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章奧匈帝國解體了
停頓下來的俄羅斯戰場上,經過帝國的幫助以後,又開始‘激’烈地爭鬥起來。經過一番大量補充的沙皇軍隊,在戰場上明顯地占據了優勢,很快地他們就把革命黨人的武裝力量壓製下去,他們利用寒冷的冬天,一直把他們壓到了葉卡捷琳堡以東地區,再向前那就是中華帝**隊的地方了。
這一個冬天最不安份的地方要數原來歐洲的老三了,那就是那個以八十多歲的老皇帝統治下的奧匈帝國了。
我們先來說一下關於奧匈帝國的情況:奧匈帝國是一八六七年至一九一八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在這段時間裏,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地於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麵(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fǔ處理。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誌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所占的比例為:日耳曼人百分之二十四,匈牙利人百分之二十,捷克人百分之十三,‘波’蘭人百分之十,烏克蘭人百分之八,羅馬尼亞人百分之六,克羅地亞人百分之五,斯洛伐克人百分之四,塞爾維亞人百分之四,斯洛文尼亞人百分之三,意大利人百分之百三。
由於中華帝國加入了同盟國,並且也同奧匈帝國一起作戰,但是他們的戰爭機器,由於國內已經再也沒有力量再支持下去,他們自己退出了戰爭,但是他們名義上還是戰勝國,戰爭的結束,在加上老奧地利皇帝的去世,同時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
一九一七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捷克首先宣布獨立,匈牙利其次。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個匈牙利共和國,但是羅馬尼亞入侵後保皇勢力又開始抬頭,匈牙利恢複為一個王國,但沒有國王,此外羅馬尼亞和意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
這樣一個結局,顯然是中華帝國高層所願意看到地,這樣在歐洲除了德國以外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和中華帝國分庭抗禮了,雖說他們一個個的都宣布了獨立,但是他們的目光都盯住了遠在亞洲的東方大國,他們在獨立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和中華帝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便能取得中華帝國從經濟、政治、軍事上的支持,他們的一切行動也是以中華帝國的馬首是瞻,同時也都加入了以中華帝國為首的‘國際聯盟’。
在中華帝國的‘春’節來臨之際,他們幾個國家地代表們一起登上了中華帝國的萬噸級郵輪“光明”號前往東方。
聽到那些國家要到中華帝國來的消息以後,其餘的國家也開始準備到中華帝國來了,他們要借著中華帝國的‘春’節之際來向帝國表示友好,在大部分的國家裏,大家都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了,盡管在俄羅斯的土地上還有無數的士兵在拚殺著,盡管他們每天還有許多的士兵在死亡,但是那已經沒有自己地事了,那是俄羅斯自己的內政,我們是不管他們了。
奧地利地代表們聚集在一起。他們現在國內地形勢不容樂觀。幾年來地戰爭已經把自己地實力打完了。經濟已經到了崩潰地邊緣。另外還有欠著中華帝國地巨大地外債。名義上自己是戰勝國。可是那些戰敗國地形勢就更差了。他們所要給地戰爭賠款。那是要長期地時間才能還上地。自己國家地生機還是要靠自己地努力才行地。
現在能夠幫上自己地隻有中華帝國了。他們地大物博。像這樣地戰爭他們再打上幾年也沒問題。利用戰爭他們獲得了巨大地利益。光是從英國他們就獲得了大量地黃金。那可是硬通貨幣呀。但是英國是人家自己打敗地。沒有自己地事情。看到他們地巨大收益自己隻能是幹著急。沒有一點地辦法。
幸虧中華帝國地政fǔ。從來就是對別地國家特別地寬宏大量。要是別地國家自己這一來。那可就
一些了。他們會向你獅子大張嘴。會讓你有一種掉到感覺。可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地。都說他們是文明、禮儀之邦。地確也是。他們就沒有和法國、英國這些戰敗國索要什麼戰爭賠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