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學與文化泛讀叢書坦克技術一百年徐誌偉?劉春霞?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濟?南·1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坦克技術一百年\/徐誌偉,劉春霞著.—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9(科學與文化泛讀叢書)??ISBN978-7-5331-9821-3??Ⅰ.①坦…Ⅱ.①徐…②劉…Ⅲ.①坦克-技術史-世界Ⅳ.①TJ811-09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102863號坦克技術一百年TANKE?JISHU?YIBAINIAN責任編輯:胡?明裝幀設計:魏?然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市中區英雄山路189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88網址:www.lkj.com.cn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發行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市中區英雄山路189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71印刷者:濟南繼東彩藝印刷有限公司地址:濟南市段店南路264號郵編:250022?電話:(0531)87160055規格:大32開(140mm×203mm)印張:8.75??字數:120千??印數:1~3000版次:2019年9月第1版??2019年9月第1次印刷定價:28.00元2
《科學與文化泛讀叢書》編委會顧?問?郭書春主?編?顏?實編?委?(按姓名拚音排序)李?昂??李永民??劉樹勇?
劉?毅??茅?昱??譚建新?
田?勇??王?斌??王洪見?
王曉義??王玉民??韋中燊?
邢春飛??邢聲遠??熊?偉?
徐傳勝??徐誌偉??遊戰洪?
趙文君??周廣剛??周金蕊?
3前言鐵甲戰車馳騁千裏,堂堂火炮八麵威風,鋼鐵堡壘堅固無比,矛盾結合陸戰稱雄。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早在80多年前就說過:“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論持久戰》,1938年5月)今天,坦克已不再是新式武器。但是,在地麵兵器中,沒有哪一種兵器像坦克那樣將矛和盾雙方結合得如此完美:坦克上的大口徑火炮、機關槍,是矛的延伸;而坦克裝甲,則是盾的發展。
從第一輛坦克誕生到現在,已經整整有一個世紀的光景。
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一個世紀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但是,一百年來,坦克這種兵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陋到完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裝甲戰車家族。今天,各國擁有的裝甲戰車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其陸軍機械化、裝甲化、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盡管在陸海空天戰場上,坦克已經不再像二戰時期那樣是“決勝性兵器”,但是在地麵戰場上,坦克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代各國的新式主戰坦克,已經發展到極高的水平。坦克,可以在根本無路的丘陵野地疾駛如飛,一般的小轎車甚至1
越野汽車難以望其項背;坦克,可以在行駛狀態下直接命中3?000米開外同樣行駛的敵方坦克,並將其厚達半米的裝甲擊穿;坦克,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不開大燈照樣行駛和打炮;坦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在5米深的江河中潛渡,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坦克,是核戰爭條件下最堅固的地麵兵器……所有這一切,使得坦克這種兵器成為地麵作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器。
本書以粗線條的方式概括介紹一百年來的坦克發展曆程。
全書內容分為兩大塊:上篇為“坦克百年發展縱覽”,概括地介紹了百年來的坦克發展史和一些有特點的坦克;下篇為“坦克百年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國內外一般論述坦克發展史的著作不同的是,本書更側重從技術層麵來闡述坦克百年來的發展。沒有技術的突破、創新和運用,“草根時代”的坦克,就不會成為“高新技術的集大成者”。由於篇幅上的限製,坦克上的一些重要技術,如變速箱技術、履帶和懸掛裝置技術等,均未能列入,隻好割愛了。
我們將摒棄曆史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而是以辯證唯物的觀點,從不同的側麵來分析和介紹百年坦克發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關鍵技術。每一個小標題,便是坦克發展中的一個“事件”或一個時間節點、一項技術,把這些串起來,便可以大體上厘清坦克百年來的發展脈絡。
在篇目選題方麵,力求做到具有代表性、知識性、趣味性;在寫作文字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活潑生動。當然能不能做到這些,還要接受廣大讀者的檢驗。書中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朋友拍磚、吐槽!
著者2
目錄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1.坦克誕生需要哪些條件…………………………………………22.坦克的源頭——英國的Ⅰ型坦克………………………………53.坦克的“草根時代”——一戰中的坦克“全家福”………114.“母親號”揚威索姆河………………………………………195.旋轉炮塔式坦克的先驅——“雷諾”FT-17輕型坦克……236.一戰時期的坦克是如何打仗的………………………………267.甲-彈爭鬥“第一波”………………………………………298.坦克發展史上的“輕型時代”………………………………349.多炮塔的“鋼鐵怪物”………………………………………3810.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克裏斯蒂”中型坦克………………4311.二戰——坦克稱雄戰場的時期……………………………4812.T-34坦克——鋼鐵之軀豎起的曆史豐碑…………………551
13.二戰時期坦克戰掠影………………………………………6314.DD坦克——水陸兩棲的“大水櫃”………………………6915.赫伯特將軍的“馬戲團”——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英軍特殊裝甲車輛…………………………………………7316.戰車王國的“恐龍”——德國“鼠”式超重型坦克………7817.坦克——核戰爭條件下的“寵兒”………………………8518.搖擺炮塔式坦克……………………………………………9319.反坦克導彈——甲-彈爭鬥譜新篇………………………9620.超過半個世紀的主戰坦克時代……………………………10221.無炮塔的S坦克……………………………………………11122.“梅卡瓦”主戰坦克和塔爾少將……………………………11523.坦克和武裝直升機的“龍虎鬥”…………………………12124.劈波斬浪的水陸坦克………………………………………12725.噴火坦克的“鳳凰涅槃”…………………………………13226.鐵甲天兵——空降坦克……………………………………13727.波蘭的PL-01“隱形坦克”………………………………14428.紅場閱兵式上的T-14“艦隊”坦克………………………15129.中國坦克,世界三甲………………………………………15830.“另類”坦克…………………………………………………16531.生產數量超過一萬輛的坦克………………………………17532.雙人坦克即將閃亮登場……………………………………1812
下篇?坦克百年發展的關鍵技術33.坦克炮的方方麵麵…………………………………………19034.坦克滑膛炮——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19735.長盛不衰的穿甲彈…………………………………………20036.破甲彈——打坦克的利器…………………………………20537.坦克炮穩定器發展的“三部曲”…………………………21038.德國研製130毫米坦克炮初探……………………………21439.火控係統——坦克上發展最快的係統……………………22240.坦克發動機發展的“三部曲”……………………………22941.爬溝過崖若等閑——漫話坦克的機動性…………………23342.潛渡——坦克的“絕活”…………………………………23743.神秘的“喬巴姆”裝甲……………………………………24244.能爆炸的裝甲——反應式裝甲……………………………24545.貧鈾裝甲的奧秘……………………………………………24946.“以矛代盾”的主動裝甲……………………………………25347.坦克三防有高招兒…………………………………………25848.力挽狂瀾一瞬間——坦克上的滅火抑爆裝置……………26249.甲-彈爭鬥的辯證法(代跋)……………………………2663
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1
坦克技術一百年1.坦克誕生需要哪些條件戰爭,是武器誕生和發展的原動力和“催生婆”。古往今來,每當戰場上出現一種新的進攻性武器,就必然會產生一種新的防護手段與之相抗衡;反過來,一種防護手段的產生,也必然會促使新的進攻性武器的出現。坦克的問世,同樣符合武器發展的這一辯證規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構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將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而近代內燃機、履帶、火炮和裝甲技術的發展,又為這種武器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1915年8月,這種新式武器終於在英國誕生,它就是坦克(Tank)。讓我們看一看坦克誕生所必需的這幾種技術吧!
首先需要的是內燃機技術。1782年,瓦特發明蒸汽機,促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人類的生產力水平獲得極大提高。但是,蒸汽機的笨重,限製了它成為多數地麵交通工具的動力裝置(早期火車除外)。1876年,德國人奧托發明了汽油機;隨後,德國人狄塞爾發明了柴油機。汽油機和柴油機,同屬於內燃機。小巧而動力強勁的內燃機,開創了人類曆史的“汽車時2
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代”,也成為坦克的動力裝置。
其次是需要履帶。履帶的發明要更早些。1770年,埃奇沃思發明了一種“可跟馬車一起移動的人工道路”,並在英國獲得了專利,成為履帶的雛形。不過,履帶獲得實際應用,還是20世紀初期的事。1904年,美國人霍爾特獲得了一項實用履帶的發明專利,並於1906年投入批量生產,出現了“霍爾特”履帶式拖拉機。最早的“小遊民”坦克正是由履帶式拖拉機改裝而成的。
第三是需要火炮。火炮是熱兵器時代的產物。雖然早在中國元代就有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但是直到出現了線膛炮和彈性炮架之後,火炮才大量用於戰場。一戰的初期,大口徑火炮已經廣泛用於地麵戰鬥和軍艦的海戰。
第四是需要裝甲技術。裝甲技術則是現代冶金技術的產物。1855年發明的轉爐煉鋼法,標誌著人類開始進入鋼鐵時代,而遊弋於大洋中的軍艦上厚重的裝甲,則是裝甲在武器裝備上運用的具體體現。
至此,坦克誕生的一切條件都已具備,坦克的誕生已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一戰初期的“塹壕戰”。這也說明,世界上第一輛坦克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是偶然的。
3坦克技術一百年這是1906年製成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
用在早期裝甲車上的汽油發動機。
這是1914年前後製造的各種槍炮,上圖為重機槍,中圖為德國製造的150毫米榴彈炮,下圖為法國製造的75毫米火炮。
圖1-1?內燃機、履帶、火炮和裝甲技術是坦克誕生的基礎4
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2.坦克的源頭——英國的Ⅰ型坦克(1)世界上第一輛坦克之爭在談到世界上第一輛坦克時,首先要談一談“世界上第一輛坦克之爭”。在坦克行業內,多數人認為,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是英國於1915年製成的“小遊民”坦克。不過,俄國人說“世界上第一輛坦克是俄國人製造的”,他們的根據是:1914年8月,俄羅斯的裏吉斯基機械製造廠就製成了“越野汽車”坦克,並進行了道路試驗,還公布了路試的照片。然而,這種單履帶式的“越野汽車”坦克隻生產了一輛,未能批量生產。所以,對於俄國人的這一說法,人們並不認同。
目前,業界比較公認的觀點是,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是英國的“小遊民”坦克。其實,“小遊民”坦克也隻停留在樣車階段,倒是稍後研製成功的Ⅰ型坦克(“母親號”)不僅大量生產,而且參加了實戰。所以,嚴格地說,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桂冠,應該戴在英國Ⅰ型坦克的頭上。
介紹這一段曆史背景,無非是想說明: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誕生,已經是“水到渠成”,不在英國誕生,也一定會在法國誕生,或是在俄國誕生。
5坦克技術一百年(2)斯文頓的“陸地戰艦”1914年8月2日,德國入侵法國,緊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開戰到2個月時,交戰雙方就在西部戰場上開挖了長而又長的塹壕。當時的作戰方式是,進攻的一方先進行炮火壓製,隨後,端著上刺刀步槍的步兵在機槍的掩護下,成整齊隊形衝向敵陣;而防守的一方則依靠塹壕、機槍和鐵絲網,阻止進攻一方的前進。雙方為爭奪每一道塹壕,要反反複複投入巨大的兵力,戰鬥呈膠著狀態。有人形容說,這等於把官兵“投入巨大的絞肉機中”,雙方傷亡慘重,戰果甚微。
“能不能打破這個僵局呢?”當時任英國遠征軍觀戰武官兼聯絡軍官的恩斯特·斯文頓中校對此做了認真的思考。他想把當時科幻小說家J.伯爾納和H.威爾士的作品中所描寫的陸地戰艦變成現實,他想到“將法國炮兵用的,美國造的牽引火炮改裝成陸地戰艦最為合適”。於是,他火速趕回英國,向大英帝國防務委員會鄭重地提出了建造“陸地戰艦”的建議。
但是,當時英國的陸軍大臣吉齊納卻對這個建議持有異議,認為這樣的“陸地戰艦”即使能造出來,也是“敵人炮兵絕好的靶子”,斯文頓的建議不過是“戲言”罷了。斯文頓的建議有被扼殺在繈褓裏的危險。
(3)丘吉爾的遠見卓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斯文頓的建議陷入四麵楚歌之際,當時任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卻是慧眼識真金。當時的海軍航空隊活躍著一支輪式裝甲車部隊,丘6
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吉爾對裝甲車輛的有效性有著深刻的理解。正當海軍想獨立研製裝甲車時,丘吉爾見到了斯文頓的建議報告,如獲至寶。
丘吉爾隨即向英國首相阿斯齊茲慷慨陳詞:“為打破戰場上的膠著狀態,必須研製一種周身包圍鎧甲,不怕敵彈攻擊,能突破荒野地帶的新武器!”阿斯齊茲首相批準了這一報告,責成陸軍具體實施。陸軍於1915年2月中旬開始了以美國造的拖拉機為基礎的預備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就在陸軍的預備試驗失敗的兩天後,海軍就開始了“陸軍戰艦計劃”,成立了陸地戰艦委員會,掌握領導權的是海軍航空隊,負責人是設計軍艦的權威人士鄧考特。這一切,不用說都是丘吉爾的功勞。
研製之初,設計組確定了兩種方案,一種是巨大車輪式,一種是履帶式。對比試驗的結果表明,巨大車輪式根本無法用於實戰,不得不中途下馬。就是履帶式的,也因原設計的履帶過長而無法實現。正在這時,英國從美國引進了“布勞克”農用拖拉機,給試驗工作帶來了新的轉機。新的設計負責人是威廉·福斯特公司的威廉·特裏頓先生。他在“布勞克”拖拉機的基礎上,換裝了福斯特-戴姆勒汽油機,車體四周用海軍常用的鍋爐軋製鋼板圍起來,製成了試製樣車。經過幾次改進後,終於於1915年12月完成了新的樣車,命名為“小威廉”,它是設計法人威廉·福斯特的愛稱。按照中文意譯為先的原則,一般稱之為“小遊民”(LittleWillie),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履帶式裝甲戰車。為了保密,給它起了個名字叫Tank,意思是“大水櫃”,想不到“坦克”這個名稱就這樣叫開了,並延7
坦克技術一百年續至今。
“小遊民”坦克的越野行駛能力很差,可靠性也很低,僅停留在樣車階段。不久,英國陸地戰艦委員會又委托威爾遜上尉開始設計過頂履帶式坦克,這種坦克為菱形車體,長長的履帶繞過車頂,具有極強的越野行駛能力和過塹壕能力。製成的第一輛過頂履帶式坦克稱為“母親號”,也稱為“大遊民”坦克或Ⅰ型坦克。
“母親號”坦克於1916年2月2日正式對外展示。是日,皇家陸軍大臣、軍需大臣等內閣閣僚和眾多陸海軍將領蒞臨盛大的展示現場,規格相當高。在眾目睽睽之下,但見“母親號”以6千米\/時的速度爬溝過坎,翻越塹壕,碾壓鐵絲網如履平地……軍政要員和眾多的參觀者歡呼雀躍,紛紛說:“用這家夥,我們可以打贏戰爭了!”隨後,軍方就訂購了100輛Ⅰ型坦克。
1916年3月,斯文頓上校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戰車乘員培養學校,隨後又組建了英國第一支坦克部隊。這支部隊於1916年9月15日將Ⅰ型坦克投入索姆河會戰中,人類曆史上的機械化戰爭的新時代開始了。
(4)幾點啟示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誕生,能給人們什麼啟示呢?
首先,坦克是戰爭的產物。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槍、鐵絲網、塹壕被廣泛用於戰場,才迫切需要研製一種新型的進攻性武器,以打破戰場上陣地戰的僵局。在這種情況下,坦克8
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應運而生。
其次,近代內燃機、履帶、火炮和裝甲技術的發展,為坦克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可以說,沒有這些基礎技術,坦克便無法製成。
第三,和其他發明創造一樣,坦克的問世,也是經過無數次失敗才取得成功的。英國在1915年之前研製的“大輪戰艦”、過障礙拖拉機、過壕機等,都未取得成功。就是“小遊民”坦克和俄國的“越野汽車”坦克,也隻停留在樣車階段。首次真正用於實戰的坦克,是英國的Ⅰ型坦克。
還可以看出,在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研製過程中,一些人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那就是斯文頓和丘吉爾。可以說,沒有斯文頓的奔走呼號,沒有丘吉爾的遠見卓識,坦克的誕生也許要推遲幾年,也許會在法國或俄國誕生。但坦克的誕生是戰爭的需求,是曆史的必然。
圖2-1?珍藏於英國鮑賓頓坦克博物館中的“小遊民”坦克9
坦克技術一百年圖2-2?珍藏於英國鮑賓頓坦克博物館中的Ⅰ型坦克第四,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盡管十分原始,和現代坦克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是新生事物,順應了戰爭的發展規律。在戰爭的實踐中,在和反坦克武器的較量中,坦克不斷發展強大,終於成為地麵戰爭中最具突擊力的強大兵器,使裝甲兵發展成為陸軍中的強大兵種。
10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3.坦克的“草根時代”——一戰中的坦克“全家福”戰爭的需求,是新式武器的“催生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飛艇、潛艇、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毒氣彈、無線電通信等武器裝備開始大量裝備部隊並廣泛運用。而其中最突出的兵器,便是飛機和坦克。將飛機和坦克用於戰爭,開創了立體化戰爭和地麵機械化戰爭的新時代,更成就了二戰初期希特勒逞凶一時的“閃擊戰”,在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坦克而言,誕生於一戰,成長於二戰。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借助於一些戰爭題材的遊戲軟件的推介,人們對二戰時期的各國坦克往往“耳熟能詳”,但是,對於一戰時期的坦克則可能所知不多。須知,從坦克誕生到一戰結束,在短短的三年裏,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羅斯共研製出16種形態各異的坦克!這也許是你意想不到的,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16種坦克。
(1)英國“小遊民”坦克它是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1915年8月製成。它是英國11坦克技術一百年Ⅰ型坦克的基礎和開路先鋒,隻製成一輛。如今,這輛“小遊民”坦克已經成為英國鮑賓頓坦克博物館的珍貴館藏。
(2)英國Ⅰ型坦克也稱為“母親號”坦克,1916年9月15日在索姆河會戰中閃亮登場,是世界上首次參加實戰的坦克。它是過頂履帶式坦克,具有龐大的菱形車體,兩條履帶從車頂繞過車體,成為“過塹壕的高手”。車體後部還加了一對尾輪,更利於過壕溝,這一點也是區分Ⅰ型坦克和Ⅳ型坦克的結構特征。
(3)英國Ⅳ型坦克Ⅰ型坦克有七八種改進型,其中,Ⅳ型坦克是它最重要的改進型。Ⅳ型坦克是一戰中生產數量最多、參戰次數最多的英國坦克,總生產數達1?200輛。在結構上,Ⅳ型坦克除了取消尾輪之外,內部結構也有很大的改進,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圖3-1?展示中的英國Ⅳ型坦克12上?篇?坦克百年發展縱覽改進了裝甲,車內裝上了通風機,發動機的排氣管裝上了消聲器。這些措施使得坦克乘員的工作環境大為改善。
在康布雷戰役中,英軍投入了476輛坦克,主要是Ⅳ型坦克。戰役打響後,英軍的步兵和坦克不經炮火準備,突然向德軍陣地發起衝擊,使德軍士兵陣腳大亂,軍心瓦解,德軍的三道防線被攻破。這使康布雷戰役成為大規模使用坦克的成功範例。
(4)英國“賽犬”中型坦克拿現在的眼光看,“賽犬”坦克就更“順眼”了:它擯棄了過頂履帶式的總體結構,首次采用了有機槍塔的結構,但機槍塔不能旋轉。從1918年初到一戰結束,共生產了220輛“賽犬”坦克。其戰鬥全重為14噸,乘員3人,機槍塔內裝4挺機槍,動力裝置為兩台功率各為33千瓦(45馬力)的汽油機,最大速度為13千米\/時,采用鉚接結構裝甲,厚度為5~14毫米。
(5)法國“施納德”突擊坦克它是法國研製的最早的坦克,由施納德公司研製,因此得名。它采用箱型結構,戰鬥全重為14.6噸,乘員6人,裝一門75毫米榴彈炮,發動機的功率為40.4千瓦(55馬力),最大速度為7.5千米\/時。它的車體前部有一個像犀牛的“獨角”一樣的東西,堪稱一絕。實際上這個“獨角”是鐵絲網切割器,想法不錯,但實際用途並不大,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