲揚。

生肌止痛苦平性,血衄咯血齒無恙。

諸般風疹癰疽癤,色白微黃亂乳香。

宜調氣血常為用,此物又名白膠香。

256.冰片冰片香鬱有傳奇,能走能散肺先知。

傳以脾心能透骨,通於諸竅香竄之。

風病在髓宜可為,風在肌脈反引之。

用其點眼拔火邪,逐致積害須知之。

耳聾鼻息能通竅,喉痹舌出齒痛止。

痘陷產難三蟲起,驚癇痰迷與五痔。

世人皆知此物寒,辛散之怍卻不知。

琽香皆陽此屬陰,散熱生涼故稱之。

257.樟腦樟腦水中能發火,辛熱香竄通關滯。

烏頭同末醋丸大,通竅五髒足心置。

微火烘烤汗出效,病自汗出人舒之。

除濕殺蟲熏衣莢,切片浸蒸亂冰之。

258.蘇合香甘溫走竄蘇合香,通竅開鬱避邪強。

辨真以著挑之起,懸絲不斷是真香。

75本草備要歌訣259.血竭和血聖藥是血竭,平入血分性急烈。

甘鹹補血心包肝,專除血痛散瘀血。

內傷血聚膿不出,止痛生肌金瘡折。

性急不可多為用,透甲為真搗塵泄。

假者大鹹有腥氣,同出南番海母血。

乳香沒藥兼氣分,血竭同脂單入血。

260.阿魏阿魏無真卻有真,臭而止臭是為珍。

可解牛馬自死毒,可使腹痛虐痢清。

辛溫脾胃消渴積,勞疳蟲疰傳屍停。

辯真銅器一夜置,沾處如銀汞者真。

261.蘆薈蘆薈大苦又大寒,專功清熱殺蟲堪。

涼肝明目鎮煩熱,小兒驚癇與積疳。

甘草末敷齒蟲廯,吹鼻除痹腦中疳。

小兒脾胃虛寒忌,瀉者用之病可緩。

262.胡桐淚泄熱殺蟲胡桐淚,齒家要藥苦鹹寒。

入胃軟堅專咽痛,瘰鬁結核蟲風疳。

出涼肅地胡桐脂,石淚木淚非一般。

石淚脂入鹽堿地,木淚流膏狀如甘。

263.蕪夷蕪夷榆莢形同類,散風去濕化蟲積。

76本草備要·歌訣功專症痛與鱉瘕,嗜酒入血血鱉疾。

敗血雜痰如不出,上侵入咽下入肛。

痔瘺瘡癬可為療,小兒驚癇與冷痢。

得珂豆蔻藥之良,胃中有蟲痛之厲。

和麵炒末米飲下,陳久氣膻好蕪夷。

264.沒石子澀精染須沒石子,苦溫入腎收陰汗。

顆小紋細研為用,銅鐵之舊忌為佳。

265.衛矛衛矛亦名鬼箭羽,苦寒酸澀破陳血。

通經殺蟲兼落胎,幹有三羽野茶似。

266.漆辛溫有毒是為漆,消積殺蟲破血積。

續筋骨傷瘀之走,瘕疝傳屍與勞祭。

炒至煙盡入為藥,燒炭存性用為奇。

半夏為使忌川椒,紫蘇雞子蟹水漆。

267.巴豆巴豆將軍性子猛,斬關奪門往前衝。

辛熱大毒療沉屙,大燥大瀉建奇功。

生而猛者熱少緩,可升可降可止衝。

開竅宣滯去沉寒,破痰瘕癖積為空。

生冷硬傷牙痛止,瀉痢驚癇大腹腫。

口?耳聾喉之痺,結丸雄鬱與巴豆。

猛厲之劑毒性大,臨床千萬須慎重。

77本草備要歌訣有毒又能解之毒,瘡瘍蛇蠍皆不怕。

峻用大可劫危病,微用小可和其中。

水穀之道急之劑,炒黑緩治消堅用。

脾胃久傷冷凝滯,法當熱下止瀉終。

緊小色黃以為雌,有菱兩尖是為雄。

雌緩雄峻自有別,用之得宜皆有功。

去膜護胃存心嘔,殼仁生炒醋煮用。

去油名為巴豆霜,燒灰存性亦為中。

芫使畏黃連涼氷,油撚紙燃治中風。

吹息熏鼻刺喉血,一切急病皆緩中。

大黃巴豆同峻下,黃寒巴熱須不同。

268.大風子燥痰治瘡大風子,殺蟲劫毒顯神通。

取油治瘡癬與疥,辛熱有毒殊為功。

有功燥痰卻傷血,有病將愈失明中、子中有仁出南番,久則黃油不可用。

269.荊瀝宣通經絡有荊瀝,滑痰瀉熱功難去。

中風失音驚癇起,性甘平和行血氣。

去風化痰妙之藥,眩掌煩渴與熱痢。

虛痰荊瀝實薑荊,氣虛食少應為忌。

截取尺餘架磚上,中間火炙取荊瀝。

270.竹瀝瀉火滑痰潤燥瀝,養血益陰最有力。

利竅明目治中風,大熱癲狂與痰迷。

78本草備要·歌訣煩渴血虛有自汗,中風要藥舉竹瀝。

胃寒滑腸寒濕勿,陰虛大熱用之宜。

薑汁為使濟其寒,三竹功同皆為瀝。

271.竹茹甘而微寒是竹茹,上焦煩熱血熱舒。

脾胃之鬱開而暢,溫氣寒熱嘔噎除。

吐血衄血肺痿癇,清肺涼胃與血出。

崩中帶漏與胎動,竹茹浸醋含之舒。

272.淡竹葉平淡甘寒涼心脾,消痰止咳除風邪。

上焦之熱仿葉上,仲景傷塞主竹葉。

陽明之邪熱渴起,竹葉石膏上為切。

咳逆喘促嘔噦吐,中風失音出之邪。

小兒驚癇用為好,一年竹生最入列。

273.天竺黃甘而微寒心經涼,去熱利竅天竺黃。

除風去痰平肝目,功同竹瀝性為緩。

大人中風語不清,小兒驚癇不著忙。

南海大竹津氣結,片之如竹真竹黃、274.雷丸雷丸功專消積蟲,苦寒小毒胃大腸。

異疾發語小聲應,不應服之雷丸忙。

竹之餘氣霹靂生,刮皮甘草浸丸黃。

酒拌蒸用厚芫使,遇之葛根雷丸亡。

79本草備要歌訣275.赤檉柳葉赤檉柳葉治疹痧,末服四錢效可誇。

咳嗽悶亂砂糖調,疹後餘痢亦除佳。

276.大棗人之氣血兩為虛,舉方之中多用棗。

健脾潤心調營衛,生津悅顏通九竅。

十二經通百藥和,傷寒補劑用為好。

多食損齒中忌滿,仲景奔豚用十棗。

殺烏附毒忌魚蔥,補中益氣大棗好。

277.桃仁破血潤燥有桃仁,心包肝經走血分。

苦以泄血沉與滯,甘可緩肝血新生。

大腸血秘熱入室,血痞血燥與閉經。

外傷積血下血痢,咳逆上氣膚熱清。

燥痹蒿血發熱狂,仲景桃仁承氣輕。

行血連皮尖生用,潤燥去皮熟炒行。

研碎或燒雙仁毒,香附為使虛血禁。

桃花苦平下宿水,除痰消積狂便輕。

桃葉發汗療寒痹,幹葉履地汗取輕。

桃仁煮粥治咳嗽,生桃多食癰癤升。

278.杏仁桃仁杏仁如兄弟,桃血杏氣兩分力。

辛苦甘溫利而宣,泄肺解肌除汗氣。

除風散寒降濁痰,潤燥通便又消積。

80本草備要·歌訣上焦風燥頭為痛,咳逆痰喘通上氣。

狗毒錫毒製之清,治瘡殺蟲煩熱去。

虛人便秘莫多用,肺虛咳者應為忌。

陳皮為佐通氣道,紫苑為使解肺鬱。

去皮尖研得火良,惡芪芩葛殺人厲。

279.烏梅青梅熏黑為烏梅,澀腸斂肺可生津。

酸澀而溫脾與肺,去痰消腫熱毒清。

醒酒殺蟲治咳痢,吐逆反胃瘴瘧停。

勞熱骨蒸蛔厥安,去痣去腐霍亂清。

癰瘡惡肉燒末敷,多食損齒又傷筋。

烏梅鹽浸為白梅,功用略同俱生津。

280.栗栗從山來自堅利,鹹溫厚脾補腎氣。

小兒切記莫多食,生者難化熟滯氣。

281.陳皮陳皮善佐真不易,功在燥濕又理氣。

辛散苦瀉溫補和,隨升隨降肺脾氣。

隨補而補隨瀉瀉。補溫藥中必陳皮。

導滯消痰調中膈,宣通五髒破水癖。

統治百病氣為順,多服久服損元氣。

去白則有橘紅名,除寒發表誠為宜。

核治疝痛葉癰乳,皆入厥陽行肝氣。

消腫散毒腎冷痛,橘核酒炒服為益。

脾之冷積加甘草,二賢散名顯功力。

81本草備要歌訣蒸餅丸名潤下丸。治痰特驗眾藥氣。

廣中陳良烈氣消,無燥之患敷之益。

治痰童便治積薑。下焦鹽炒去之易。

282.青皮橘之青而未黃名,醋炒鹵用陳皮青。

辛苦而溫色青烈,瀉肝破氣散積清。

紫疏上焦肝之氣,青可下焦肝氣平。

除痰消痞破水滯,肝鬱肋痛瘧癖清。

瘧家必為用之藥,清脾方劑以為君。

疝痛乳腫亦可用,陽明厥陰以為清。

有汗氣虛禁為用,陳皮升浮沉降青。

283.柿幹甘平性澀是柿幹,瀉肝澀腸止嗽停。

止痿熱咳消宿血,腸風痔漏胃反清。

上焦心肺熱為除,咽喉口舌癰瘡平。

柿蒂止呃苦降氣,丁香瓜蔞同痰清。

284.木瓜木瓜性酸澀而溫,入脾入肺血之分。

斂肺和胃理脾肝,止渴化食調營衛。

理筋去濕消腫脹,霍亂轉筋滯氣飛。

土病木盛金衰為,土中瀉木助金虧。

285.山楂酸甘鹹溫是山楂,健脾行氣瘀可化。

去痰消積除油膩,痘疹小兒枕痛發。

多食令人嘈而饑,脾胃之氣反為伐。

82本草備要·歌訣人參不宜山楂解,破氣之品舉山楂。

286.梨清熱瀉火潤腸梨,甘寒微酸兩實虛。

傷寒發熱嗽痰喘,生瀉實火熟補虛。

中風失音搗汁飲,止渴生津解酒急。

多食冷利至泄瀉,乳婦血虛應為忌。

搗汁熬膏皆為良。止嗽薑汁與蜂蜜。

與萊同藏則不爛,或插萊菔削梨蒂。

287.枇杷葉瀉肺降火枇杷葉,苦平降氣消痰怯。

治咳呃逆中和胃,渴止痰順心自歇。

濕重一兩三氣足,拭毛不淨令人咳。

治胃薑汁炙可好,治肺蜜炙最為絕。

288.橄欖甘澀而溫是橄欖,凊咽生津煩為寬。

河豚魚毒解為奇,淸肺醒酒功難攀。

魚骨骾急核磨水,木作舟楫骾作船。

核可燒灰備為用,敷蛀蟲時積與疳。

289.白果花含羞澀夜間開,果白屬金入肺來。

熟食斂肺定痰哮,收澀小便息喘懷。

苦甘而溫停帶濁,生食降痰解酒快。

消毒殺蟲勿多食,壅氣臚脹積疳踹。

83本草備要歌訣290.石榴皮澀腸染須石榴皮,性子澀溫專止痢。

陳壁土加鞏少許,瀉痢脫肛轉危夷。

濃煎熏洗後五倍,研炒敷托愈為奇。

浸水汁黑如同墨,烏須方綠雲油之。

榴椿皮榔各五錢,空腹驅蟲病可移。

煆末存性也多用,治崩殺蟲忌鐵器。

291.枳椇子潤髒解酒枳椇子,發散更比葛根奇。

甘平止渴除煩熱,化酒如水葉雞距。

292.胡桃命門補火有胡桃,肉潤皮澀利三焦。

斂肺定喘固腎精,助腎水溫潤腸笑。

補氣養血佐骨脂,胡木脂火強卜焦。

黃柏知母兩宜處,胡桃骨脂相為強。

上焦虛寒喘而嗽,下焦腰腿虛痛瘍。

內因心腹諸疾起,外因腫毒癰疽瘡。

胡桃食之皆可除,然動風痰牽腎陽。

連皮燒酒嚼三枚,久戰男人戀閨床。

有痰積熱須少服,油者有毒殺蟲瘍。

売外青皮油烏發,潤燥養血斂澀強。

293.龍眼肉龍眼肉可補心脾,養心葆血治勞虛。

腸風下血因思慮,引血為補皆歸脾。

84本草備要·歌訣294.荔枝核形似睾丸荔枝核,入補肝腎溫甘澀。

治胃脘痛疝卵腫,煆末茴青調酒絕。

果自盛陽赤日下,散走滯氣辟寒邪。

婦女血氣煆香附,鹽湯米飲用之絕。

單服醋湯功亦效,殼發痘瘡忌之切。

荔殼煆研止呃逆,醉食荔枝殼水解。

295.榧實榧實潤肺性甘澀,除蟲消積功可列。

上旬日日食少許,一斤即可蟲為絕。

296.海鬆子甘溫潤燥海鬆子,潤肺溫胃除水風。

治咳鬆子胡桃蜜,虛秘鬆麻三仁同。

297.落花生果中佳品落花生,辛能潤肺香舒脾。

炒同綠豆食為用,多食傷人難預已。

298.蓮子甘溫而澀脾之果,澀腸固精功非凡。

心腎不交清心飲,補心腎有瑞蓮丸。

十二經脈益血氣,澀精厚腸除熱寒。

肺瀉久痢濁夢遺,崩帶血症疾可安。

去心皮蒸焙幹用,得茯山術枸杞寬。

黑而沉水石蓮名,開胃進食除心煩。

淋濁諸症噤口痢,食之不老黑發斑。

85本草備要歌訣蓮心為末米飲下,產後血渴婦人安。

299.蓮蕊須功同蓮子蓮蕊須,甘溫澀精固血益。

烏須黑發通心腎,吐崩諸心止夢遺。

300.藕節出泥之身難為貴,處惡藕名賤為節。

補心散瘀解熱毒,澀平可消瘀之血。

吐衄淋痢皆可治,止渴除煩生甘涼。

酒毒蟹毒熱酒服,熟溫止瀉實大腸。

益胃補心息人怒,生搗折傷與金瘡。

產後忌冷獨不忌,熟搗凃坼治凍瘍。

301.荷葉出水之品獨升陽,甘平散瘀性輕揚。

可威少陽甲膽氣,可助脾胃升發陽。

僵蠶為末荽湯下,可治倒黶之痘瘡。

散瘀吐衄崩淋漏,產瘀胃衰與損傷。

病在三陽忌寒藥,荷獨無過清震湯。

荷葉升麻蒼術齊,煎服立可平諸陽。

荷葉為末酒調服,遺精極驗為奇方。

302.芡實芡實甘溫固腎精,補脾去濕功專行。

泄瀉帶濁小便數,金櫻同丸治遺精。

腰膝痺痛可食芡,枚齧細嚼汁流經。

粳米煮粥益精氣,久服才可身為輕。

86本草備要·歌訣303.甘蔗甘寒和中助脾力,潤燥止渴舉甘蔗。

清痰解毒利二便,嘔嘔反胃食之怯。

304.荸薺茡薺補中去浮熱,開胃消食走胸膈。

甘寒微滑食之好,五種噎嗝除之徹。

消渴黃疸血蠱毒,毀銅軟堅功為列。

盛夏取汁勿貪杯,茡臍甘寒胃腸怯。

305.菱安中消暑有菱角,止渴醒酒有功勞。

菱花隨月而轉身,猶如葵花朝陽跑。

306.西瓜夏日炎炎有西瓜,利便醒酒人人誇。

多食傷脾助濕氣,秋成寒涼瘧痢滑。

307.粳米粳米和胃補中氣,除煩清熱補肺脾。

煮汁補肺白虎湯,竹葉石膏桃花瀝。

早中晚收稻總名,晚者得金尤清利。

北涼南溫性有別,北涼紅溫新動氣。

陳米衝淡可養胃,取其潤腸便可利。

去澀熱煩渴之功,惡瘡煆調麻與膩。

308.糯米甘溫補脾肺虛寒,堅大縮小便為易。

87本草備要歌訣收汗龍骨牡為粉,發痘化膿解毒利。

多食熱濕動痰火,損齒熱升傷中氣。

性黏滯稠佳為化,病人小兒應為忌。

309.穀芽甘溫消食有穀芽,開胃健脾功勞大。

和中下氣化痞滿,炒用效果如神話。

310.大麥芽開胃健脾大麥芽,行氣消積和中下。

散結祛痰消食積,通乳下胎血氣化。

胃虛人可久服之,無積之人消元氣。

蒄砂烏木芍五使,鹹溫健運大麥芽。

311.小麥小麥味甘性微寒,養心利溲又除煩。

麵甘性溫補虛氣,食厚腸胃助髒歡。

然能壅氣生濕熱,寒食懸陳入藥還。

浮小麥即淘浮起,勞熱骨蒸止虛汗。

止痛腰腳燙傷折,散血麥麩醋蒸拌。

寒濕腳氣風濕痛,痤瘍痘瘡麩皮寬。

312.稷稷補和中性甘平,宜脾利胃益氣行。

稷黍同類二分種,治霍吐瀉效如神。

313.粟補中養胃益氣粟,甘鹹微寒小便利。

88本草備要·歌訣止胃熱渴去霍亂,粉水丸醋吞之細。

反胃吐逆食之好,常食健胃又理氣。

314.蕎麥潤腸下氣蕎麥麵,亦甘亦寒食積遷。

能除五髒垢與穢,可解酒積腸帶寬。

瀉痢帶濁痘瘡敷,燙火灼傷敷之麵。

脾胃虛寒人忌食,寬腸養胃食蕎麵。

315.黑大豆豆有五色入五髒,人有六脈斷八綱。

黑豆似腎黑如墨,補腎解毒扶元陽。

鎮心明目利水氣,散熱袪風妊娠祥。

產後中風下餘血,熬令煙絕淋酒香。

消腫止痛搗凃令,煮食久能稀痘瘡。

緊小每晨鹽水吞,補腎何須食鞭羊。

畏參龍膽與豬肉,忌厚犯之動氣陽。

得前杏仁牡石蜜,得諸膽汁皆為良。

316.赤小豆行水散血赤小豆,色赤性飛入心房。

通腸利尿排膿腫,清熱解毒敷疽瘡。

袋盛常踐腳氣愈,水腫鯉魚粥為良。

止渴解酒下乳胎,滲液久服瘦枯黃。

317.綠豆綠豆可行十二經,清熱解毒最為強。

草木金石諸毒治,利尿止渴瀉痢停。

傷折粉炒井水調,紙貼木紮甚神靈。

89本草備要歌訣其涼在皮連皮用,粉撲痘瘡潰爛輕。

318.白扁豆甘溫腥香白扁豆,色白微黃入脾鄉。

暖胃調脾三焦利,清暑除濕濁清降。

止渴止瀉宮中病,土強濕去正氣強。

酒豚砒毒可為解,多食壅氣須記詳。

319.淡豆豉豆性生平作豉冷,苦泄肺金熱成寒。

發汗解肌中下氣,傷寒頭痛燥除煩。

懊儂不眠轉不眠,呃逆嘔吐與發斑。

血痢溫瘧下可去,枙子豉湯升與散。

得鹽嘔吐薤止痢,大蒜止血蔥發汗。

得酒治風多為功,炒熟止汗漬酒歡。

320.刀豆溫中止呃煆存性,刀豆柿蒂同為香。

甘平炒食作下氣。其實藥食寒功強。

321.胡麻(芝麻)胡麻甘平補肺氣,潤髒填髄又益肝。

堅筋強骨明耳目,烏發辟穀耐饑寒。

逐風去濕利二腸,治風先血可入肝。

佐苦蒺藜治風痺,蟞虱胡麻不一般。

涼血解毒生嚼敷,小兒頭瘡愈為寬。

麻油調瘡滑胎下,熬膏用之最為繁。

涼血解毒效果快,止痛生肌美名傳。

90本草備要·歌訣栗色蟞虱更為佳,八穀之中最不凡。

322.大麻仁麻仁暢脾胃大腸,緩脾潤燥不尋常。

陽明胃熱汗難便,麻仁用之平三陽。

破瘀積血利小便,通乳催生治風良。

帛裹沸湯冷搗用,畏茯白薇牡蠣降。

323.薏苡仁甘淡微寒薏苡仁,攻專太陽與陽明。

益胃勝水滲淡濕,治腫濕痺腳疝輕。

泄痢淋熱清補肺,益土生金諸清寧。

肺癰肺痿咳吐血,豬肺蘸末服之輕。

扶土抑木風熱起,筋急拘攣舒其筋。

去濕要藥力和緩,數倍他藥方可行。

亦可殺蟲與墮胎,炒研為末用之行。

功補脾胃通行水,寒濕久留尋苡仁。

324.禦米売禦米又名為罌粟,取殼冼蒂及筋膜。

酸澀微寒斂肺氣,澀腸固腎可為歌。

久咳瀉痢遺精止,心腹疼痛與肛脫。

嗽痢初起須忌用,收後之藥其用多。

醋蜜炒用性緊澀,不製令人吐逆多。

得醋烏梅陳皮佳,加參煮粥奏胃歌。

325.神曲神曲行氣又化痰,開胄化水消積食。

曲末加香鹽湯下,數日口香散積滯。

91本草備要歌訣痰逆瘕結瀉痢脹,回乳下胎目為赤。

造曲五五六六日,曬收陳良炒用之。

白麵赤豆杏仁配,青蒿蒼耳紅蓼汁。

六物以作六神配,青白朱玄滕勾之。

326.紅曲甘溫色赤是紅曲,造血燥胃消食積。

跌打損傷可活血,赤白痢下產後滯。

327.醋醋酸溫澀斂氣血,消癰去腫散水氣。

開胃消食人嗜食,治心腹痛通血氣。

口舌生瘡含之漱,積血損傷凃之愈。

殺魚肉菜諸蠱毒,多食齒軟傷筋氣。

328.酒辛散苦降甘中緩,厚急熱毒淡尿利。

酒為向導通全身,引藥至極效更力。

熱飲傷肺溫和中,少飲和血更行氣。

杜仲禦寒可消愁,辟邪逐穢遣興起。

溫暖水髒行藥勢,過飫傷神耗血氣。

損胃爍精火生痰,發恩生怒助淫欲。

濕熱諸病起由因,以醉為節抑為記。

醇而旡灰陳者良,畏葛赤鹵綠枳椇。

329.韭辛溫微酸肝之菜,入血氣分心胃來。

助腎補陽除胃熱,補肺散瘀止痰快。

吐衄損傷諸血病,噎暔反胃一起踹。

92本草備要·歌訣食熱鬱怒心作痛,韭汁桔梗血氣帶。

腎氣上攻心作痛,韭汁五苓茴湯快。

藥食狂蛇蟲毒解,多食昏神須記懷。

韭子辛甘溫而暖,可補肝腎命門快。

腰膝筋痿遺尿治,泄精溺血淫白帶。

韭子龍骨桑螵蛸,藏精之府力之賴。

330.蔥蔥生辛散熟甘溫,白冷青熱分用靈。

外實中氣肺之菜,傷寒湯中不用青。

肺主皮毛合陰陽,發汗解肌上下清。

仲景通脈四逆湯,加之回陽可歸春。

能利耳鳴通二便,可利太陰益目睛。

小便不通轉脬危,蔥管吹鹽入玉莖。

傷寒頭痛時疾熱,陰毒腹痛厥逆陰。

蔥白安臍熨腹上,氣通血活人回春。

吐血衄血便血痢,蔥煮粥食立為輕。

折傷血出火煨閉,通乳安胎一物清。

乳癰風痺諸物毒,通氣亦能轉為輕。

諸物皆宜曰菜伯,蜜棗同食令人病。

外痔木鱉湯先洗,青蔥涎蜜涼如冰。

水病足腫若為治,煑湯漬之可為輕。

331.大蒜大蒜通竅除惡氣,開胃健脾五髒利。

去寒去濕可解暑,消腫去癰辟瘟疫。

破瘀消積化內食,蛇蟲蠱毒除之易。

中暑不醒搗水服,鼻衄不止貼足立。

93本草備要歌訣關格不通納肛中,敷臍能使下焦利。

消水又通大小便,切片艾灸驅癰疽。

氣臭多食生痰火,耗目昏神散血氣。

五葷皆然蒜尤甚,生啖增恚忌蜂蜜。

332.薤薤子助陽又利竅,辛苦溫清瀉下利。

潤中散血生肌肉,下重腸滯效泄痢。

胸痹刺痛栝薤片,肺氣喘急薤韭力。

安胎利產燙火傷,取白為用牛肉忌。

333.胡荽胡荽發痰辟惡氣,通達四肢與心脾。

辛溫香竄走全身,久服多忘亦須記。

334.生薑生薑散寒又發表,止嘔去痰用之好。

傷寒頭痛鼻塞堵,咳逆嘔穢用之了。

但治上焦壅實症,莫作胃虛穀不行。

陰虛咳嗽宜貝母,胃熱發嘔非所宜。

胸壅痰膈寒濕瀉,去穢救暴通神明。

臭狐凍耳熬膏凃,半夏南星諸病清。

含之辟霧露瘴氣,搗汁貼風濕痺寧。

久食兼酒引痔熱,瘡癰食之惡肉疔。

薑皮辛涼和脾水,治腫脹滿皮之行。

薑棗同行調營衛,夜晚勿薑須記清。

秋日食薑逆幹收,孕婦食薑歧指生。

秦椒為使惡黃連,黃芩夜砂更須禁。

94本草備要·歌訣糟薑內入蟬蛻中,食之不老人無筋。

335.幹薑、黑薑生用辛溫驅寒邪,幹薑通脈又回陽。

炮則辛熱除腎冷,止而不移守中強。

溫經止血消嘔吐,去寒痺冷走腑強。

去惡生新陰陽起,吐衄下血益元陽。

血虛發熱產後宜,血藥入氣倚幹薑。

陰虛內熱去表寒,熱因熱用從治強。

目睛久赤引黑附,入腎祛寒回脈陽。

四逆薑附皆可用,同五利肺治凍涼。

燥脾通心補心氣,開髒通腑四肢揚。

黑走經絡治冷痹,寒痞下痢反胃祥。

多用損陰耗氣血,孕婦忌之當記詳。

於薑治中宜棗佐,炮製至黑為黑薑。

336.山藥山藥可入脾肺經,澀精固氣使身輕。

可補不足淸虛熱,固腸定胃皮毛潤。

益腎強陰治虛労,止瀉化痰除口噤。

脾為心子益心氣,健忘泄瀉止遺精。

生搗敷瘡消硬腫,色白而堅入藥經。

337.百合百合潤肺止咳嗽,寧心淸熱調氣中。

肺腫熱除通二便,痞滿寒熱臚脹腫。

瘡癰乳腫百合病,清心安神效神通。

花白入藥甘之斂,勝於五味之酸收。

95本草備要歌訣338.萊菔辛甘屬土是萊菔,生食升氣熟食降。

行氣化痰消食積,吐血衄血舉寬中。

咳嗽吞酸利二便,酒毒麵毒製為空。

豆漿見萊收難製,口噤瀉痢生搗用。

止渴凃拆燙火傷,多食滲血莫放縱。

白人髭發何地忌,搗汁入鼻偏頭痛.

萊菔子可止咳嗽,衝牆倒壁效如風。

入肺走脾長利氣,生升熱降以為功。

生吐風痰散風寒,胸膈寬容發瘡中。

降則定喘痰咳嗽,下痢後重止內痛。

339.白芥子利氣去痰白芥子,辛溫入肺走經分。

開胃發汗表寒散,消腫止痛筋骨寧。

久嗽肺虛人為禁,痹木腳氣痰可清。

芥子主痰下氣走,蘇子主氣咳喘停。

菔子主食開痞氣,三子各異君臣移。

老人痰喘懶食用,煎勿熟過須記清。

340.蔓荊子蔓荊子治癰疽瘡,一切惡疽搗敷良。

醋敷禿瘡鹽乳癰,蜘蛛咬毒立無恙。

瀉熱解毒利水氣,苦辛明目古名揚。

癥瘕積聚治黃疸,搗汁得汗愈腹脹。

小兒血痢蜜汁飲,根搗敷陰大如豆。

末服酒毒自輕揚,癰疽搗敷亦為良。

96本草備要·歌訣和芸薹根搗汁飲,凃諸熱毒雞子降。

341.芸薹芸臺亦名為油菜,散血消腫來得快。

搗貼乳癰瘡毒去,發瘡動痰產難踹。

子葉同功治丹毒,道家五葷是油菜。

搗凃丹毒隨手消,思邈頌其神仙米。

342.馬齒莧酸寒解毒馬齒莧,瀉熱散血功勞現。

祛風殺蟲淋疳痢,血癖惡瘡敷三遍。

小兒丹毒搗汁飲,利腸滑產立可驗。

葉小入藥狀馬齒,忌同鱉食須為斂。

343.甜瓜蒂陽明吐藥甜瓜蒂,能吐風熱與痰涎。

上膈宿食下焦邪,不行湧越結氣頑。

風眩頭痛目濕腫,瘕癇喉癢懊儂眠。

水腫黃疸濕熱痛,上部無實忌為先。

344.冬瓜瀉熱補脾有冬瓜,消腫利便不需誇。

熱毒癰腫切敷片,煎湯日食味口佳。

久病陰虛須忌用,苗葉消渴亦為佳。

瓜子補肝又明目,諸方藥中常用它。

345.絡瓜似人經絡是絡瓜,舒通活絡人人誇。

涼血解毒瀉內熱,除風消腫把痰化。

97本草備要歌訣稀痘瘡出如不快,燒灰蜜調加朱砂。

腸風崩漏癰疥疽,疝痔下乳利腸滑。

346.茄根子茄根散血又消腫,煮漬凍瘡頑可下。

史國公酒用為君,馬尿浸炒末點牙。

茄子甘寒亦散血,動風發病寬腸佳。

夏季多食雖為好,然有疔瘡須適佳。

347.金辛平有毒鎮心肝,驚定悸生服人殺。

風熱驚癇肝膽病,丸散風箔煮金華。

畏錫水銀鉛為碎,銀功同略舉無它。

348.銅綠風爛淚眼選銅綠,去風除疳惡瘡疳。

婦人心痛血氣引,殺蟲止血療膽肝。

以醋製銅刮為用,酸平微毒金伐肝。

349.自然銅續筋接骨自然銅,折傷散瘀專為功。

火煆醋淬共七次,細研甘草水飛用。

佐以血氣溫經藥,火金甚煽香藥同。

熱毒內攻雖接骨,燥散多禍慎為用。

350.鉛甘寒屬腎稟壬癸,墜痰解毒是為鉛。

水金丹母石之祖,丹家必用安神仙。

墜痰殺蟲烏須發,梳發明目製梳鉛。

98本草備要·歌訣黑鉛加硝黃鹽礬,煉成黃鉛各鉛丹。

鹹寒沉重疳瘧痢,消積殺蟲墜去痰。

解熱拔毒去瘀肉,水漂微炒火毒遷。

鉛粉亦名胡鍚粉,未經鹽礬煆與煉。

豆蛤粉雜隻入氣,難入血分比丹鉛。

351.鐵鐵辛平重鎮心肝,定驚療狂下濃痰。

消癰解毒諸藥忌,補腎藥尤忌為先。

畏磁皀莢薪釜裂,治怒抑狂落為前。

352.密佗僧銀鉛結氣蜜佗僧,墜痰消積鎮驚悸。

止血散腫殺髒蟲,療毒染須凍瘡愈。

狐臭油調凃腋下,入藥煮須出爐底。

353.丹砂體陽性陰是丹砂,劫痰鎮驚積可化。

性甘而涼色為赤,反陰涼寒邪熱化。

鎮心清肝發之汗,明目祛風定驚詫。

辟邪又解胎瘡毒,止渴安胎死眙下。

同遠龍骨養心氣,同丹當歸養血華。

同地枸杞可養腎,同厚川椒養脾華。

同南川與可怯風,多服令人癡與瘕。

辰產明如箭簇良,細研水飛三次佳。

火煉有毒餌殺人,惡磁畏鹽忌血華。

丹雄石礬磁五毒,古人用以攻瘍化。

99本草備要歌訣354.水銀丹砂燒煆出水銀,畏磁砒霜得鉛凝。

辛寒陰毒攻專蟲,治瘡疥虱走滑寧。

頭瘡勿用直入肉,筋骨拘攣恐入經。

解金銀銅五金毒,墮胎絕孕切勿輕。

355.輕粉丹砂鹽礬煉輕粉,烈燥有毒性辛冷。

殺蟲諸瘡劫痰積,十棗湯輕合大牽。

三花神佑散之名,善入經絡勿可輕。

雖治諸瘡去濕熱,輕揚烈燥不守行。

毒氣入絡筋血耗,筋失所養人失精。

筋攣骨痛癰疽疳,貽害無窮用之輕。

厭黃鉛鐵醬毒製,毒氣循經齒齦行,356.空青空肯甘酸徃為寒,通竅利水明目旰。

大塊中空有水氣,大銅坑中空青產。

357.雲母雲母補中性甘平,色白下氣補滯金。

堅肌續絕勞傷瘧,瘡腫癰疽痢疾清。

黃丹熬膏貼金瘡,雲母粉方百疾寧.

色白光瑩以為佳,古人煉服長壽辰。

澤瀉為使惡羊肉,入土不腐雲長生。

358.石膏石膏大寒走陽明,色白入肺三焦清。

100本草備要·歌訣寒能清血與降火,辛能發汗解肌寧。

甘緩脾中又益氣,引飲止渴又生津。

傷寒無汗解鬱結,陽明惡寒何為寧。

小便赤濁暑自汗,舌焦牙痛唇元津。

肺主皮毛胃肌肉,發痘發斑是要品。

色赤錦紋是為斑,隱見紅點是為疹。

斑重疹輕皆胃熱,陰陽之症要分清。

陽用石膏陰血氣,若作熱治分死生。

用之鮮少難見功,白虎湯中自作君。

竹葉麥冬知母粳,加苓連柏效更甚。

虛加人參助補益,胃弱血虛應為禁。

陰虛發熱脾虛勞,內寒外熱投之靈。

陽盛極而格陰外,外寒內熱投之輕。

便清實寒便赤熱,誤投則殆須記清。

石膏亦名寒水石,甘草水飛研細靈。

火煆製寒不傷胃,煎劑先煮味自臨。

雞子為使忌以鐵,石膏瀉熱美名傳。

359.滑石滑石利竅通行水,體重瀉火輕解肌。

色白入肺開腠表,膀胱通竅行水津。

太陽經熱治積熱,嘔吐炊渴疸腫清。

腫氣淋閉熱痢瀉,吐衄血瘡腫毒停。

蕩熱要藥除濕亦,通乳滑胎消暑靈。

熱去三焦表裏和,濕去闌門陰陽平。

滑石治渴非止渴,利竅滲濕熱毒清。

脾胃中和渴自止,小便通利宜燥潤。

白潤者良石韋使,甘草和之走泄輕。

101本草備要歌訣360.樸硝、芒硝皮硝除熱性大寒,大瀉潤燥化軟堅。

酷澀性急蕩三焦,胃腸實熱滌為寬。

推陳出新瀉亦補,邪氣除盡正氣還。

治強之病瘧痢峻,傷寒病熱緣鬱寒。

黃疸淋閉瘰癘腫,目赤翳障生血痰。

通經墮胎堅可摧,五金八石皆消完。

邪非深固莫輕用,勿傷真陰下焦歡。

大黃相佐同下峻,硝破軟堅黃稍緩。

硝柔五金石化水,生於鹵地取刮煎。

在底為樸在上芒,有牙者為馬牙硝。

361.玄明粉辛甘而冷玄明粉,蕩腸宿垢除實熱。

潤燥軟堅癰結痰,消腫明目身輕捷。

瀉痢不止同大黃,宿垢清除自止瀉。

樸硝煎化萊菔煮,同煎甘草入罐煆。

去除威寒陰有陽,性稍和緩代樸硝。

胃虛無實熱禁用,俱忌苦參不同涼。

362.太陰元精石太陰之精玄精石,瀉熱補陰鹹寒降。

上盛補虛救陰陽,扶危拯逆本領強。

鹹鹵所結青白瑩,片皆六梭是石精。

363.赤石脂重澀固腸赤石脂,甘溫調中益齒良。

102本草備要·歌訣化濕酸澀生肌肉,止血固下久痢祥。

煆末小兒臍中敷,汁出腫消病呈祥。

仲景桃花湯用之,幹萎粳米療癖腸。

崩帶遺精催胎下,收口長肉潰痔瘍。

赤入血分白入氣,五色脂在入五髒。

細膩研粉水飛用,最惡蕪花畏大黃。

364.禹餘桹重澀固下禹佘桹,甘平性澀固實腸。

手足陽明血分劑,血崩血閉痢久良。

下焦有病人難會,催生赤石加佘桹。

石中黃粉生池澤,牡丹為使無砂良,365.浮石浮石瀉火又養肝,色白入金清上源。

止渴止嗽通淋利,祛除上焦熱之磐。

366.硼砂硼砂生津去痰熱,色白質輕走膈還。

止嗽喉痺口齒痛,五金柔去垢膩完。

噎膈積塊結核努,目翳鯁塞可為寬。

製汞啞銅石為怯,出西南桃白如礬。

367.硇砂鹹苦辛熱有磠砂,破瘀消積有辦法。

助陽暖宮去目翳,去努肉積血可化。

米穀食積曲蘗去,魚蟹食積紫薑佳。

103本草備要歌訣果菜積解丁桂心,肉傷阿魏加硇砂。

水積須用牽牛蕪,虛人蠟匱慢慢下。

病久積成癓瘕散,須加三棱與鱉甲。

寒冷久積輕附厚,重者巽硫瘀黃下。

西戍鹵結狀鹽塊,置冷濕處即可化。

水飛醋煮幹霜用,忌酸羊血用為佳。

368.磁石磁石辛鹹本屬水,引肺之氣補腎精。

祛頑去熱眀耳目,治弱同痹骨痠輕。

驚癇核腫化軟堅,止金瘡血誤吞釘。

火煆醋淬柴胡使,殺鐵消金惡牡丹。

369.礞石治驚利痰有聖藥,礞石沉墜青入肝。

製以硝石平肝氣,去疾礞石痰化丸。

礞石重墜硝疏快,氣弱脾虛禁用它。

礞硝入坩煆硝盡,去硝有星水飛研。

370.代赭石苦寒平熱代赭石,入肝心包治血之。

重鎮虛逆養陰血,小兒驚慢難產移。

經瘡長肉衄繃帶,赭石瓜人湯服汁。

代赭旋覆花湯鎮,赤養陰血止壹易。

煆紅醋淬水飛用,幹薑為使畏雄附。

371.花乳石酸澀性平花乳石,止血專入血分肝。

能化瘀血以為水,能止金瘡出血還。

104本草備要·歌訣刮末敷合膿不作,治傷胎產乳石散。

下死胞衣惡血化,胞胎無阻人歸寰。

372.爐甘石陽明聖藥爐甘石,甘溫燥濕治目疾。

止血消腫除濕爛,退赤去醫效之奇。

研粉爐甘水飛用,金銀坑出似石脂。

點赤為黃銅之變。煆紅童便七次期。

373.陽起石補腎命門陽起石,鹹溫治陰精乏之。

子宮虛冷腰膝痺,水腫癓瘕可愈之。

色白滋潤真者難,火煆醋淬足七次。

惡澤菌桂忌羊血,螵蛸為使畏絲子。

374.鍾乳鍾乳陽明氣分藥,木石之精專補陽。

強陰補陽通百節,利竅補虛下乳強。

服之令人陽氣充,飲食倍進身體強。

然性氣悍須真火,衰者偶用莫逞強,若以恣欲久多服,難免淋濁生疽瘍。

蛇床為使惡牡丹,畏紫石英與肉羊。

忌參木蔥蒜胡荽,鍾乳石前人皆強。

375.白石英甘辛微溫白石英,入肺大腸氣分經。

實腸潤燥利小便,治肺瘺膿逆氣寧。

但係石類可暫用,不可久用逆濕行。

105本草備要歌訣紫白二英濕去枯,潤之石也總記清。

376.紫石英暖宮要藥紫石英,鎮心補肝性甘平.

重心去怯濕去枯,入心肝血心神寧。

腎與心包石英入,女子血虛寒不孕。

辛溫二經散風寒,火煆醋淬七次行。

研末氷飛用自如,二英惡連畏附欽。

377.雄黃雄黃辛溫得正陽,有毒又殺百毒強。

入肝強脾散大風,辟魅治驚除涎良。

頭痛昡運暑瘧痢,泄瀉積聚獨雄黃。

化血為水燥殺蟲,勞疳瘡疥蛇傷祥。

醋浸菔之蒸幹用,生山陰者名雌黃。

劣者名熏燒則臭,隻堪熏疥殺蟲虱。

378.石硫黃補陽殺蟲石硫黃,味酸有毒熱純陽。

硫黃大黃二將軍,一帥極熱一帥涼。

可補命門火不足,可以暖精又壯陽。

暖而能通性為熱,疏而能通走大腸。

久患寒瀉陽氣絕,脾胃虛實用回陽。

命欲垂盡絕者用,力挽狂瀾功名揚。

寒痺冷僻身無力,老人虛秘用為良。

女人陰濁童驚慢,辟魅化金呈吉祥。

畨舶色黃堅如石,剜空萊菔內入黃。

糠火煨熟去其臭,紫背浮萍去毒陽。

106本草備要·歌訣皂莢湯淘黑漿去,絹袋酒煮三日香。

另法入腸煮爛用,畏辛諸血醋記詳。

忌入瘡藥不可服,辛熱腥臭土硫黃。

379.石蟹青盲目翳找石蟹,無行熱疾皆可瀉。

鹹寒可解金石毒,醋磨敷癰疾可絕。

質石細研水飛用,南海邊岸出石蟹。

石蟹非蟹形相似,瀉熱解毒功可列、380.無名異和血行傷無名異,金瘡折傷出奇跡。

鹹甘補血癰疽毒,發杖止痛又生肌。

381.礜石礜石辛熱有大毒,性與砒石極相近。

攻堅冷積效最良,不煉殺人不可輕。

自山不畏冰與雪,入火雖散仍為堅。

除惡羊血諸不怕,入藥用之慎為切。

382.砒石砒石大熱有大毒,專能燥痰吐噦瀉。

除風胸膈截瘧哮,殺蟲枯痔除敗肉。

原名信石出自信,錫苗故雲壷有毒。

生者砒黃煉為霜,畏涼羊血與綠豆。

383.石灰石灰辛溫性子急,燥濕止血又生肌。

臘月黃牛膽汁和,納膽陰幹金瘡奇。

107本草備要歌訣殺蟲蝕惡滅疵瘕,解酒之酸多用之。

內用止瀉崩帶痢,收挺脫肛消聚積。

風化者良出火毒,主頑瘡腫水淋漓。

384.白礬酸威而寒性收澀,白礬燥濕又墜痰。

解毒生津殺髒蟲,止血定癰除風關。

通大小便蝕惡肉,除痼熱髄骨痿還。

齒痛風眼鼻息肉,血痛喉痺癇黃疸。

崩帶脫肛陰蝕挺,癰疽瘰癘腫疥癬。

多服損心肺傷骨,黃臘和丸解毒連。

茶芽搗末冷水服,解毒之功更為寬。

虎犬蛇蟲咬傷敷,治愈諸傷多用鞏。

385.膽礬酸澀辛塞斂咳逆,入少陽膽吐風痰。

性斂上行吐湧熱,發散風木相火還。

喉痺醋調吐痰效,崩淋殺蟲與驚癇。

鴨嘴色上治風木,畏桂芫辛夷薇完。

386.皂礬酸湧澀收是皀礬。解毒燥濕又億痰。

殺蟲消食小便利,功同白鞏力稍緩。

喉痺醋調咽之汁,瘧痢疳積腫脹滿。

深青瑩淨者為良,煆赤用名為絳礬。

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濕熱治腫滿。

伐木丸以蒼術主,貢酒西曲加絳礬。

醋拌曬幹煆為末,醋糊酒下以平肝.

108本草備要·歌訣387.青鹽青鹽補腎瀉火熱,入腎助水甘鹹寒。

目痛赤澀吐溺血,堅骨固齒擦牙寬。

明目烏須身手捷,舌齒出血能愈還。

388.食鹽食鹽鹹甘辛兼寒,瀉熱潤燥補心寰。

通利二便宣引吐,鹹徒血走熱轉寒。

目亦腫癰血熱症,補心治虛煆沸堪。

腎藥鹽湯堅肌骨,鹹辛泄肺阻逆喘。

軟堅結核積聚至,湧吐解酒除毒緩。

殺蟲止癢又定痛,湯浴幾次亦可緩。

一切風氣燙火傷,鹽末敷之立可寬。

多食傷肺動血津,發渴胃津走無返。

水腫消渴人大忌,食多使人口中幹。

389.急流水快速趨下急流水,風痺宜之通二便。

天水滅火濡枯同,性從地變質物遷。

390.逆流回瀾水性逆倒上治中風,卒厥危病與藥同。

宣吐痰飲宜之去,不盡風展在藥中。

391.甘瀾水飄揚萬遍甘爛水,性鹹而重轉為輕。

傷寒勞傷煎之藥,不助腎氣益脾經。

109本草備要歌訣392.井泉水無時初出井泉水,解熱煩渴煮粥茶。

和蜜飲妙除百病,地脈山泉質最佳。

補陰之藥宜用之,熱病難解立可下。

出甃未放曰無根,將旦首汲曰井華。

393.百沸湯助陽行絡百沸湯,患風冷痺可行陽。

浸沕腳膝厚覆汗,有藥無藥皆可祥。

四時暴痢冷瘧痢,四肢寒冷臍腹涼。

傷寒酒食初無藥,發散浴湯去寒涼。

便飲方和酸清水,揉肚探吐汗出良。

心腹卒脹痛欲死,湯浸手足可回陽。

394.陰陽水宣和調脈陰陽水,治霍吐瀉有奇功。

脈斷虛實常有誤,唯飲陰陽水穩中。

霍亂三焦皆易治,幹霍絞腸藥難衷。

古方鹽熬調童便,沸湯井水服和功。

395.黃齏水酸鹹湧吐黃齏水,吐湧痰食往前衝。奉陰違太和湯同治寒冷,酸苦湧瀉陰上功。

396.露水露水甘辛止消渴,宜煎潤肺藥功同。

造酒秋露最清冽,解暑治瘧宿露功。

110本草備要·歌訣397.蠟雪水甘寒瀉熱蠟雪水,時行瘟疫宜為中。

傷寒傷暑入藥煎,抹疿以良亦有功。

398.冰冰為甘寒以瀉熱,太陰之精可抑陽。

傷寒陽毒熱有迷,置冰膻中平陰陽。

酒毒起因交冷熱,理中冰煎可無恙。

水極似土調脾胃,冷熱之疾用為常。

399.地漿甘寒之品舉地漿,瀉熱解毒兩為舒。

治痢冷熱赤白症,解毒果菜魚肉諸。

蟲蜞入腹生子患,地漿服之可為殊。

中喝猝死無可救,圍臍熱土入尿臍。

大蒜熱土入藥搗,去渣灌入活記其。

新沃黃土攪澄用,遇傷蒸熱裹熨舒。

忌勿大熱恐傷肉,敷瘀凝血與傷積。

地漿遇疾巧為用,命厄之時出神奇。

400.孩兒茶南番苦澀孩兒茶,清上膈熱把痰化。

生津止血收濕澀,定瘍生肌走濕滑。

凃金口瘡陰疳痔,除腫消癰同蓬砂。

茶米納筒埋土中,日久搗汁亦為佳。

401.百草霜止血消積為草霜,辛溫克火性輕揚。

111本草備要歌訣傷寒陽毒發斑病,疸膈瘧痢咽口瘡。

鼻衄水調凃抹用,火化從治應無恙。

諸般血病皆可治,灶突煤煙是草霜。

402.墨止血生肌墨輕揚,飛絲入目有光芒。

濃磨點之止衄血,豬膽磨汁凃腫瘍。

醋磨酒磨皆可服,胎胞不下用之祥。

辛溫宣輕少入藥,皆因色黑難為翔。

403.伏龍肝調中止血伏龍肝,燥濕消腫功不凡、呃逆反目衄崩帶,尿血遺精腸風鼾。

臍瘡調敫丹腫毒,臘月豬脂雞子堪。

催生死眙三錢服,土當兒頭戴出返。

釜心黃土灶火氣,積成細研水飛歡。

404.堿堿瀉磨積去垢痰,消食噎嗝與胃反。

點痣黶疣贅塘灰,麥稈灰汁煎未幹。

三點即瘥挑破痣,發麵洗衣用之繁。

蒿蓼之屬燒曬絕,淋汁入麵凝澱寬。

405.雞雞屬巽木故動風,甘可補虛又溫中。

黑雌專補產勞虛,母雞最宜妊娠中。

取陽之全補天血,粳米粥食惠無窮。

雞汁性滑濡而軟,免食其肉化難窮。

112本草備要·歌訣俗家每產食啖卵,壯者無事弱者凶。

煮湯四五老母雞,固胎更可壯體胸。

雞冠清高精華聚,可治惡忤陽丹雄。

血凃口眼?老未,衰者精足陽氣充。

又治蜘蛛蜈蚣咬,驅走邪氣與百蟲。

雞子甘平安五髒,鎮心補血益氣充。

清咽開音定驚悸,散熱止嗽與藥同。

解嚨利產又安胎,醋煮止痢專以功。

多食滯悶須為記,浸醋降脂亦為功。

哺雛蛋殼細研調,麻油搽痘神效功。

肫皮實為雞之脾,能化水穀止煩胸。

除熱膀胱通小腸,治痢便數溺血凶。

崩帶腸風膈反胃,小兒食瘧化之功。

男用雌肫化諸食,女用肫皮選之雄。

消積微寒雞矢醴,下氣又使大便通。

臘月取雄雞屎白,醋和凃毒蚓蜈蟲。

合米炒治米瘕去,蠱毒腹脹去無蹤。

406.烏骨雞甘平補虛烏骨雞,骨黑利水專婦疾。

補肝益腎治虛勞,退熱消渴噤口痢。

帶崩肝腎血分病,烏雞丸用最快利。

骨肉俱黑用為好,男雌女雄應為記。

407.鴨甘冷肺腎血分鴨,滋陰補虛人人誇。

除蒸止嗽利水道,止痢退熱補陰華。

白毛烏骨如聖藥,補虛勞者是老鴨。

113本草備要歌訣葛可久有白鳳膏,酒或童便煮為佳。

鴨血熱解諸百毒,金銀丹石砒霜化。

鴨卵甘寒能滋陰,心腹膈熱鹽食下。

408.五靈脂行血止痛五靈脂,甘溫純陽入肝經。

通利血脈散和血,血通能閉又能清。

血痛諸痛皆可止,除痰殺蟲積食寧。

蛇蟲蜈蚣瘧痢疝,血虛無瘀忌為行。

行血除風研飛酒,生行炒止惡參行。

409.夜明砂散血明目夜明砂,活血消積功勞大。

辛寒肝經血分藥,目盲降翳有辦法。

同決豬肝治雞盲,瘧鬾小兒癇疳化.。

同鱉燒煙辟蚊蟲,血氣腹痛亦可化。

淘淨焙用原蝙矢,惡薇白斂目疾誇。

410.豬鹹寒心血補心導,驚氣歸心勿多食。

尾血冰片治痘瘡,動而不息能發之。

肺補虛勞除咳嗽,咯血薏仁蘸末食。

肝主藏血補血用,明目明砂作丸食。

肚入脾胃主消渴,黃連豬肚可用之。

腎鹹冷而通腎經,腰痛耳聾可食之。

腸治腸風止痢血,髒毒清除可盡之。

膽汁苦心寒甠熱,明目殺疳潤燥之。

瀉火醋炒灌穀道,大便不通外導之。

114本草備要·歌訣初生小兒浴為用,永無瘡疥功埀之。

豬脬用作引經藥,治遺溺疝效九奇。

蹄加通草約二兩,煮湯洗腸通乳汁。

豬肉閉脈弱筋骨,不可多食虛人肌。

多食助熱生痰濕,風寒初起應為忌。

老人燥痰久幹咳,豬肉肥濃濕潤之。

411.犬肉犬肉酸鹹溫虛寒,暖脾益胃助陽還。

黃脾黑腎忌杏蒜,黃犬血酒治腸癰。

412.羊肉羊肉甘熱補虛勞,補益氣血壯陽道。

開胃健胃通瘡氣,當歸羊血可生陽。

青羊肝苦寒明目,目疾羊肝丸黃連。

膽苦寒點風眼淚,膽苦棗製草花膏。

臘月蜜膽懸簷下,霜出複蒸候幹研。

脛骨補腎而補骨,燒灰擦牙磨鏡良。

羊血可解一切毒,金銀丹石砒硫連。

羊乳甘溫補肺腎,大腸除燥潤胃脘。

反胃消渴口舌腫,蜘蛛咬傷瘥之減。

肉肝青羖羊為佳,膽羯乳白羜為良。

反夏菖蒲忌銅器,羊肉補虛人稱良。

413.牛肉牛肉膽溫補脾土,益氣止渴安中守。

倒倉上吐下則利,中則吐利溺滌垢。

饑倦米湯淡粥飯,將養一月沉屙走。

115本草備要歌訣須禁牛肉五年止,須斷房事半年久。

牛乳味甘性微寒,潤滋胃腸解熱毒。

反胃噎膈治虛勞,宜牛羊乳時時有。

白水牛喉治反胃,腸結不通除兩頭。

醋浸炙末陳米下,腸清胃平依牛喉。

牛膽石灰懸風處,治金瘡良不須酒。

414.牛黃牛病心肝膽成黃,返治心肝膽甘涼。

清心利痰涼驚熱,通竅邪辟治風良。

中風髒重滯九竅,中腑四肢病稍祥。

中經絡之為又輕,宣氣開痰初血養。

兒初生時未食乳,黃連甘草末蜜良。

發痘墮胎小兒病。不宜專風可牛黃。

牛吼以盆水承之,伺吐迫喝墮生黃。

殺死角得角黃名,心中得者名心黃。

肝膽中者名肝膽,成塊成粒弱牛黃。

得牡菖良人參使,惡龍常膽與地黃。

415.白馬溺消瘕殺蟲白馬溺,辛寒可使反胃祥。

古有人患心腹痛,獨服馬溺去疾頑。

416.驢溺驢溺略同白馬溺,辛寒殺蟲破瘕積。

反胃噎膈須熱飲,服之即愈粥食定。

116本草備要·歌訣417.阿膠阿膠甘平補而潤,清肺養肝滋益腎。

補陰養血化風痰,潤燥息喘二腸滲。

虛勞咳嗽肺吐膿,吐血衄血痔血淋。

腸風下痢腰骨痠,經水不調崩胎動。

血痛血枯癰疽毒,一切風痛皆可住。

酒化水化童便和,肺腸要藥瀉者忌。

小兒驚風膠人參,火良山使大黃忌。

418.黃明膠甘平補虛黃明膠,功近阿膠性相吸。

驢主風疾牛主虛,癰疽初起酒膠服。

419.虎骨祛風健骨舉虎骨,風痺拘攣疼痛舒。

驚悸癲癇犬咬骾,頭脛骨良邪疰除。

虎肚瓦煆治反胃,寒氣血痰膈難殊。

虎睛為散竹瀝下,小兒驚癇夜哭啼。

420.犀角犀角苦酸性鹹寒,清胃大熱瀉心肝。

發黃發斑傷寒瘦,辟邪解毒祛風痰。

吐血下血譫語狂,消癰化膿除痘瘢。

定驚明目瘡疹癤,一切血毒除非凡。

烏光潤勝尖角勝,入酒磨汁細丸散。

妊婦忌之升麻使,忌鹽陽明胃之仙。

117本草備要歌訣421.羚羊角苦鹹微寒羚羊角,瀉心肝火獨妖嬈。

入肝心肺明目障,怯風舒筋驚癰洦。

骨痛筋攣肝瀉熱,夢厝驚駭狂僻謬。

散血治瘀惡血痢,腫毒瘰癘自可消。

下氣降火治伏熱,煩恿氣逆食噎消。

剉研極細或磨用,瀉諸髒熱用羚角。

422.鹿茸鹿茸大補陽虛好,甘溫純陽補髄巧。

強筋壯骨養血氣,腰腎虛冷皆可了。

四肢酸痛眩眼黑,崩帶遺精損虛勞。

惟脈沉細相火衰,陽虛之症用之好。

鹿角初生長三寸,分歧如鞍紅如瑙。

破之如朽木者良,酥凃微炙酒炙好。

不可嗅之蟲入鼻,麋陰鹿陽兩分曉。

鹿角生散熱行血,鹹溫消腫醋磨好。

鹿角為末送酒服,跌打損傷用之了。

瘰瘡赤腫涼不愈,當選溫藥改鹿角。

角龍發灰乳香類,陰陽寒暑往米巧。

煉霜熬膏專滋補,有益無損服之好。

入醋火煮成霜用,汁入酒膏畏大黃。

423.麝香麝香辛溫性香竄,開經通絡諸竅寬。

治中風氣諸血痛,痰厥驚癇可為痊。

癓瘕瘴瘧聾耳窒,目翳陰冷解毒還。

118本草備要·歌訣殺蟲墮胎敗果酒,果積酒積不堪言。

麝香入脾治肌肉,牛黃緩筋可入肝。

冰片入腎可治骨,各為其主脾腎肝。

研末用當門子妙,荔核常偽忌大蒜。

424.熊膽苦寒瀉熱舉熊膽,明目殺蟲涼心肝。

驚癇五痔除之淨,凃之入藥具可堪。

425.象皮象肉臃腫以刀剃,半日愈合即可安。

用其皮灰熬膏用,熊膽同功亦象膽。

426.獺肝獺肝甘鹹補甘腎,治傳屍蟲功不凡。

烘幹炙末水為服,以瘥為度莫疑緩。

427.蝟皮蝟皮治腸風瀉血,五痔燒末油調歇。

陰腫耳聾脂點滴,膽點痘後風眼卻。

428.兔屎兔屎亦名明月砂,明目殺蟲頂呱呱。

癆瘵五疳疾可去,痘後生肌升翳華。

兔肝可使肝熱瀉,助睛複明不須誇。

兔肉消渴澄冷飲,小兒食之痘瘡下。

429.豭鼠屎豭鼠屎宣調陰陽,甘而微寒治傷勞。

119本草備要歌訣男子陰易起腹痛,起因女傷初愈交。

女子陰易起腹痛,起因男傷初愈之。

鼠膽明目不易得,汁滴耳中老聾了。

鼠肉治兒疳鼠痿,因其性穿可為消。

430.龍骨龍骨澀精固腸驚,甘澀微寒心腎腸。

兼入肝經收氣正,辟邪解毒扶真陽。

多夢紛紜驚癇痢,吐衄崩帶利二腸。

固精止汗定喘虛,肛門止脫斂頑瘡。

酒浸水飛三度用,白地錦紋黏舌良。

水曬黑豆蒸過用,莫使晚年著人腸。

忌魚及鐵畏膏椒,得參牛黃性更良。

431.龍齒龍齒性澀鎮悚涼,治人痙癲與狂熱。

小兒五驚十二癇,治同龍骨功同連。

432.鯉魚鯉氣甘平通行水,咳逆上氣利小便。

腳氣黃疸諸水腫,燒灰療鯁最靈驗。

433.鯽魚鯽魚補土和胃氣,甘溫獨土魚中厲。

忌麥芥菜糖豬肝,實腸上氣與腳氣。

434.石首魚甘平而補石首魚,消食止脹除暴痢。

魚鰾故紙合為丸,暖精種子石淋利。

120本草備要·歌訣435.青魚膽瀉熱利目青魚膽,收陰色青性苦寒。

點眼消赤腫翳障,吐喉痹瘡與痰涎。

療魚骨骾咽津利,此品歸經是肝膽。

436.鱧魚膽凡膽皆苦鱧膽甘,瀉熱治喉痺危急。

俗名烏魚七星頭,冬瓜蔥羹治水齊。

雁行有序犬有義,鱧魚拱北知禮儀。

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鬼神皆不喜。

437.鱔魚鱔魚甘溫補五髒,除風去濕世為稀。

尾血和麝療斜?,右?左凃左反其。

鰵雞冠血伏龍肝,亦治上症口?斜。

滴耳鼻目療諸症,與蛇同性善穿穴。

438.鰻鱺鰻鱺去風又殺蟲,甘平補虛亦勞功。

骨蒸勞瘵濕風痺,陰戶蝕癢皆為鬆。

其骨燒煙蚊化水,熏木置箱辟髒蟲。

鰻鱺淡炙以為食,治蟲心痛冷上攻。

439.蚺蛇膽瀉熱明目蚺蛇膽,護心小毒苦而甘。

入治肝木脾土病,療疳殺蟲主氣寒。

肉極腴美功同略,粟許水上旋真膽。

121本草備要歌訣440.白花蛇宣去風濕白花蛇,能食石南藤花葉。

內走髒腑外膚徹,透骨搜風驚搐截。

風濕癱瘓疥癬癲,半身不遂口?斜。

陰虛血力內熱發,殊異風濕非宣也。

凡服蛇酒勿見風,蘄洲專產白花蛇。

441.烏梢蛇性善無毒烏梢蛇,功用略同白花蛇.

尾細能為百錢佳,一兩為上酒炙絶。

442.蛇蛻蛇蛻輕宣去風毒,鹹甘重舌喉風走。

驚癇風瘧疥癬瘡,殺蟲療腫與痔漏。

善蛻故治皮瘡瘍,產難目翳亦難留。

白色如銀皀莢洗,酒醋蜜浸炙黃用。

443.海狗腎補腎壯陽海狗腎,甘鹹大熱治虛勞。

陰痿精冷可為去,功近蓯蓉與鎖陽。

444.穿山甲宣通經絡穿山甲,鹹寒善穿達病家。

風濕冷痹通下乳,消腫止痛排胱下。

和傷發痘虛者慎,瘧瘡要藥甲天下。

食蟻又治蟻瘡瘺,燒灰為末敷之恰。

其性走竄專能行,癰瘍已潰莫之下。

甲尾力勝生或煩,酥醋童便煎土煸。

122本草備要·歌訣445.海螵蛸宣通經絡海鰾蛸,祛寒去濕肝腎驕。

走血和血治血枯,瘕崩血閉腹痛腰。

陰蝕腫痛未酒服,瘧痢疳蟲目翳了。

聤耳出膿燥收水,為末加麝可清消。

惡附白芨與白斂,淡鹽烏賊海螵蛸。

446.龜板龜板補陰又益血,甘平至陰金與水。

補心益腎滋陰智,治陰不足勞蒸埀。

腰腳酸痛久瀉痢,久嗽痰症癓瘕追。

五痔崩漏產為難,陰虛血弱之為摧。

龜首向腹通仼脈,鹿首朝尾使督隨。

一陰一陽合而全,龜鹿二仙膏為最。

大良上下甲為用,酥酒豬脂炙為行。

洗淨搥碎水飛用,柴桑熬膏良之埀。

自死敗龜尤為良,得陰更全惡人參。

龜尿走竅透骨涼,染發治聾亦為奇。

447.鱉甲治瘧要藥是鱉甲,補陰退熱入肝經。

寒熱往來骨蒸瘦,瘧久陰虛元虧贏。

邪陷中焦結瘧母,散結除熱又益陰。

腰痛肋堅血瘕痔,經陰產難腸癰清。

瘡腫驚癇斑痘起,血分之病定厥陰。

色綠九肋七兩上,醋炙童便治勞輕。

鱉肉亦治瘧痔止,美食涼血又補陰。

生薑砂糖莫鹽醤,鱉糖之湯是為名。

123本草備要歌訣惡礬忌莧與雞子,鱉膽代椒可解腥。

448.蟹螃蟹鹹寒解熱結,續筋散血可通經。

結骨生搗熱酒服,渣凃半日有聲輕。

可凃漆瘡能敗漆,寒胃動風應記清。

蟹爪墮胎服之好,燒煙引鼠聚於庭。

蟹毒藕節搗酒服,醃蟹入蒜沙可清。

449.蝦甘溫補陽是為蝦,托痘瘡癰乳汁下。

中風以蝦半斤煮,薑蔥醬料醮為佳。

吃蝦飲汁鵝翎引,吐出痰涎風可下。

多食陽道可為壯,隨症而食最為佳。

450.牡蠣水中牡蠣如神仙,澀腸補水攻軟堅。

鹹消瘰癘與結核,化痰老血與癜疝。

防脫治遺精崩帶,止嗽固腸入藥寬。

牡蠣糯米麻黃根,為粉撲身把汗斂。

清熱補水去虛勞,溫瘧赤痢食為遷。

利濕止渴血分藥,肝腎利之可為仙。

柴胡引經脅下硬,山茶引之頸核延。

大黃引消股間腫,地黃為使止小便。

貝母為使消積結,煆粉鹽煮生亦便。

貝使惡麻夷茱萸,甘草牛遠蛇床連。

124本草備要·歌訣451.蛤粉蛤粉澀煆牡同功,止嗽青黛虀麻同。

鹹冷止謁解酒肉,江湖蛤蚌攻軟堅。

452.瓦楞子消癓散痰瓦楞子,蚶売消瘀性甘鹹。

煆紅醋淬三為用,一切癓瘕醋膏丸。

453.田螺田螺味甘性大寒,清熱利濕消渴煩。

引熱下行利二便,醒酒消痰不一般。

腳氣黃疸噤毒痢,搗餅麝熱臍下寬。

目熱赤痛入鹽花,痔瘡狐臭取汁點。

454.石決明明目風熱瀉決明,風平肝肺盲障停。

亦治骨蒸與勞熱,多用瘍疽通五淋。

解酒酸末投熱酒,酒平酸止口味清。

如蚌而扁九孔良,鹽煮麵裹煨熱令。

研粉極細水飛用,惡旋覆花目自明。

455.珍珠其珠瀉熱走驚魂,甘鹹性寒孕水精。

上巳有風梨可蠹,中秋無月蚌無胎.

心肝二經水製火,鎮心安魄神自來。

墜痰拔毒生肌肉,治熱痘疔下死胎。

凃麵添容去目翳,帛裹塞耳治聾快。

乳浸三日研極細,陰陽雀化滋陰來。

125本草備要歌訣456.蛤蚧蛤蚧補腎潤肺快,鹹平定喘止嗽來。

肺痿咯血氣血虛,益精助陽效無猜。

補肺止渴同人參,益氣扶贏羊肉踹。

邪從外入不宜用,咳自風寒莫入懷。

酥炙蜜炙酒浸焙,藥力在尾壯陽來。

457.蜂蜜草木精英露釀成,滑腸潤燥補中寧。

止心肌肉瘡瘍痛,甘緩和中調營行。

通焦和藥同甘草,止嗽治痢薑汁輕。

明目悅顏薤白搗,凃燙火傷煉膠成。

便秘乘熱煎導服,然能滑脅中滿停。

南熱川濕西蜜涼,黃連蜜苦點目輕。

忌蔥鮓萵同為食,蜜忌亦有不盡知。

黃蠟甘溫功同蜜,嚼之無味眾人知。

458.露蜂房甘平有毒露蜂房,解毒殺蟲勿聲張。

治驚癇疭附骨癰,根在髒腑倚蜂房。

蛇蛻亂發燒酒服,附骨癰破離病床。

瘰癘成痿風牙痛,豬脂和凃食漱香。

小兒重舌灰酒敷,起陰痿時敷陽上。

取懸於樹受霜炙,治癰醋凃煎洗瘡。

459.僵蠶辛鹹微溫是僵蠶,輕宣去風又化痰。

蠶病風僵以治風,散結行經相火殘。

126本草備要·歌訣其氣俱薄浮而升,入肺胃肝三經環。

中風失音頭齒痛,喉痺咽痛薑湯緩。

丹毒痛癢痔中核,痰瘧血病崩帶還。

小兒驚疳膚麟甲,煎湯浴之除垢頑。

下乳滅瘕諸症止,勿服血虛無風寒。

惡桑螵蛸與茯苓,還有茯神桔萆緩。

蠶繭甘溫止消渴,能下相火下膀胱。

癰疸無頭燒灰服,一枚一頭多枚寬。

氣熱性淫雄蠶蛾,固精強陽交不倦。

繭燒存性麝少許,蜜和敷走牙馬疳。

蠶紙燒灰酒水下,能治邪祟與狂頑。

460.原蠶沙燥濕去風原蠶沙,辛甘而溫燥性大。

炒黃浸酒治風濕,支節不通頑痹掛。

腰腿冷痛寒瘀血,炒熱熨患效亦佳。

麻油調敷治眼爛,脾有風濕亦用砂。

461.桑螵蛸甘鹹補腎桑螵蛸,肝腎命門顯妖嬈。

益精固腎治勞損,陽痿夢遺疝瘕消。

血崩腰痛腎不足,通淋縮便腎氣掛。

此物原為螳螂卵,桑樹產者最為佳。

炙黃醋煮湯煨用,螵蛸最畏旋覆花。

462.蟬蛻蟬乃土木氣所化,餐風露飲嗚盛夏。

其氣清虛味甘寒,故除風熱把痰下。

127本草備要歌訣其體輕浮走皮上,故發痘疹使其下。

其性善蛻去目翳,婦人催生胎可下。

其蛻為売輕之極,治瘡癃瘍諸疹下。

其聲清鳴利中風,失音夜啼立可化。

大而色黑能入藥,攻毒全用最為佳。

蚱蟬功與蟬相同,入藥各從其類掛。

463.五倍子性澀斂肺五倍子,氣寒降火味酸鹹。

生津止嗽能止血,解酒止瀉能斂汗。

瘡癬五痔肛脫血,子腸墜下膿水爛。

熱毒目腫煎水洗,熱敷斂瘡口自安。

色黑能染須髭發,滑精用倍茯苓丸。

倍二苓一陰陽處,一瀉一收病何堪。

瀉非虛脫禁為用,切莫嗽因由外感。

生鹽膚木蟲食汁,與鹽膚葉同功還。

464.白蠟白蠟外用可生肌,止血定痛又補虛。

外科要藥常為用,續筋接骨有神奇。

465.斑蝥斑蝥大瀉毒攻毒,外用蝕肌辛寒留。

敷疥癬瘡癰可去,服蝥破淋拔疔毒。

其根令從小便出,木通燈心滑石督。

能下敗物極為癰,用須斟酌有尺度。

下猘犬毒取檽米,斑蝥同炒青煙度。

取米研粉水油入,空腹服下病可除。

128本草備要·歌訣愈後忌聞鍾鼓聲,複發無藥再治已。

服之肚痛若急用,靛汁黃連可解毒。

潰肉勿使其靠近,墮胎隨症慎用之。

豆葉上蟲黃黑斑,去頭足炒檽米齊。

畏巴丹參惡甘豆,斑蚖葛地四蟲已。

物從四時而變化,極毒之物用之稀。

466.蠍蠍宣去風辛甘毒,入肝使諸風眩除。

驚癇擅掣口?斜,白附僵蠶蠍末主。

酒服二錢甚為效,名牽正散攻風族。

瘧疾風瘡聾帶疝,厥陰風病皆為舒。

類風慢脾驚虛忌,螯時蝸牛凃為鬆。

467.蜈蚣蜈蚣去風辛溫毒,入肝能散亦能走。

臍風囁口乳末服,驚癇瘰癘蛇瘡舒。

蜈蚣焙研敷中央,南星醋調四周敷。

殺蟲嗽疰多為用,墮胎用之亦無殊。

赤足黑頭火炙用,去頭足尾荷葉煨。

畏蛛蛐鹽桑雞屎,中毒桑鹽蒜凃之。

468.蟾蜍土精月魄是蟾蜍,辛涼殺疳拔毒舒。

發汗退熱入胃經,微毒殺蟲濕可除。

癰瘡發背易活蟾,小兒勞疫疳疾殊。

療疳蟾酥惟二厘,以毒攻毒取其需。

胸疳乳和滴鼻中,蟾蜍刻臘凃於玉。

129本草備要歌訣469.白頸蚯蚓白頸蚯蚓性鹹寒,清熱下行能利水。

溫病熱狂大腹疸,腎風腳氣必為使。

白頸乃老治大熱,搗汁井水調服之。

入藥為末鹽化水,微炙燒灰各隨機。

蚯蚓泥即蚯蚓屎,甘寒瀉熱解毒稀。

赤白久痢童陰腫,腫腮丹毒愈之奇。

470.五穀蟲瀉熱療疳五穀蟲,寒治熱病譫糞蛆。

毒痢作吐童疳瘡,鹹炒或煆末用其。

471.發發名血餘補和血,味苦微寒肝腎需。

補陰消瘀通關格,利通二便治血疾。

血淋血痢與血無,煆末茅根湯服舒。

鼻血燒灰吹之入,轉胞燒灰服通其。

小兒驚熱雞黃汁,小腹痛切燒灰已。

皀莢洗淨煆存用,胎發尤良補衰夷。

頭垢治淋通下焦,又治勞複與膈噎。

472.人牙人牙發痘鹹溫毒,治痘倒黶麝香酒。

煆退火毒研為用,痘出不快黑陷留。

473.人乳人乳補虛齊五髒,甘鹹補血燥潤之。

誚渴澤膚治風症,本血聽化點目赤。

130本草備要·歌訣然性寒滑勿多服,髒寒胃弱人豈支?

人乳定性隨人走,有孕之乳最忌之。

非壯之人當常服,製粉有益可用之。

一人之乳最為佳,雜乳多人莫如之。

乳粉參末參乳丸,大補氣血無比之。

年少無病女人乳,白而稠者多食之。

474.紫河車大補氣血紫河車,甘鹹性溫治虛勞。

五損六極皆可治,失去恍傯癲癇移。

初胎無病婦人良,有胎毒者貽害其。

銀器插入黑者毒,酒蒸焙幹研藏矣。

搗碎煮爛入為藥,新瓦炙者反傷之。

紫河車用壯弱者,補虛氣血千古奇。

475.童便童便亦名輪回酒,瀉火補陽積瘀走。

寒威能引肺火下,火乃膀胱舊路走。

降火滋陽鹹走血,肺痿失音吐血衄。

跌打損傷胎胞下,產後血運薄為稠。

陰虛久咳肺瘺血,火蒸如燎唯此酬。

飲餿溺者無一死,服寒藥者生難留。

十二童子餿可飲,不食葷腥鹹酸酒。

去頭去尾中如水,熱則尚存真氣留。

薑汁韭汁散餘痰,腸溫冬月下如酒。

目赤腫痛用自便,閉目少頃邪自走。

476.秋石秋石童便秋石成,桑殺石膏挽秋華。

131本草備要歌訣重紙鋪灰曬幹用,刮濁留清最為佳。

鹹溫補腎潤三焦,退蒸安胎養丹華。

止嗽治勞軟堅快,遺精白濁兩為佳。

秋石再研盞蓋定,鹽泥固濟加升打。

升起盞上為秋冰,味淡而香最精華。

男女童便色如雪,和勻加乳味更佳。

日曬夜露四九成,日之精靈月之華。

收貯入藥腫忌鹽,隻與秋石拌食佳。

477.人中黃瀉熱甘寒入胃經,清痰消積人中黃。

大解五髒實熱去,痘瘡黑陷血狂熱。

甘草納末於竹筒,塞孔冬月入糞缸。

至春取出懸風處,取回甘草名中黃。

亦可皂莢代黃用,煆存性用亦為黃。

478.糞清糞清瀉熱名金汁,主治略同人中黃。

棕皮綿紙鋪黃土,淋黃濾汁入新缸。

埋土一年如泉水,全無穢氣年久良。

野間殘糞下土埋,篩敷疽癰如冰涼。

479.人中白溺垽即為人中白,鹹平瀉火散瘀良。

勞熱消渴肺鼻衄,倒陷牙疳與痘瘡。

山中老僧童子溺,便桶刮下最為良。

(完)132附錄:本草備要·卷一卷一草部黃芪補氣,固表,瀉火。

甘溫。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丹溪雲:黃耆大補陽虛自汗;若表虛有邪,發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朱震亨,號丹溪,著《本草補遺》)。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脾胃一虛,土不能生金,則肺氣先絕。脾胃緩和,則肺氣旺而肌表固實。補中即所以固表也)。生血生肌(氣能生血,血充則肉長。《經》曰:血生肉),排膿內托,瘡癰聖藥(毒氣化則成膿,補氣故能內托。癰疽不能成膿者,死不治,毒氣盛而元氣衰也,痘證亦然)。痘證不起,陽虛無熱者宜之(新安汪機,治痘證虛寒不起,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紫草多效,間有枯萎而死者,自咎用藥之不精,思之至忘寢食,忽悟曰:白術燥濕,茯苓滲水,宜豆漿之不行也。乃減去二味,加官桂、糯米,以助其力,因名保元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湯。王好古曰:黃耆實衛氣,是表藥;益脾胃,是中州藥;治傷寒尺脈不至,補腎元,是裏藥。甄權謂:其補腎者,氣為水母也。日華謂:其止崩帶者,氣盛則無陷下之憂也。《蒙筌》曰:補氣藥多,補血藥亦從而補氣;補血藥多,補氣藥亦從而補血。益氣湯雖加當歸,因勢寡,功被參、耆所據;補血湯數倍於當歸,亦從當歸所引而補血。黃耆一兩,當歸二錢,名補血湯。氣藥多而雲補血者,氣能生血,又有當歸為引也。表旺者不宜用,陰虛者宜少用,恐升氣於表而裏愈虛矣。汪機,號石山,著《本草會輯》;王好古,號海藏,著《湯液本草》;甄權,著《藥性論》;133本草備要歌訣日華,著《大明本草》;陳嘉謨,著《本草蒙筌》)。為補藥之長,故名耆(俗作芪)。

皮黃肉白,堅實者,良。入補中藥槌扁,蜜炙;達表,生用(或曰:補腎及治崩帶淋濁,宜鹽水浸炒。昂按:此說非也。前證用黃耆,非欲抑黃耆使入腎也;取其補中升氣,則腎受蔭,而帶濁崩淋自止,即日華氣盛自無陷下之憂也。有上病而下取、有下病而上取、補彼經而益及此經者,此類是也)。茯苓為使;惡龜甲、白鮮皮;畏防風(東垣雲:黃耆得防風,其功益大,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李東垣,著《用藥法篆》)。

甘草有補有瀉,能表能裏,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緩之)。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解退肌表之熱);入涼劑,則瀉邪熱(白虎湯、瀉心湯之類);入峻劑,則緩正氣(薑、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入潤劑,則養陰血(炙甘草湯之類)。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緩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凡解藥毒,並須冷飲,熱則不效。小兒初生,拭去口中惡血,綿漬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國老之稱。中滿證忌之(甘今人滿。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經》雲:以甘補之,以甘瀉之是已。故《別錄》、甄權並雲除滿,脾健運則滿除也。

仲景治痞滿,有甘草瀉心湯;又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陶弘景,注《明醫別錄》,發明藥性)。

大而結者,良。補中,炙用;瀉火,生用。達莖中(腎莖),用梢(梢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白術、苦參、幹漆為使;惡遠誌;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實,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134附錄:本草備要·卷一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仲景治傷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氣、喘咳之劑。時珍曰:甘草外赤中黃,色兼坤離,味濃氣薄,資全土德。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讚帝力而人不知,參神功而已不與,可謂藥中之良相也。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湯、甘草芍藥湯、甘草茯參①湯、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理中、四逆、調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湯,無不重用甘草,讚助成功。即如後人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諸劑,皆倚甘草為君,必須重用,方能見效,此古法也。奈何時師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習成風,牢不可破,殊屬可笑。附記以正其失)。

人參大補元氣,瀉火。

生,甘苦微涼(甘補陽,微苦微寒,又能補陰);熟,甘溫。大補肺中元氣(東垣曰:肺主氣,肺氣旺,則四髒之氣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十劑》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瀉火(得升麻,補上焦,瀉肺火;得茯苓,補下焦,瀉腎火;得麥冬,瀉火而生脈;得黃耆、甘草,乃甘溫退大熱。東垣曰:參、耆、甘草,瀉火之聖藥,合用名黃耆湯。按:煩勞則虛而生熱,得甘溫以益元氣,而邪熱自退,故亦謂之瀉),益土(健脾)、生金(補肺)。明目,開心益智,添精神,定驚悸(邪火退。正氣旺,則心肝寧而驚悸定),除煩渴(瀉火故除煩,生津故止渴),通血脈(氣行則血行,賀汝瞻曰:生脈散用之者,以其通經活血,則脈自生也,古方解散藥、行表藥多用之,皆取其通經而走表也),破①“參”,當作“苓”。

135本草備要歌訣堅積(氣運則積化),消痰水(氣旺則痰行水消)。

治虛勞內傷(傷於七情、六欲、飲食、作勞,為內傷;傷於風寒、暑、濕,為外感。如內傷發熱,時熱時止;外感發熱,熱甚無休。內傷惡寒,得暖便解;外感惡寒,絮火不除。內傷頭痛,乍痛乍歇;外感頭痛,連痛無停。內傷則手心熱,外感則手背熱。內傷則口淡無味,外感則鼻塞不通。內傷則氣口脈盛,多屬不足,宜溫、宜補、宜和;外感則人迎脈盛,多屬有餘,宜汗、宜吐、宜下。蓋左人迎主表,右氣口主裏也。昂按:東垣辨內傷外感最詳,恐人以治外感者治內傷也。今人緣東垣之言,凡內傷風寒發熱咳嗽者,概不輕易表散,每用潤肺退熱藥,間附秦艽、蘇梗、柴胡、前胡一二味,而羌活、防風等絕不敢用。不思秦艽陽明藥,柴胡少陽藥,於太陽有何涉乎?以致風寒久鬱,嗽熱不止,變成虛損,殺人多矣。此又以內傷治外感之誤也,附此正之),發熱自汗(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亦有過服參、耆而汗反盛者,以陽盛陰虛,陽愈補而陰愈虧也,又宜清熱養血,而汗自止),多夢紛紜,嘔吐反胃,虛咳喘促(《蒙荃》曰:歌有肺熱還傷肺之句,唯言寒熱,不辨虛實,若肺中實熱者忌之,虛熱者服之何害?又曰:諸痛無補法,不用參耆。若久病虛痛,何嚐忌此耶),瘧痢滑瀉(治痢宜下,久痢宜補,治瘧意同。丹溪曰:葉先生患痢,後甚逼迫,正合承氣證,予曰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麵黃白,必過飽傷胃,與參、術、陳、芍十餘帖,三日後胃氣補充,再與承氣湯二帖而安。又曰:補未至而下,則病者不能當;補已至而弗下,則藥反添病。匪急匪徐,其間間不容發,噫!微哉。昂按:此先補後下法之變者也,非胸有定見者,不可輕用,然後學亦宜知之。大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樸),淋漓脹滿(《發明》雲:胸膈逆滿,由中氣不足作脹者,宜補之,而脹自除,《經》所謂塞因塞用也。俗醫泥於作飽不敢用,不知少服反滋壅,多服則宜通,補之,之所以導之也。皇甫嵩,著《本草發明》),中暑、中風及一切血證(東垣曰:古人治大吐血,脈芤洪者,並用人參。脫血者先益其氣,蓋血不自136附錄:本草備要·卷一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之義也。若單用補血藥,血無由而生矣。凡虛勞吐血,能受補者,易治;不能受補者,難治)。

黃潤緊實,似人形者,良。去蘆用。補劑,用熟;瀉火,用生。

煉膏服,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有火者,天冬膏對服)。參生時背陽向陰,不喜風日,宜焙用,忌鐵。茯苓為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紫石英、人溲、鹹鹵;反藜蘆(言聞曰:東垣理脾胃,瀉陰火,交泰丸內用人參、皂莢,是惡而不惡也;古方療月閉,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療痰在胸膈,人參藜蘆同用,而取其湧越,是激其怒性也。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

人參蘆能湧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丹溪曰:人參入手太陰、補陽中之陰。蘆反能瀉太陰之陽,亦猶麻黃根、苗不同。

痰在上膈,在經絡,非吐不可,吐中就有發散之義。一婦性躁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作則舉身跳動,昏不知人。其人形氣俱實,乃痰因怒鬱,氣不得降,非吐不可。以參蘆半兩,逆流水煎服,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而安)。參條、參須,主治同。功緩。人參向已上黨為貴,今則以吉林野參為上,其次則吉林種參、高麗參,皆功倍黨參,沙參補陰,瀉肺火。

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專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脾為肺母,腎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參補五髒之陽,沙參補五髒之陰,肺熱者用之,以代人參)。

似人參而體輕鬆、白實者,良。生沙地者,長大;生黃土者,瘦小。畏防己;反藜蘆(北地真者難得。鄭奠一曰:能療胸脾①心腹痛、邪熱結,去皮膚遊風、疥癬、惡瘡、疝氣、崩帶。沙參分南北①“脾”,當作“痹”。

137本草備要歌訣兩種,北者,良;南者,功用相同而力稍緩。)丹參補心,生血,去瘀。

氣平而降(《本經》:微寒。宏景曰:性應熱)。味苦色赤,入心與包絡。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後新生),安生胎(養血),墮死胎(去瘀),調經脈(風寒濕熱,襲傷營血,則經水不調。先期屬熱,後期屬寒,又有血虛、血瘀、氣滯、痰阻之不同。大抵婦人之病,首重調經,經調則百病散),除煩熱,功兼四物(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散),為女科要藥。

治冷熱勞,骨節痛,風痹不隨(手足緩散,不隨人用。《經》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腸鳴腹痛,崩帶瘕,(音征加。者,有塊可;瘕者,假也,移動聚散無常,皆血病),血虛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瘡疥、腫毒,排膿生肌(鄭奠一曰:丹參,養神定誌,通利血脈,實有神驗)。

畏鹹水;忌醋;反藜蘆。

元參補水,瀉無根之火。

苦鹹微寒。色黑入腎。能壯水以製火,散無根浮遊之火(腎水受寒,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

治骨蒸傳屍,傷寒陽毒發斑(亦有陰證發斑者),懊(鬱悶不舒),煩渴,溫瘧灑灑,喉痹咽痛(本腎藥而治上焦火證,壯水以製火也。腎肝①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係舌本。腎虛則相火上炎,此喉痹、咽腫、咳嗽、吐血之所由來也。潮熱骨蒸,亦本於此。此與黃耆能治下焦帶濁崩淋同義),瘰癘結核(寒散火,鹹軟堅),癰疽鼠①“肝”,當作“脈”。

138附錄:本草備要·卷一瘺(音漏)。脾虛泄瀉者,忌用。

蒸過焙用,勿犯銅器。惡黃耆、山茱、薑、棗;反藜蘆。

白術補脾燥濕。

苦燥濕(《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甘補脾,溫和中。

在血補血,在氣補氣(同血藥則補血,同氣藥則補氣),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濕從汗出,濕去汗止。止汗,同耆、芍之類;發汗,加辛散之味)。燥濕則能利小便,生津液(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汪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術以除其濕,則得氣周流,而津液生矣),止泄瀉(凡水瀉,濕也;腹痛腸鳴而瀉,火也;水火相激,則腸鳴;痛甚而瀉,瀉而痛減者,食也;完穀不化,氣虛也;在傷寒下利,則為邪熱不殺穀也。久瀉名脾泄,腎虛而命火衰,不能生土也。有積痰壅滯,肝①氣不能下降,大腸虛而作瀉者,宜豁痰;有傷風泄瀉者,宜散風;如脾虛濕瀉者,宜白術。

凡治瀉,丸散優於湯劑),消痰水腫滿,黃疸濕痹。補脾則能進飲食,祛勞倦(脾主四肢,虛則倦怠),止肌熱(脾主肌肉),化癖(同枳實則消痞,一消一補,名枳術丸。荷葉燒飯為丸,脾運則積化也)。和中則能已嘔吐,定痛安胎(同黃耆,則安胎;黃芩,除胃熱;白術補脾,亦除胃熱,利腰臍間血。蓋胎氣係於脾,脾虛則蒂無所附,故易落。利腰臍血者,濕除則血氣流行也)。血燥無濕者,禁用。能生膿作痛,潰瘍忌之(補氣故也,凡脹滿者,忌用。白術閉氣,然亦有塞因塞用者)。

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術;燥白者,出宣歙,名狗頭術,差勝於浙。用糯米泔浸(借穀氣以和脾),陳壁土炒(藉土氣以助脾),或蜜水炒,人乳拌用(潤以製其燥,《千金方》雲:有人病牙齒長①“肝”,當作“肺”。

139本草備要歌訣出口,艱於飲食者,名髓溢,單用白術愈。於術出浙江於潛,因以名之。今出仙居及江西,功倍白術,價貴。天生術,至少,價非常昂貴)。

蒼術補脾燥濕,宣,升陽散鬱。

甘溫辛烈。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東垣曰:雄壯上行,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止吐瀉,逐痰水(許叔微雲:蒼術能治水飲之囊,蓋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日用蒼術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油麻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和丸,名神術丸。丹溪曰:實脾土,燥脾濕,洵是治痰之本),消腫滿,辟惡氣(辟一切嵐瘴、邪惡、鬼氣。暑濕月,焚之佳。《夷堅誌》雲:有士人遊西湖,遇一女子,明豔動人,重幣求之不得。又五年重尋舊遊,悵然空返,忽遇女子,士欣然並行,過旅館,留半歲,將議偕逝。女曰:向自君去,憶念之苦,感疾而亡,今非人也,但君浸陰氣深,當暴瀉,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士驚惋曰:藥味皆平,何得取效?女曰:中有蒼術除邪氣,乃為上品也)。散風寒濕,為治痿要藥(陽明虛則宗筋縱弛,帶脈不引故痿蹶。蒼術,陽明經藥。《經》曰:治痿獨取陽明。合黃柏,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又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鬱(丹溪曰:諸鬱皆因傳化失常,氣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鞠丸用蒼術、香附。蒼術,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帶濁,赤者,濕傷血分,從心、小腸來;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並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宜二陳加二術、升、柴)。燥結多汗者,忌用(南陽文氏值亂,逃壺山,饑,因有人教餌術,遂不饑。數十年後歸家,顏色更少,氣力轉健。術,一名山精,一名山薑。《導仙錄》曰: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子欲輕翔,當服山薑。昂按:蒼術善發汗,安140附錄:本草備要·卷一能長遠服食,文氏《仙錄》之說,要亦方書誇張之言也)。

出茅山堅小有朱砂點者,良。糯米泔浸焙幹,同芝麻炒,以製其燥。

二術皆防風、地榆為使,主治略同,第有止汗發汗之異。古方本草不分蒼、白,陶隱君(即宏景)言有兩種,始各施用。

萎蕤平補而潤,去風濕。

甘平。補中益氣,潤心肺,悅顏色,除煩渴。

治風淫濕毒,目痛眥爛(風濕),寒熱瘧(,詩廉切,亦瘧也),中風暴熱,不能動搖,頭痛腰痛(凡頭痛不止者,屬外感,宜發散;乍痛乍止者,屬內飭,宜補虛。又有偏頭痛者,左屬風與血虛,右屬痰熱與氣虛,腰痛亦有腎虛、氣滯、痰積、血瘀、風寒、濕熱之不同。凡挾虛、挾風濕者,宜萎蕤),莖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證。

用代參、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昂按:萎蕤溫潤甘平,中和之品。若蜜製作丸,服之數斤,自有殊功。與服何首烏、地黃者,同一理也。若僅加數分於煎劑,以為可代參、耆,則失之遠矣。大抵此藥性緩,久服方能見功,而所主者,多風濕、虛勞之緩證。故仙以之服食,南陽用治風濕,《千金》、《外台》亦間用之,未嚐恃之為重劑也。若急虛之證,必須參、耆,方能複脈回陽,斯時即用萎蕤斤許,亦不敵參、耆數分也。時醫因李時珍有可代參、耆之語,凡遇虛證,輒加用之,曾何益於病者之分毫哉?拙著《方解》:欲采萎蕤古方可以入補劑者,終不可得,則古人之罕用,亦可見矣)。

似黃精而差小,黃白多須(二藥功用相近,而萎蕤更勝)。竹刀刮去皮、節,蜜水或酒浸蒸用。畏鹹鹵(陶弘景曰:《本經》有女萎無萎蕤,《別錄》有萎蕤無女蕤。功用正同,疑名異爾。玉竹、黃精,用以調脾肺,最為合宜,皆潤不助濕,燥不礙肺)。

黃精平補而潤。

141本草備要歌訣甘平。補中益氣,安五髒,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下三蟲。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饑(氣滿則不饑。脂川有人虐使婢,婢逃入山,拔草根食之甚美,久食不饑。夜宿樹下,見草動疑為虎,上樹避之,及曉而下,淩空若飛鳥。家人采薪見之,告其主,設網捕不得。或曰:此豈有仙骨?不過服食靈藥耳。遂設酒饌於路,果來食之,食訖遂不能去,擒而詢之,指所食之草,乃黃精也)。

俗名山生薑,九蒸九曬用(仙家以為芝草之類,服之生長)。

狗脊平補肝腎。

苦堅腎,甘益血(能強汗),溫養氣。

治失溺不節(腎虛),腳弱、腰痛、寒濕周痹(《經》曰:內不在髒腑,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命曰周痹)。除風虛,強機關,利俯仰(滋腎益肝,則骨健而筋強)。

有黃毛如狗形,故曰金毛狗脊。去毛,切,酒拌蒸。萆為使。

熬膏良。

石斛平補肝腎。

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澀元氣。益精,強陰,暖水髒,平胃氣,補虛勞,壯筋骨。

療風痹腳弱,發熱自汗,夢遺滑精,囊澀餘瀝(雷曰:石斛鎮髓。昂按:石斛,石生之草,體瘦無汁,味淡難出。置之煎劑,猝難見功,必須熬膏用之為良)。

光澤如金釵,股短而中實,生石上者良,名金釵石斛。長而虛者,名水斛,不堪用。去頭、根,酒浸用。惡巴豆;畏僵蠶。細銼水浸,熬膏更良(石斛,養胃聖藥,鮮者性更良。潤燥生津)。

142附錄:本草備要·卷一遠誌補心腎。

苦泄熱,溫壯氣,辛散鬱。主手少陰(心),能通腎氣上達於心。

強誌益智,補精壯陽,聰耳明目,利九竅,長肌肉,助筋骨。

治迷惑善忘,驚悸夢泄(能交心腎。時珍曰:遠誌,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強誌益精,故治健忘。蓋精與誌,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誌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健忘夢泄也),腎積奔豚,一切癰疽(酒煎服。《經疏》曰:癰疽,皆屬七情憂鬱惱怒而得,遠誌辛能散鬱。昂按:辛能散鬱者多矣,何獨遠誌。《三因》雲:蓋亦補腎之力耳。繆希雍,著《本草經疏》)。

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畏珍珠、藜蘆;得茯苓、龍骨良。

石菖蒲宣,通竅,補心。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補肝益心,開心孔,利九竅,明耳目,發音聲。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

療噤口毒痢(楊士瀛曰:噤口,雖屬脾虛,亦熱閉①胸膈所致。

用木香,失之溫;山藥,失之閉;唯參苓白術散加菖蒲,米飲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治一切風),風痹驚癇,崩帶胎漏,消腫止痛,解毒殺蟲(李士材曰:《仙經》稱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用泔浸飯上蒸之,藉穀氣而臻於中和,真有殊常之效。

又曰:芳香利竅,心脾良藥,能佐地黃、天冬之屬,資其宣導,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李士材,著《藥性解》、《本草通玄》)。

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良。去皮,微炒用。秦艽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

①“閉”原作“開”,據瓶花書屋本改。

143本草備要歌訣牛膝補肝腎,瀉惡血。

苦酸而平。足厥陰、少陰經藥(肝腎),能引諸藥下行。酒蒸則甘酸而溫,益肝腎,強筋骨(肝主筋,腎主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下行故理足,補肝則筋舒,血行則痛止),陰痿失溺(筋衰則陰痿,腎虛則失溺),久瘧下痢,傷中少氣(已上皆補肝腎之功)。

生用,則散惡血,破結(血行則結散),治心腹諸痛,淋痛尿血(熱蓄膀胱、便澀而痛,曰淋。氣淋,便澀餘澀;勞淋,房勞即發;冷淋,寒戰後溲;膏淋,便出如膏;石淋,精結成石;尿血,即血淋也。色鮮者,心與小腸實熱;色瘀者,腎與膀胱虛冷。張子和曰:石淋,乃肝經移熱於胞中,日久熬煎成石,非腎與小腸病也。大法治淋宜通氣、清心、平火、利濕。不宜用補,恐濕熱得補增劇也。

牛膝,淋證要藥,血淋尤宜用之,杜牛膝亦可。又有中氣不足致小便不利者,宜補中益氣,《經》所謂氣化則能出是也,忌用淋藥通之),經閉產難(下行之效,誤用墮胎①),喉痹齒痛(引火下行),癰腫惡瘡,金瘡傷折(以上皆散惡血之功),出竹木刺(搗爛罨之即出;縱瘡口合,刺猶自出)。然性下行而滑竅,夢遺失精及脾虛下陷、因而腿膝腫痛者,禁用。

出西川及懷慶府,長大肥潤者,良。下行,生用;入滋補藥,酒浸蒸。惡龜甲;畏白前;忌羊肉。

甘菊花祛風溫,補肺腎,明目。

味兼甘苦,性稟中和,備受四氣(冬苗、春葉、夏蕊、秋花),飽經露霜,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髒(肺腎),以製火而①“胎”原作“治”,據瓶花書屋本改。

144附錄:本草備要·卷一平木(心肝),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能養目血,去翳膜(與枸杞相對,蜜丸久服,永無目疾)。

治頭目眩暈(風熱),散濕痹遊風。

以單瓣味甘者,入藥(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牧署閑談》雲:真菊延齡,野菊瀉人)。術、枸杞、地骨皮為使。黃耆,入陰分;白者,入陽分;紫者,入血分。可藥可餌,可釀可枕,《仙經》重之(寧產白菊,今人用以點茶,夏月飲之,清暑退熱解毒)。

五味子補肺腎,澀精氣。

性溫。五味具備(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氣為水母。《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好古曰: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益氣生津(肺主氣,斂故能益,益氣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以瀉火而益金),補虛明目,強陰澀精(仲景八味丸,加之補腎。蓋內核似腎,象形之義),退熱斂汗,止嘔住瀉,寧嗽定喘(感風寒而喘嗽者,當表散,宜羌、防、蘇、桔;痰壅氣逆而喘嗽者,當清降,宜二陳及蘇子降氣湯;水氣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龍半夏茯苓湯;氣虛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參五味),除煩渴,消水腫,解酒毒,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嗽初起脈數有實火者,忌用(丹溪曰:五味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火髒乎?

乃火熱嗽必用之藥,寇氏所謂食之多虛熱者,收補之驟也。閔守泉每晨吞北五味三十粒,固精氣,益五髒)。

北產紫黑者,良。入滋補藥,蜜浸蒸;入勞嗽藥,生用,俱捶碎核。南產色紅而枯,若風寒在肺宜南者。蓯蓉為使;惡萎蕤。熬膏良。

天門冬瀉肺火,補腎水,潤燥痰。

甘苦大寒。入手太陰(肺)氣分,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肺為145本草備要歌訣腎母),下通足少陰腎(苦能堅腎,寒能去腎家濕熱,故亦治骨痿)。

滋腎潤燥,止渴消痰(《蒙荃》曰:腎主津液,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澤肌膚,利二便。

治肺痿腫癰(肺痿者,感於風寒咳嗽,短氣鼻塞胸脹,久而成痿,有寒痿、熱痿二證。肺癰者,熱毒蘊結,咳吐膿血,胸中隱痛。

痿重而癰稍輕。治痿,宜養血、補氣、保肺,清火;治癰,宜瀉熱、豁痰、開提、升散。癰為邪實,痿為正虛,不可誤治),吐膿吐血(苦泄血滯,甘受元氣,寒止血妄行),痰嗽喘促,消渴嗌幹(煩渴引飲,多食善饑,為消渴,由火盛津枯),足下熱痛,虛勞骨蒸,陰虛有火之證。然性冷利,胃虛無熱及瀉者忌用。

取肥大明亮者,去心、皮,酒蒸。地黃、貝母為使;惡鯉魚。二冬熬膏並良(天冬,滋陰助元,消腎痰;麥冬,清心降火,止上咳)。

麥門冬補肺,清心,瀉熱,潤燥。

甘微苦寒。清心潤肺(東垣曰:入手太陰氣分),強陰益精,瀉熱除煩(微寒能瀉肺火,火退則金清,金旺則生水,陰得水養,則火降心寧而精益),消痰止嗽(午前嗽,多屬胃火,宜芩、連、梔、柏、知母、石膏;午後嗽及日輕夜重者,多屬陰虛,宜五味、麥冬、知母、四物),行水生津(肺清則水道下行,故治浮腫;火降則腎氣上騰,故又治消渴)。

治嘔吐(胃火上衝則嘔,宜麥冬。又有因寒、因食、因痰、因虛之不同),痿蹶(手足緩縱,曰痿蹶。陽明濕熱上蒸於肺,故肺熱葉焦,發為痿蹶。《經疏》曰:麥冬,實足陽明胃經之正藥),客熱虛勞,脈絕短氣(同人參、五味,名生脈散。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則氣充而脈複。又有脈絕將死者,服此能複生之。夏月火旺灼金,服之尤宜。東垣曰:人參甘寒,瀉火熱而益元氣;麥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溫,瀉丙火而補庚金,益五髒之氣也。丙火小腸,庚金大腸,並主津液),肺痿吐膿,血熱妄行,經枯乳閉。明146附錄:本草備要·卷一目悅顏(益水清火)。但性寒而泄,氣弱胃寒人忌用。

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補藥,酒浸(製其寒)。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華、苦參、青葙、木耳。

款冬花潤肺,瀉熱,止嗽。

辛溫純陽。瀉熱潤肺,消痰除煩,定驚明目。

治咳逆上氣,喘渴(肺虛挾火),喉痹,肺痿肺癰,咳吐膿血。

為治嗽要藥(燒煙以筒吸之亦良。百合、款冬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嗽痰血。凡陰虛勞嗽,通用款冬、紫菀、百部、百合、沙參、生地、麥冬、五味、知、柏、芩、芍。如內熱骨蒸,如丹皮、地骨。

若嗽而複瀉者,為肺移熱於大腸,髒腑俱病;嗽而發熱不止者,為陰虛火炎,皆難治),寒熱虛實,皆可施用(《本草彙》曰:隆冬獨秀,先春開敷,得腎之體,先肝之用,故為溫肺理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為冬氣,入肺為逆。款冬,非肺家專藥,乃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肺惡寒。郭佩蘭,著《本草疏》)。

十一、二月開花如黃菊,微見花、未舒者,良(生河北關中,世多以枇杷蕊偽之)。揀淨花,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得紫菀良;杏仁為使;惡皂莢、硝石、玄參;畏黃耆、貝母、連翹、麻黃、青葙、辛夷(雖畏貝母,得之反良)。

紫菀潤肺,瀉火。

辛溫潤肺,苦溫下氣。補虛調中,消痰止渴。

治寒熱結氣,咳逆上氣,咳吐膿血(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肺經虛熱,小兒驚癇(亦虛而有熱)。能開喉痹,取惡涎,然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獨用(《本草彙》雲:苦能達下,辛可益金,故吐血保肺,收為上劑。雖入至高,善於達下,使氣化及於州都,小便自利,人所不知。李士材曰: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誠金147本草備要歌訣玉君子,非多用、獨用,不能速效。州都,膀胱也)。

根作節、紫色潤軟者,良(人多以車前、旋覆根偽之,誤服誤人)。去頭須,蜜水浸,焙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槁本、遠誌;畏茵陳。白者,名女菀(時珍曰:紫,入血分;白,入氣分)。

旋覆花(一名金沸草)瀉,下氣,消痰。

鹹能軟堅,苦辛能下氣行水,溫能通血脈。入肺、大腸經。消痰結堅痞,唾如膠漆,噫氣不除(噫,於介切,俗作噯。胸中氣不暢,故噯以通之,屬不足。亦有挾痰挾火者,屬有餘。仲景治汗、吐、下後,痞噫氣,有代赭旋覆湯),大腸水腫,去頭目風。然走散之藥,冷利大腸,虛者慎用。

類金錢菊,去皮,帶蕊殼蒸用;根能續筋(筋斷者,搗汁滴傷處,滓傅其上,半月不開,筋自續矣)。

百部潤肺,殺蟲。

甘苦微溫。能潤肺,治肺熱咳嗽(苦能瀉熱)。有小毒,殺蛔、蟯、蠅、虱,一切樹木蛀蟲(觸煙即死)。

治骨蒸傳屍,疳積疥癬(皆有蟲。時珍曰:百部亦天冬之類,故皆治肺而殺蟲。但天冬寒,熱嗽宜之;百部溫,寒嗽宜之)。

根多成百,故名。取肥實者,竹刀削去心、皮,酒浸焙用。

桔梗宣通氣血,瀉火散寒,載藥上浮。

苦辛而平。色白屬金,入肺(氣分)瀉熱,兼入手少陰心、足陽明胃經。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清利頭目咽喉,開胸膈滯氣。

凡痰壅喘促、鼻塞(肺氣不利)目赤、喉痹咽痛(兩少陰火)、齒痛(陽明風熱)口瘡、肺癰幹咳(火鬱在肺)、胸膈刺痛(火鬱上148附錄:本草備要·卷一焦)、下痢腹痛、腹滿腸鳴(肺火鬱於大腸),並宜苦梗以開之。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劑,至於至高之分成功(既上行而又能下氣,何也?肺主氣,肺金清,濁氣自下行耳)。養血排膿,補內漏(故治肺癰。時珍曰:枳桔湯,治胸中痞滿不痛,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甘橘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也。宋仁宗加荊芥、防風、連翹,遂名如聖湯。王好古:加味甘橘湯,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吐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麵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斑,加荊,防;疫毒,如牛蒡、大黃;不得眠,加梔子。昂按:觀海藏所加,則用藥之大較,亦可識矣)。

去浮皮,泔浸微炒用。畏龍膽、白芨;忌豬肉。

薺補,和中,解毒。

寒利肺,甘解毒(能解百藥及蛇蠱毒,在諸藥中,毒皆自解)。

和中止嗽,治消渴強中(渴證下消,莖長興盛,不交精出,名強中。

消渴之後,發為癰疽),癰腫疔毒。

似人參而體虛無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奸賈多用以亂人參。時珍曰:薺,即甜桔梗)。

馬兜鈴瀉肺,下氣。

體輕而虛。熟則四開象肺,故入肺。寒能清肺熱,苦辛能降肺氣(時珍曰:錢乙補肺阿膠散用之,非取其補肺,取其清熱降氣,則肺自安也。其中阿膠、糯米,乃補肺之正藥。昂按:清熱降氣,瀉之即所以補之,若專一於補,適以助火而益嗽也)。

治痰嗽喘促,血痔瘺瘡,大腸經熱(瘺,漏也,音閭,亦音漏。

149本草備要歌訣痔屬大腸,大腸與肺為表裏,肺移熱於大腸,故腸風痔瘺。清髒熱則腑熱亦清矣。《千金》單服治水腫,以能瀉肺行水也),亦可吐蠱(湯劑中用之,多作吐)。

蔓生,實如鈴,去筋膜,取子用。

白前瀉肺,降氣,下痰。

辛苦微寒。長於降氣下痰止嗽。

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虛者,禁用。

似牛膝、粗長豎直易斷者,白前也;短小柔軟能彎者,白微也(近道多有,形色頗同,以此別之)。去頭須,甘草水浸一伏時(即一晝夜),焙用。忌羊肉。

白及澀,補肺,逐瘀生新。

味苦而辛,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玄》雲:試血法,吐水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肺損者能複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髒,惟肺葉損壞者,可以複生。

台州獄吏憫一重囚,囚感之雲: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損傷。

得一方,用白及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後囚淩遲,剖開胸,見肺開竅穴數十,皆白芨填補,色猶不變也)。

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錢),湯火灼傷(油調末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麵上皰(音幹,去聲,麵黑氣;皰,音炮,麵瘡也),塗手足皴裂,令人肌滑。

紫石英為使;畏杏仁;反烏頭。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150附錄:本草備要·卷一辛溫有毒。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去濕),補肝(辛散)潤肺,除濕化痰,發表開鬱,下逆氣,止煩嘔,發音聲,利水道(燥去濕,故利水;辛通氣,能化液,故潤燥。朱丹溪謂: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救暴卒(葛生曰:凡遇五絕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蓋取其能作嚏也。五絕,謂縊死、溺死、壓死、魘死、產死也)。

治咳逆頭眩(火炎痰升則眩),痰厥頭痛,眉棱骨痛(風熱與痰),咽痛(成無己曰:半夏辛散,行水氣而潤腎燥。又《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秘,皆取其潤滑也。俗以半夏、南星為性燥,誤矣,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用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非禁劑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撲打皆主之。惟陰陽勞損,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重竭其津液,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甲乙經》用治不眠,是果性燥者乎?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名半硫丸)胸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傷寒寒熱(故小柴胡湯用之),痰瘧不眠(《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半夏能和胃氣而通陰陽。《靈樞》曰: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飲以半夏湯,陰陽既通,其臥立至。又有喘嗽不得眠者,左不得眠,屬肝脹,宜清肝;右不得眠,屬肺脹,宜清肺),反胃吐食(痰膈),散痞除癭(癭多屬痰),消腫止汗(勝濕)。孕婦忌之(王好古曰:腎主五液,化為五濕,本經為唾,入肝為淚,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脾為痰。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半夏泄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治痰者治腎也。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脾濕而潤腎燥之劑也。俗以半夏為肺藥,非也,止嘔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故柴胡湯用之。雖雲止嘔,亦助柴、芩主寒熱往來,是又為足少陽也。時珍曰:脾無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按:有聲無痰曰咳,蓋傷於肺氣;有痰無聲曰嗽,蓋動於脾濕也;有聲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風、因寒、因濕、因虛勞、因食積,宜分證論治。大法治嗽,當以治151本草備要歌訣痰為先,而治痰又以順氣為主。宜以半夏、南星燥其濕,枳殼、橘紅利其氣,肺虛,加溫斂之味;肺熱,加涼散之劑。趙繼宗曰:二陳治痰,世醫執之,內以半夏,其性燥烈,若風、寒、濕、食諸痰則相宜,至以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按: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間有用之者。俗以半夏專為除痰,而半夏之功用,不獲見知於世矣。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皆用半夏,豈為除痰乎?火結為痰,氣順則火降而痰消)。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性畏生薑,用之以製其毒,得薑而功愈彰)。柴胡、射幹為使;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忌羊肉、海藻、飴糖。惡皂角;反烏頭(合陳皮、甘草、茯苓,名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寒痰,佐以幹薑、芥子;熱痰,佐以黃芩、栝蔞;濕痰,佐以蒼術、茯苓;風痰,佐以南星、前胡;痞痰,佐以枳實,白術。更看痰之所在,加導引藥,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韓飛霞造曲十法(一薑汁浸造,名生薑曲,治淺近諸痰。一礬水煮透,兼薑糊造,名礬曲,礬最能卻水,治清水痰。一煮皂角汁,煉膏,和半夏末為曲,或加南星,或加麝香,名皂角曲,治風痰開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