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Th.A.Hoffmann(1776—1822),德國的浪漫派作家。——譯者
[2]Ilias,希臘詩人荷馬(Hom eros)所作有名的兩大史詩之一。——譯者
[3]“Le Tartuffe”法國笑劇作家莫利哀(J. B. P. Molière,1622—1673)的作品。——譯者
[4]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詩人;Auguste 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國作家,世稱近代浪漫主義的開創者。——譯者
[5]Frsnz schubert(1797—1828)奧國有名的音樂家,最大功績是在完成謠曲(Lied),世有“謠曲王”之稱。——譯者
[6]陀思妥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中國有李霽野譯本,在《世界文學名著》中。——譯者
[7]Auklageliteratur,也曾譯作“譴責小說”。——譯者
[8]Katechismus,耶穌教中對於新入者用問等施以教化的方法。——譯者
[9]Dante Alighieri(1265—1321),意太利的大詩人;“敘事詩”即指他所作的《神曲》。——譯者
[10]這裏引的是第十一章,但原譯和本文即微有不同,所以現在也不改和本文一律。——譯者
[11]Sbiten是一種用水,蜜,莓葉或紫蘇做成的飲料,下層階級當作茶喝的。——譯者
[12]Samovar是一種茶具,用火暖著茶,不使冷卻,象中國的火鍋一樣。——譯者
[13]這是純粹的俄國姓名,卻自稱外國人,所以從他們看來,是可笑的。——譯者
[14]Kotzebue(1761—1819)德國的戲曲作家。——譯者
[15]Partie Boston是葉子牌的一種。——譯者
[16]法國話,直譯是“惡魔捉我”,意譯是“任其自然”。——譯者
[17]俄國舊例,每人都有兩個名字,例如這裏的保甫爾·伊凡諾維支·乞乞科夫,末一個是姓,第一個是他自己的本名,中間的就是父稱,譯出意義來,是“伊凡之子”,或是“少伊”。平常相呼,必用本名連父稱。否則便是失禮。——譯者
[18]Versta,俄裏名。每一俄裏,約合中國市裏二裏餘。——譯者
[19]Bogdan和Selifan都是人名。這兩句話,猶言既非城裏的紳士,又非鄉下的農夫。——譯者
[20]Grazie是神女們,分掌美,文雅和歡喜,出希臘神話。——譯者
[21]完全中立的關於曆史,政治,文學的雜誌,一八一二年至一八五二年,在彼得堡發行。——譯者
[22]Kutusov,一八一二年拿破侖進攻俄國時,給他打退了的有名的將軍。——譯者
[23]Pavel Petrovich(1754——1801),指俄皇彼得第一世,是對於軍隊的服飾和教練,非常認真的人。——譯者
[24]Prometheus,希臘神話上的天神和地祇所生的巨人之一,因把天神宙斯(Zeus)從人間取回之火,又送給人類,被罰,鎖在高加索斯(Caucasus)山的岩石上,白晝有大鷲啄食其肝,夜又複生如故。後為赫爾庫來斯(Hercules)所釋放。這裏所用的意義,和原典有些不符。——譯者
[25]Publius Ovidius Naso(B. C. 43—18 A. D),羅馬的著名的詩人。著有《變形記》(Metamorphoses),今尚存。——譯者
[26]Korobochika,“小箱”或“小窩”之意。——譯者
[27]Pud,四十俄磅為一普特。——譯者
[28]Petr Saveliev Neuvazhai—koruito,意雲“蔑視洗濯水槽的彼得·薩惠略夫”。——譯者
[29]Korovuii kirpitch otto Buek的德譯本作“母牛屎”,S. Graham序的英譯本和上田進的日譯本均作“母牛磚”,雖然直譯原語,卻不象諢名,也許倒是不對的。——譯者
[30]Kolovi Ivan,譯出來,是“輪子伊凡”的意思。——譯者
[31]Philiporka,耶穌複活節前的精進期。——譯者
[32]Karlsbad,德國的溫泉場。先前的俄國貴族是很喜歡到那裏去的,但大抵隻為了玩耍,並不是來養病的。——譯者
[33]Buchara,中央亞細亞的地名。——譯者
[34]Doublet,紙牌比賽的一種。——譯者
[35]Galbik,打牌之一種。——譯者
[36]Bankishka,同上。——譯者
[37]“大批”之意。——譯者
[38]乞乞科夫的本名和父稱是保甫爾·伊凡諾維支,羅士特來夫卻亂叫作阿波克勒杜克(Opodeldok)伊凡諾維支,在那時的俄國是算很失禮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