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事情稍微一聯係,貴太妃就覺得死在火場裏的是西夷聖女,畢竟酒窖那種地方入了大夜了誰還會過去,起了大火不幹淨跑還燒死在了火場正中央,怎麼看都不太對勁。
貴太妃不知道西夷聖女已經成了棄子,死了鄰國的聖女,在貴太妃看來這是了不得的大事,說不得兩國就會翻臉,邊關再起戰事,隨即就派人去通知了楚乾。
火也不是完全靠人撲滅的,裏頭那麼多酒水燒也要燒好久,禦林軍在此也不是神人能衝進去把火掐滅了,隻能用阻隔的辦法來滅火,鄰近的幾間屋子都燒沒了,直到天空灰蒙蒙的時候這火也才徹底熄滅了。
那焦屍也是被燒得沒剩下什麼了,隱約能看出來是個人,還是焦屍四周散落的一些首飾玉石確認了這被燒死的是西夷聖女。
秦桓一個頭兩個大,昨夜一直忙著滅火,他和弟兄們一天一夜沒合眼了,還要調查西夷聖女死亡的原因,在知道傅舜華睡到現在才起來的時候,心裏更是罵娘,卻還要硬著頭皮做事,簡直有苦難言。
他是蔣家養大的孤兒,他的父兄和跟隨老忠勇侯戰死沙場,他自小跟著少爺,別的世家公子有伴讀的書童,他在少爺身邊也是這麼個角色,少爺練武他也練武,少爺讀什麼書他也跟著讀什麼書,少爺成為少將軍上戰場他也跟著上戰場,少爺成了將軍他還是跟在少爺身邊。
在西疆戰場上是他沒有及時回援少爺才和上萬將士一起死在了遠支山,連屍骨都找不到。
傅小姐入宮時那些莫名其妙的話,秦桓始終理解為是傅小姐無法接受少爺的死,不過如今看來,成了宸妃的傅家小姐遠比他想的還要瘋狂。
不過秦桓也樂見其成,他自己也覺得那場戰打得不太對勁,少爺突然改變了對敵之策,不顧眾將士反對,速戰速決隻打了一天,大昭大勝兵馬死傷數萬,傷亡都在控範圍之內,西夷軍隊卻幾乎折損了八成,對大昭來說最為慘重的代價還是忠勇侯的死訊。
在沒找到屍骨之前沒人相信少爺已經死了,可一個月、三個月、半年,時間久了大家都默認了少爺的死,蔣家人一直堅持卻也還是辦了喪儀。
如果蔣耀沒死重傷的話,一個月沒回來說得過去,但三個月、半年沒有一點消息是不可能的。
秦桓大約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楚乾器重,大昭兵馬在各州都有大營,在京都大營駐軍最多,除此之外在京都還有一支對外作戰的精銳之師,數量有四十萬之多,足夠蕩平各州叛亂,也足夠開往邊疆作戰。
大昭兵馬強壯,唯一的缺陷就是大昭的將才太少,像忠勇侯府這樣一門軍功立足滿門忠烈的在大昭幾乎沒有,也是因此忠勇侯府才地位超然。
大昭各州大營的將領也和文官科舉一般是通過武舉選出來的,大昭的武舉也不是隻看誰的武功厲害,開國之初武舉還要靠排兵布陣那些,開國之前遭逢亂世人才濟濟,但後來的這些年。
通過武舉選出來的武將武功建樹自然超群,但什麼排兵布陣的策略幾乎是一茬比一茬弱,當然偶爾也有一兩個出眾的。
矮個子裏拔尖,武將的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行了,帶著人練練兵自然沒什麼問題,讓這些粗人穩住心思去琢磨兵書還要有所成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