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國技師學院通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讀本主編邵峰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心理健康教育讀本\/邵峰主編.—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21世紀全國技師學院通用教材ISBN978-7-5331-7014-1Ⅰ.①心…Ⅱ.①邵…Ⅲ.①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技工學校—教材Ⅳ.①G47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3)第192669號21世紀全國技師學院通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讀本主編邵峰出版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78網址:www.lkj.com.cn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發行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71印刷者:山東鴻傑印務有限公司地址: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郵編:256400電話:(0533)852001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7.5版次:2013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978-7-5331-7014-1定價:19.40元主
編邵
峰副主編王
寧張敦鬆編
者張瑞珍張曄徐鑫鑫前言21世紀是一個嶄新的世紀,也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為中國技師院校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技師院校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定位高,成才的願望非常強烈,但他們的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穩定,心理承受和適應能力相對較弱。麵對自我衝突的“內憂”和社會適應的“外患”,同學們要不斷地學習與探索,才能一步步地成長、成熟和進步。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於高校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和諧發展,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其人生價值。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國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集合多位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的專家、教師意見,共同編寫了這本教材,參編人員既有專業方麵的知識,又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具有理論與實踐融合貫穿的優勢。
本書結合學生的成長階段性特點,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心理發展與健康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心理困惑為切入點,分別對新生適應、自我認識、人格完善、學習成才、創造能力、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基本問題進行指導。本書在編寫中借鑒了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方麵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力求突破傳統,有所創新,實現了理論內容的嚴謹性和形式結構的新穎性的結合,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手冊。與目前教材市場上的其他同類教材相比,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全麵。本書內容跨越了技師院校學生整個在校階段。通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學生可以認識自身心理活動與個性品質,同時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學的一般理論,掌握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1(2)實踐性強。本書中提供了多份自我心理測試的工具,可供學生借助於心理測量的結果,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和真實的了解。此外,教材中還設計了心理訓練的環節,學生可以通過一個個心理遊戲和訓練,進行體驗和探索,完成從知到行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與水平,教師也可以借助這些訓練實現教學的互動性。
(3)案例詳實。教材的每個章節都收錄了多個心理案例和谘詢手記,這些案例典型、真實,貼近學生活實際,通過對案例的詳實描述和深入分析,可以讓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認識得更加深刻,對如何自我調適有所啟示。
(4)形式活潑。本書打破了傳統教材嚴肅的說教麵孔,具有語言活潑、結構新穎、形式多樣的特點,不僅有重點提示、名言警句、閱讀材料、測試與遊戲等文字,還配有大量生動形象的插圖和表格,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麵的通識教育教材,也可以作為高校相關教職人員了解學生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指導手冊、青年人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自學用書。
由於時間倉促和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同時,對本書所引用資料的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編者2013年7月2
目錄第一章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1
1第一節什麼是心理健康………………………………………………………………6
第二節構建健康的心靈花園…………………………………………………………第二章新生活新起點…………………………………………………………………1314第一節我的學校我的家……………………………………………………………18第二節適應新環境迎接新挑戰……………………………………………………第三章健康人格成就人生……………………………………………………………2525第一節揭開人格的麵紗………………………………………………………………29第二節鑄就健康的人格………………………………………………………………第四章認識我自己………………………………………………………………………3636第一節一顆自我發現的心……………………………………………………………43第二節想唱就唱我最閃亮…………………………………………………………第五章創造美好的明天…………………………………………………………………49第一節智慧的火花……………………………………………………………………49第二節創新的靈魂……………………………………………………………………53第三節展開創新的翅膀………………………………………………………………56第六章保持良好的情緒…………………………………………………………………6262第一節情緒情感麵麵觀………………………………………………………………66第二節去往快樂老家…………………………………………………………………第七章讀萬卷書行萬裏路……………………………………………………………7373第一節學習引領未來…………………………………………………………………1
第二節走出學習的誤區………………………………………………………………76第八章和諧的人際心靈的橋梁………………………………………………………85第一節人際關係………………………………………………………………………85第二節一個好漢三個幫………………………………………………………………89第三節讓我們彼此靠近相互溫暖…………………………………………………92第四節開往春天的地鐵………………………………………………………………96第九章縱橫交錯談“網”事……………………………………………………………1042
院的心理門診,大夫竟然說她患了“輕度抑鬱”。
小潘今年上大三,是院學生會主席。從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她就嚴格要求自己,對同學和善,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尊敬師長,學習刻苦、勤奮,在大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績優異,連續獲得獎學金,多次獲得校“十大歌手”、“最佳辯手”榮譽稱號。應該說小潘是一個全麵發展的“好”學生,同學都很羨慕她,老師也把她作為典型,讓大家學習。在人前,小潘是成功的、幸福的、快樂的。可是一到了晚上,或者獨自一人的時候,小潘又會感覺太累,生活沒有意思。為此,小潘到了一家醫擁有健康並不等於擁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卻等於失去一切。
———馬勒小遊戲:請根據你今天的身體狀態,標出你在坐標上的位置,與同學比較一下,看看有什麼不同?
與同學相比,你坐標的位置是更偏於健康狀態還是更偏於疾病狀態呢?事實上,每個人每天的身體狀態在這個坐標的位置上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如果你今天頭很痛,還略有一些咳嗽,你的位置可能就會偏右一些,而精力充沛的狀態則會讓你的位置偏左一些。美國哲學家歐文曾經說過“健康是富人們的幸福,窮人們的財富”,人必須要有1
健康,才有能力去追求擁有更多。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對心理健康的概念,國內外學者都曾有過不同角度的闡述。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1946年)對心理健康是這樣定義的:“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之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正確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要注意以下3點。
1.心理健康是多方麵健康的統合體心理健康包括健康的身體、正常的職能以及良好的情緒狀態,缺失任何一方麵,都不能說是達到心理健康。同時,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統一的整體。
2.自身心理健康狀態不能與他人的健康相矛盾自身心理健康不能以損害他人的健康作為成就自己的前提。心理健康的目標是追求一種自身與他人和諧共處的雙贏狀態。
3.心理健康是指個體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而並非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說,心理是否健康是要基於自身的條件,以自身作為參照係;同時,也不要苛求完美,否則就與健康之路背道而馳了。
色區域與深灰色區域之間無明確界限,後者往往包含前者。
心理健康常識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應以其是否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作為標準。
這種標準也非常重視個人的心理感受。可以說,這種標準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它不僅為眾多的專家學者所倡導,也越來越為民眾所接受。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人的精神正常與否看作黑白分明的事情:要麼你是個正常的人,無論你思想和行為有多大的變化和異常現象;要麼你就是一個瘋子,無論你的疾患有多大的好轉。這種將人的精神正常與否作為非白即黑的判斷,未免太過簡單化。國內學者張小喬提出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論”的概念(圖1-1),即人的精神正常與不正常沒有明顯的界限,它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具體來說,如果將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麼在白色與黑色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緩衝區域:灰色區域。灰色區域又可劃分為淺灰色區域與深灰色區域。處於淺灰色的人隻有心理衝突而沒有人格的變態,其突出表現為諸如失戀、喪親、工作學習不順心、人際關係不和睦等生活矛盾所帶來的心理不平衡與精神壓抑。深灰色區域的人則患有某種異常人格障礙和神經症等。一般而言,淺灰2
健康人格、各種由生活、各種變態人格人員自信心高、人際關係壓力與異常人格、精神病患者適應力強引起的心理衝突人格障礙之人服務人員無需心理谘詢員、心理醫師、精神病醫生社會工作者心理門診大夫服務模式無需谘詢心理學模式臨床心理學模式醫學模式圖
1-1心理健康“灰色理論”示意二、心理健康的標準個體的心理怎樣才是健康的?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心理健康與否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是相當困難的。根據技師院校學生群體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社會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可歸納為以下9個標準。
1.智力正常,善於學習智力正常是學習、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勝任學習任務、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最必備的心理特征,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能考入技師院校的學生,智力正常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其中許多學生動腦和動手能力都特別強。所以,技師院校學生不應該對自己的智力水平妄自菲薄,缺乏信心。智力正常且充分發揮的標準是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索興趣;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其認識和實踐活動中都能協調地參與,並能積極地發揮作用;樂於學習。
2.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技師院校學生,應該能夠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首先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各方麵的優點都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既不過高也不過低。其次,接納自己,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後是善待自己,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要泰然處之。對現實生活有積極的追求,讓自己有一個充實的人生。
3.樂於與他人交往,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人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我們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34.心理與生理的同步發展人的心理行為表現是與人的不同階段的生理發展相對應的,不同的年齡階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行為特征。對心理健康的人而言,其認識、情感、言行、舉止應與其所處的年齡段相符合。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和性別特征,這意味著心理有問題。心理健康的學生應該是精力充沛、勤學好問、反應敏捷、喜歡探索的。過於老成、過於幼稚、過於依賴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5.社會適應良好,敢於迎接挑戰心理健康的技師院校學生能麵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主動地適應現實、改造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圖1-2);對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能妥善處理。不用幻想代替現實,不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的不公,不怨天尤人。
圖1-2要學會和各種人和諧相處6.情緒積極穩定,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情緒健康包括的內容有:愉快情緒多於負麵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於控製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克製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
7.積極的意誌品質心理健康的技師院校學生的意誌品質主要表現為行動具有較高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製力。技師院校學生學習要有自覺的目的性,能有效地調節和控製自己的行為,能運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能主動克服困難。
8.具有健全統一的人格人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健全的人格指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人格完整的主要標準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亂,能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因此,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是健全統一的,其行為表現出一貫性或統一性;反之,其人格缺乏統一性,行為表現出不連貫性,變化無常。
9.行為與社會角色相一致社會角色,通俗地講就是“身份”。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充當著不同角色,即有不同的身份。社會對各種角色有相應的要求或規範,如果個體的行為與其充當角色的規範基本一致,則說明其心理處於健康狀態。
三、技師院校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現在的技師院校學生大部分出生於90年代,在90後踏進高校之前,這一群體就已4
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90後作為新一代的“新新人類”,“時尚、青春、非主流”儼然已成為他們的代名詞。當這一代人走進校園時,他們會以其特有的生活與行為方式為學校注入怎樣的新鮮血液?已經開始的新生活又會為他們帶來什麼?
(1)“我的個性我喜歡”:個性鮮明張揚,自信自主而依賴。
(2)“我的青春我做主”:樂於表現自我,自我中心意識較強。
(3)“我的事情我來做”:思想開放獨立,早熟老練而又叛逆。
(4)“我喜歡的我就要”:生活去大眾化,追求非主流的時尚。
(5)“我的心事你別猜”:追捧“火星語言”,極力保護個人隱私。
(6)“我的朋友遍天下”:人際交往廣泛,關注朋友忽略父母。
(7)“我的煩惱沒法說”:同窗隔閡顯現,代溝矛盾衝突加劇。
(8)“我的尊嚴我捍衛”:推崇民主平等,積極維護個人權益。
(9)“我的道路自己走”:清醒認識現實,珍惜成長發展機遇。
(10)“我的大學我能行”:向往美好未來,努力適應校園生活。
(11)“我的未來不是夢”:職業目標務實,發展規劃比較明確。
3長大未成年在向成人角色的轉變這方麵,當今許多青年人的生活追求和主觀判斷正在變得非常滯後與漫長,這便孕育產生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從十幾歲末期開始到emergingadulthoodAr-二十幾歲中期結束的始成年期()。美國心理學家阿奈特(nett.J.J2000年在心理學權威刊物《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發表的《成人初)教授,1820多歲一種新的發展理論》一文中,將始成年期作為一個全新的概顯期———至18~25歲)這一個時期。
念提了出來。始成年期具體指青少年晚期到二十幾歲(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時期,在此期間,年輕人已經脫離了青少年階段,然而多數人卻沒有擔負起作為一個成年人所應承擔的持久的責任,即“長大未成年”的狀態。
這個時期個人的未來還不確定,在戀愛、職業、世界觀三個方麵探索各種各樣的人生可能性,與人生的任何時期相比,這個時期獨立探索生命可能性的範圍最大。
始成年期主要有5
大特征:這是自我同一性探索的時期;這是一個不穩定的時期;是一個自我關注的時期;是一個處於夾層中的時期;是存在各種可能性的時期。
通過對美國不同種族、不同地域個體使用問卷法和訪談法進行調查,得出成年的個重要標準:獨立承擔責任;獨立做決定;經濟獨立。
5健康並不是一個要達到的目標,而是一個要維持的過程。
———唐納德·阿德爾因為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獨立又極為複雜的動態過程,所以製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的因素也是複雜多樣的。我們要充分了解影響技師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尋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麵。
(一)內在因素內在因素是一個人自身所具有的一種內在的、主觀的因素。主要包括一個人的生物遺傳因素和心理活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