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多無分杈,表麵淡黃棕色至黃棕色,半透明狀,有明顯的環節。幹時質硬,受潮後軟韌,易折斷。斷麵不平,棕黃色,肉質。
以條長、肉肥、黃白色、光澤柔潤者為佳。
功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安?國?地?黃本品載於《祁州鄉土誌》。安國已有近百年種植曆史。原為野生,後經馴化變為家種。
·58·年種植7000畝以上,產量2000餘噸。
別名?生地、熟地。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懷慶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f.hueiching-ensis(ChaoetSchih)Hsiao的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塊根肥厚肉質,黃褐色,全體有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
葉基生,倒卵形及長橢圓形,先端鈍,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表麵有皺縮。總狀花序,頂生,花冠筒狀稍彎曲,紫紅色。蒴果卵圓形。
生長習性?宜溫和而較幹燥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為佳。不宜在鹽、堿、黏土、低窪地種植。前茬以禾本植物較好。忌重茬。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主要用地下莖繁殖。
也可用種子繁殖。每畝用塊莖40~50公斤或種子1公斤。
根莖繁殖:清明至穀雨節,把選好的土地施足底肥,翻耕整地,按行距40~50厘米做埂,隨後在埂上按25~30厘米開穴,每穴放種秧l段,覆土3~5厘米,順溝澆水,洇濕到埂麵為宜。
種子育苗:選向陽背風處做溫床,灌一次大水,待水滲後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麵上,覆細土一層,蓋嚴種子。時間和用根莖繁殖的相同。出苗前不澆水,圖22?懷慶地黃為提高地溫可用塑料薄膜或草苫覆蓋床麵。如果畦麵太幹,可用噴壺噴水。幼苗長到5~6片真葉時,移栽到大田。用種子育苗,生長多年才能收藥,大麵積種植多不采用,僅在雜交選種時采用。
②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後,要經常鬆土鋤草,並注意適時澆水。夏季暴雨後澆小水,以利降低地溫,防止腐爛;天旱時小水勤澆,以保證其生長需要,以早、晚澆水為宜,忌烈日下澆水。高溫多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孕蕾期及時摘去花蕾,以集中養分供地下莖生長需要。育種方法:小暑至立秋間,選健壯植株,挖出根莖,折成3~6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17厘米,株距10厘米栽種,深約6厘米,覆土3~5厘米。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將根莖挖出,用沙土堆埋或入窖,待翌春栽種;也可就地越冬,上凍前澆凍水,春季邊刨邊栽。或不經培育在收獲時選取肥壯的根莖,用沙土堆埋或入窖過冬。
③主要病蟲害:常見的病害有斑枯病、枯萎病,斑枯病可用65%可濕性代森鋅500~600倍液噴治;枯萎病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澆注。蟲害有紅蜘蛛和蠐螬,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和澆注。
·59·收獲加工?春栽的當年寒露至霜降節刨收,刨出塊根,洗淨泥土,即為鮮生地。
將鮮生地放在火炕上,用文火慢慢烘焙,溫度在60℃左右(火大容易起泡),使其逐漸幹燥,裏麵顏色變黑,外皮變硬即成為幹生地。幹生地加黃酒(以酒淹沒地黃為度)燉至酒被地黃吸收,撈出曬幹,即為熟地。
藥材形狀與質量?鮮生地:呈紡錘形或條形,表麵淺紅黃色,具彎曲皺紋,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的疤痕。
幹生地:多呈不規則的團塊,表麵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具不規則橫紋。質較軟,斷麵灰黑色,棕黑色或烏黑色,稍有光澤。以塊大、體重、烏黑者為好。
熟地:形狀與生地相似,表麵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以個肥大、味甜者為好。
功能?生地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熟地滋腎、補益精髓、補血。
安?國?地?榆別名?馬虎棗、黃瓜香。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粗壯,紡錘形或圓柱形。莖直立,無毛,上部分枝,時帶紫色;有棱。
單數羽狀複葉,基生葉較大,有長柄,叢生;莖生葉互生,小葉7~21,邊緣有鋸齒,葉片矩狀橢圓形。穗狀花序,頂生,圓柱形,夏季開花,花小而密集,暗紫紅色。瘦果橢圓形,棕色,有縱棱,種子1枚。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最快,怕幹旱。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春播於春分至穀雨節;秋播在處暑節前後。
播前施足基肥,深翻整地做畦。按行距17~20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圖23?地?榆溝內,覆土鎮壓,澆水。出苗前要保持·60·畦麵濕潤。一般地溫在18℃左右,20天可出苗。每畝約需種子5公斤。
分株繁殖:秋季采挖地榆時,選細小帶莖芽的根做種秧,每株可分成4~5小株(每株須有莖芽)。而後按行距28~33厘米,株距20~28厘米開穴,每穴栽植種秧1株,覆土3厘米,埋實澆水。
②田間管理:用種子繁殖的,當年不抽莖開花,翌年開花結籽。幼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小水勤澆,肥少施,勤施。氮肥施用量最多每次每畝不超過10公斤。
開花時,要增施些磷肥,如不計劃采收種子,可除掉花蕾,以集中養分供根部生長。
③主要病蟲害:春末、夏初易發生根腐病,可用1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每畝3~5公斤或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每畝0.5~0.75公斤於種前處理土壤。地下蟲害有蠐螬和地老虎咬食根莖,可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用種子繁殖的生長期2~3年,分株繁殖的生長期1年。春、秋兩季均可刨收,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曬幹。或趁鮮切片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中、下部常膨大,成不規則的紡錘形,稍彎曲。
表麵棕色或暗棕紫色,粗糙,有多數縱紋。質堅硬,斷麵平,粉紅色或淡黃色,木質部色較淡,有放射性紋理。以條粗、質硬、斷麵粉紅色者為佳。
功能?涼血、收斂、降血壓。
安?國?赤?芍別名?草芍藥(植物名)、山芍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草芍藥PaeoniaobovataMaxim.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
根肥大,圓柱形或紡錘形,有分枝,外交棕紅色。
莖直立,光滑無毛。最下部為2回3出複葉,互生,上部的為3出複葉或單生,頂生倒卵形或廣橢圓形小葉,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片稍小,具長柄。花單生莖頂,淡綠色或淡紅色。蓇葖果長圓形,表麵粗糙,成熟開裂,果皮內麵紅紫色。種子寬橢圓形,深藍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或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分根繁殖。秋末采收時,把挖出的根自苞芽基部5厘米處切下,每個再分成3~5株不等,每株應有芽1~2個。
圖24?草芍藥按行距65厘米,株距50厘米穴栽。覆土鎮壓,·61·澆水。
②田間管理: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因生長期較長,每年可追肥1~2次,追肥後增加澆水次數。越冬前要澆凍水,覆蓋圈肥防寒,翌春打碎糞塊,整平。
收獲加工?藥用根。春、秋采刨,去淨秧苗須根和芽頭,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多呈圓柱形,根頭上粗下細,多彎曲。表麵棕紅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橫向微凸的皮孔,有縱深溝紋。外皮緊。質脆而堅,易折斷。斷麵平,粉白色,有淺紅色菊花心,以條粗長、斷麵粉白色、粉性大者為好。
功能?活血止瘀,清熱涼血。
安?國?祁?木?香本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有悠久的種植曆史,且質地純正。趙炳黃撰《祁州藥誌》和《本草藥品實地之觀察》載:“祁州西郊農民栽培之品,土人俗稱為青木香。”《中藥誌》載:“河北亦稱青木香或祁木香(因栽培於河北安國,古稱祁州而得名)。”別名?土木香。
來源?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heleniumL.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米。全體密被短柔毛。主根肥大,圓柱形至長圓形,有香氣。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葉大,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漸窄下延成翅狀,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上麵粗糙,下麵密被白色或淡黃色絨毛;莖生葉較小,無柄,基部有耳,半抱莖。頭狀花序數個排成傘房狀,花黃色,腋生。瘦果有棱角,冠毛汙白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但以肥沃砂質壤土種植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芽頭繁殖或育苗移栽。
芽頭繁殖:上凍前或初春栽都可,但以上凍前栽植為好,不但產量高,又能避免冬季貯秧的麻煩。每畝用種秧75~100公斤。選好地後,施足基肥,深翻整地,做畦。洇灌後將木香秧按圖25?土木香芽頭大小,縱切成若幹塊,每塊必須·62·有側芽1~2個。並注意將其主芽挖掉,以防抽苔,影響產量和質量。切秧後晾半天再栽,以使傷口愈合,避免爛秧。栽時按行距40~50厘米、穴距40厘米挖穴,每穴放種秧l塊,切口向下(經驗證明切口向下比切口向上出芽壯,生根快)。覆土8厘米,整平澆水。
上凍前栽種的隻長根不出苗,翌春出苗。春栽方法與冬前栽同,隻是先發芽後長根。
育苗移栽:清明至穀雨節,按行距20厘米左右劃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以蓋嚴種子為度,出苗前保持畦麵濕潤。苗高5厘米左右時,間去擁擠苗。秋後或翌年清明節前後,移栽至大田,株行距與用芽頭繁殖法相同。
②田間管理:栽種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少澆水,勤鬆土。除少量留種植株外,生長期間,如有抽苔,即應去掉。
③主要病蟲害:幹旱季節易發生葉斑病,可用1∶1∶150波爾多液噴治;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容易爛根,要注意及時排水;蟲害有火蜘蛛和蠐螬。火蜘蛛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噴治或1%馬拉硫磷粉劑噴粉,每畝1.5~2公斤。蠐螬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秋末葉子枯黃時刨出,去莖葉、泥土,從芽頭下5~7厘米處切下曬幹入藥。芽頭留作種秧,如冬前不栽,可埋於地下貯存起來。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彎曲。表麵深棕色,有縱皺紋及不明顯的橫生皮孔。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不平,微角質,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環紋。
以根粗壯、質堅實、無須根、無蘆頭、無粗皮、香氣濃厚者為佳。
功能?健胃散寒,理氣止痛。
安?國?祁?大?黃本品為常用中藥。《祁州誌》記載,明朝曾把祁大黃作為佳品給皇廷進貢。趙燏黃撰《本草藥品實地之觀察》載:“祁大黃因產於祁州故名。”《中藥誌》中記有:“華北大黃,商品名山大黃、祁黃(河北安國)……”“本品在河北安國及山西小五台山為栽培品,在內蒙及河北阜平為野生品,產量甚大,主銷國外,供作工業染料的原料,國內一般作獸醫用藥,提煉後可作健胃藥。”別名?山大黃、華北大黃。
來源?為蓼科植物波葉大黃RheumfranzenbachiiMunt.的幹燥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根狀莖肥厚圓錐形。莖直立,粗壯、有縱溝,通常不分枝。基生葉具長柄,葉片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圓鈍,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麵無毛,背麵有短毛;莖生葉較小,具短柄,托葉鞘膜質,暗褐色。圓錐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瘦果長方卵形,具3棱,頂端略向下凹,基部微心形。
生長習性?喜涼爽幹燥氣候,耐寒。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或富含腐殖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和芽頭繁殖。
·63·種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兩種。春播於清明節前後,秋播於立秋至處暑節間。選地施足底肥,翻整做畦。條播,行距50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澆水。也可按行距25厘米育苗,翌年秋季移栽。每畝需種子1公斤。
芽頭繁殖:取母株芽頭,按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穴栽,覆土3厘米。
②田間管理:用種子繁殖的,苗高3厘米時,按株距33厘米定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並追肥3次。如不計劃留種要剪除花莖,以利根莖發育。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
為防病可實行輪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時拔除病株燒毀;用1∶1∶120波爾多液或65%~80%可濕性代森鋅500~600倍液噴治或灌根,7~10天1次,連續3~4次。蟲害有金龜子和夜蛾幼蟲為害。金龜子可在成蟲活動遲緩時捕殺或夜晚點燈誘殺;夜蛾幼蟲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治。
收獲加工?根部入藥。栽植3年後的寒露至圖2?波葉大黃霜降節,地上莖葉枯黃時,將根挖出,切除莖葉,去掉粗皮,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表麵黃色或棕黃色,斷麵紫棕色或淡黃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和數層通心環紋。以質幹、堅實、條塊均勻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據經驗證明,此品力猛,有橫勁,多用於獸醫用藥。
安?國?祁?白?芷白芷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安國所產質量較好,稱為“祁白芷”。《中藥誌》載:“祁白芷主產於河北安國。”別名?香白芷。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黃褐色。莖粗2~5厘米,有時可達7~8厘米,常帶紫色,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羽狀分裂,有長柄;莖中部葉2~3回羽狀全裂,無毛。傘形花序,花小,白色。雙懸果長圓形至卵圓形,分果具5棱,側棱翅狀,黃棕色,有時帶紫色,無毛。
·64·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怕鹽堿,耐寒,宜連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秋播,每畝約需種子2公斤。於處暑至白露節進行。選定土地,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劃淺溝,溝距20~25厘米,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用鋤推一遍,而後澆水。
15天左右可出苗;春播一般需要20~25天出苗。
②田間管理: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出苗後逐漸減少澆水次數,加強中耕鬆土,促使根係下紮。上凍前要澆凍水,覆一層圈肥,翌春將糞塊砸碎摟平,澆一次返青水。
圖27?興安白芷苗高5~6厘米時定苗。株距10~13厘米。
定苗時要注意“去大苗,拔小苗,留中苗”(因大苗容易抽薹,影響主根生長),定苗後不旱不澆。小滿節前後順行間開溝,每畝施入餅肥40~50公斤,並增加澆水次數。
每畝施碳銨5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可用獨角耬順行間施下。有抽薹開花的植株要及時拔掉。大暑節後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以免引起莖葉突長,影響藥材質量。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斑枯病,可用65%代森鋅600倍液噴治;蟲害有紅蜘蛛和蚜蟲,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殺。
收獲加工?根入藥。翌年處暑節當大葉枯萎時刨收。過早產量低,過晚易重生新芽,消耗養分,幹後抽溝。挖出根莖,去其殘莖、須根及泥土,曬幹或烘幹入藥。
如需留種,可在收刨時隔行留株,行距60~75厘米,株距35~40厘米。也可在刨下來的根莖內挑選根長、光滑無杈或分根少的留作種秧,去掉莖葉,按上述株行距栽植。栽植管理與初種時相同。到果實成熟時,停止澆水。因種子成熟不一致,應隨熟隨采,曬幹脫粒,去掉雜質,貯藏在通風幹燥處,嚴防煙熏。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錐形,實心,粗大,外皮黃褐色。斷麵白色,形成層呈棕灰色環紋。以根條肥大、均勻、皮細堅硬、光滑、粉性足、不抽皺者為佳。
功能?祛風、發汗、止痛。
安?國?祁?紫?菀本品為常用中藥。據《中藥誌》載:“紫菀主產於河北、安徽等省,均為栽培。”“河北省安國縣及安徽省亳縣、渦陽等地均有大量栽培。”祁州所產紫菀,根粗且長,質柔韌。因此質地純正,藥效良好,暢銷全國各地,故名“祁紫菀”。
·65·別名?紫菀、小辮。
來源?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根和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7~1.5米。根莖短,簇生多數細根,外皮灰褐色或紫紅色。莖直立,上部分枝,表麵有淺溝。基生葉叢生,葉大形,早枯,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漸狹成翼狀柄,邊緣有鋸齒,兩麵有毛;莖生葉較小,互生,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先端銳尖,中部以下漸窄,縮成一狹長基部,邊緣有銳齒,近於無柄,兩麵有短毛。頭狀花序集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苞片3層,紫紅色,邊緣膜質;花小,邊花舌狀,藍紫色;中央花管狀,黃色。瘦果扁平,紫褐色,冠毛帶白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怕幹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根莖繁殖。春秋兩季均可栽種。秋栽於上凍前,春栽於清明圖28?紫菀至穀雨節。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平做畦,按行距35厘米,開溝深6厘米。在母株上選擇較粗壯的淡紅色根莖,截成6厘米左右的小段(不要帶蘆頭),每段必須有2~3個芽節。然後將種秧按株距30厘米左右,每垵栽入2~3段。覆土壓實、澆水。或按同樣行、株距穴栽,穴深6厘米,每穴2~3段,覆土澆水。一般溫度達18~20℃時,20天可出苗。
②田間管理:苗出齊後,根據土壤幹濕情況,適量澆水。幼苗期不要澆水太多,以免影響根係向下伸長。為使根係下紮,形成大量根群,幼苗期必須經常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當幼苗葉片遮嚴地皮時,需水、肥量逐漸增多,應停止鬆土,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施複合肥10~15公斤,施肥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發現抽薹植株要及時剪去。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葉斑病,可用1∶1∶15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有地老虎和蠐螬咬傷根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注毒殺,或用毒餌誘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及根狀莖。生長1年後,於秋末葉片枯萎時或春初發芽前刨收。
如土地幹旱,刨前澆水1次,過2~3天後再刨,以免傷根。刨出後打掉蘆頭內泥土,將橫根莖摘除留做種秧。須根編成辮子,曬幹入藥。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不規則的疙瘩塊狀,下部簇生許多細根,編成辮形。表麵淡紫色或紫棕色,具縱皺紋。質稍柔軟,斷麵灰白色或灰棕色。以根粗長、身幹、色紫、無泥土、辮子整齊不碎者為佳。
功能?潤肺降氣,祛痰止咳。
·66·安?國?漏?蘆(附:藍刺頭)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李時珍釋名曰:“屋之西北,黑處謂之漏,凡物黑色謂之蘆,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蘆之稱。”《中藥誌》載:“商品主要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的根。”“曆代本草雖有記載,但植物種類多,均與現用漏蘆不符,惟《救荒本草》所載圖與今安國漏蘆相符。安國漏蘆在我國使用較廣。”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謝宗萬編著的《中藥材品種論述》認為“安國漏蘆Rhaponticumuniflorum(L.)DC.為中藥漏蘆正品”。趙燏黃在《祁州藥誌》中對安國漏蘆也進行了專門研究和論述。
別名?和尚頭、祁州漏蘆。
來源?為菊科植物安國漏蘆Rhaponticumuniflorum(L.)DC.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主根粗壯,肉質,圓錐形,外皮暗棕色,有菱形的裂隙。莖直立,不分枝,密生白色絨毛。基生葉大,有長柄,柄下密被白絨毛;葉片長橢圓形,羽狀全裂,裂片邊緣具不規則的淺裂,兩麵有絨毛。莖生葉較小,互生,有柄或無柄,羽狀全裂。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大型,總苞廣鍾形,苞片多層,外層幹膜質;花全為管狀,淡紫色。瘦果倒圓錐形,黑褐色,有粗羽毛狀的冠毛。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
多野生於土坡、草叢和田野上。家種以肥沃的砂質壤土較好。
收獲加工?藥用根。春、秋季采挖,去淨須根、泥土,曬幹。以秋季挖取質量較佳。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錐形或裂塊狀,形體扭曲,外表棕黑色,粗糙,有明顯的縱溝。
質輕,易折斷,折斷時皮部常於木部分離,木部圖29?安國漏蘆黃白色,裂隙明顯,中心多空,棕色。以根條粗長、整齊、不破碎、表皮棕黑色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排膿消腫,催乳。
附:藍刺頭別名?禹州漏蘆。
·67·來源?為菊科植物禹州漏蘆Echinaps1atifoliusTousch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全株被白色蛛絲狀毛。根圓柱形,外皮黃棕色。莖直立,單一。葉互生,近根部葉較大,葉片橢圓形。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邊沒有尖刺,上麵被蛛絲狀毛,下麵密被白綿毛。多數小頭狀花序集合成圓球形,總苞數輪,基部聯合,其內有一管狀花。花冠天藍色。瘦果圓柱形,密生黃褐色柔毛。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類圓柱形,長短不一,稍扭曲。表麵土黃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縱皺紋,質堅,斷麵粗纖維狀,皮部棕色,木部具黑黃相間的菊花紋。
以根條粗長,表麵土棕色,長短整齊者為佳。其生長習性、采集加工及功能與祁州漏蘆相同。
圖30?禹州漏蘆安?國?百?部別名?直立百部、百條根。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Franch.etSav.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塊根肉質,乳白色,紡錘形,數個簇生。莖直立,不分枝,有縱紋。
葉通常3~4片(偶有5片)輪生,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近無柄。小花多數生於莖下部鱗葉腋間,淡綠色。蒴果卵形,稍扁。種子矩圓形,紅褐色。
生長習性?安國百部?原野生於山地林下,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可種植,但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種植較佳。耐寒,怕幹旱。
栽培技術?安國百部?①種植方法:多用分根繁殖,少用種子繁殖。
分根繁殖:分春播和秋播兩種。春播在驚蟄至清明節塊根萌芽前;秋播於寒露至霜降節地上莖葉枯萎後。先選地,施足基肥,翻整做畦。將母株適當分成3~5株,每株留圖31?直立百部芽2~3個,穴播,行距30~35厘米,株距15~20厘米。
·68·將種秧直埋在穴裏,芽頭似露不露為宜,栽完澆水。
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清明至穀雨節播種。直播行、株距30厘米×25厘米開穴,每穴播種子3~4粒,覆薄土。育苗按行距8~10厘米條播,覆土。翌年移栽。種子要經過冬季沙藏。
②田間管理:種子繁殖的出苗後應小水勤澆,及時鬆土、鋤草,鬆土宜淺。分株繁殖的越冬前應覆圈肥一層,翌春打碎糞塊整平,澆水。生長期要追施1次化肥。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易發生根腐病,應注意及時排水;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為害,可用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或用50%辛硫磷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收獲加工?藥用地下塊根。分根繁殖的2年後收刨,種子繁殖的4~5年後收刨。
於春季萌芽前或秋季寒露至霜降節地上莖葉枯萎後采刨。挖出根莖,去淨泥土,大的塊根入藥,小的作種秧。入藥塊根放入開水鍋內煮透,以無白心為度,撈出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塊根呈紡錘形,上端較細長,下端為長尾狀,皺縮彎曲,表麵黃白色或土黃色,有不規則的深縱溝。質脆,受潮後軟潤,斷麵齊,淡黃棕色或黃白色。
以根條粗、肥潤、色白、質堅者為佳。
功能?潤肺止咳,殺蟲,止癢。
安?國?百?合別名?野百合、喇叭筒、百合花。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browniiF.E.Brownvar.colchesteriWils.
的幹燥鱗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肉質,淡白色,其暴露部分帶紫色,多生須根。莖圓柱形,直立,常有褐紫色斑點。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花1~3朵生莖頂,花被漏鬥狀,白色而背帶褐色。
蒴果卵圓形。種子扁平,多枚,圍以三角形翅。
生長習性?喜涼爽、幹燥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及粘壤土栽培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鱗莖和圖32?百合·69·小鱗莖繁殖。
鱗莖繁殖:於秋季進行。先選大鱗莖,用竹刀切去基部,使鱗片分離,然後平整好土地,按行距16厘米,株距3厘米,栽植,每畝用鱗莖150~175公斤。第二年秋季鱗莖長成指甲大小時把小鱗莖挖出作為繁殖材料,繼續栽培2年。
小鱗莖繁殖:收獲百合時,將四旁所生的小鱗莖采收起來,進行栽植培育,至翌年秋季挖出,按行距26厘米,株距15厘米移栽定植。栽後覆土,澆水。
②田間管理:生長期及時鬆土、鋤草、澆水。定植後要追施肥料2次,第一次在春季,第二次在孕蕾期。施肥時,勿使肥料接觸鱗莖。
③主要病蟲害:蟲害有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
收獲加工?除鱗莖可供藥用外,花亦供藥用。秋末采刨,洗淨泥土,剝取鱗片,用沸水燙或微蒸後曬幹或烘幹。花在初開時采摘,晾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本品呈長橢圓形或三角形的瓢片狀,被麵外凸,腹麵凹入,中部較厚,邊緣較薄,全體乳白色至淡棕黃色,半透明。質堅硬而稍脆,斷麵略平稍顯顆粒狀。以瓢片均勻、肉厚、色白、半透明者為佳。
功能?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安?國?防?風別名?關防風、東防風。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全株無毛。根粗壯,近圓錐形,莖基密生褐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莖單生,二歧分枝。
基生葉具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條形至披針形,全緣,莖生葉較小,具擴展葉鞘。複傘形花序頂生,排列疏鬆,傘幅5~9,花白色或黃色。雙懸果橢圓形,扁平,側棱有翅。
生長習性?宜溫暖氣候,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喜幹。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較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春播於清明至穀雨節,秋播於處暑至白露節。
秋播者較佳。先選好地,施足底肥,精整細耙,做畦。條播,行距20~26厘米,開淺圖33?防?風溝,將種子均勻撒入,覆土後用鋤推一遍,·70·澆水。溫、濕度適宜15天左右出苗。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要及時鬆土,鬆土宜淺。立夏至立秋節間為其生長旺季,應適當追施氮肥、磷肥或複合肥。追肥後停止中耕。開花期要及時摘去花蕾。秋播者,越冬前應覆蓋圈肥一層並澆凍水。翌春打碎糞塊,摟平,視墒情酌量澆水。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根腐病,用5%石灰水或50%退菌特6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有鳳蝶幼蟲為害嫩葉,要在幼蟲剛孵化,行動緩慢時及時捕殺;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每5~7天噴1次,連續2~3次;幼蟲3齡以後可噴青蟲菌(每克含菌100億)300倍液進行生物防治;有地老虎、蠐螬咬食根莖,可在清晨日出前在被害植株附近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穴。
收獲加工?藥用根。春播當年秋季收刨;秋播翌年寒露節收刨。去掉莖葉、泥土,曬幹。
當年種植的防風不開花結籽,留種需另行栽植。第二年秋後收籽。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長圓柱形,表麵灰黃色或灰褐色,上部有黃色纖維狀毛須。
質鬆脆,易折斷,斷麵有黃色菊花心。以根條粗長,皮細,柔潤,斷麵有菊花心者為佳。
功能?疏散風寒、祛濕止痛。
安?國?蘆?根別名?葦根。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communis(L.)Trin。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高大草本。具略粗橫走的地下莖,節間中空,每節上具芽,節上生須根多數。地上莖直立,高2~5米,節下通常具白粉。葉二列式排列,葉片廣披針形至寬條形,長30~60厘米,寬2~5厘米,全緣,兩麵粗糙,葉鞘圓筒狀包圍著稈,葉舌有毛。圓錐花序大型,頂生,稠密,分枝纖細,呈毛帚狀,棕紫色,略向下垂頭,基部常有白色絲狀毛。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環境,多生於河邊、坑塘。
收獲加工?春、夏、秋挖取,除去地上莖葉,剪去須根、殘莖,去淨泥土,切斷,鮮用或曬幹。圖34?蘆葦·71·藥材形狀與質量?鮮蘆根呈長圓柱形,中空有節,節上有殘根及芽痕。表麵有光澤,黃白色。質輕而韌,不易折斷,橫斷麵黃白色,有排列成環的小孔,外皮疏鬆可剝離。
幹蘆根呈扁圓形,表麵黃白色,有光澤,節部較硬,紅黃色,節間有縱皺紋。質柔韌,不易折斷。
以黃白色或牙白色、有光澤、無須根、條粗、質嫩者為佳。
功??能?消熱、生津、除煩、止嘔。
安?國?麥?冬別名?麥門冬、寸冬。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幹燥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其上有膜質鱗片,根匍匐狀,須根頂端或中間有紡錘形小塊根。葉叢生,條形,頂端鈍或漸尖,基部漸狹,葉柄鞘狀。花葶從葉叢中生出,短於葉,常隱於葉叢中,總狀花序頂生。果實球形,藍黑色。
生長習性?宜溫和陰濕環境,怕幹旱。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栽植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分株繁殖。
清明至穀雨節栽種,選地,施足底肥,翻整做畦。穴栽,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10~14厘米開穴,每穴栽種秧苗一株,覆土壓實,澆水。也可按其行距開溝,每隔10~14厘米栽種1株。
栽種時,先將生長一年的麥冬挖出,剪去5厘米以上莖葉,去淨泥土,摘去塊根(即麥冬)剪去須根,每株再分成若幹小株,然後栽植。
②田間管理:生長期要及時鬆土、圖35?麥冬鋤草。因為麥冬喜肥、水,故要經常澆水,並追肥1~2次,以磷肥和有機肥為主。上凍前澆凍水,並覆一層圈肥,翌春打碎糞塊,摟平,澆返青水1次。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葉枯病、黑斑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有蠐螬及螻蛄為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澆注根部周圍土壤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塊根。清明至穀雨節采刨。摘下塊根,去淨泥土,曬幹。
·72·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紡錘形,兩端漸尖,中部肥滿,稍彎曲,表麵黃白色,半透明,有不規則的縱皺紋。質堅實,斷麵黃白色,角質狀,中央有細小的木質部。以表麵黃白色、根肥大、兩頭修淨、質柔韌、嚼之發黏者為佳。
功能?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
安?國?蒼?術別名?北蒼術、山蒼術、山刺菜。
來源?為菊科植物北蒼術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狀莖肥大,橫生,結節狀。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稍有分枝。單葉互生,具長柄,中下部葉3~5羽狀深裂,頂裂片較大,側裂片小,長圓形、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短尖,上部葉不裂或3裂,邊緣有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花白色,花冠管狀。瘦果長圓形,密生向上的銀白色毛,冠毛羽狀,灰褐色。
生長習性?喜幹燥涼爽氣候,耐寒,幼苗能在田間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較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
播種繁殖:即用種子進行育苗移栽。先選好苗床用地,施足底肥,翻整細耙,做畦。於春分至清明節播種。條播,行距15~18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用腳踩一遍,整平澆水。溫度適宜,10天可出苗。苗高10厘米時移栽。
行距為20~25厘米,株距為10~15厘米。最好選陰雨天或下午進行。
分株繁殖:寒露節收刨藥材後,取下入藥塊根,選無病害有芽的根莖,用刀切成若幹段,每段必須有芽。晾半天後,按行距25厘米,株距圖36?北蒼術15厘米開穴栽種,而後覆土澆水。每畝用種秧75公斤。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不宜多澆水,要經常鬆土保墒,鋤草。大暑節可追施些豆餅、棉子餅,或追施複合肥。追肥後要增加澆水次數。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易發生根腐病,翻地時可用70%敵克鬆原粉每畝2.5公斤均勻撒入地內。蟲害有蚜蟲、地老虎和蠐螬為害,用80%以上的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製成毒餌誘殺。
·73·收獲加工?栽種2年以後收獲。於寒露節地上莖葉枯萎後,或早春發芽前采刨,刨出塊莖,去淨泥土及莖葉、須根,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塊莖呈不規則的分珠狀,表麵深褐色,略粗糙,有根痕及短小須根。質堅,易折斷,斷麵黃白色或灰白色。以身幹肥大、質地堅實、深褐色,斷麵黃白色、珠砂點多者為佳。
功能?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安?國?何?首?烏別名?首烏,赤首烏。
來源?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幹燥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宿根肥大,呈不整齊的塊狀,質堅硬而重,外麵紅棕色或暗棕色,切麵為暗棕紅色顆粒狀,顯“雲錦花紋”。莖纏繞,上部多分枝,紅紫色,無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心形至狹卵形,頂尖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托葉鞘膜質。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分枝極多,小花白色。瘦果三棱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忌水浸,宜選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栽種。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塊根繁殖或扡插繁殖。
種子繁殖:清明節前後播種育苗,選地,施足底肥,翻整作畦。條播,行距10~15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0.5~1厘米,如溫、濕度適宜,20天可出苗。苗高10~15厘米時,按株距26~33厘米、行距35~50厘米移栽。
圖37?何首烏塊根繁殖:早春栽種。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35厘米×25厘米,開穴栽種,每穴放種秧1塊。穴深6~10厘米,覆土5厘米。
扡插繁殖:7~8月間剪取茁壯枝條,長10~15厘米,斜插於苗床,保持土壤濕潤,20天可生根。成活後,培育1年,翌年春季移栽。
②田間管理:用種子播種育苗的,苗高6~10厘米時適當間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春末夏初追肥1次。追施氮肥或有機肥。蔓長30~50厘米時,搭架縛蔓,以利植株生長。
③主要病蟲害:夏季溫濕季節,易發生葉斑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或40%的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74·收獲加工?藥用部位為塊根及藤莖。塊根春、秋季采挖,洗淨泥土,切片,曬幹。
藤莖,秋季割取,洗淨,切段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塊根紡錘形或團塊狀,表麵紅棕色或紅褐色,凹凸不平,有縱溝和皺紋,不易折斷。以質堅、粉足、肥大、切麵淡黃棕色顯雲朵狀花紋者為佳。
功能?塊根:補肝腎,益精血,養血安神。生用潤腸,解毒散結。藤莖(夜交藤、首烏藤):養血安神,祛風濕。
安?國?附?子別名?烏頭、黑附子。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幹燥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60~100厘米。塊根通常2個連生,倒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莖直立,葉互生,有柄,五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寬棱形,急尖,近羽狀分裂。總狀花序狹長,密生反曲的白色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側萼片近圓形,萼片藍紫色。蓇葖果長圓形,種子有膜質翅。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向陽環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層深厚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較好。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塊根繁殖,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寒露節,春栽於春分節。以秋栽者為佳。
每畝用種根100~130公斤。
栽前選地施足基肥,翻耕後整平做畦,按行距30厘米,開6厘米深的溝,將種秧芽子向上,按株距12~15厘米栽入溝內,覆土3~4厘米,隨後澆水。
秋栽當年不出苗,第二年春季出苗。
②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後要適時鬆土鋤草,如有缺苗,隨時補栽。苗高20~25厘米時,結合培土,圖38?烏頭每畝追施餅肥50公斤,硫酸銨10公斤,注意適時澆水,防止徒長。要隨時摘除花蕾腋芽。多雨季節注意排水。
③主要病蟲害:春季易發生霜黴病,可用65%可濕性代森鋅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易爛根,要注意排水。蟲害有蠐螬和螻蛄,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澆注根部土壤。
收獲加工?藥用塊根。秋分至寒露節收刨,除去地上莖葉和泥土、須根,將母根與側生子根分開曬幹。母根為烏頭,子根為附子。
藥材形狀與質量?鮮附子呈圓錐形或不規側的圓形,表皮褐色或黑褐色,頂端有·75·凹陷的芽痕,以個大、飽滿、完整、灰褐色者為佳。
功能?回陽救逆,溫中止痛,散寒燥濕。此品有毒,服用時必得遵照醫囑。
安?國?遠?誌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在安國早有種植、加工。清乾隆年間修《祁州誌》藥屬條即有種植的記載。
別名?小草、瓜子金、小雞腿、軟枝。
來源?為遠誌科植物遠誌PolygalatenuifoliaWilld.的幹燥根皮或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根圓柱形,彎曲,頗長。莖由基部叢生,斜生或直立,綠色,近無毛。葉互生,線形至狹線形,先端尖,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
總狀花序,有稀疏的花,綠白色帶紫,左右對稱。蒴果卵圓形而扁,種子卵形,扁平黑色,密被白色細絨毛。
生長習性?喜冷涼氣候,忌高溫,耐幹旱。宜選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種。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每畝約需種子1~2公斤。
直播:種子成熟采收後,可立即種植。
選好地後,施足底肥,翻耕整地做畦,而後劃淺溝條播。溝距17~20厘米,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用鋤推一遍,澆水。出苗先後不齊,可相差1個月,出苗前應保持畦麵濕潤。
圖39?遠誌育苗移栽:一般在驚蟄節育苗,選向陽避風的土地,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將畦做好摟平,把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麵上,腳踩一遍,澆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苗高6厘米左右時,按行距13~17厘米、株距6~10厘米開穴移栽。移栽時宜選陰雨天或在午後進行,栽後及時澆水。
②田間管理:幼苗生長緩慢,植株矮小,應勤鋤草鬆土。生長期間不要多澆水。為了提高產量,於翌年4~5月間追肥1次,主要以磷肥為主,每畝施過磷酸鈣12~15公斤,或餅肥25公斤。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容易爛根,要及時排水。
收獲加工?3年後,春、秋兩季均可刨收,將根刨出去掉莖葉、泥土,趁鮮用木棒敲打,使根皮與木心脫離,抽出木心,曬幹入藥,即為“遠誌筒”。較細的根,用·76·棒捶裂,除去木心,稱“遠誌肉”。最細小的根不去木心,名“遠誌棍”。
藥材形狀與質量?遠誌筒呈中空的長管狀,稍彎曲,形似蚯蚓,外皮灰黃色,有橫皺紋及裂紋。質脆,易折斷,斷麵黃白色,中空。以簡粗、肉厚皮細,去淨木心者為佳。
功能?祛痰,安神,益智。
安?國?苦?參別名?山槐根。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半灌木,高60~13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小枝幼時綠色,老枝灰褐色或暗綠色。
根圓柱形,外皮黃色。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1~29,小葉片狹卵狀矩圓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麵被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冠蝶形,淡黃色。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種子通常3~7枚,黑色,球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環境,多生於荒野、溝邊及田園中。
收獲加工?藥用根。春、秋季節采刨,除去蘆頭、須根及泥土,曬幹即可。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圓柱形,上粗下細,有分枝,外皮棕黃色或褐色,薄皮多破裂。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纖維狀,黃白色,有裂隙。以根圖40?苦參條粗長、均勻、肉淡黃白色、無枯朽者為佳。
功能?清熱燥濕,利尿,祛風殺蟲。苦參有毒,服用時宜遵醫囑。
安?國?板?藍?根本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已有數百年種植曆史。《中藥誌》載:“此品主產於河北安國。”別名?菘藍、大青。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長,外皮灰黃色。莖直立,高40~90厘米,上部分多枝,光滑無毛,葉互生。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下部葉較大,上部葉較小,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總狀花序,·77·頂生或腋生,花小,花梗細長,花瓣4,黃色。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種子1枚。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喜溫暖,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但以疏鬆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怕積水,可以連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選好地後,施足底肥,深耕細耙,整平做畦。播種時間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在清明至穀雨節,夏播的宜在芒種到夏至節之間。一般多采用春播,春播產量高,質量好。夏播的較差,一般不采用。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20~25厘米劃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要覆薄土稍加鎮壓,然後澆水。
每畝用籽2~2.5公斤。
圖41?大青②田間管理:苗高6~9厘米時,結合鬆土進行間苗,株距6厘米左右。定苗後,如不太旱,不要過多澆水,幼苗期要及時鬆土鋤草。高溫多雨季節注意排水。伏天過後,進行追肥,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肥10公斤。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易發生白粉病,可用石硫合劑或可濕性硫黃粉噴灑;蟲害有粉蝶和銀紋葉蛾的幼蟲為害嫩葉,可用90%敵百蟲1500倍液噴殺。
收獲加工?根、葉入藥。根入藥為板藍根:葉入藥為大青葉。於霜降後、立冬前收刨,收刨時間不宜過遲,過遲影響質量和產量。而且晾曬時容易受凍。刨時要深挖,以免斷根減收。刨出後去淨泥土和莖葉,曬幹入藥。如想留種,可不刨收,上凍前澆1次水,翌年苗高10~15厘米時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小滿至芒種節種子成熟,全株割下曬幹脫落種子,貯存於通風幹燥處備用。春播的可割葉兩次,選晴天上午,將葉從基部割下,薄薄的攤開,盡量減少攪動,一天曬幹為好。頭茬葉在小暑至處暑之間采收。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長圓柱形,略彎曲,表麵淡灰黃色,有縱皺及根痕,皮孔明顯,頭部稍膨大。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麵木質部黃色,皮部淡棕白色。以條長粗大、粉性足者質量好。
功能?根和葉均清熱解毒的。
·78·安?國?鬱?金別名?玉京。
來源?為薑科植物鬱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米。地下有肥大的根狀莖,圓柱狀或長卵形,下端常有柱狀分枝,根末端膨大成紡錘狀根,斷麵黃色。葉基生,基生的葉柄短,或近於無柄,具葉耳,葉片長圓形,先端尖,基部圓形或三角形。穗狀花序,具鞘狀葉,基部苞片闊卵圓形,花冠管成漏鬥狀,粉白色。蒴果3室。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應選擇腐殖質較多、土質疏鬆的砂質壤土種植。忌連作。宜在無霜期長的地區栽種。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通常用根莖繁殖,每畝用種秧100公斤。
清明至穀雨節間種植。選地,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後洇灌,水滲後淺鋤,摟平,土壤中要保持充足水分,而後將貯存好的種秧,按厚1.5~2厘米切成塊狀,每塊必須有芽。切後晾圖42?鬱金半天,待傷口愈合後栽種。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放種秧1~2塊,芽向上,覆土5~6厘米。
②田間管理:出苗前必須保持土壤濕潤,萌芽前不要澆水,出苗後再澆。5~8月間鬆土、鋤草。不太旱時不澆。施肥時,以磷、鉀肥為主,少施氮肥。施後再封壟培土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易發生根腐病,主要在長期積水時發生,要注意及時排水,蟲害主要有蠐螬、苞葉蟲為害根莖,可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
收獲加工?於早春或冬季采挖。早春在植株未萌發前進行,冬季在寒露至霜降節,地上莖枯萎後采收。挖出塊莖及根,洗淨泥土,塊根用沸水煮或蒸熟後曬幹或烘幹者入藥為鬱金。新生根莖為薑黃,老母根莖為莪術,均可入藥。
藥材形狀與質量?鬱金呈紡錘形,略彎曲而稍扁。表麵暗灰色,有較細的皺紋。
質堅實,斷麵平滑光亮,角質狀,黃白色。以粒大、皮細、斷麵黃白色為優。
功能?鬱金:行氣解鬱,涼血破瘀。薑黃:破血行氣。莪術:行氣散瘀血,消食化積。
注:薑黃C.domesticaValeton[C.longaauctnonL.]的塊根也做鬱金用,稱黃絲鬱金。莪術C.Zedoaria(Berg.)Rosc.的塊根也做鬱金用,稱綠絲鬱金。三者是有區別的。
·79·安?國?當?歸別名?歐當歸。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歐當歸LevisticumofficinaleKoch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有明顯的縱直槽紋,光滑無毛。葉互生,2~3回單數羽狀分裂,基部葉鞘膨大,葉片卵形,小葉3對。複傘形花序,傘幅10~14,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有5條果棱。
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怕強烈陽光照射,耐寒。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種植較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種子繁殖,育苗移栽。首先選地,施足基肥,翻整作畦。於處暑節前後播種。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麵,用腳踩一遍,澆水,每畝約需種子5公斤。也可在白菜畦內間作。翌年春,清明至穀雨節移栽,行距26厘米,株距16厘米。
圖43?歐當歸②田間管理: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適時澆水。施肥後要增加澆水次數。
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根腐病,要注意排水;褐斑病,可用1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200倍液噴治;蟲害有黃風蝶,發生數量較多時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幼蟲3齡以後的,可噴青蟲菌(每克含菌100億)300倍液進行生物防治;種蠅,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澆根。
收獲加工?藥用根。於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後,將根挖出,去淨泥土及莖葉,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主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下部有支根數條。頂端常有莖葉殘留,表皮棕褐色或淡褐色,上端有明顯的環形皺紋。體堅硬,受潮後軟韌,斷麵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菊花心。本品區別於岷當歸的主要特征是,根粗,且長,支根較多。
功能?驅風發汗,利尿通經。此非正品當歸,代當歸使用時,應取得中醫同意。
備注?此種歐當歸,現在能否代替當歸使用,在學術方麵尚有爭議,於未得到統一的結論期間,以暫不使用為好。
安?國?羅?布?麻別名?茶葉花、茶棵子。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ApocynumvenetumL.的根。
·80·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含有乳汁。
莖直立,無毛。葉對生,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圓形,葉緣具細齒,兩麵均無毛,葉柄短。聚傘花序,生於莖端或分枝上。花冠鍾形,淡紅色,頂部5裂,有花梗。蓇葖果叉生,圓柱形,熟時黃褐色,帶紫暈,成熟後沿粗脈開裂,散出種子,種子多數,褐色,近似棗核形,頂端簇生白色細長毛。
生長習性?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多生於潮濕地、鹽堿地、河邊、溝旁及荒野道邊。
收獲加工?藥用葉及全草。開花前采摘葉片,曬幹或陰幹,亦有蒸炒揉製後供藥用的;夏季割取全草,切段,曬幹備用。
藥材形狀與質量?羅布麻的質量以葉片不破碎,顏圖44?羅布麻色鮮綠,無夾雜物的為佳。
功能?強心利尿,安神降壓,涼血止血。
安?國?刺?果?甘?草別名?胡蒼耳、狗甘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lizapallidifloraMaxim.的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主根及根狀莖粗壯,木質化。莖直立,有條棱,被鱗片狀腺體。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披針形或寬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麵有鱗片狀腺體。總狀花序腋生,花藍紫色或紫紅色。莢果卵形,褐色,密生尖直長刺毛。種子黑色,2枚。
生長習性?適應性較強,多野生於田邊、河旁、田野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除根入藥外,果實亦可藥用。根全年可采,秋季果實成熟後采收,曬幹備用。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長圓形,少分歧,表麵紅棕色或暗棕色,斷麵黃色或淺黃色。質堅,體重者質量好。
功??能?果實:催乳。根:殺蟲。
圖45?刺果甘草·81·安?國?敗?醬?草別名?黃花敗醬、黃花龍芽。
來源?為敗醬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Link.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狀莖粗壯,橫臥或斜生,有特殊臭氣。莖直立,節長。基生葉成叢,具長柄,莖生葉對生,有柄或近無柄,葉片羽狀全裂或深裂,橢圓狀披針形,兩側裂片條形,邊緣有鋸齒。聚傘圓錐花序,傘房狀,頂生或腋生,黃色小花。瘦果橢圓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地都可種植,以較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於清明節前後播種。條播,在整好的地上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0.5~1厘米。約半個月可出苗。
苗高10~15厘米時移栽。株、行距為15厘米×35厘米。
②田間管理:苗高3~6厘米時,圖46?黃花龍芽適當間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並追肥1~2次。
③主要病蟲害:蟲害有蚜蟲為害,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
收獲加工?藥用根狀莖或全草。根,春、秋季采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幹。全草於夏、秋采割,去淨雜質,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錐形,分根較多。表麵粗糙,棕褐色,通體有縱皺紋。
質堅韌,橫斷麵黃白色,纖維性。以身幹、根粗壯、堅實、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清熱利濕,解毒排腫,活血祛瘀。
安?國?虎?杖別名?活血龍。
來源?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莖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1~2米。根莖橫生,外皮黑棕色或黃褐色。
莖直立,圓柱形,中空,叢生,散生多數紅色或帶紫紅色斑點。單葉互生,具短柄,·82·葉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或有極細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腋生,花梗長,夏季開綠白色或紅色的小花。瘦果卵形,具三棱,紅黑褐色,有光澤。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
一般壤土都可種植,以肥沃、濕潤、疏鬆土壤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清明至穀雨節播種。
選地施足底肥,耕整做畦,條播,行距20~30厘米,開3厘米左右的溝將種子播入,覆土鎮壓,澆水。溫度20℃的條件下15天可出苗。也可用點播法播種,株圖47?虎杖行距為30厘米×30厘米。
分根繁殖:秋末地上莖葉枯萎後,或早春植物萌發前,刨出母株,將根莖截成15~20厘米長的小段,開7~10厘米深小溝,將根莖橫放於內,株行距與穴播相同,覆土澆水。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及時中耕,鋤草,施肥,澆水。幹旱時更要注意勤澆水。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打碎糞塊,整平,加強管理。
③主要病蟲害:幼苗期易發生象鼻蟲,咬食嫩葉,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治。
收獲加工?根入藥。種子繁殖的第三年收刨,分株繁殖的2年收刨。於秋末或春初采挖,去淨莖葉及泥土,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及根呈圓柱形,分歧長短不一,彎曲,表麵棕褐色或棕紅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須根痕,根莖有節。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棕黃色,纖維性,皮部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菊花狀放射形紋理,皮部與木部分離,中央有髓或為空洞。
功能?活血通經,利尿通淋,祛風止痛,止咳平喘。
安?國?知?母本品為常用中藥。商品有毛知母和知母肉(光知母)兩種。安國生產的毛知母在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成果展覽會”展出時,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優質產品榮譽證書。
別名?蒜辮子草、羊胡子根、媽媽草。
·83·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狀莖橫生,有許多黃褐色纖維,下生多數粗而長的須根,葉叢生,條形。花亭從葉叢中抽出,直立,其上散生鱗片狀小包葉。總狀花序,花淡紫色,果長橢圓形,成熟時淡褐色,3裂,內有黑色種子多枚。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原野生於向陽的山坡、草地和雜草叢中,後引為家種。
喜溫暖,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佳。耐幹旱、耐寒。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育苗移栽或分根莖繁殖。每畝用種子5公斤左右或種秧150公斤左右。
育苗移栽:穀雨前後,選地施足底肥,翻耕整地作畦,按行距18厘米左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1.5厘米,腳踩一圖48?知母遍,然後澆水,經常保持畦麵濕潤,約20天可出苗,生長一年後移栽行距25~30厘米,株距13~17厘米。
根莖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秋栽,待地上莖葉枯萎後進行;春栽在發芽前為宜。將地下根莖刨出,剪去須根,按芽頭多少確定分株數目,然後把劈開的根莖栽到整好的畦內。株、行距與育苗移栽的相同,栽後覆土5厘米,及時澆水,不宜澆大水,也可於栽前先洇地。
②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後,要及時鋤草中耕。第一年生長緩慢,應澆小水;越冬前要澆一次凍水。翌年生長較快,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並追施一些圈肥或磷肥,以促使根莖的生長。如不計劃采收種子,要將花枝剪掉。多雨季節應及時排水防澇。
③主要病蟲害:知母未發現病害,主要有蠐螬咬食根莖。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注毒殺,或翻地時每畝撒施敵敵畏0.5~1公斤。
收獲加工?根部入藥。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較佳。育苗移栽的4~5年,根莖繁殖的2~3年采收。挖出根莖,除去莖苗及須根,去淨泥土,保持黃絨毛和淺黃色的葉痕。收後經曬幹或烘幹入藥者為毛知母,趁鮮去外皮曬幹的為知母肉。
藥材形狀與質量?毛知母:根莖呈長條狀,略扁,稍彎曲,少數有分歧,表麵棕色,一端較粗,有排列緊密的節,下麵略凸起,有縱皺紋。質硬脆,易折斷,斷麵黃白色,顆粒狀。
知母肉:外皮除淨,表麵黃白色,有凹點狀根痕。
均以條肥大,質充實而堅,斷麵黃白色為優。
功能?清熱瀉腎火,止咳祛痰,潤燥滑腸,安胎。
·84·安?國?茜?草別名?拉巴部、鋸鋸藤。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根和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細長,圓柱形,多數叢生,外皮黃赤色。莖四棱形,棱上生倒鉤刺,折斷麵紅色或淡紅色。葉通常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緣,葉脈5條,下麵葉脈與葉柄均有倒刺。聚傘花序集成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小,有小梗,花冠幅狀,淡黃色,5裂。漿果小球形,肉質,熟時紅色轉黑色。
生長習性?適宜肥沃、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多野生於林下、溝沿、堤旁、路邊。
收獲加工?藥用根,莖葉亦有藥效,並不常用。根在春、秋采挖,秋季采挖質量較好,去淨莖葉、泥土,曬幹。莖葉在6~9月采集,鮮用或曬幹備用。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而彎曲。
表麵紅褐或棕色,有細縱皺紋及細根痕,皮部較易剝落而露橙色木部。質脆易斷,斷麵平。
以根粗長、表麵紅棕色、內茬紅橙色或橙色、細須根少、無蘆莖者為佳。圖49?茜草功??能?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安?國?南?沙?參別名?四葉沙參、輪葉沙參。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四葉沙參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粗壯,圓錐形,黃褐色。莖直立,單生。基生葉成叢,莖生葉常4個輪生,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圓錐狀花序,萼片針形或條形,花紫色。蒴果球形,稍扁。
生長習性?宜溫暖涼爽氣候。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主要用種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每畝用種子l公斤左右。
·85·秋播在寒露至霜降節,春播在清明至穀雨節。播種前施足底肥,翻耕整地做畦,按行距20~27厘米,劃約8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腳踩一遍,隨即澆水,春播溫度在20℃左右,半月可出苗。秋播第二年清明節出苗。
②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後要經常鬆土鋤草,適時澆水,分1~2次間苗。生長期中,須注意追肥,以人糞尿、草木灰、過磷酸鈣為主。
收獲加工?種植2~3年後的秋末或春初刨收。將根部刨出後,除去莖葉和須根,洗淨泥土,剝去表皮曬幹入藥。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有的稍彎或扭曲,偶有分歧。表麵黃白色或圖50?四葉沙參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棕褐色栓皮,根頭部有環狀橫紋,根部常有縱皺溝紋。體輕質鬆,易折斷,斷麵黃白色,多裂隙,中央有的有空洞。以幹燥、色白、根粗細均勻、肥壯的為優。
功能?養陰清肺,止咳化痰。
安?國?鬼?箭?羽別名?衛矛、鬼箭、鬼見愁。
來源?為衛矛科植物衛矛Euonymusalatus(Thunb.)Sieb.的幹燥嫩枝。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高達3米。樹皮光滑,多分枝,小枝圓柱狀或四棱形,健壯枝上常生有木栓翅,翅寬1厘米。單葉對生,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聚傘花序,常有3花,花黃綠色。
蒴果橢圓形,綠色帶紫色,成熟後由基部開裂。種子卵形,淡褐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生長習性?生於林緣或土坡、草地,或種植於庭院。
收獲加工?藥用帶木栓質翅的嫩枝外,根亦供藥用。根全年可采,去淨泥土,曬幹。嫩枝春、秋割取,除去葉,曬幹。
功能?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圖51?衛矛·86·安?國?香?附本品為常用中藥。原名“莎革”,始載於《名醫別錄》。清乾隆年間編修的《祁州誌》中對此品已有記載。《河北藥材》-書載:“主要產地,安國縣。”別名?三棱草根、莎草根。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香附CyperusrotundusL.的幹燥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匍匐而長,先端具肥大紡錘形有香氣的塊莖,外皮紫褐色。莖直立,三棱形。葉生在莖的基部。葉片窄條形,約與莖等長,基部抱莖,全緣。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複出,有3~6個開展的輻射枝;小穗線形,在莖頂排列成不整齊的傘形。其下常有苞片3個。堅果三棱形,褐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環境,耐寒。
多野生於田野、路旁和草地上,宜在疏鬆的砂質壤土栽培。
收獲加工?春秋兩季均可采集,刨出根莖,去淨泥土,曬至半幹,用火燎去須根及鱗葉,用開水煮至內無白心,撈出曬幹撞去須茬為光香附。直接曬至七八成幹,碾去毛須和根皮,簸淨曬幹圖52?香附為香附米。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多呈紡錘形,有的略彎曲,表麵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及數個隆起的環節,去淨毛須者外表光滑,環節不明顯。質堅硬,經過煮燙斷麵棕黃微紫紅,顯角質性,生曬者,斷麵色白顯粉性,周邊與中心分層明顯,中心色深。
以個大,棕褐色、質堅實、香氣濃者為佳。
功能?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安?國?薑別名?生薑。
來源?為薑科植物薑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狀莖肉質,肥厚扁圓,橫走分枝,·87·表麵淡黃色,內黃色。有芳香和辛辣味。
葉互生,2列,無柄,有抱莖葉鞘;葉片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光滑無毛。穗狀花序橢圓形,花葶自根狀莖抽出,被以複瓦狀疏離的鱗片,苞片卵形,先端具硬尖,綠白色,花冠黃綠色,3裂片。蒴果3瓣裂,種子黑色。
生長習性?喜濕潤涼爽環境,宜在排水良好,地勢較高的砂質壤土栽培,忌重茬。
栽培技術?①種植辦法:用根狀莖繁殖,清明至穀雨節栽種。栽前3~4周將種薑曬2~3天,然後置於溫室內鋪於竹箔或秫秸箔上,在室內加溫,使溫度保持在20~30℃左右,促進發芽,待芽長1~1.5厘米時取出,分切成若幹小塊,每塊必須有一幼芽,按行、株距各40厘米穴栽,穴深10~15厘圖53?薑米,每穴1塊,芽頭向上。栽後覆土澆水。也可在麥田內間作,收麥時留30~40厘米麥茬,以利遮蔭。
②田間管理:苗期適時鬆土鋤草,平作的除結合培土進行追肥外,還要於幼苗期在行間插些樹枝或玉米秸遮蔭。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易發生腐爛病,要注意及時排水。蟲害有螻蛄、土蠶,可用80%敵百蟲原藥配100倍餌料製成毒餌誘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狀莖及根皮。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和泥土,鮮用或曬幹。
薑皮:將根狀莖挖出後,除去根及芽,洗淨,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後,將生薑外皮剝下,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鮮薑: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有指狀分歧,表麵黃白色或灰白色,有淺棕色環節,折斷後有汁液滲出,質老者有筋脈。以塊大、豐滿、質老者為佳。
幹薑:形態同鮮薑,但表皮有皺縮,有下凹的莖痕,表麵灰白色或灰黃色,有明顯的環節,斷麵灰白色或黃白色。質堅,斷麵粉性,色白為優。
功能?發表散寒,止嘔除痰,解毒。
·88·安?國?穿?山?龍別名?穿地龍、野山藥。
來源?為薯蕷科植物穿山龍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根狀莖橫走,呈稍彎曲的圓柱形,堅硬,外皮黃褐色,成片狀脫落。地上莖細長,有淺縱溝紋。葉互生,具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寬卵形,掌狀3~7淺裂,先端裂片有長尖,基部心形,兩麵有粗短的白色硬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集成疏穗狀花序,腋生,花小下垂,鍾形。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翅。
種子上邊有長方形寬翅。
生長習性?適應性較強,適宜溫暖、涼爽環境,耐寒,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人工栽培可用根狀莖繁殖。在雨水至驚蟄節,未萌芽前,將根狀莖刨出,切成6~10厘米的小段,每段應有芽苞1~2個,圖54?穿山龍在選好的地上,按行距40~50厘米開溝,溝深10~12厘米,然後將栽好的根莖每隔15~20厘米平放1段,覆土後稍加鎮壓,澆水,約半個月可出苗。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及時中耕鋤草,苗高30~50厘米應搭設支架供藤莖纏繞。
栽種後第二、三年生長迅速,應適當增加追肥次數。
收獲加工?藥用根狀莖。於栽培後的第三年春、秋季刨收,去淨須根、泥土,刮去外栓皮,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彎曲,常有分枝,表麵黃白色或棕黃色,有縱溝。
質堅硬,斷麵齊,白色或黃白色,有淡棕色筋脈點。以條粗、質堅實、斷麵色白者為佳。
功能?祛風止痛,舒筋活絡。
安?國?獨?活別名?紫莖獨活、大活。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紫莖獨活AngelicaporphyrocaulisNakaietKitag.的幹燥根。
·89·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米。
主根粗短,圓柱形,有分枝,附有須根,外皮棕褐色。莖深紫色。有縱溝紋,密生短硬毛。
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缺刻狀尖齒,葉柄基部膨大成鞘。複傘形花序頂生,傘梗有毛,無總苞,傘幅多數,密被柔毛,花紫色,少有白色。
雙懸果寬橢圓形,扁平有寬翅。
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植。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一般多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根狀莖繁殖。清明至穀雨節,選地施足基肥,整平做畦,順畦按行距25~30厘米,劃1~2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約1厘米,稍鎮壓圖55?紫莖獨活後澆水。每畝需種子2公斤左右,播後約30天出苗。
②田間管理: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經常鬆土鋤草。到立夏至小滿節,可追施餅肥,每畝40~50公斤,或磷肥20~25公斤,追肥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生長期間如有開花的,應及時剪掉,否則根部木質化不能入藥。上凍前要澆一次凍水。
③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易發生根腐病,要注意及時排水。蟲害有蚜蟲、紅蜘蛛、鑽心蟲等,可用50%殺螟鬆乳油2000倍液噴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生長2~3年後的秋季采收,將根刨出。去淨莖葉及泥土,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有分枝,根頭部膨大,頂端有莖葉殘痕。
表麵灰黃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數皺紋和稍凸起的皮孔。質堅脆,易折斷,斷麵平齊,黃白色,中心有黃褐色。以根粗壯、體堅實、香氣濃者為好。
功能?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安?國?柴?胡別名?北柴胡、軟柴胡、香柴胡。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主根有不規則分枝,根皮棕褐色或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條狀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最終呈短芒狀。
·90·複傘形花序腋生兼頂生,總花梗細長,花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長約3毫米,有5條果棱。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適宜在肥沃的砂質壤土與腐殖質壤土栽植。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上凍前或清明至穀雨節播種均可。每畝需種子2.5~4公斤。育苗可提前至驚蟄或春分節進行。
直播:播種前選地施足底肥,深翻細耙,整平做畦。順畦按行距17~19厘米,劃l.5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下種後用鋤推一遍,澆水即可,溫度適宜,20天左右出苗。
育苗移栽:條播或撒播均可。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育苗1年後移栽。按株距5~7圖56?北柴胡厘米挖穴,栽後埋嚴澆水。
②田間管理:直播出苗後,要經常鬆土鋤草,幼苗期間先間去擁擠苗,再按株距6厘米定苗。生長期間,追施2~3次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肥料。
③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容易爛根,要注意排水防澇。早春有蝽象蟲咬食幼苗,可用50%殺螟鬆乳油1000~2000倍液噴治,收獲前15天禁用。6~8月有黃鳳蝶的幼蟲為害莖葉,可人工捕殺幼蟲,也可用90%敵百蟲1500倍液噴殺。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根頭膨大成疙瘩狀,稍彎曲,頂端略帶蘆莖,外皮灰黑色或黑褐色,有細縱紋。質較堅韌,不易折斷,斷麵木質纖維性,黃白色。以根條粗長、皮細、支根少者為佳。
收獲加工?藥用根。春、秋挖取根部,去淨莖葉、泥土,曬幹入藥。種子成熟後采收,放在背陰通風處晾幹。
功能?和解表裏,舒肝、解熱、調經。
安?國?唐?鬆?草別名?瓣蕊唐鬆草、馬尾黃連。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花唐鬆草ThalictrumpetaloideumL.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無毛。葉為3~4回3出複葉,小葉倒卵形或菱形。莖和分枝的頂端開小白花,複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萼片4,白色,卵·91·形。瘦果卵形,須根黃色。
生長習性?喜陽光,耐寒,怕積水。
適宜生長在肥沃的砂質壤土。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直播或育苗移栽。
種子直播:清明至穀雨節選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施肥整地做畦。按行距25厘米,開1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用鋤推一遍澆水。20天左右可出苗。
育苗移栽:將畦摟平,把種子均勻撒入畦內,覆一層薄土,腳踩一遍澆水,生長一年後移栽,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要小水勤澆,經常鬆土鋤草。7~8月生長較快,需追施一些化肥或餅肥,追肥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
③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低窪圖57?花唐鬆草積水處,有爛根現象,要注意及時排水。
蟲害有粉蝶的幼蟲咬食莖葉,可用1%馬拉硫磷粉劑每畝1.5~2公斤噴粉;地下有蠐螬、地老虎為害幼苗,可用90%敵百蟲原藥1500倍液澆穴毒殺。
收獲加工?秋末或春初將根挖出,除去莖葉,去淨泥土鮮用或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細長垂直,外包以多纖維的膜質鞘,下端叢生褐色細須根。
外表褐色,膜質,易剝落,內黃白色。以根條細長,外表褐色,內黃白色,味苦,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健胃。
注:花唐鬆草ThalictrumpetaloideumL.原係寧夏自治區野生品種,與多葉唐鬆草(馬尾連)ThalictrumfoliolosumDC.不是一個品種,但在少數地區作馬尾連的代用品。
安?國?射?幹別名?山蒲扇、扇子草。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射幹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幹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莖扁圓柱形,呈不規則結節狀,表麵淡棕色,生有多數須根。莖直立,不分枝,葉2裂互生,扁平,劍形,互相嵌疊而抱莖,頂端漸尖,葉脈多數,平行。聚傘花序頂生,二歧狀分枝,花梗基部具膜質苞片,花杏黃色·92·帶紫紅色斑點。蒴果倒卵形至長橢圓形,具三棱,熟時3瓣裂。種子黑色。
生長習性?喜幹燥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和根莖繁殖。
種子繁殖:在清明節至穀雨節播種。按行距35厘米左右,開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澆水。出苗後先拔去擁擠弱苗,後再按株距10~12厘米定苗。
根莖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春於發芽前,秋在地上莖葉枯萎後,將地下根莖刨出,分成若幹小塊,每塊要有芽1~2個,切口稍幹後栽種。按行距35厘米、株距10~12厘米穴栽,穴深5厘米,芽頭向上埋入土中,覆土後澆水。
②田間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注意鬆土鋤草,澆水不宜過多,以免爛根。越冬前澆一次凍水,蓋一層圈肥,翌春解凍後將糞塊砸碎。如不留種,開花之前可將花枝剪掉,以利集中養分長根。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容易爛根,要注意排水防澇。蟲害有蠐螬、地老虎、鑽心蟲和蚜蟲。對蠐螬、地老虎,用0.5公斤50%辛硫磷乳油拌鮮草50公斤做毒餌撒施;消滅鑽心蟲和蚜蟲,可用50%西維因可濕性圖58?射幹粉劑500倍液噴治。
收獲加工?藥用根莖。春、秋采挖,去淨泥土、莖葉,除去須根,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表麵淺棕色或灰褐色,有皺縮,有扭曲的環狀皺紋。上側有若幹圓狀莖痕,下側散有細根及根痕。質堅硬,折斷麵黃色,近皮部有一淡黃色環紋。以肥壯,個大,內黃色,沒有須根者為優品。
功能?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活血。
安?國?桔?梗本品為常用中藥。安國市已有多年種植曆史。所產桔梗質地純正,年產量達250多噸。
別名?包袱花、苦菜根。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植株含白色乳汁,全株光滑無毛。根·93·肥大肉質,圓錐形或有分枝,黃褐色或灰褐色。
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莖中下部的葉常對生或3~4片輪生,近無柄,葉片長卵形,邊緣有鋸齒;莖上部的葉互生,較小。花大形,單生於莖頂或數朵成疏生的總狀花序;花冠鍾形,藍紫色或藍白色,裂片5。蒴果卵形,熟時頂端開裂。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宜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種。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在清明至穀雨節播種。選地,施足底肥,翻耕後做畦。按行距20~25厘米,劃2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鋤推平,輕輕覆土兼鎮壓,然後澆水。出苗前圖59?桔梗要保持畦麵濕潤。
育苗移栽:於春分節進行。選背風向陽的地塊做成陽畦,將畦摟平,把種子均勻地撒入畦內,稍覆細土,腳踩一遍澆水。生長1年後,於翌年春分至清明節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6厘米移栽定苗,埋實澆水。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須經常清除雜草,直播的要及時間、定苗。芒種節前後,可適量追肥,孕蕾期再追一次肥料,增加澆水次數。種子成熟時,將蒴采下,曬幹脫出種子。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容易爛根,要注意及時排水。地下害蟲有地老虎,用90%敵百蟲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生長2~3年的,春秋兩季均可刨采,去淨莖葉,洗淨泥土,用竹刀或瓦片刮去粗皮,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下部漸細,有的有分枝,略扭曲。表麵白色或淺白色。質脆,斷麵不平,有一淺棕色環,有裂隙,成菊花心狀。以根條粗長,外色白淨,質堅實者為優品。
功能?宣肺祛痰,排膿。
安?國?黨?參本品為常用中藥。安國縣已有二十多年的種植曆史,種植麵積較大,每年收購量在25噸左右。
別名?台黨、口黨。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黨參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的幹燥根。
·94·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根圓錐狀柱形,頂端有一膨大的根頭,具多數瘤狀莖痕,外皮灰黃至灰棕色。莖細長疏生粗毛,多分枝,折斷有乳汁。葉對生、互生或假輪生,有細長的葉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先端鈍或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兩麵有毛,全緣或微波狀。花單生於葉腋,有梗,花萼綠色,具5裂片,裂片長橢圓披針形,花冠鍾形,先端5裂淺綠色。蒴果圓錐形,有宿萼,種子小,褐色有光澤。
生長習性?喜溫和涼爽氣候。苗期怕強光直曬,需遮蔭。成株喜陽光怕積水。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
圖60?黨參多用育苗移栽方式,很少直播。
育苗移栽:於春季清明至穀雨節進行,在小麥畦內(溝播大壟小麥)間作,先將麥畦鋤一遍,把土耙細,將種子均勻撒入,再用鋤推一遍,澆水,收麥時留麥茬40厘米以遮蔭。第二年春季移栽。如於春季在白茬地上育苗,選地施肥後,要先洇灌,後翻耕做畦,覆一層薄細土,澆水。並在畦背上插些樹枝遮蔭,每畝需種子1公斤左右。
也可在播種的同時撒一些菜籽,待菜苗長大可起遮蔭作用。出苗後逐漸拔掉。苗高12~15厘米時,將蔬菜拔完。移栽時按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定植,然後覆土2厘米,澆水即可。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要小水勤澆,上凍前,澆1次凍水,蓋一層圈肥,以利參苗越冬。移栽苗成活後,要經常鬆土鋤草。入伏前選晴天將30厘米以上莖蔓剪去,以利通風透光,雨季注意排水。
③主要病蟲害:易發生根腐病和鏽病。根腐病可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澆注防治;鏽病用97%敵鏽鈉400倍液噴治。蟲害有螻蛄、地老虎和蠐螬,用90%敵百蟲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移栽1~2年後的寒露節刨收,去淨莖葉、泥土,粗細分開,以頭壓尾分層排列,烘、曬至八成幹時,捆成小把再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有分枝。表麵黃灰色至灰棕色。根頭下有環狀橫紋,全體有縱紋及橫長皮孔。質稍硬略有韌性,易折斷,折斷麵皮部黃白色至淡棕色,有裂隙,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花紋。以根條粗壯、肥大,肉質柔潤,香氣濃,味甜,嚼之無滓者為佳。
功能?補中益氣,生津止渴。
·95·安?國?秦?艽(附:小秦艽)別名?擰筋草、左扭。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或小秦艽G.dahuricaFisch.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①秦艽: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長,圓錐形,老根向左扭曲。莖直立或斜升,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有許多纖維狀殘葉。基生葉密集成蓮座狀,較大,葉片披針形,先端尖,全緣,常有5條明顯葉脈;莖生葉較小,對生,基部連合。花成輪狀簇生於上部葉腋,無花梗,花冠筒狀,藍紫色。蒴果長圓形。種子橢圓形,褐色。
②小秦艽: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單一或稍分枝,細長,圓柱形,較前者小。直徑不超過1厘米。葉片狹長披針形,長齒。花冠藍色。
圖61?秦艽圖62?小秦艽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肥沃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春分節前後,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平,按行距10~15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用鋤推一遍,澆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每畝約需種子0.5公斤。
②田間管理:小苗出齊後先間去擁擠苗,當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6厘米左右定苗,不宜移栽。
·96·③主要病蟲害:6、7月間易發生葉斑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
收獲加工?藥用根。播後3~5年采收,秋季地上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上粗下細,扭曲不直。表麵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柔潤。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以質實,色棕黃,味苦者為優。
功能?祛風除濕,和血舒筋,退虛熱。
安?國?黃?芪此品為常用中藥。安國縣生產的黃芪品質優良,且加工技藝精湛。1983年在北京“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成果展覽會”展出時,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優質產品《榮譽證書》。
別名?硬秸黃芪(膜莢黃芪)、軟秸黃芪(綿黃芪)。
來源?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黃芪A.mongholicusBge.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①膜莢黃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
主根長,錐狀圓柱形,黃褐色,稍木質化。葉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片21~31橢圓形,或長卵圓形。花序總狀,腋生,花冠蝶形,黃色,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有長柄,具黑色短毛,頂端有刺尖,內有幾粒褐色種子,腎形。
②蒙古黃芪:形態極似上種,唯莖較細弱,托葉呈三角狀卵形,小葉較多25~37片,小葉片短小而寬,通常為橢圓形。花冠黃色,長不及2厘米,莢果無毛,有顯著網紋。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宜寒涼幹燥氣候。以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冬前播種和春天播種均可。冬前在霜降至立冬節,春播在春分至穀雨節。每畝需種子2公斤左右。播前要將種子處理一下,方法是一半種子摻一半沙土合勻,放在簸箕內用布鞋底搓毛,放到30℃溫水中浸泡一夜,撈出即可播種。
選好地施足底肥,洇灌後翻整作畦。一般用條播法,按行距25~40厘米開溝(軟秸黃芪可窄些,硬秸的可寬些),深約2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鋤推一遍澆水。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
②田間管理:及時鬆土鋤草。在苗高5厘米左右時間苗,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
每年追肥1~2次,每到雨季應注意排水,以防爛根。
③主要病蟲害: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有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可用80%以上敵百蟲原藥配100倍餌料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生長2~3年後,在寒露節至霜降節期間,以地上莖葉枯萎時刨收為佳。除淨泥土,切去根頭部,曬幹後分等打捆。
·97·圖63?膜莢黃芪圖64?蒙古黃芪藥材形狀與質量?膜莢黃芪:根呈長圓柱形,上粗下細,有支根痕,表麵淡棕褐色或灰黃色,全體有不規則的縱皺紋。質柔韌,具粉性,不易折斷。斷麵纖維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老根頭部偶有枯朽。以條粗長:質堅,皮細,皺紋少,斷麵黃白色,粉性足,味甜者質量好。
綿黃芪:蘆頭小,根莖上下粗細較勻,皮細,縱皺少,支根和須根少,質量要求同膜莢黃芪。
以上二品,以綿黃芪為好。
功能?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尿作用。
安?國?黃?精別名?黃雞菜,山薑。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oute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狀莖橫走,黃白色,肉質,肥厚,節明顯,莖痕部分膨大,須根少,莖直立。圓柱形,單一,光滑無毛。葉通常4~6片輪生,條狀披針形,無柄,先端卷曲或成溝狀。花序腋生,下垂,每總花梗頂端生2~5·98·花,花被圓筒狀,6裂,淡綠白色。漿果球形,熟對黑色。
生長習性?喜陰濕環境,耐寒,故宜選低窪地或在蔭蔽條件下栽培。適宜在肥沃的砂質壤土或黏壤土生長。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主要用根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根莖繁殖:寒露節或春分節前後,挖取地下根莖,選幼嫩部分,截成數段,每段必須有芽3~4個,截斷根莖晾幾小時,待傷口愈合後再栽,按行距22~26厘米、株距10~15厘米,開深6~7厘米的溝,將種根莖放入溝內,覆土3~5厘米,澆水,保持畦麵濕潤,40天左右出苗。如用種子繁殖,在種子采收後,要立即沙藏,待第圖65?黃精二年春分節前後播種。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要經常鬆土鋤草,苗高10厘米時結合施肥進行培土,以後每年要追肥一次,植株怕陽光曝曬,要注意遮蔭,雨後不要積水時間過長,否則易爛根。
③主要病蟲害:蟲害有蠐螬和地老虎咬食根莖,可用80%以上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製成毒餌誘殺。
收獲加工?用根莖繁殖的2年收獲,在寒露節或春分節刨收。挖出根狀莖,除去泥土和須根,洗淨,上鍋蒸10~20分鍾後取出,晾曬至半幹,反複晾曬揉搓,達到光亮無硬心程度,直至幹透為止。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不規則的圓錐形,頭大尾細,肥厚,肉質。表麵黃白色或黃棕色,全體有皺紋,成波狀環節。斷麵淡褐色,半透明,角質樣,並有多數黃白色點狀筋脈。以塊肥潤,色透明者為佳。
功能?補脾潤肺,生津強筋骨。
安?國?黃?藥?子別名?黃獨、零餘薯。
來源?為薯蕷科植物黃藥子DioscoreabulbiferaL.的幹燥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塊莖單生,扁球形或圓錐形,外皮棕黑色,密生須根。莖圓柱形,綠色或紫紅色,光滑無毛,葉腋有黃褐色扁球形珠芽。葉互生,葉片卵狀心形,先端銳尖,基部寬心形,全緣。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小而多,黃色,穗狀花序腋生。蒴果,長橢圓形,下垂有三翅。種子一麵有翅。
·99·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以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和黏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珠芽和塊莖繁殖。秋季收下珠芽,塊莖於冬前挖出,均放屋內或窖內沙藏,每擺放一層珠芽或塊莖蓋一層粗沙,這樣交互放置,翌年春季取出栽種。穴栽,按行距50厘米,開深3~6厘米的溝,每隔20厘米栽植珠芽(或塊莖)1枚,覆土3~5厘米,10~15天出苗。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要及時鋤草、澆水、鬆土。當藤長30厘米左右時應搭架,供植株攀援生長。
收獲加工?秋末上凍前采挖塊莖,去掉莖葉,洗淨泥土,橫切成厚0.5~1厘米的片,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塊莖在產地趁鮮切成類圓圖66?黃藥子形或長圓形的薄片,大小不等。外片棕黑色,有皺紋及多數棕黃色凸起的須根痕,有的具殘留細小硬須根。切麵黃白色至棕黃色,有橙黃色麻點。質脆而硬,易折斷,斷麵黃白色有粉性。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斷麵白色,顯麻點者為佳。
功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癭。
安?國?黃?芩別名?黃金茶、爛心草、山茶根。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粗壯,略呈圓錐形。外皮棕褐色。莖叢生四棱形,葉對生,有短柄;葉片披針形,長1.5~4厘米,全緣,稍反卷,上麵無毛或被疏毛,下麵有黑色腺點。總狀花序生於枝的上端葉腋,花偏向一側;苞片葉狀,花萼2唇形,上唇有盾狀附屬物;花冠2唇形,藍紫色。小堅果近球形,黑褐色。圖67?黃芩·100·生長習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以陽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每畝需種子2公斤左右。
一般不采用育苗移栽方法。
直播:冬前播種和春天播種均可,冬前播比春播出苗早。在晚秋作物收獲後,進行條播,按行距20厘米左右,劃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撒於溝內,覆土澆水即可。
冬前播當年不出苗,翌年清明節前後出苗。春播宜在春分至穀雨節播種。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先間苗,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距6厘米定苗,為了節約苗子,把間苗時撥下的小苗,可仿照直播的株行距另行移栽。要經常注意鬆土鋤草,追肥1~2次。
③主要病蟲害:雨季如積水時間較長,易發生根腐病,要注意排水防澇。蟲害有地老虎和蠐螬,可用90%敵百蟲原藥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藥用根。生長二三年後,於霜降節收刨,將根刨出,去掉蘆莖,泥土,曬至半幹,撞去外皮,再行晾曬幹透。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錐形,稍扭曲,大小不等。外表黃色並殘留有土棕色的栓皮痕跡,有扭曲縱紋及多數瘤狀支根痕。質硬且脆,易折斷。斷麵不平,淺黃色,中間呈紫棕色片狀枯朽圓心。遇潮濕及冷水即變為綠色。以條長,質堅實,表麵較光滑,色黃者為佳。
功能?消熱燥濕,止血、安胎。
安?國?續?斷別名?山蘿卜。
來源?為山蘿卜科植物續斷DipsacusjaponicusMiq.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
根長圓錐形,外皮黃褐色多皺紋。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具棱和淺槽,棱上有較粗糙的刺毛。葉對生,基生葉有長柄,多為羽壯深裂或3裂;莖生葉多為3~5羽狀分裂;頂端裂片大,兩側裂片小,裂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葉柄有粗糙的刺毛。頭狀花序球形、頂生,總苞片數枚,每花外有一倒卵形苞片,先端有刺毛突出,花冠紫紅色。瘦果橢圓狀楔形,有明顯的四棱,淡褐色。圖68?續斷·101·生長習性?喜向陽濕潤環境,耐寒,適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多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清明至穀雨節,選地施足基肥,整地做畦,按行距30厘米,劃1.5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鋤推平,澆水。要保持畦麵濕潤,約15天可出苗。每畝需種子約2公斤。
育苗移栽:在春分節選地做好苗床,先澆一次大水,水滲後將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然後覆細土,以蓋嚴種子為度,為增溫保墒,可用塑料薄膜覆蓋畦麵,出苗後逐漸揭去。苗高6~10厘米時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移栽定植,埋實後澆水。
②田間管理:直播的,出苗後及時鬆土鋤草,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定苗。當苗高30厘米時,每畝追施硫酸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10公斤,施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上凍前要澆一次凍水,蓋一些圈肥,第二年春,返青前將糞塊砸碎摟平。
③主要病蟲害:春末夏初易發生蚜蟲和粉蝶的幼蟲為害葉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治,或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噴治。
收獲加工?藥用根、葉。根:用種子直播的2~3年收獲;育苗移栽的1~2年收獲。秋分至寒露節將根挖出,除去根頭、須根及泥土,陰幹或烘幹。葉: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條狀圓柱形,略扁縮,稍彎曲。表皮土褐色或灰褐色,有扭曲的縱皺溝紋並有少數須根痕和橫裂皮孔。新貨質柔韌,陳貨變硬,易折斷,斷麵不平,灰綠色或棕色,中心木部淡褐色,維管束呈放射狀排列。以根條粗長,無莖蘆及須根、質柔韌,內灰綠色者為佳。
功能?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
安?國?銀?柴?胡別名?牛肚根、土參。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StellariadichotomaL.var.lanceolotaBge.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主根圓柱形,外皮淡黃色,頂端有許多疣狀的殘基痕跡。
莖直立而纖細,節明顯,上部二叉狀分岐,密被短毛或腺毛。單葉對生,無柄,葉片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麵綠色,疏被短毛或無毛,下麵淡綠色,被短毛。花單生於葉腋,花小白色,蒴果近球形,成熟時頂端6齒裂,種子1~2枚。
圖69?銀柴胡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多野生於溝旁·102·田野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根部入藥。春、秋季刨采,去淨泥土、莖葉,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表麵淡黃色或黃白色,有凹陷的須根痕,俗稱“砂眼”,頭部有近白色密集的疣狀凸起,俗稱“珍珠盤”。質輕泡而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麵有裂隙,皮部薄,木部有黃白相間的放射狀花紋。
以條長均勻,外皮淡黃色,斷麵黃白色為佳。
功能?清熱涼血。
安?國?商?陸別名?當陸、花商陸。
來源?為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acinosaRoxb.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0厘米左右,無毛。根粗壯肉質,圓錐形,外皮淡黃色。莖直立,肉質,上部多分枝,綠色或紫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初白色,後漸變淡紅色,花序直立,雄蕊8,心皮8~10,離生。漿果扁球形,熟時紫黑色。種子腎圓形,扁平,黑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氣候,不耐嚴寒,不能在田間越冬,如冬季防寒措施得當也有越冬的可能。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也可分株繁殖。
直播:於清明至穀雨節,選地施足基圖70?商陸肥。深翻做畦,按行距40厘米,劃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撤入溝內,覆土,澆水。
育苗移栽:驚蟄至春分節在整好的畦內,條播或撒播。條播可順畦按行距10~14厘米,開2厘米左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覆土澆水即可;撒播在畦內橫劃很多小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撤在畦內,摟平,澆水。
分株繁殖:於清明前後將越冬的老根挖出,分劈數塊,另行栽植。
②田間管理:直播的苗高10~14厘米時,按株距35厘米左右定苗。定苗後要經常鬆土鋤草。育苗的應在苗高10~14厘米時移栽,株、行距同直播。苗高35厘米左右時,追施一次複合肥,並隨後培土,以利根的生長。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容易發生根腐病,要注意及時排水。
·103·收獲加工?於寒露節收刨。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莖葉,去淨泥土,趁鮮切0.5厘米厚的橫片,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為橫切的不規則片狀,大小不等,外皮黃白色或淡棕色,邊緣皺縮。切麵淺黃棕色,形成多個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質硬。以片大、色白、粉性足、環紋明顯者為好。
功能?瀉水、利尿,消腫。此品有毒,用時要遵照醫囑。
安?國?棉?花?根?皮別名?棉柴根皮。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草棉GossypiumherbaceumL.的幹燥根皮。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1.5米。
單葉互生,有柄,葉片掌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單生於葉腋,花瓣5片,黃色,中心淡紫色。蒴果卵圓形,先端突出如嘴,通常3~4裂。種子斜卵形,被白色長棉毛和短纖毛。
生長習性?喜溫暖,耐幹旱,廣為栽培。
收獲加工?藥用根。秋後摘完棉花後刨采。去淨泥土,曬幹。
圖71?草棉功??能?補氣血,止咳平喘。
安?國?紫?薇別名?搔癢樹。
來源?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樹皮褐色,小枝四棱形。單葉對生或近於對生,上部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有短柄,基部寬楔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花淡紅色,花萼半球形,頂端6淺裂;花瓣6,近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缺刻。蒴果近球形,開裂,種子有翅。
生長習性?喜溫暖向陽環境,稍耐寒。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種植方法:用扡插、壓條或分株法繁殖。
扡插法:多在春季進行,剪取1~2年生枝條,長約30厘米,按行距10厘米、·104·株距5厘米,插於苗床中。
壓條法:在穀雨節,幼芽萌發前,用徒長枝或嫩枝壓條。
分株繁殖:在早春芽萌動時進行。
收獲加工?藥用部分主要是根,但葉、花、皮亦可藥用。
根:全年可采,或在秋季刨采,去淨泥土,鮮用或曬幹。
葉、花:夏季采集,鮮用或曬幹。
皮:夏季收集脫落的栓皮,曬幹。稱紫荊皮。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圓柱形,多分枝。
表麵土棕色,有細縱皺紋,外皮疏鬆,多為膜質脫落,有稀疏支根及須根。質堅硬、斷麵黃白色,纖維性。以身幹、根條粗長,無圖72?紫薇雜質者為佳。
功能?消熱解毒,除濕利尿,活血止痛。
安?國?景?天?三?七別名?土三七、長生景天。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SedumaizoonL.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根狀莖肥厚,肉質,近木質化。莖自根狀莖發出,直立。單葉互生或近對生,肉質無柄,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無梗,黃色。蓇葖果成星狀排列。種子平滑。
生長習性?喜陽光,耐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砂質壤土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分株、扡插和種子繁殖。
分株繁殖:在秋末和初春,將生長1年後圖73?景天三七的植株刨出,分成若幹小株,每小株必須有芽·105·眼,然後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栽植,栽後澆水。
扡插繁殖:夏至到大暑期間,剪取地上莖,截成25~30厘米的小段,扡插後保持土壤濕潤。行、株距與分株法同。
種子繁殖:清明至穀雨節,選地做畦,按行距20~25厘米,在畦麵劃出淺印,將種子加拌沙土均勻撒在印上,用鋤推一遍,覆土,澆水。溫度保持18~20℃。20天可出苗。
②田間管理:扡插或分株栽植後,要及時澆水、鬆土、鋤草。苗高17厘米左右時追肥1次。用種子繁殖的,苗期要注意鬆土、鋤草。苗高7~10厘米時,間苗1次,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
收獲加工?於寒露節前後收刨,挖出根莖,去淨泥土。此品不易幹燥,需烘幹。全草:夏、秋間開花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呈塊狀,肉質。支根圓柱形或似圓錐形。不易幹燥,幹後質鬆,暗褐色,表麵不平,呈剝落狀。幹燥全草,莖為青綠色,易折斷,中間空心,葉皺縮,灰綠色,以身幹、色綠、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祛瘀止血,消腫止痛。
安?國?萱?草別名?金針、黃花菜。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fulvaL.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根膨大部分肉質紡錘形。
葉基生成叢,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抱莖,全緣。花葶高出於葉上,長約1米,花6~12朵,集成傘房花序頂生,花橙黃色,花梗短。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可在溝邊、路邊、田埂等處栽培。於肥沃和濕潤的土壤中生長最好。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將母株挖出,每一株分出3~6株不等,每株需帶有完整的芽頭。栽種時按行距1米、株距50厘米開穴,穴深30厘米,將腐熟基肥施入穴中,每穴栽1株,栽後覆土、壓實,澆水。
②田間管理:適時鬆土、鋤草。在生長期中,追施糞肥2~3次,開花前施磷肥1次。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後,用刀割除,並覆土1層,以利越冬。
③主要病蟲害:蟲害主要有蚜蟲,可用40%樂圖74?萱草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
·106·收獲加工?藥用根。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圓形疙瘩頭狀。表麵灰黃色或土黃色,有橫紋及縱紋,外皮薄,易剝落,質疏鬆而輕軟,斷麵白色或棕黃色,木部小,不明顯,髓部通常成空洞。
以根頭粗大,表麵灰黃色,無殘莖者為佳。
功能?清熱利尿,止血。
安?國?掌?葉?半?夏別名?獨角蓮、南星。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幹燥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地下塊莖幼時近球形,漸變為扁柿形,常有數個瘤莖,形成虎掌形。葉從球莖頂湍生出,葉片掌狀分裂,葉柄纖細柔弱,小葉9~11片。肉穗花序頂生,雌雄同株。漿果卵圓形,綠色,成熟後白色,內含1枚種子。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喜肥、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較佳。耐寒,能在田間越冬。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地下球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球莖繁殖:於春季清明至穀雨節播種。先選土地,施足底肥,翻整做畦,將頭年貯存的球莖取出,依據芽眼多少,縱切成若幹小塊,晾半天,待傷口愈合後進行栽種。順畦按行距20~26厘米開溝,將種秧芽眼向上按株距14~16厘米栽植,覆土3厘米,澆水。
每畝用種秧50~75公斤。
種子繁殖:即育苗移栽。春季於清明至穀雨節,秋季於立秋節進行播種,在整好的地上條播,行距6~10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然後覆土澆水。
秋播1周可出苗;春播需半個月時間。翌年春季移栽圖75?掌葉半夏定植。
②田間管理:幼苗期要及時澆水、鬆土、鋤草。掌葉半夏喜肥、水,生長期要追肥2~3次,以氮、鉀肥為主,或追施複合肥,追肥後要增加澆水次數,如不計劃采種,可將花序摘下,使養分集中可促進球莖增重。
③主要病蟲害:幹旱時易發生紅蜘蛛,可用1%馬拉硫磷粉劑噴粉,每畝1.5~2公斤或用50%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收獲前10天禁用)。
收獲加工?藥用地下球莖。球莖繁殖的當年收獲,育苗栽種2年後采收。於秋分·107·至寒露節葉子枯黃時采刨。挖出球莖,洗淨泥土,去掉莖葉,裝入麻袋內(裝量要適宜,不要裝得過多),放在木板上搓去外皮,倒出用水洗淨,再用竹刀剝去凹陷處的外皮,然後按1100公斤鮮掌葉半夏用硫磺200克的比例熏1次,曬幹。
掌葉半夏有毒。加工時要帶橡皮手套或在手上擦一些油脂,防止皮膚發癢,紅腫;工作結束後,要洗淨手,以免中毒。
選留采種的單株可於收獲時進行。收刨時期選扁圓形,有凹陷的球莖作種秧,冬季貯存到窖內。窖內溫度保持5℃左右為宜。
藥材形狀與質量?塊莖近球形,直徑3~4厘米,外皮粗糙,褐色,有時尚留有已枯葉柄的基部。剝去外皮為類白色而呈粉狀,上部散有細凹點,與半夏在外形上很難區別,但一般形體比較大。
功能?祛痰、解痙、消腫。
安?國?黑?三?棱別名?荊三棱、泡三棱。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Scirpusfluviatilis(Torr.)A.Gray的幹燥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通常單一,間或有分枝,常膨大,末端具塊莖,黑褐色。稈高大粗壯,高70~150厘米,銳三棱形,直立,光滑。葉互生,窄條形,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全緣。複穗狀花序,多數花穗於莖頂聚成無梗傘形花叢,小穗長圓形,穎長橢圓形。瘦果倒卵形,褐色。
生長習性?喜潮濕溫暖環境,多野生於田邊、道旁、原野及河旁。
收獲加工?藥用塊莖。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淨,削去須根,曬幹後撞去外皮。
藥材形狀與質量?撞去外皮的塊莖近圓形,削去外皮者下端略呈錐形。表麵灰白色,有殘餘的根莖疤痕及未去淨的外皮黑斑。質輕而堅硬,入水後稀下沉。難折斷,碎斷麵平坦,黃白色或棕黃色。以個大,堅實者為佳。
功能?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圖76?荊三棱·108·安?國?槁?本別名?遼槁本。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遼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莖短,呈不規則塊狀,著生多數須根,外皮深褐色,斷麵黃色。莖直立,圓柱形,中空常帶紫色。基生葉早枯,莖生葉互生,在下部和中部的葉有長柄,基部鞘狀包莖,2~3回3出羽狀複葉,最終小裂片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缺刻,上麵綠色,下麵灰綠色。複傘形花序頂生,傘梗6~19個,不等長,花瓣5,橢圓形,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果棱具窄翅。
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怕高溫,耐嚴寒,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根芽繁殖。選地後,施足底肥,翻耕做畦。
春栽於清明至穀雨節,秋栽於寒露節。
先將母株刨出,每株分成3~4小株,按行、株距各30厘米開穴栽植,每穴栽1~2株,春栽覆土至根芽上3~5厘米,秋栽將芽埋嚴。春栽10~14圖77?遼槁本天萌芽出土,秋栽的至翌春出苗。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注意澆水、鬆土和鋤草。返青前施圈肥1次,將糞搗碎,開溝施入。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容易爛根,應注意及時排水。地下害蟲有蠐螬咬食根部,可用90%敵百蟲原藥稀釋1000~1500倍液澆注。
收獲加工?藥用根及根狀莖,栽種2~3年後的白露至秋分節刨收,去淨莖葉、泥土,切片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或團塊狀,根莖上圓孔不太明顯,有分枝,表麵灰棕色至黑棕色,質硬,斷麵淡黃色或黃白色。以香氣濃、根莖粗壯者為佳。
功能?發散風寒,祛濕止痛。
·109·安?國?威?靈?仙來源?為毛茛科植物Clematischinensis?Osbeck的幹燥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木質藤本。莖、小枝近無毛或疏生短柔毛。1回羽狀複葉;小葉片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為線狀披針形、卵圓形,頂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形、寬楔形至淺心形。圓錐狀聚傘花序,多花,萼片白色,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瘦果扁,卵形至寬橢圓形。6月至9月開花,8月至11月結果。
生長習性?生山坡、山穀灌叢中或溝邊、路旁草叢中。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山地棕壤土或沙質壤土為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8~9月采收成熟的種子,可春播或秋播。秋播於10月上、中旬,春播於4月上、中旬。種子直播多采用條播。順畦按行距25~30厘米開2~3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後輕輕鎮壓,澆透水,畦麵覆蓋樹葉或稻草2~3厘米,出苗時將覆蓋物撤除。苗高3~5厘米時適當間苗,苗高8~10厘米時,按株距20厘米定苗。
做畦時留少許細土置於畦旁或作業道,摟平畦麵,將種子均勻撒播於畦麵,覆土1~1.5厘米,畦麵用稻草或樹葉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出苗時撤去覆蓋物。育苗用種子量多於直播田,畝用種子4公斤。苗高3~5圖78?威靈仙厘米時適當間苗。畝可產苗7~8萬株,可栽10畝地左右。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帶土移栽,也可於1年生苗枯萎後起根苗或第二年春移栽。也可以壟栽。畝栽苗6000~8000株。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千克,耕翻深20~25厘米,整平耙細,做寬1.2米的畦或做壟(壟的大小依據栽的密度等定)備用。
田間管理:②中耕除草出苗後及時除草,防止草荒,結合除草適當中耕。間苗補苗出苗後苗高3~5厘米時間苗,苗高8~10厘米時定苗,對缺苗處及時補苗。防旱排澇出苗前後遇幹旱天氣要及時澆水,雨季做好排水。追肥苗高10~15厘米時,適當追肥。摘蕾除留種田外,在植株現蕾期將花蕾全部摘除,以減少養分的消耗。搭架當苗高30~50厘米時,用樹枝等架材在行間搭架,供植株攀緣生長,避免莖、葉堆聚纏繞在一起,因通風透光不良而影響生長。
功能?祛風濕、利尿、通經、鎮痛。
·110·安?國?祁?花?粉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幹燥根。
收獲加工?秋、冬二季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斷或縱剖成瓣,幹燥。
藥材形狀與質量?安國祁花粉呈不規則圓柱形、紡錘形或瓣塊狀,長8~16cm,直徑1.5~5.5cm,表麵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細根痕及略凹陷的橫長皮孔,質堅實,斷麵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橫切麵可見黃色木質部略呈放射狀排列,縱切麵可見黃色條紋狀木質部。質細嫩,粉生足,色潔白,纖維少,味微苦。
圖79?祁花粉用途及功效?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消腫排膿。
安?國?白?及來源?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幹燥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塊莖肉質,白色,具2~3叉呈菱角狀,有須根,常數個並生。總狀花序頂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紅色,花瓣不整齊。
蒴果圓柱形,上有6條縱棱,兩端稍尖。種子細小,多數。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及有兩種,還有一種花黃白色,葉條狀披針形,為狹葉白及。在紫紅花中,又有大種、小種之分,其中以大種塊莖產量較高。
生長特性?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鬆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上或腐殖質壤土,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地塊。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撒施三元複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1次,圖80?白及·111·把土整細、耙平,做寬130~150厘米的高畦。
繁殖方法:用種子播種較難,分塊莖繁殖較易。9~11月初將白及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草木灰後栽種。開溝溝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塊莖1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濕,3~4月出苗。畝用種苗100公斤。
②田間管理:中耕除草。白及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種植好噴灑乙草胺封閉。
5~6月份白及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得很快,進行除草。除草結合摟鬆畦麵,除草時要淺鋤,免得傷根。
追肥。白及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雜草叢生。
灌溉和排水。白及喜陰,經常保持濕潤,幹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1次水。白及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③主要病蟲害:地老虎、金針蟲,可人工捕殺和誘殺或拌毒土,用地蟲絕施入床上。
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床上。
收獲加工?白及種植2~3年後,9~10月份地上莖枯萎時,挖塊莖去掉泥土,進行加工。將塊莖單個摘下,剪掉莖稈,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後,洗淨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鍾,取出烘至全幹。去淨粗皮及須根,篩去雜質。一般畝采收鮮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112·二、全?草?類安?國?小?薊別名?剌兒芽、紮紮嘴。
來源?為菊科植物小薊Cephalanoplossegetum(Bge.)Kitam.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
莖直立,無毛或有蛛絲狀綿毛,少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或鈍圓,無柄,全緣或有波狀疏鋸齒,有金黃色小刺。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或枝端,雌雄異株,花冠細管狀;紫紅色。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略扁平,無毛,冠毛羽毛狀,淡褐色,在果熟時圖81?小薊稍較花冠長或與之等長。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很強,多野生於路邊、溝旁、田間、荒地及雜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部位除地上全草外,蟲癭(小薊疙瘩)亦可藥用。
全草:夏、秋當花開放前采集,去淨雜草,曬幹。
蟲癭(小薊疙瘩):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幹。
功能?涼血止血。
安?國?馬?利?筋別名?蓮生桂子花。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馬利筋Asclepiascurassavica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有乳汁,高50~80厘米。圖82?馬利筋·113·莖單一或稍分枝,節明顯,幼枝被白色柔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狹窄成柄,全緣。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有梗,有花7朵左右;萼5深裂,裂片條形,花冠輪狀5深裂,紫紅色。蓇葖果形如鳥嘴,長6~8厘米。種子多數,棕黑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向陽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少有栽培。
收獲加工?全年可采,曬幹備用或鮮用。
功能?消腫止痛,止血。
安?國?馬?齒?莧別名?馬生菜,馬齒菜。
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oleracea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莖下部匍匐,莖上部略微斜生,側枝分散,肉質,全株光滑無毛,綠色或帶淡紫色。單葉對生或近互生,葉柄極短,葉片肉質肥厚,倒卵形或匙形,先端圓,基部寬楔形,因形似馬齒,故名“馬齒莧”,全緣,上麵深綠色,下麵暗紅色。
花兩性,較小,黃色,3~5朵簇生於枝頂端。
蒴果圓錐形,棕色,自腰部開裂。種子多數,黑褐色,有小疣狀突起。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較強,生於田間、荒地、路旁等地和較潮濕的地方。
圖83?馬齒莧采集加工?夏、秋開花時均可采收,去淨雜草和根,鮮用或幹用。幹用須用沸水略燙、略蒸後及時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全草皺縮卷曲成團,綠褐色發黑,莖細有縱溝,葉長卵狀,幹後容易睨落。以幹燥、綠褐色、整齊不碎、葉多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安?國?馬?鞭?草別名?馬鞭梢、鐵馬鞭、狗牙草。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以上。莖直立,基部木質,莖上部多分枝,四·114·棱形,棱及節上疏生硬毛。葉對生,基生葉有柄,莖生葉無柄;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通常3裂,裂片作不規則的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鋸齒,兩麵被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藍紫色小花,花冠漏鬥狀。蒴果長方形,包於萼內,成熟時開裂成4個小堅果。
生長習性?喜陽光,耐幹旱,忌水浸,對土壤要求不嚴。多野生於樹下、田間、道旁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夏、秋季采割,去淨雜質,曬幹。
藥材形狀與質量?幹燥莖呈六棱形,每麵有明顯的縱溝,表麵灰綠色或黃綠色,質硬易折斷,斷麵纖維狀,中央有白色的髓,或空洞。葉皺縮,圖84?馬鞭草卷曲,多破碎不全,花與果實多已脫落。以身幹、色綠、無根、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截瘧殺蟲,利尿消腫,通經散瘀。
安?國?馬?藺?子別名?馬蓮。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馬藺Irispall-asiiFisch.varchinensisFisch.的幹燥種子。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5~30厘米。根狀莖短而粗壯,有多數堅韌而垂直入地的細根。葉基生,條形,成叢,革質,堅韌,全緣,下部帶紫色。花葶從葉叢間生出,有花1~3朵,生於花莖頂端,淡藍紫色,每花有1條狀披針形苞片。蒴果紡錘形,具3棱,先端具一尖喙。種子多數,紅褐色,多為不規則的圓形,有棱。
生長習性?喜溫和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圖85?馬?藺·115·嚴,但以排水良好的夾砂土栽培為佳。
栽培技術?分株繁殖。多在春季未發芽前進行。把預定栽植的土地翻耕做畦,另將老株挖出,分成若幹小叢,每叢留有幼芽2~3個,按行、株距各30厘米開穴栽種,每穴栽1小叢,埋實,澆水。
收獲加工?除種子入藥外,花、根亦可供藥用。秋季果實成熟時剪下果穗,晾曬後,搓下種子,去淨雜質,曬幹。夏季花盛開時采摘,陰幹備用。秋季收取果實後可挖根,洗淨,切段曬幹備用。
功能?種子:清熱利濕,止血解毒。花:清熱涼血,利尿消腫。根:清熱解毒。
安?國?牛?筋?草別名?蟋蟀草、路邊草、霸王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indica(L.)Gaertn.的幹燥根。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
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須根細而密,葉片條形,扁平或卷折,中脈顯著突起。穗狀花序2至數個呈指狀排列於莖頂端,小穗扁平,無柄,緊密排成2行,生於穗軸的一側。穎果。
生長習性?安國牛筋草?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喜陽光,耐幹旱。野生於田邊、路旁、草叢。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和根。
全草:夏季采割,鮮用或曬幹。
根:春、秋收刨,洗淨,曬幹。
功??能?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圖86?牛筋草安?國?水?接?骨?丹別名?水丁香。
來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葉菜EpilobiumhirsutumL.的幹燥根、花、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密生白色長柔毛及短腺毛。下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葉片矩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基部無柄,略抱莖,兩麵有長柔毛。花單生於枝上部葉腋,淡紫色,花萼筒狀,4裂,花瓣4,寬倒卵形,頂端凹缺成2裂。蒴果圓柱形,有短腺毛,開裂。
·116·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生於溝邊、低窪地及坑塘四周。
收獲加工?藥用根、花、全草。
根:秋季刨采,去淨泥土,鮮用或曬幹。
花:夏季采集,曬幹。
全草:隨時可采,去淨泥土,鮮用或曬幹。
功能?理氣活血,去腐生肌,清熱降火。
安?國?龍?葵別名?天茄子、黑茄子。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nigrumL.的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基部有時木質化,有縱直棱線,沿棱被細毛。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形或近菱形,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或有疏波狀齒,無毛或被疏毛。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花梗下垂,花冠白色,鍾形。漿果球形,垂生,熟時紫黑色,基部有宿萼。圖87?柳葉菜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適應性強。多野生於田邊、路旁、坡地和草叢中。
收獲加工?地上全草藥用外,果實亦可藥用。
全草:秋季采割,揀淨雜質,曬幹。
果實:秋季果實由綠色變黑紫色時采摘,曬幹,用時打碎。
藥材形狀與質量?全草以帶根及果穗、莖葉色綠、果實紫黑、幹燥、無夾雜物者為佳。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
圖88?龍?葵·117·安?國?節?節?草別名?土木賊、筆杆草。
來源?為木賊科植物節節草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黑褐色。莖基部多分枝,灰綠色,中空,表麵有脊棱6~20條,粗糙,節明顯。葉輪生,退化,下部聯合成筒狀鞘,包被節間基部,鞘筒疏鬆,鞘齒短三角形,黑色,有易落的膜質尾尖,每節有小枝2~5個。孢子囊穗頂生,矩圓形,有小尖頭,無柄,黃褐色,孢子葉六角形,盾狀著生,排列緊密,邊緣有長形孢子囊。
生長習性?喜溫暖,耐幹旱,生於路旁、沙地、河邊及田野中。圖89?節節草收獲加工?全草入藥。夏秋季割取地上全草,洗淨曬幹。
功能?清熱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咳。
安?國?白?屈?菜別名?山黃連、八步緊、斷腸草。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嫩綠色,外麵有白粉,多分枝,具白色細長柔毛,斷之有黃色汁液外流。葉互生,1~2回羽狀分裂,裂片倒卵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鈍齒,葉背疏生白毛,有白粉。花數朵傘形排列,頂生和腋生,黃色。
蒴果條狀圓柱形,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種子細小,卵球形,暗褐色,生網紋。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一般土壤都可栽培,但以疏鬆、肥沃的土壤較好。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圖90?白屈菜怕積水。
·118·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播種法或分株法繁殖,每畝約需種子1~1.5公斤。
種子繁殖:選好地,施足基肥,耕耙整平,做畦。於清明至穀雨節播種,條播,行距27~35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用鋤推平覆土,澆水。
分株繁殖:於春末或秋初將生長1~2年後的老株挖出,分成3~5小株,按行距27~35厘米、株距20~27厘米,開穴栽植。栽後埋實,澆水。
②田間管理:用種子繁殖的,苗出齊後,間去擁擠苗,當苗長出5~6片葉時定苗,株、行距可參照分株繁殖法。幼苗生長期,要經常鬆土、鋤草,小水勤澆。
苗高15厘米時,結合培土進行施肥,每畝可施尿素10公斤。
③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易發生根腐病,要注意及時排水。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用種子繁殖的,當年寒露節前後半籽半花時收割;分株栽植的1年收割2次,第一次於芒種節前後,第二次在寒露節前後,割下曬幹入藥。
功能?鎮痛止咳,解毒利尿。
安?國?仙?鶴?草別名?龍芽草、脫力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varjaponica(Miq.)Na-kai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長柔毛,根狀莖橫走,褐色,短圓柱狀,莖直立,綠色,老時帶紫色,上部分枝,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7~21片,大小相間排列,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兩側邊緣各有尖鋸齒7~13個,兩麵均綠色,有長柔毛,下麵有腺點。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近無柄,黃色。瘦果橢圓形,包於具鉤的宿存花萼中。
生長習性?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砂質壤土種植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播種或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在清明至穀雨節播種,翻整土地,做畦。條播按行距30厘米劃淺溝,將子均勻播入,覆土澆水。
分株繁殖:在早春或秋末,將植株挖出,圖91?龍芽草按株叢大小分成若幹小簇栽植。行、株距同上。
②田間管理:苗出齊後,間去擁擠苗。苗·119·高5厘米時,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第一年生長緩慢應及時澆水,鋤草,6~7月份可追肥1次,第二年生長較快,應加強肥水管理。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根、幼芽。
全草:夏、秋季開花時采割,去淨雜質,曬幹。
根:秋季挖取,去淨泥土,曬幹。
幼芽:春季幼芽出土時,刨采帶根之全草,去淨泥土,曬幹。
功能?全草:收斂止血,消炎,補虛。幼芽:驅蟲。
安?國?半?枝?蓮別名?並頭草、小韓信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莖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四棱形,不分枝或少分枝。葉對生,莖下部的有短柄;上部的近無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楔形或心髒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輪傘花序頂生,集成偏側總狀花序,花萼2唇形,花冠唇形,淺藍紫色。
小堅果卵形,或球形,有細瘤點。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多野生於土坡、草地、田野或陰濕處。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於夏季開花時采收地上全草,去其雜質,鮮用或曬幹。
圖92?半枝蓮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安?國?祁?薄?荷本品在安國栽培時間較長,清朝乾隆年間所修《祁州誌》已有記栽。以質地純正著稱,被譽為“祁薄荷”。據解放初期華北區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藥物館資料記載:“薄荷主要產地為安國縣,銷於華北各地,年銷量30多噸。”別名?蘇薄荷。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幹燥全草。
·120·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莖四棱形,直立或稍傾斜,棱角或節上密生白毛。全株有清涼濃香。葉對生,葉片長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麵均有毛。花小,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外被疏短毛,先端5裂,花冠2唇形,紫色或淡紅色,上唇微凹,下唇3裂。小堅果長卵形,藏於宿萼內。
生長習性?喜陽光、濕潤環境。耐寒,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為佳,不宜連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主要由根莖繁殖,很少用種子繁殖。
根莖繁殖:於冬前和春初栽種均可。選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耠子耠成6~10厘米深的溝,後用三齒鎬將溝底蹚一下,然後將截好的種根(選白色而肥大的種根截成圖93?薄?荷8厘米左右的小段)均勻撒入溝內,用鐵耙摟平,澆水。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要及時鬆土鋤草,苗高16~20厘米時,可適當追施一些氮肥,並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大暑節收割第一次,割後過3~4天結合澆水進行追肥。
③主要病蟲害:有鏽病和白星病,可用1∶1∶2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收獲前25天停止用藥。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的幼蟲,為害莖葉。小地老虎,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穴毒殺;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利用其假死性進行捕殺,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治。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1年收獲2次,第一次在大暑節前後(當植株開花時),第二次收割在寒露節前。要去淨雜草,曬幹。
功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安?國?老?鸛?草別名?老鴉嘴、老鴰筋。
來源?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stephanianumWilld.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根紡錘形。莖纖弱,平鋪或斜上,淡紫紅色,具鈍棱,密被白色直生毛。基生葉成叢,莖生葉對生,有柄;葉片2~3回·121·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3~9對,基部下延,小裂片窄條形,被疏毛。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常2~6朵聚生於細長花序梗頂端,花瓣5,藍紫色,倒卵形。蒴果,被白色長柔毛,先端長喙狀,長3~5厘米,形如老鴰嘴,成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種子長倒卵圓錐形,褐色。
生長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耐幹旱。多野生於路旁、田間及雜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秋季割取地上全草,曬幹。
功能?祛風濕,活血通經,清熱止瀉。
安?國?血?見?愁圖94?牻牛兒苗血見愁為止血用藥,每次投藥用量頗小。
本品在安國有多年采集加工的曆史,20世紀60年代,安國製藥廠曾把血見愁加工為成藥血見愁片,在臨床使用中頗受患者歡迎。
別名?地錦草(植物名)、鋪地錦、花手絹。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地錦EuphorbiahumifusaWilld.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平鋪草本,有白色乳汁。莖細,自基部分枝,帶紅紫色,有毛。
葉對生,矩圓形,頂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杯狀花序,單生於葉腋,總苞片倒圓錐形。蒴果三棱狀球形。種子卵形。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喜陽光,耐幹旱。生於原野荒地、路旁及田間。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秋季采割,塗淨雜質,曬幹入藥。
功??能?止血。圖95?地錦·122·安?國?劉?寄?奴別名?黃花茵陳、鈴茵陳。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honostegiachinensisBenth.的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全體有短毛,莖直立,上部分枝。葉對生,有短柄,羽狀分裂,裂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花單生於葉腋和枝頂,密集成穗形總狀花序,花萼長筒狀,膜質,有棱10條,先端5裂,花冠唇形,黃色。蒴果窄長橢圓形。種子多數,黑色。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喜溫暖,耐幹旱。
多野生於路旁、草叢、田埂等處。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立秋至白露節采割,去淨雜質,切段,鮮用或曬幹。
功??能?清熱利濕,活血祛瘀,止痛。圖96?陰行草安?國?雞?眼?草別名?掐不齊。
來源?為豆科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striata(Thunb.)Schind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
莖直立,多分枝,莖和分枝均有白色向上的毛。
3出複葉互生,小葉倒卵形或矩圓形,先端渾圓,有小突刺,基部楔形,全緣,中脈及葉緣具白色長毛。花1~3朵腋生,花梗有關節,萼鍾狀,深紫色,花冠淡紅色。莢果卵狀矩圓形,通長較萼稍長或長不過萼的1倍。
生長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耐旱。生於荒坡、路旁、溝邊、田間空地上。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夏、秋間采收,鮮用或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圖97?雞眼草·123·安?國?祁?州?一?枝?蒿別名?小飛蓬。
來源?為菊科植物小飛蓬Erigeroncanadensis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140厘米。
全株綠色,具脫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長7~10厘米,寬1~1.5厘米,邊緣有齒裂或全緣,有緣毛;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徑約5毫米,具長柄,多數集於莖上部而形成圓錐花序,總苞的苞片條形,邊緣舌狀花白色,中央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略有毛。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喜溫暖濕潤氣候。生於田野、路旁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夏、秋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圖98?小飛蓬安?國?旱?蓮?草別名?鱧腸(植物名)、旱蓮、墨旱蓮。
來源?為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pro-strata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
莖、葉折斷數分鍾後,斷口處即變藍黑色,故別名墨旱蓮。全株有白色粉毛。莖基部常匍匐著地生根,漸生後直立,基部分枝,圓柱形,綠色或帶紫紅色。葉對生,無柄或短柄,葉片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有細鋸齒或全緣。頭狀花序,單生葉腋或枝頂,總苞鍾狀,綠色,花白色。瘦果長方橢圓形而扁,無冠毛,暗褐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多野生於圖99?鱧腸溝邊、田埂或道旁的陰濕處。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夏、秋季枝·124·葉茂盛時采割,除去根部及泥土、雜草,曬幹。
功能?滋陰補腎,涼血止血。
安?國?角?蒿別名?羊角草、羊羝角草。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lleasinensisLam.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直立,具縱溝紋及棱角。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狹線形,先端銳尖,全緣。疏總狀花序頂生,有時1花單生莖頂,花冠漏鬥形,紫色。蒴果長角形,略向外彎曲,成熟時開裂。種子多枚,有翅。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多野生於麥田、路旁、溝邊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夏、秋季圖100?角蒿節莖葉生長茂盛時割取,曬幹。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
安?國?含?羞?草別名?知羞草、怕羞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直立或披散亞灌木,高達1米。多分枝,散生倒刺毛和鉤刺。
羽葉2~4,掌狀排列,小葉7~24對,羽狀排列,觸之即閉合下垂,故稱“含羞草”。頭狀花序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具長柄,花淡紅色,萼鍾形,花冠基部合生。
莢果扁平,有3~4節莢,成熟時節脫落,稍外彎,頂端有喙,每節有1枚種子。種圖101?含羞草子闊卵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125·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春、夏、秋播均可。選地施足底肥,翻整做畦。條播,行距33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1.5厘米,溫度18℃左右,10天左右可出苗。播種前將種子於溫水中浸泡24小時。
②田間管理:苗高5厘米時進行間苗,苗高10厘米時定苗,株距25~30厘米。
定苗後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5~6月間追肥1次。
③主要病蟲害:蟲害有蛞蝓,可在早晨用新鮮石灰粉防治。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夏、秋季采收,去淨雜草,曬幹或鮮用。
功能?有小毒。清熱利尿,鎮靜安神,止血止痛。
安?國?澤?蘭別名?地瓜兒苗、地筍、銀條菜。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地筍LycopuslucidusTurcz.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根莖橫走,稍肥厚,白色。莖直立,四棱形,中空,綠色、綠紫色或紫色,節上有毛叢。葉對生,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近革質,上麵有光澤,下麵密被腺點。輪傘花序,腋生,花冠白色。小堅果扁而光滑。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氣候,高溫多雨季節生長較快,怕幹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疏鬆壤土較好,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主要用根莖繁殖,很少用種子繁殖。
根莖繁殖:於春分至清明節期間,選水利條件較好,疏鬆肥沃土壤,施足底肥,翻耕整地摟平做畦。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5~20厘米開穴,穴深6~10厘米。
將種秧截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每穴放種秧1~2段,覆土澆水。每畝用種秧75公圖102?安國澤蘭斤左右。
播種育苗:清明至穀雨節播種。整好地,冬播,行距15~20厘米,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澆水。出苗前保持畦麵濕潤,出苗後,按株距10~13厘米定苗。
一年後移栽,株、行距同根莖繁殖。
·126·②田間管理:幼苗期注意鬆土鋤草,小水勤澆。苗高30厘米左右時,結合追肥進行培土,以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7公斤左右。收割前注意先澆1次水,收割後不能立即澆水,以免水分過多造成爛根死亡。
③主要病蟲害:莖基部和葉片易發生鏽病,用敵鏽鈉原藥200~250倍液噴霧(每50公斤藥液中加50~100克洗衣粉做展著劑)。蟲害有尺蠖,可用2.5%敵百蟲粉劑每畝1.5~2公斤噴粉防治。有蠐螬、螻蛄為害根莖,可用80%以上的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拌毒餌誘殺。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用根莖繁殖的,1年可收割2次,第一次在小暑至大暑節;第二次在秋分至寒露節。用種子繁殖的隻秋季收割1次。距地麵3~6厘米處割下全株,去淨雜質,曬幹入藥。
功能?活血破瘀,通經行水。
安?國?苦?菜別名?苦丁菜、小苦苣。
來源?為菊科植物苦菜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無毛,味苦,有乳汁。具細弱的匐莖或根狀莖,莖自基部多分枝。葉多著生於基部呈蓮座狀,條狀披針形或蓖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邊緣具稀疏的羽狀齒裂或不裂,基部漸窄成柄,莖生葉僅1~2片,無柄,微抱於莖。頭狀花序排列成稀鬆的傘房狀圓錐花叢,花為舌狀花,黃色、白色、或淡紫色。瘦果狹披針形,成熟後紅棕色,有條棱,先端具長喙,冠毛白色,排列一輪。
生長習性?適應性較強,多野生於田間、地邊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春、秋、夏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圖103?苦菜功能?清熱解毒,破瘀活血,排膿。
安?國?苦?
別名?燈籠草、天泡草。
來源?為茄科植物苦PhysalispubescensL.的全草。
·127·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莖斜臥或直立,多分枝,有毛或近無毛。葉互生,葉片寬卵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斜圓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鋸齒,葉柄長1~3厘米。花單生於葉腋,具梗,下垂,花萼鍾狀,先端5裂;花冠鍾狀,淡黃色,宿萼綠色,如燈籠,被毛。漿果球形,光滑無毛,黃紫色。
種子多數。
生長習性?喜陰濕環境,適應性較強。多野生於陰濕的地方或雜草叢中,少有栽培。
收獲加工?夏、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利尿。
圖104?苦安?國?苦?地?丁本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種植曆史較長,清乾隆年間修《祁州誌》時已有種植紫花地丁的記載。
別名?地丁、紫花地丁。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苦地丁CorydalisbungeanaTurcz.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莖從基部分枝,直立或漸升,無毛。
基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狀條形,葉具柄,灰綠色。總狀花序,花紫色或紫紅色。蒴果狹橢圓形,膜質,成熟後2裂。種子短腎形黑色,數枚,具光澤。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怕幹旱,忌連作,宜與高稈作物套種。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每畝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
小暑與大暑節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後,在行間淺鋤地麵,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麵濕潤,30天左右出苗。
②田間管理:因地丁為喜陰植物,故出苗後要勤澆水,加強管理。大秋作物成熟圖105?苦地丁·128·收獲時,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化凍後,將糞塊砸碎,整平。清明至穀雨節新生葉尚未布滿地麵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後要澆水。
立夏後停止澆水,以防莖、葉腐爛,降低產量。
③主要病蟲害:驚蟄節前後,幼苗返青時,常有一種鱗翅目的黑色幼蟲,咬食嫩芽,為害甚大,可用青蟲菌(蠟螟杆菌三號)500~1000倍液噴殺,或每畝用250克菌粉加15~25公斤細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內毒殺。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於小滿節前後,當地丁半籽半花時,選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安?國?青?蒿別名?香蒿、大青蒿。
來源?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apiaceaHance的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莖直立,有縱條紋,上部多分枝。
葉互生,2回羽狀深裂,中軸呈櫛齒狀,第1回裂片條形,有缺刻狀牙齒,兩麵無毛。
頭狀花序,半球形,下垂,花小,花全為管狀花,黃色。瘦果長約1毫米。
生長習性?安國青蒿?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多野生於田野、路旁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安國青蒿?藥用地上全草。5~6月間花開放時采割,曬幹入藥。
圖106?青?蒿功能?清熱解暑,涼血。
安?國?羅?勒別名?零陵草、矮糠。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basilicum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芳香。莖直立,多分枝,多帶紫色,被疏柔毛。葉對生,具細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下麵有腺點。輪傘花簇集成間斷的總狀花序,花小,頂生,每輪有花6朵,花冠唇形,白色或略帶紫色。小堅果褐色,長圓形。
·129·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直播。
春季播種,條播,行距30~45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薄土以蓋嚴種子為度,而後澆水,約15天可出苗。
②田間管理:出苗後先間去擁擠苗,當苗高6厘米左右時再間苗1次,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施肥、澆水。
收獲加工?除地上全草入藥外,種子、果實亦供藥用,稱光明子。
全草: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細根和雜質,曬幹或切成小段曬幹。
種子(光明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圖107?羅勒曬幹除去雜質。
功能?發汗解表,活血祛風,散瘀止痛。最近認為有治療皮炎的作用。
安?國?肥?皂?草來源?為石竹科植物肥皂草Saponariaofficinalis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直立,有縱溝。葉對生,披針形。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蒴果,成熟時開裂。種子黑色,腎形,多枚。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壤土都可種植。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播種繁殖。清明至穀雨節播種。條播,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距28~33厘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用鋤推一下,澆水。濕度適宜,半個月可出苗,每畝約需種子2公斤。
②田間管理: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13~16厘米定苗。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
苗高30厘米時,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上凍前,澆圖108?肥皂草凍水,覆圈肥一層,翌春,打碎糞塊,摟平地麵。
·130·③主要病蟲害:6~7月易發生葉斑病,可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蟲害有蠐螬、地老虎,可用90%敵百蟲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製成毒餌誘殺。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秋分至寒露節,割下全株,去淨雜質,曬幹。
功能?祛痰。
安?國?佩?蘭別名?蘭草、佩蘭葉。
來源?為菊科植物佩蘭Eu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狀莖橫走,稍長。莖直立,圓柱狀,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下部的葉早枯,中部葉具短柄,3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部葉較小,通常不分裂。
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花紫紅色,全部為管狀花,花冠白色,具冠毛。瘦果圓柱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幹旱,耐寒。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壤土都可種植。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根莖繁殖。將刨出的鮮根莖截成6~10厘米小段作種秧。春季於清明節前後,秋季於寒露節前後栽種。選地,施足基肥,翻耕做畦,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溝深10厘米左右,每隔15厘米擺放種秧2~3段,覆土澆水。約20天出苗。秋種者翌春穀雨節前後出苗。
②田間管理:植株生長期,要及時鬆土、鋤草、澆水。當苗高20厘米左右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施後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因佩蘭每年收割2次,因此,宜在收割前澆水,收圖109?佩?蘭割後過幾天再澆水。上凍前,澆1次凍水,保護苗子越冬。
③主要病蟲害:積水時易發生根腐病,應注意及時排水,春初有粉蝶的幼蟲為害,可用1%馬拉硫磷粉劑噴粉防治,每畝用藥1.5~2公斤。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1年收割2次,第一次於大暑節前後,第二次於秋分至寒露節。收獲時選晴天中午割下全株,去淨雜質,曬幹。
功能?清暑化濕,開胃和中。
·131·安?國?穿?心?蓮別名?一見喜。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m.f.)Nees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方形,多分枝,節部呈膝狀膨大,莖、葉有苦味。
葉對生,葉片長圓狀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葉柄短或近無柄。疏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白色,2唇形,常有淡紫色條紋。蒴果線狀長橢圓形,成熟時2瓣開裂。種子多數,棕黃色。
生長習性?喜向陽、溫暖濕潤環境。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佳,鹽堿土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在夏至節前後播種,播種前需催芽,將種子用45~50℃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取出後蓋濕紗布保濕,每天用溫水衝洗1~2次,待有少量種圖110?穿心蓮子萌芽時,開始播種。選地深耕整平做畦,順畦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將種子拌細沙均勻撒入溝內,用鋤推一遍,覆薄土一層,然後澆水,約10天出苗。每畝需種子1公斤左右。
育苗移栽:清明節前後於溫床育苗,播前澆1次大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覆薄土蓋嚴種子,要保持土壤濕潤,約20天可出苗。當6月下旬苗高3~6厘米時移栽,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栽後澆水。
②田間管理:及時鬆土、鋤草。直播的當苗高3~6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左右定苗。追肥以氮肥為主,從定苗到開花追肥2~3次。
③主要病蟲害:多雨季節易發生爛根病,應注意及時排水、鬆土。蟲害有夜蛾幼蟲為害蕾、花、果莢,可用50%殺螟鬆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花初開時割取,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安?國?茵?陳本品在安國縣采集使用較早。清乾隆年間修《祁州誌》對此品已有記載。
·132·別名?茵陳蒿、綿茵陳、豬毛蒿。
來源?為菊科植物茵陳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的幹燥幼苗。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有香味。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細柔毛。基生葉有長柄,葉片有不規則羽狀深裂,基部楔形,有白色毛,莖生葉無柄,長1~3厘米,1~2回羽狀全裂,無毛,裂片毛管狀。頭狀花序小而多,球形或卵圓形,排列成圓錐狀,苞片3~4層,中央綠色,邊緣膜質,花全為管狀花,黃綠色。瘦果倒卵形無毛。
圖111?茵陳生長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溫暖氣候,耐幹旱。多野生,田埂、道邊到處可見。
收獲加工?藥用幼苗。春季3~4月幼苗高達13厘米左右時,由基部鏟下(不散株),除去雜質及泥土,曬幹。
功能?清熱除濕,利尿,利膽退黃。
安?國?薺?菜別名?薺薺菜。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L.)Medic.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莖直立,分枝。基生葉叢生,有柄,羽狀深裂,莖生葉線狀披針形,基部耳狀抱莖,邊緣有疏鋸齒,或近於全緣,·133·葉兩麵有細毛或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瓣4,白色。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成熟時由上而下開裂。種子長橢圓形,淡褐色。
生長習性?喜陽光,耐幹旱,野生於田間、路旁。
收獲加工?藥用帶根全草。夏季刨采,去淨泥土及須根,曬幹。
功能?利水,止血,清濕熱。
安?國?祁?荊?芥此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采集較早,種植曆圖112?薺菜史也很悠久。清乾隆年間所修《祁州誌》已有記載。《河北藥材》一書載,安國為主要產地之一。1984年全縣種植5000餘畝,總產量1000多噸。
別名?四棱稈蒿。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株高60~10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帶紫色,上部多分枝。葉對生,葉片羽狀深裂,線形或披針形。穗狀輪傘花序,多密集於枝端,花小淡紫色,花萼鍾形。種子細小,赤黃色。
生長習性?喜陽光溫暖環境。適應性強,一般土壤都可種植。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分春播和夏播,春播質量較好,春播在穀雨節前後,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地做畦,順畦按行距20~30厘米開溝,溝深1厘米,將種子拌細沙圖113?荊芥均勻撒入溝內,用鋤推平澆水。每畝約需種子1公斤。春播10天左右可出苗。夏播在芒種至夏至節期間進行,7~8天出苗。
②田間管理:苗期應盡量少澆水或澆小水,苗高12~15厘米時,將過密處弱苗去掉,苗高35厘米時,進行追肥、澆水。
·134·③主要病蟲害:病害有立枯病和黑斑病,可用65%可濕性代森鋅粉劑100~300倍液浸根,預防發病。蟲害有螻蛄和地老虎,可用50%鋅硫磷乳油0.5公斤,拌鮮草50公斤做毒餌,每畝撒5公斤。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當植株生長到半籽半花時,將植株割下,剪下芥穗,分別曬幹。
功能?發表,散風,透疹。
安?國?草?木?樨別名?野苜蓿。
來源?為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Ledeb.的幹燥全草。圖114?草木樨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莖高60~90厘米。直立,多分枝,無毛。3出複葉互生,托葉條形,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渾圓,基部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尖齒。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花冠蝶形黃色。莢果卵形,無毛。種子卵球形,褐色。
生長習性?適應性較強,多野生於沙丘、林下、溝邊、田埂等處。
收獲加工?除全草入藥外,根亦藥用。全草5~6月開花時采收,曬幹。根,夏末、秋初刨收,去淨泥土,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和中化濕。
安?國?星?星?草別名?畫眉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畫眉草Eragrostiscilianensis(All.)Link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稈叢生,節下常有一圈腺體,葉鞘短於節間。葉片條形,上麵粗糙,下麵無毛,扁平或內卷。圓錐花序,常圖115?大畫眉草呈塔狀,分枝粗壯,小枝及小穗柄上均有黃色腺體,·135·小穗綠色至乳白色。穎果圓球形。
生長習性?對氣候土壤適應性強,耐幹旱,生於田野、草地、路旁。
收獲加工?全草在夏秋采收,花序在花期采摘,洗淨切段,曬幹。
功能?疏風清熱,利尿。
安?國?香?薷本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縣采集使用較早,種植曆史悠久。《中藥大辭典》載:本品“主產河北等地。”《河北藥材》一書載:“主要產地為安國縣。”別名?香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Nakaiet.Maekawa的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
葉對生,廣披針形至披針形,柄短,上麵有柔毛,下麵密生腺點,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鋸齒,偶近全緣。輪傘花序密集成穗狀,頂生和腋生,偏向一側,苞片寬卵形,兩麵有長柔毛及腺點,花冠唇形,淡紫紅色,上唇2裂,下唇3裂。小堅果4,近卵圓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怕旱,不宜重茬。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分春播和夏播,以春播質量較好,春播在清明至穀雨節,夏播在芒種節左右。播前選地施足基肥,深耕整地做畦,按行距20~25厘米,開1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鋤推平澆水。保持適當濕度,15圖116?香薷天左右可出苗。每畝約需種子2公斤。
②田間管理:生長期間注意鬆土鋤草,苗高4~6厘米時間去擁擠苗。苗高12~15厘米時進行追肥,每畝施餅肥40~5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施後澆水。
當有1/3的種子成熟時,停止澆水。
③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低窪積水處,易爛根死苗,要注意及時排水。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春播的在處暑節前後,夏播的在白露節前後。於半花半籽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幹或陰幹。
功能?發汗解表,利尿消腫,祛暑化濕。
·136·安?國?鬼?針?草別名?粘身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鬼針草Bidensbi-pinnata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莖直立,四棱形,有分枝,無毛或於上部分枝略具細毛。中部葉和下部葉對生,有長柄,2回羽狀深裂,上部葉互生,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齒,兩麵生短毛。頭狀花序有長梗,總苞杯狀,花黃色,邊緣舌狀花,中央為管狀花。瘦果長條形,有3~4棱,有短毛,頂端常生有3~4條具倒刺的芒狀冠毛。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多野生於路旁、田邊、荒地。
收獲加工?夏、秋間采割地上部分,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圖117?鬼針草安?國?浮?萍別名?水萍草、青萍。
來源?為浮萍科植物青萍Lemnaminor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浮水小草本。葉狀體卵形或橢圓形,兩麵均平滑無毛,綠色,每個葉狀體隻有一條細長的根。花單性,雌雄同株,生於葉狀體邊緣的缺刻內,佛焰苞2唇形。果圓形,近陀螺狀。
生長習性?生於坑塘、水田。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6~9月間撈取,洗淨,曬幹。
圖118?青萍功能?發汗,利尿消腫。
·137·安?國?益?母?草本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縣采集、使用、種植均有悠久曆史。《祁州誌》對此品早有記載。曆年來收購量較大。
別名?益母蒿、坤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莖直立,單一或有分枝,四棱形,略有毛。葉對生,基生葉開花時已枯萎,有長柄,葉片近圓形,緣有淺裂,裂片有2~3鈍齒,中部莖生葉3全裂,裂片近披針形,緣有齒,上部莖生葉逐漸變小,不裂,條狀披針形。
花多數,在葉腋中集成輪傘花序,花萼鍾形,先端有5個長尖齒,花冠唇形,淡紅色或紫紅色。小堅果熟時黑褐色,三棱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較濕潤環境,耐嚴寒。一般土壤均可栽種。但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及排水好的砂質壤土圖119?益母草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在春分至芒種節,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地做畦,順畦按行距33厘米,劃1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用鋤推平澆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可出苗。每畝約需種子1公斤。
②田間管理:苗高3~6厘米時,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定苗後,適時鬆土鋤草,小水勤澆。注意培土,以防倒狀。抽莖開花時,要追肥一次。二年生的於第二年早春澆水並追肥1次。
③主要病蟲害:在生長中期易發生白粉病和鏽病。白粉病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500~1000倍液噴霧;鏽病可用97%敵鏽鈉200~250倍液噴霧防治(可在每50公斤藥液中加50~100克洗衣粉)。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為害幼苗。可用90%敵百蟲原藥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全草入藥為益母草。果實為茺蔚子入藥。在夏、秋間花開時,割取地上全草,曬幹。果實(茺蔚子)在秋季成熟後采收,曬幹,去淨雜質。
功能?益母草:活血調經,祛瘀消水。茺蔚子:清肝明目。
·138·安?國?透?骨?草別名?地構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地構葉Speranskiatuberculata(Bunge)Bail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狀莖橫走,淡黃褐色。莖直立,叢生,被灰白色卷曲柔毛。葉互生或於基部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厚紙質,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葉片先端全緣,下部具楔齒牙,兩麵被白色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小單性同株,雄花位於花序上端,花白色。蒴果三角狀扁圖120?地構葉球形,頂端開裂。每室有種子1枚,三角狀倒卵形,綠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向陽環境,多野生於草地、土坡。
收獲加工?開花結實時割取全草,曬幹。
功能?散風祛濕,舒筋活血,止痛。
安?國?夏?至?草別名?燈籠棵。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Lagop-sissupina(Steph.)IK.-Ga.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
莖直立,方柱形,疏生分枝,被有倒生的細毛。葉對生,有長柄,葉片掌狀3全裂,裂片有鈍齒或小裂,兩麵均密生細毛。花輪有花6~10朵,無梗或有短梗,腋生,花萼鍾形,外麵被有細毛,花冠白色,鍾狀。
小堅果褐色,長圓狀三棱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環境,適應性較強。多野生於溝邊、路旁、坡地。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夏至前盛花期采收,曬幹或鮮用。
圖121?夏至草功能?養血調經。
·139·安?國?鴨?蹠?草別名?竹葉菜、鴨腳草。
來源?為鴨蹠草科植物鴨蹠草Commelinacommunis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莖圓柱形,肉質,多分枝,下部匍匐狀,有明顯的節,近基部常生根。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基部下延成膜質鞘。聚傘花序頂生,包於佛焰苞片內,苞片心狀卵圓形,邊緣對合折疊,但不相連,頂端鈍圓或有短硬尖,花藍色。蒴果橢圓形,稍扁平,成熟時開裂。種子4粒,灰褐色有皺紋。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播種和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春分至清明節施足基肥,翻耕後整地做畦。順畦按行距30~35厘米劃2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鋤推一遍澆水。10天左右可出苗。每畝用種子2~3公斤。
圖122?鴨蹠草分株繁殖:春季將老根挖出分開栽植,每株叢可分成數小株。株、行距同直播。
②田間管理: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距15厘米左右定苗,苗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追肥、澆水。
③主要病蟲害:生長期有鳳蝶的幼蟲咬食莖葉,可用50%倍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噴治,收獲前10天禁止使用。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夏季割取,去淨雜草和根,曬幹。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涼血止血。
安?國?鐵?莧?菜別名?海蚌含珠、血見愁。
圖123?鐵莧菜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Acalyp-ha·140·australis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多分枝,有毛。葉互生,卵狀菱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腋生,雌花生於雄花之下,包於1枚葉狀總苞內,總苞開展時筒形,合時如蚌殼,邊緣鈍鋸齒。
蒴果三角狀半圓形,上麵有毛。種子卵形。
生長習性?喜溫暖潮濕環境,野生於荒地、田邊和路旁。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去淨雜質和根,曬幹。
功??能?清熱除濕,止血止瀉。
安?國?黃?花?蒿別名?黃蒿、臭蒿子。
來源?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有臭味,高1.5米。
莖直立,有縱條紋,多分枝。葉互生,2~3回圖124?黃花蒿羽狀深裂,裂片狹,有極小粉末狀短柔毛。頭狀花序球形,下垂,生於莖梢分枝上,排列成大型圓錐狀花序,花為管狀,花小黃色,花托裸露。
瘦果橢圓形,無毛。
生長習性?適應性很強,耐幹旱。多野生於田間、路旁、溝邊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外,果實亦可藥用。
秋季采割,去其雜質曬幹入藥。
功能?清熱解瘧,驅風止癢。
安?國?蛇?莓別名?蛇泡草、地莓。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Focke的幹燥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有多數長而纖細的匍匐莖,長達l米以上,全體被白色絹毛。3圖125?蛇莓出複葉莖生或互生,有長柄,基部有托葉2枚,·141·托葉為廣披針形,小葉片倒卵形,或棱狀卵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圓齒牙。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花萼2輪,花冠黃色,花瓣5,寬倒卵形。瘦果小,扁圓形,多數,聚合成卵狀球形的聚合果,紅色。
生長習性?喜溫暖向陽環境,適應性較強,少有栽培。
收獲加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功能?消熱解毒,散瘀消腫。
安?國?貓?眼?草別名?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貓眼草EuphorbialunulataBge.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含白色乳汁。莖直立,多分枝,全株無毛。
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長披針形,全緣,先端圓或尖。杯狀聚傘花序,頂生,無毛,頂端4~5裂,裂片間腺體新月形,兩端有短角,常有4~5傘梗,每傘梗又有2~3分枝。蒴果三棱狀卵圓形,光滑無毛。種子光滑。圖126?貓眼草生長習性?喜溫暖,耐幹旱,對土壤適應性強,多野生於田野、路旁及草叢中。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6~7月間采割,去淨雜質,曬幹。
功能?利尿消腫,化痰散結,拔毒止癢。
安?國?蔥?
別名?大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蔥AlliumfistulosumL.的鱗莖(蔥白)。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厘米,全體具強熱辛辣味。鱗莖圓柱形,肉質鱗葉白色。葉圓柱形。中空,先端尖,綠色。花莖從葉叢中抽出,短而厚,中空。頂生球狀傘形花序。蒴果球形。種圖127?蔥子多數,黑色。
·142·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廣為栽培。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四季可采。蔥白寒露至霜降節刨收,去淨泥土及老葉、須根。
功能?發汗解表,通陽利尿。
安?國?萹?蓄別名?豬牙草、竹節草。
來源?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莖平臥或斜上升,基部分枝,幼枝有棱角。單葉互生,有極短柄或近無柄,葉片橢圓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楔形,全緣,綠色,托葉鞘抱莖,膜質,頂端開裂。花1~5朵簇生於葉腋,花被5,邊緣白色或淡紅色。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表麵有小點,無光澤。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多野生於田邊、路旁、荒地、河邊。
圖128?萹蓄收獲加工?夏季花開時采割,除去根及雜草,曬幹。
功能?清熱利尿,通淋,殺蟲。
安?國?落?葵別名?黑胭脂豆。
來源?為落葵科植物落葵BasellarubraL.的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纏繞草本,長達3~4米。全體肉質,光滑無毛。莖綠色或淡紫色,有分枝。單葉互生,具柄,卵形或近圓形,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心形或下延,全緣。
圖129?落葵穗狀花序腋生,小苞片2,萼狀,長圓形,宿存,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連合·143·成管,無花瓣。漿果卵狀或球形,暗紫色。
生長習性?喜炎熱濕潤氣候,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不宜在鹽堿土地栽培。
栽培技術?①種植方法:用種子繁殖。立夏節前後播種,條播或穴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播種深度2厘米,播後要保持土壤濕潤,約半個月出苗。
②田間管理:苗出齊後要及時間、定苗。生長期間無需特殊管理,當蔓長30厘米左右時,應搭架縛蔓以利生長。
收獲加工?藥用全草。秋季采收,去淨雜草,鮮用或曬幹。
功能?清熱涼血,滋補強壯,滑腸。
安?國?葎?草別名?拉拉秧。
來源?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幹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長達數米。全株生有倒鉤刺毛。單葉對生,掌狀,5深裂,少有3~7裂,有長柄,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雄花成圓錐花序,有多數淡黃綠色小花;雌花成近圓形短穗狀花序,腋生。瘦果球形,微扁。
生長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多野生於溝邊、草地、路旁。
收獲加工?藥用地上全草。夏、秋間采集,去淨雜草,鮮用或曬幹。
圖130?葎草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安?國?紫?蘇此品為常用中藥,在安國縣種植曆史悠久。據清乾隆年間所修訂的《祁州誌》載:“祁州歲進薏苡,有差種者,紫蘇大黃亦然。”《河北藥材》一書載:“紫蘇的主要產地為安國。”年產量1200多噸。
別名?香蘇、蘇籽、蘇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Decne.的葉及小枝(蘇葉)和老莖(蘇梗)及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