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公下
至德二年(公元584年)
1 春,正月一日,日食。
2 正月六日,隋主楊堅在太廟祭祖;正月八日,在南郊祭天。
3 正月九日,西梁主蕭巋前往隋國朝見,頭戴通天冠、身穿紅紗袍,麵朝北方,接受朝廷使者出城在郊區迎接慰勞。等到入見於大興殿,隋主楊堅頭戴通天冠、身穿紅紗袍,西梁主蕭巋身穿遠遊冠、朝服,君臣並拜。楊堅賞賜蕭巋綢緞一萬匹,其他珍玩價值也相當。
4 隋國前華州刺史張賓、儀同三司劉暉等編製《甲子元曆》完成,上奏皇帝。正月二十九日,隋主下詔,頒布新曆。
5 二月一日,陳國大赦。
6 二月十三日,隋主楊堅在灞上為朝見完畢回國的西梁主蕭巋餞行。
7 突厥蘇尼部男女一萬餘口投降隋國。
8 二月十八日,隋主楊堅前往隴州。
9 突厥達頭可汗向隋國請降。
10 夏,四月九日,隋國任命吏部尚書虞慶則為右仆射。
11 隋上大將軍賀婁子幹發五州兵擊吐穀渾,殺男女一萬餘口,二十天後還師。
隋主楊堅認為隴西地區頻繁被寇掠,而民間習俗,沒有設立村塢的習慣,命賀婁子幹發動居民建築塢堡,鼓勵耕種,積蓄糧食。賀婁子幹上書說:“隴右、河西,地廣民稀,邊境未寧,無法推行農耕。最近考察各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廢人力,最終仍無法逃脫被暴掠踐踏的命運;凡是屯田疏遠的地方,請都廢除。隴右居民以畜牧為生,如果把他們屯聚起來,他們自己更加不安。隻需要讓鎮戍連接,烽堠相望就可以了,人民雖然散居,也不需要有什麼憂慮。”楊堅聽從,認為賀婁子幹曉習邊事,四月二十六日,任命他為榆關總管。
12 五月,陳國任命吏部尚書江總為仆射。
13 隋主楊堅認為渭水多沙,深淺不一,漕運工作很艱苦,六月二十二日,下詔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裏,名曰廣通渠。於是漕運通利,關內都依賴這條水道。
14 秋,七月六日,陳國派兼散騎常侍謝泉等出訪隋國。
15 八月十三日,隋國鄧恭公竇熾去世。
16 八月二十六日,陳國將軍夏侯苗請降於隋,隋主楊堅因為兩國通和,不接納。
17 九月十五日,隋主楊堅因為關中饑荒,前往洛陽。
18 隋主楊堅不喜歡華麗的文辭,下詔,命天下無論公文私函,都為實錄形式。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豔,被交付所司治罪。治書侍禦史、趙郡人李諤,也認為當時的文風輕薄,上書說:“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植),崇尚文辭,忽視君人之大道,喜好雕蟲小技。下麵的人跟從,於是成為風俗。長江以南之南齊、南梁,其弊病更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全是月亮露水,積案盈箱,唯有風花雪月。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此擢升士人。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街巷小童,貴遊子弟,還沒學會數數,就先學寫五言詩。至於羲皇、舜、禹之典籍,伊尹、傅說、周公、孔子的學說,不再關心,聽都不聽。以傲滿荒誕為清高玄虛,以隨心縱情為勳業功績,指斥儒生為古拙落伍,而以擅長辭賦為風流君子。所以文風越來越繁化,而政事越來越亂,都是因為拋棄了聖人的規矩和楷模,而以無用的東西為用。如今朝廷雖然下了詔書,我聽說外州遠縣,仍然流行這種弊風:躬行仁孝的人,被排除在官場之外,不予錄用;而工於輕薄之藝者,反而選充吏職,舉送天朝。這都是因為刺史、縣令沒有遵行風教。請對他們進行普查,送交尚書台彈劾問罪。”又上言說:“士大夫自負才能,拚命往上爬,不再有廉恥,請明加罪黜,以懲罰敗壞風氣之徒。”
隋主楊堅下詔,將李諤前後所奏頒示四方。
19 突厥沙缽略可汗數次為隋國所敗,於是請求和親。千金公主自請改姓楊氏,為隋主楊堅之女。楊堅派開府儀同三司徐平和出使沙缽略部,更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晉王楊廣請趁機發兵突擊,楊堅不許。
沙缽略遣使送國書說:“從天生大突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居盧設莫何沙缽略可汗致書大隋皇帝:皇帝,是我妻子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嶽父。我是您女兒的丈夫,也就等於是您的兒子。我們兩國雖然不同,但情義如一。自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親好不絕。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我國羊馬,都是皇帝的牲畜。而貴國的綢緞,也是我國的物品。”
隋主楊堅回信說:“大隋天子貽書大突厥沙缽略可汗:收到你的信,知道你大有善意。朕既然是你妻子的父親,也就視你與兒子無異。當不時派遣大臣前往你處探望朕的女兒,也探望你。”於是派尚書右仆射虞慶則出使沙缽略部,車騎將軍長孫晟為副使。
沙缽略陳列兵馬,列其珍寶,炫耀武力和財富,聲稱自己生病,不能起身,坐著見虞慶則,並且說:“我諸父以來,從不向人跪拜。”虞慶則責備而曉諭他。千金公主私底下對虞慶則說:“可汗是豺狼之性,如果你過分和他爭執,他就要吃人。”長孫晟對沙缽略說:“突厥與隋都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起身,我怎敢違背他的意願!但是,可賀敦(突厥皇後)為皇帝的女兒,則可汗是大隋女婿,怎麼能不敬嶽父?”沙缽略笑著對他的左右高官說:“嶽父是應該拜!”於是起身叩頭,跪受璽書,頂在頭上,既而又大為羞慚,與群下相聚慟哭。虞慶則又讓他稱臣,沙缽略問左右:“臣是什麼?”左右說:“隋國的臣,就好比我們這兒說的奴罷了。”沙缽略說:“能給大隋天子做奴,全靠虞仆射之力。”贈給虞慶則馬一千匹,並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他為妻。
【華杉講透】
大家都在調整自己的位置,最精彩的是千金公主,自請改姓楊氏,做楊堅的女兒,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楊堅封她為大義公主,是讚賞她深明大義。柏楊譏諷地說應該是“大義滅親”。對宇文氏的公主來說,這當然是認賊作父。但是,也符合國家大義,因為她繼續履行和親的職責。
20 冬,十一月四日,隋主楊堅派兼散騎常侍薛道衡等出使陳國,告誡薛道衡說:“你應該了解朕的意思,不要在言辭上逞能。”
21 本年,陳國皇帝陳叔寶在光昭殿前建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間,其門窗、壁帶、掛楣、欄杆、門檻都以沉香、檀木製成,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其服裝器玩之瑰麗,近古所未有。每有微風吹來,香聞數裏。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
陳叔寶自己住進臨春閣,張貴妃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嬪住望仙閣,三閣之間有上下兩重通道交相往來。又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都受寵愛,輪流到三閣遊戲。以有文學才能的宮女袁大舍等為女學士。仆射江總雖為宰輔,不親政務,每日與都官尚書孔範、散騎常侍王瑳等文士十餘人,侍奉皇帝遊宴後庭,不再有尊卑之序,時人稱為“狎客”。皇帝每次飲酒,命諸妃、嬪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詩,互相贈答,采納其中尤其豔麗的,譜以新曲,選宮女千餘人練習而歌唱,分成若幹部,依次遞進傳唱。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略都是讚美諸妃嬪的容色。君臣酣歌,通宵達旦,以此為常。
張貴妃名麗華,本是兵家女兒,為龔貴嬪侍兒。皇帝陳叔寶見了她便喜歡,她由此得幸,生太子陳深。張貴妃頭發長七尺,其光可鑒,性情敏慧,有神采,舉手投足,雍容華貴,每一顧盼流轉,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她又善於觀察人主臉色,引薦諸宮女。宮女們都感激她,競相說她好。又有取魅皇帝的巫術,常置淫祀於宮中,聚女巫鼓舞。皇帝怠於政事,百司啟奏,都要通過宦官蔡脫兒、李善度進請。皇帝斜靠椅墊,讓張貴妃坐在膝上,一起決定政務。蔡、李所記不住的,張貴妃都為他們一條條記下,無所遺漏。有時參訪宮外時事,人間有一言一事,張貴妃必定先知道,並向皇帝報告;由此更加寵異,冠絕後宮。宦官近習,內外聯結;援引宗戚,縱橫不法;賣官鬻獄,貨賂公行。賞罰之命,大權都在後宮,不在外朝。大臣有不服從的,孔貴嬪、張貴妃就找機會在皇帝跟前陷害他。於是孔、張之權熏灼四方,大臣執政皆從風諂附。
孔範與孔貴嬪結為兄妹。皇帝厭惡聽人說自己的過失,每有惡事,孔範必曲加文飾,稱揚讚美,由此寵遇優渥,皇帝言聽計從。群臣有進諫的,就以罪名斥逐他。中書舍人施文慶,頗涉獵書史,曾經在皇帝做太子時期侍奉於東宮,聰敏強記,熟悉吏職,心算口占,隨時應對,都有條理,由此大被親幸。又舉薦自己的朋友吳興人沈客卿,以及陽惠朗、徐哲、暨慧景等,說他們有做官吏的才能。皇帝都擢用他們,以沈客卿為中書舍人。沈客卿有辯才,熟悉朝廷典故,兼掌金帛局。舊製:軍人、士人並無關市之稅。皇帝盛修宮室,窮極耳目,府庫空虛,有所興造,總是錢不夠用。沈客卿奏請,不問士庶,一律開征關市之稅,而又把稅率加重。於是以陽惠朗為太市令,暨慧景為尚書金、倉都令史,二人出身本來就是小吏之家,考校簿領,纖毫不差。但是,他們都不識大體,督責苛碎,聚斂無厭,士民嗟怨。沈客卿在上麵督導,每年朝廷收入,超過常年數十倍。皇帝大悅,更加認為施文慶知人善任,尤其親信重用他,小大眾事,無不委任。他的同黨們轉相引薦,帽插貂尾、蟬羽的,達五十人之多。
孔範自以為文武才能,舉朝莫及,從容向皇帝彙報說:“外間諸將,起自行伍,隻是匹夫之敵而已(意思不是萬人敵)。深見遠慮,豈是他們所知!”皇帝問施文慶,施文慶畏懼孔範,也附和同意;司馬申又讚揚他。從此,將帥微有過失,即刻奪去其兵權,分配給文吏;奪任忠部曲以配孔範及蔡征。由是文武官員全部離心解體,以致朝廷覆滅。
【華杉講透】
《玉樹後庭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亡國之音”,唐代的杜牧有句著名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典故就在這裏。我們欣賞一下《玉樹後庭花》這首詩: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叔寶的問題,是皇帝與誰共治天下的問題。陳叔寶在女人和小人的包圍之中,一心隻為自己享受,向士人和軍人收稅,奪將帥兵權,得罪了所有人。《資治通鑒》說了八個字,“文武解體,以至覆滅”,就是他的政權基礎都解體了,他還毫無所覺。
至德三年(公元585年)
1 春,正月一日,日食。
2 隋主楊堅命禮部尚書牛弘修訂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編撰完成,共一百卷。正月十一日,下詔推行新禮。
3 三月二日,隋國任命尚書左仆射高熲為左領軍大將軍。
4 陳國豐州刺史章大寶,是章昭達之子,在州貪婪縱暴,朝廷以太仆卿李暈替代他。李暈將至,三月五日,章大寶襲殺李暈,舉兵造反。
5 隋國大司徒、郢公王誼與隋主楊堅有舊交,其子娶皇帝的女兒蘭陵公主。隋主待他恩禮稍薄,王誼頗有怨言。有人告發說王誼自稱他的名字同圖讖預言相符,從麵相看應該當王。公卿上奏說王誼大逆不道。四月十六日,隋主賜王誼死。
6 四月二十二日,隋主楊堅返回長安。
7 章大寶派他的部將楊通攻打建安,不克。官軍將至,章大寶部眾崩潰,逃入山,為追兵所擒,夷滅三族。
8 隋國度支尚書長孫平上奏說:“令民間每年秋季每家出粟麥一石以下,依照貧富,規定應繳納數量,儲存在地方公社,委派社司檢校,以備凶年,名曰義倉。”隋主楊堅聽從。
五月二十九日,下詔郡、縣設置義倉。長孫平,是長孫儉之子。當時民間多妄稱老、小以免賦役,山東承繼北齊弊政,戶口租調,造假尤其多。隋主楊堅命州縣做大規模人口普查,戶口不實者,裏正、黨長發配遠方;堂兄弟以下,都要另立戶籍,以防隱瞞人口。於是計賬得增加一百六十四萬餘人。高熲又說,民間征收賦稅沒有標準賬簿,難以檢查,奏請確立征稅賬簿定樣,遍下諸州,楊堅聽從,從此戶籍和稅賦都沒法造假了。
各州征調的物資,每年黃河以南地區從潼關出發,黃河以北地區自蒲阪起程,運往長安的車輛相屬於道路,晝夜不絕數月。
9 西梁主蕭巋崩殂,諡號為孝明皇帝,廟號世宗,世宗孝慈儉約,境內安定。太子蕭琮嗣位。
10 當初,突厥阿波可汗既與沙缽略可汗有矛盾,分裂為二,阿波逐漸強大,東距都斤,西越金山,龜茲、鐵勒、伊吾及西域諸胡都歸附他,號西突厥。隋主楊堅派上大將軍元契出使阿波以安撫他。
11 秋,七月六日,陳國派散騎常侍王話等出使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