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隻貓用5分鍾捉5隻老鼠,請問,需多少隻貓,才能在100分鍾內捉100隻老鼠?4.如果世界上沒有了豬,會發生什麼事情?

5.旅行家薩米·瓊在周遊世界之後,回到他闊別10年的故鄉。有一次,他向人們訴說了這10年中他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他還向人們提出了兩個怪問題。問題1:在非洲的某地,我看到一個人的身體內有兩顆心髒,而且都跳動得很正常。問題2:在大洋洲的某一個村莊,所有人都有一隻右眼。你說,這有可能嗎?

6.如何用4根火柴擺出5個正方形?

7.一角硬幣和一元硬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麼?

8.怎麼樣從老虎聯想到鮮花?

9.10個硬幣怎麼分裝在3個杯子裏,且每個杯子裏的硬幣都是奇數?

10.每天早晨有許多人乘汽車上班,交通非常緊張,有哪些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呢?

思考與收獲通過本章的學習,我的思考是。

我的收獲是。

61何控製自己的情緒呢?”小孟是一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這一段時間,她心情特別不好。就說今天中午吧,同宿舍的一個同學曬衣服時把她的衣服弄濕了,小孟因為她連一聲“對不起”都沒說,就火了,跟她吵了一架。一吵完,小孟就後悔了,她說:“我經常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我特別想改變,但是一遇到這種事情,我就忍不住。你說我該如情緒和情感是人類的一種深刻的內心體驗與感受,正因為有了喜怒愛憎惡等不同的情緒和情感,生活才顯得如此豐富多彩。技師院校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心理變化很大,情緒和情感也表現出情緒起伏波動大,情感體驗膚淺、盲目和複雜,容易陷入情緒困擾等特點。這將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麵,長期的不良情緒還會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危害。因而,正確了解自己情緒和情感的特點,學習調適、消除不良情緒,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對於增進心理健康意義重大。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體會到不同的情緒:快樂、憂愁或憤怒,我們就是在這樣多彩的情緒世界裏體驗著人生百態。如果你了解情緒,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的個人力量就會增加很多。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

———華盛頓62一、什麼是情緒與情感(一)情緒與情感的定義情緒和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麵,產生於認識和活動的過程中,並影響著認識和活動的進行。概括地說,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和滿足人的需要將極大地影響人們對它的態度。能夠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願望的事物,將引起積極的體驗,如愉快、喜悅、滿意、愛慕等;反之,則使人產生否定的態度,如不愉快、憤怒、憎恨、恐懼、悲哀等。然而,即使是同一件事物,由於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樣,也會引起不同的內心體驗。如同一輪圓月,情侶看到它時,體會到愉悅、愛慕的美好情感,而遊子卻被勾起不盡的思鄉愁緒。此外,一件事物也可以產生諸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等複雜甚至矛盾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二)情緒的表現形式我們每天都在體驗種種不同的情緒種類,有時會明顯地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但有時情緒更多是隱性的,即使它並不通過人的麵部表情和語言表現出來,你仍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的時間、緊張的程度,用心理學的方法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反應三種基本的情緒狀態。

1.心境心境是具有渲染性的,持久而微弱而又具有持續作用的情緒狀態。某種愉快或不愉快的心境一旦出現,即成為人們心理活動的背景,從而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心情舒暢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微風習習,陽光燦爛,就連雨滴仿佛也是和著節奏在跳舞,充滿詩意。可當人們心情煩躁時,又會覺得諸事不順,連老天爺都和自己作對,就連喝水都會塞牙縫,心情自然是好不起來了圖6-1)。

圖6-1蒙娜麗莎(

2.激情激情是短時間的、強烈而暴發的情緒狀態,通常是由一個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對立意向的衝突,過度的抑製或興奮等所引起。人們經常說的暴跳如雷、大驚失色、欣喜若狂都是激情所致。很多情況下激情的發生是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影響導致的,而這些事件往往是突發的,使人的情緒在短時間內失去控製。

總的來說,青年學生更易表達出他們的情緒,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激情的表現方式是極端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作為成年人和老年人,他們的激情可能不會表現得那麼明顯,在某個階段被其他的情感或其他表達情感的方式所取代,但不能說他們就沒有了激情,隻是表達方式的改變。

633.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指由出乎意料的對人產生威脅的緊張情況所引起的情緒體驗,是在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的緊張情緒狀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突發的事件,它要求人們及時而迅速地做出決定和反應,應對這樣緊急情況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是應激反應。

當應激反應出現時,人們的情緒差異立刻就顯現出來。更多時候,有經驗的人比沒有經驗的人更擅長處理應激情況。性格、態度和心理素質水平也決定了在特定情況下人們應激能力及其處理結果的差異,但人們如果經常處於應激反應之下,他的情緒必然是緊張的。身心都處在長期緊張之中的人更容易表現出極端現象。

黑色星期一人的心境跟生物節律有密切關係。當體溫處於一天中的低點時,人也傾向於感到情緒“低落”;當體溫處於一天中的高峰時,即使你一夜沒睡覺,也可能有一個積極的心境。有一種說法,叫做“黑色星期一”,對於那些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或上學的人來說,星期一是他們心境最低點。與周末相比,人們在每周一的心境的確要差一些。圖6-2是測量一組高校學生在5周內每天心境的平均數數據曲線圖。如圖所示,人的心境表現出7天一個周期的起伏。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最低點在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而最高點在星期五或星期六。換言之,心境的變化與一周的作息表有關。

圖6-2每天心境的平均數數據曲線圖64二、技師院校學生情緒的特點(一)豐富性與複雜性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各種新需要的強度不斷增加,其情緒日益豐富。這主要表現在學生具有多樣性的自我情感,即對自我認識的態度體驗,如自尊、自卑等;還表現在兩性情感上,即對愛情的情緒體驗。從人生發展階段來看,技師院校學生正處在人生麵臨多種選擇的時期,學習、交友、戀愛等人生大事基本在這一階段完成。

這個時期的學生群體,處於心理斷乳期,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對人、事、社會等各種現象特別關注,對友誼與愛情執著追求,對學業和未來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擁有積極情緒。人際困擾、戀愛挫折、就業壓力甚至天氣變化等都可以導致消極情緒產生。因此,技師院校學生的情緒既豐富又複雜。

(二)易感性與波動性人生中感情體驗最強烈的時期往往就是在青年時代。此年齡段的學生易受感染,來得快,平息得也快。一場精彩的演講會讓學生熱血沸騰,一場扣人心弦的NBA就可讓學生廢寢忘食。社會的變遷,體製的變革,家庭的變故,家庭關係的親疏以及學習、交友等個人生活事件都會影響學生情緒,使其情緒搖擺不定,時而激動、時而悲觀消沉,表現出極大的波動性。剛剛還在波峰,也許轉瞬就會跌入穀底,這種情緒的極端形式就是情緒的兩極性。

(三)激情性與衝動性技師院校學生興趣廣泛,對外界事物較為敏感,加之年輕氣盛、有從眾心理,因而在許多情況下,其情緒易被激發,不計後果,帶有很大的激情性和衝動性。雖然同中學時相比,隨著知識和認知能力的提高,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控製有所增強,但在激情狀態下,也常因情緒失控而造成衝動性的行為。一些高校學生的犯罪行為和自殺行為就是這種情緒衝動性的表現。

(四)自尊性與敏感性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他們強烈需要肯定自己、發展自己,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而且作為青年人,技師院校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期望、要求較高,因此自尊的需要普遍較強。

為此,技師院校學生特別喜歡表現自己,希望能引人注目。有的故意在某些事情上做得與眾不同,以引人注目;有的喜歡對某一件事高談闊論,發表自己的主張,為此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有的通過各種比賽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希望能博得別人的好感和青睞;有的甚至自吹自擂,通過真假參半地炫耀自己的社會關係和某些成就,以提高身價。由於該年齡段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因此對涉及“我”或與“我”相關聯的事物都非常敏感,並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65把臉朝向陽光,就不會有陰影。

———海倫·凱勒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異常的情緒會使心身健康受到損害,良好的情緒喚醒狀態有利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一、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對情緒的自我調控,培養健康的情緒,克服不良的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情緒的發生及表現與人的認知直接相關,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或自己的行為、思想作出什麼樣的評價,則可能導致相應的情緒反應。

(一)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情緒障礙。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有好的情緒,必須去除不合理信念。

秀才與棺材有兩個秀才一起趕考,路遇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一口黑乎乎的棺材。秀才甲心裏立即“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真是晦氣,趕考的日子竟然碰到這個倒黴的棺材。於是,他的情緒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那個“黑乎乎的棺材”—直揮之不去,結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孫山。而秀才乙同時也看到了棺材,開始也“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不就是有“官”和“財”嗎?好,好兆頭,看來我要鴻運當頭了,定能高中。於是,他心裏很興奮,情緒高漲,走進考場,果然一舉高中。為什麼同樣看到棺材,卻產生完全不同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導致不同的結果呢?其實這並不關係到棺材本身,而是他們對“棺材”的不同看法,影響到了他們的情緒,進而影響到了行為的結果。所以,生活中決定我們情緒好壞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的想法和看法。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所以要66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參加技能考試,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麼?這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

(二)學會情緒的自我調控還應該善於克製和宣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現情緒反應,這就需要同學們對一些不良情緒加以克製,要善於製怒和適當忍讓、回避,以減低和避免激情爆發。尤其是當激情發生時,要用理智告誡和提醒自己,或者接受他人勸解,轉移注意力。當然,克製情緒並不是無限度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也需要進行有效的情緒宣泄和釋放(圖6-3),疏導負性情緒,必要時還可尋求心理谘詢的幫助。

(三)要培養自己寬闊的胸懷要培養自己豁達的度量,麵對現實,接受現實,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多交朋友,對周圍的人多一些理解與寬容。也可以通過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如聽一些旋律優美、悠揚婉轉、意境廣闊、充滿活力的音樂,以消除煩惱,保持愉快。

(四)把注意力集中於成功的經曆把注意力集中於成功的經曆,是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象的一個重要方法。把注意力集中於成功,

,圖6-3合理宣泄情緒的經曆從中悟出道理並養成記住成功而不拘泥於失敗的習慣,是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象的重要途徑。積極的自我意象意味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而積極評價來源於成功的經曆。過去你的情緒活動上有過多少失意和失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汲取並強化那些成功和積極的情緒經驗。這樣,你就可能把自己情緒活動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給不良情緒找個出口(一)提供一個正常的宣泄通道不良情緒要進行宣泄,不要無限度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而應疏導負性情緒。憤怒時,可以進行體育鍛煉,或作詩、書法;悲傷時,可以找知心朋友傾訴,或大哭一場,釋放負能量等。高聲歌唱、打枕頭、捶沙發都是情緒宣泄的通道。

(二)用訴說代替抱怨將心中的壓抑、擔心、焦慮統統說出來,去說給那些願意傾聽,並且真心實意幫助自己的人。說出來時往往就好了一大半。隻有吐露出那些困擾自己的東西,你才能感到踏67實。訴說,並不是隻一味地抱怨自己所受的傷害,訴說不需要責備,而是指明問題。它是一種情願花費時間和精力,並為改變目前的狀態所做出的努力。你可以打電話給親人或朋友。“找個時間,你陪我聊一下這件事吧”,這是一種訴說。“我煩透某某了,他……”,這是一種批評。批評和抱怨無益於解決問題,而且你的朋友可能會因為你的批評和抱怨而遠離你這個情緒垃圾製造者。

學說的預測,被試的情緒體驗受到了自己麵部表情的影響。

微笑實驗麵部表情反饋學說認為,人的麵部表情影響著人的情緒。一項有關研究中,研究者讓被試評價一些卡通畫的有趣程度,同時把一支鉛筆橫叼在嘴裏。結果發現,用牙咬著鉛筆的被試比用嘴唇含著鉛筆的被試更加覺得卡通畫有趣。為什麼呢?答案是:如果你用牙咬著鉛筆,你的麵部就不得不形成微笑的樣子,而用嘴唇含著鉛筆,你的麵部則形成皺眉頭的樣子。因此,這一結果證明了麵部表情反饋(三)反向心理調節麵對困境,情緒懊喪。怎麼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呢?有一種方法,就是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心理學上把這種運用心理調節的過程稱之為反向心理調節法,他常常能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俄國作家契科夫曾這樣說過,“要是火柴在你口袋裏燃燒起來,你應該高興,應該感謝上蒼,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的手指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以此類推……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逆境、厄運的時候,運用一下反向心理調節,就能使自己從困難中奮起,從逆境中解脫,進入灑脫通達的境界,迎來萬紫千紅的豔陽天。

(四)轉移注意力所謂轉移就是從主觀上努力把注意力從消極或不良的情緒狀態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一種方法。能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強烈刺激的事情,通常都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著很大的關係,要很快將它遺忘常常是很困難的。因此,單靠消極的躲避不行,更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積極的轉移。

科學研究表明,在發生情緒反應時,大腦中心有一個較強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立一個或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抵消或衝淡原來的中心優勢。當情緒不好時,可通過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來平靜自己的情緒,如外出散步、聽聽音樂、跳跳舞、打打球、找朋友聊天、讀本輕鬆的書、看場電影等。

總之,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不要使自己處於精神空虛,心理空曠的狀態。這樣,68由不愉快的事情所引起的不良情緒體驗,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總之,無論吵鬧、哭泣、運動還是傾訴,重要的在於,要學會培養一種平衡而適宜的心態,輕鬆愉悅地去麵對壓力,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小結1.概括地說,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心境、激情和應激反應是三種基本的情緒狀態。

2.技師院校學生的情緒情感呈現出豐富性與複雜性、易感性與波動性、富於激情易衝動、自尊性與敏感性的特點。

3.為了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給不良情緒找個出口,例如,提供一個正常的宣泄通道、用訴說代替抱怨、用行動帶動情緒、轉移注意力、反向心理調節等。

情緒穩定性測試1.

你上床以後,是否經常再起來一次,看看門窗是否關好、爐子是否封好等?()A.

B.

C.

經常如此從不如此偶爾如此2.

)你對與你關係最密切的人是否滿意?(A.

B.

C.

不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3.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攝的照片,你有何想法?()A.覺得不稱心B.覺得很好C.覺得可以4.

你是否想到若幹年後會有什麼使自己極為不安的事?()A.

B.

C.

經常想到從來沒想過偶爾想到你是否被朋友、同事、同學起過綽號、挖苦過?()5.

經常從來沒有偶爾有過A.

B.

C.

6.

你在半夜的時候,是否覺得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事?()A.

B.

C.

經常從來沒有極少有這種情況7.

)你是否因夢見什麼可怕的事而驚醒?(A.

B.

C.

經常沒有極少8.

)你是否曾經有多次做同一個夢的情況?(A.

B.

C.

有沒有記不清9.

有沒有一種食物使你吃後嘔吐?()C.

A.

B.

有沒有記不清6910.除去看見的世界外,你心裏有沒有另外一種世界?()A.有B.沒有C.記不清11.

你是否覺得你的家庭對你不好,但是你又確知他們的確對你好?()A.

B.

C.

是否

偶爾12.

)你是否曾經覺得有一個人愛你或尊重你?(A.

B.

C.

是否

說不清13.

)你心裏是否覺得你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A.

B.

C.

時常沒有偶爾有14.

)你是否覺得沒有人十分了解你?(C.

A.

B.

是否

說不清15.

)你在早晨起來的時候最經常的感覺是什麼?(A.

秋雨霏霏或枯葉遍地B.

秋高氣爽或豔陽天C.

不清楚16.

你在高處的時候,是否覺得站不穩?()C.

A.

B.

是否

有時是這樣17.

你平時是否覺得自己很強健?()C.

A.

B.

否是

不清楚18.

)你是否一回家就立刻把房門關上?(C.

A.

B.

是否

不清楚19.你坐在小房間裏把門關上後,是否覺得心裏不安?()A.是B.否C.偶爾是20.當一件事需要你作出決定時,你是否覺得很難?()A.是B.否C.偶爾是21.

你是否常常用拋硬幣、玩紙牌、抽簽之類的遊戲來測凶吉?()A.

B.

C.

是否

偶爾22.

)你是否常常因為碰到東西而跌倒?(A.

B.

C.

是否

偶爾23.你是否需用一個多小時才能入睡,或醒得比你希望的早一個小時?()A.經常這樣B.從不這樣C.偶爾這樣24.

你是否曾看到、聽到或感覺到別人覺察不到的東西?()A.

B.

C.

經常這樣從不這樣偶爾這樣25.

)你是否覺得自己有超越常人的能力?(A.

B.

C.

是否

不清楚7026.

)你是否曾經覺得因有人跟你走而心裏不安?(A.

B.

C.

是否

不清楚27.

你是否覺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C.

A.

B.

是否

不清楚28.

當你一個人走夜路時,是否覺得前麵潛藏著危險?()A.

B.

C.

是否

偶爾29.

)你對別人自殺有什麼想法?(A.

B.

C.

可以理解不可思議不清楚以上各題的答案,選A得2分,選B得0分,選C得1分。請將你的得分統計一下,算出總分。得分越少,說明你的情緒越佳,反之越差。

總分0~20分,表明你情緒穩定,自信心強,具有較強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你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能理解周圍人們的心情,顧全大局。你一定是個性情爽朗、受人歡迎的人。

總分21~40分,說明你情緒基本穩定,但較為深沉,對事情的考慮過於冷靜,處事淡漠消極,不善於發揮自己的個性。你的自信心受到壓抑,辦事熱情忽高忽低,瞻前顧後,躊躇不前。

總分在41分以上,說明你的情緒極不穩定,日常煩惱太多,使自己的心情處於緊張和矛盾中。如果你得分在50分以上,則是一種危險信號,你務必請心理醫生進一步診斷。

自我放鬆訓練請你四肢放鬆,兩眼閉上,腦子裏不要再想其他東西(兩遍)。

放鬆練習現在開始:1.請你將雙手高高地舉起,盡量舉起。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2.請你用力緊握雙拳,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3.請你將小臂曲起並擠壓在大臂上,使你感到緊張。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

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4.請你將雙肩向耳朵方向拱起,盡量拱起。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5.請你用鼻慢慢地深吸一口氣,憋一會兒,再憋一會兒。好,慢慢地一點點兒把氣呼出去(兩遍)。

6.請你兩腳著地、與肩同寬,腳趾扒地,造成緊張感。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717.請你轉動你的眼球,聽我的口令:左、下、右、上。反過來做一遍,右、下、左、上。8.請你小腿盡量向前伸,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9.你緊縮你的小腿肌肉,使之感到緊張。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10.請你將頭向後仰,盡量向後。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11.請你緊縮你的腦額,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好,放鬆,完全放鬆(兩遍)。

好,放鬆練習到此結束。你感到輕鬆一些了嗎?

思考與收獲通過本章的學習,我的思考是。

我的收獲是。

72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

———伏爾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一、什麼是學習“學習”一詞,作為心理學上的術語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舞蹈”、“學習做飯”等,均是指人的行為的改善。而心理學中的“學習”作為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指人類的學習,而且也包括動物的學習。

對於“學習”廣義上的概念,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鮑爾和希爾加德認為,“學習是主體在某個規定情境中的重複經驗引起的,對此情景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加涅認為,“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保持且不能單純歸因於生長過程。”歸納起來,我國學者張承芬認為,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它與成熟、疾病或藥物等因素無關,而且不一定表現出外顯行為。

對於“學習”狹義上的概念,是個體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經思維活動而積累經驗,進而產生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相對持久變化的過程。

73二、學習的意義我的成就,當歸功於精力的思索。

———牛頓(一)學習決定人生學習既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又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學習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是一個由不會到會,由會的不精到精益求精的過程。

每個人都得學習,而且一生都在學習,尤其是從出生到青年這個階段,是否學習,學得如何,更有著決定一個人人生命運的意義。比如“走”這個行為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孩子到了一歲左右開始在父母的幫助下學習,再後來就是“跑”。如果你不學習走路,那你一生就隻能臥床不起或靠輪椅行動。你連走路都不會,就更不用說跑了。如果你“走”得很好,或“跑”得很好,你還可以在教練的指導下繼續學習,最後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或競走,或長跑,甚至成為像王軍霞、劉翔那樣的著名運動員。

(二)學習是一個人適應環境的手段學習是一種適應性活動。一個人要生存,就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一個人天生的本能,如吮吸、防禦等,是無法保證一個人的生存的。因此,作為一個個體,我們必須通過學習獲得、積累各種知識和技能,才能在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生存並發展。

(三)學習能使一個人的行為或能力發生相對持久的變化學習能使學習者在行為、知識、技能各方麵發生某種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不是暫時的,是相對持久的。比如騎自行車,一旦學會了,即使長期不騎,這種能力也不會徹底消失。其實,學習引起的變化更多的並不是立即見諸外顯的行為,而是引起我們內部的心理結構變化———我們稱之為潛能。我們知道,有些人小時候學習成績並不出眾,但後來卻成為偉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達爾文小時候曾被認為是低能兒;牛頓小時候學習成績也很差;華羅庚在初一時還補考過數學。是什麼使他們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是學習!學習把他們大腦中的潛能激發了出來。有這樣一句話,“頭腦越用越聰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麵說:“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我就讓他當我的助手。”愛迪生與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據說,有一天,大發明家愛迪生怒氣衝衝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我看得上的。”“你判斷應聘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麼?”愛因斯坦問道。愛迪生一麵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74的“開拓大師”愛因斯坦,則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靈活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裏?”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並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鏽鋼是用什麼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翻金相學手冊。”“您說什麼,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好啦!”這兩位科學巨匠的對話令後人深思。作為專攻應用技術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從自身的切身經驗出發,要求自己的助手必須擁有廣博的知識,對各種相關的數據資料能倒背如流,而且,據說他的招聘試題有時竟達130個。而作為專攻理論物理三、技師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知識的傾向是大不相同的,社會對技師院校學生的要求是重在實踐,即提高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因此,作為技師院校學生,在掌握其專業的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學會獨立的靈活的思考問題,將來必會在工作崗位上大展身手!

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於當代中國而言,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專科層次的教育。因此,“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成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獨特性。這也是與本科大學生相比,技師院校學生的學習具有的不同特色。

(一)職業性職業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某項職業活動的能力,對於技師院校而言,職業技能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經過不斷練習和實踐而形成的完成某項職業活動的操作係統。

職業技能具有以下三個特點:是在具體工作實踐或模擬條件下的實際操作中,通過學習和反複練習形成的,知識學習是技能形成的基礎,但操作技能要在認知技能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實踐才能形成;是由一係列的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是“會不會做”與“做得如何”的動作掌握;其所涉及的一係列動作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規範性。

(二)應用性英國著名的教學理論家羅米索斯基(J·A·Romisowski)從創新的角度把技能分為再生性技能(reproductiveskil)和創造性技能(productiveskil),即運用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完成實際任務時需要相當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因此,要求技師院校學生應該掌握其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同時應該學會新知識、新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即重點鍛煉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技能。

同時,技師院校學生學習的應用性還體現在,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直接麵向社會、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技師院校學生畢業後是直接從事一線工作的“藍領”,因此,從75這一角度講,同學們的學習需要直接掌握實用性知識和技能,即體現其應用性的特點。

(三)區域性職業技術教育應以“服務於當地經濟發展”為宗旨,應與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因此,技師院校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相應技能應當堅持“與當地社會、經濟、人口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突出“為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服務、為生產一線和廣大農村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發展目標。

因此,技師院校學生的學習內容既要與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三者的特點相適應,又要結合其所學的本專業優勢,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充分體現教育個性化和效益化相結合原則。

一、技師院校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一)學習適應不良,對未來感到迷茫學習適應不良,是指在學習上不能適應高校的學習方式,體現在不會聽課、不會複習、不能製訂合適的學習計劃、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方麵。這一問題在各年級都存在,區別僅在於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學習適應不良在新生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1.學習缺乏獨立性技師院校學生對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習慣於中學時期的由教師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因而不知道怎樣製訂合理的學習計劃、不清楚如何充分利用時間。

2.不適應新的學習方法不能充分靈活地運用其他學習途徑,例如,到圖書館查閱文獻、組織參加學術討論會等。

3.缺乏對本專業的充分認識對所學專業了解不深,更不清楚該采取哪些途徑、方法學習專業知識。

(二)缺乏一定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總認為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沒有充分認識到學校學習的重要性、多樣性和艱巨性,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專業知識。

1.期望水平過高,壓得喘不過來過高的期望水平使個體心理負荷過重,精神壓力過大,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動機過強,期望水平過高,會使學生專注於自己的抱負和外部的誘因,如獎懲,而不是專注於學習,從而阻礙學習。

期望水平過高的原因:自尊心太強,過分看重榮譽;補償心理,用學習來彌補自己其他76方麵均不如人的劣勢;自我認識不足,如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估計過高;性格原因等。

2.學習動力不足,致使厭學逃學學習動力不足,是指學習沒有內在驅動力量,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沒有學習興趣,不想學習,甚至厭倦學習、逃避學習(圖7-1)。(1)缺乏方法動機不足的學生把學習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不願積極尋求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總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由於缺乏正確的、靈活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所以往往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情境。

圖7-1缺乏學習動力()獨立性差2

動機缺乏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習行為往往表現出從眾性與依附性,隨大流,極少有獨立性和創造性。

()厭倦情緒3

動機不足的學生對學習冷漠、畏縮,常感厭倦,對學校及班級生活感到無聊。學習時無精打采,很難享受到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

7-2動機強度定律人們常常認為,學習動機越強,對學習活動越有推動作用。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有時,超過一定強度的學習動機,反而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心理學家耶爾克斯與道德遜研究表明,任何任務或活動都有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活動效率在此水平上最高。如圖7-2所示。在最佳水平範圍之內,效率隨動機的增強而提高;超過最佳水平,效率反而隨動機的增強而下降。研究還表明,對於不同難度的活動,其動機的最佳水平是不一樣。容易或簡單的活動及任務,譬如背英語單詞、抄寫課文、打字訓練,所需要的動機要強一點;而困難或複雜的活動及任務,譬如解數學難題,需要的動機就要弱一點,過強的動機會導致焦慮,從而降低學習效率。

圖耶克斯與德爾遜定律77(4)懶惰行為表現為不願上課,不願動腦筋,不完成作業,貪玩。學習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而且經常為自己的懶惰行為找借口。(5)容易分心動機不足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聽課,不能集中思考,興趣容易轉移。對學習的認識膚淺,滿足於一知半解。行動忽冷忽熱,情緒忽高忽低。

3.學習過度焦慮,精神高度緊張焦慮是一種伴隨著某種不祥預感而產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緒,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狀態。有些學生由於平時學習不夠努力或學習方法不得當等原因導致學習目標無法完成,又擔心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對考試產生了過度的懼怕和焦慮心理。情緒躁動,寢食不安,鬱鬱寡歡,麵無表情,精神恍惚。

學習壓力大,精神長期高度緊張,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

有嚴重學習焦慮的學生在考試前表現得更加明顯,考試日期越來越近,精神越來越緊張,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即使準備得非常充分,仍然不放心,唯恐考試通不過或不如別人。

4.學習過度疲勞,降低學習效率學習疲勞是指學習者由於學習過度或學習方法不當而產生的學習效率逐漸降低,並伴有渴望停止學習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學習過度疲勞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情緒躁動、精神萎靡、學習效率下降、學習錯誤增多、失眠等(圖7-3)。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直接影響睡眠質量,還會造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低圖7-3學習過度疲勞下。同時,大腦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得不到及時改善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嚴重失眠、神經衰弱、憂鬱等心理疾病的形成,影響學業的完成。

二、技師院校學生學習心理調適(一)快樂學習趕走緊張心情從學習的生理心理過程看,在學習新知識信息時,信息通過感覺通道進入大腦的邊緣係統———膝狀體,初步評價信息的意義和價值,進而進入大腦皮層進行深入判斷。若判斷為有意義的知識信息,就會使大腦產生一種活性物質,促使腦神經係統網絡易於接通,信息就會被接收和儲存。若感到有意義,認為重要,覺得快樂,大腦就被激活,能輕鬆愉快的學習,效率高。反之,若判斷為無意義的知識信息,大腦膝狀體就進不了神經網絡,儲存不牢,記不住,個體就不願意學習,學得苦,學得累,效果差。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當個體將學習作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時,積極性就會提高,個體將漸漸進入“樂此不疲、欲罷不能”的佳境。

78因此,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快樂的學習使個體的大腦處於最佳學習狀態,知識信息易於被接收、編碼、存儲和提取。然而,可惜的是,許多學生不善於學習,不會運用學習策略方法,隻知死讀書,機械背誦,結果學習不快樂,效率低下。

(二)挫折教育提高抵抗能力一項有關美國心理學家對上世紀中期哈佛大學的近百名畢業生進行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個體的成績不完全與智商成正比。許多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的成就,與他們18歲左右時的處理挫折、控製情緒和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有關。即成功的人,不是沒有遇到過挫折,而是能正確對待挫折,戰勝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