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巨源絕交書(1 / 2)

康白 二張本無此二字 :足下昔稱吾於潁川,吾常 五臣本《文選》作嚐 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 五臣本《文選》字無 不知之 《晉書》康傳引之下有也字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 五臣本《文選》作鑾 刀,謾 各本作漫,《文選》同 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而 黃本字無,《文選》同 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 《晉書》作為 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 五臣本《文選》達下有人字 則 各本作能,《晉書》《文選》同 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 各本故下有知字 堯舜之君 各本作居,《晉書》同 世,許由之岩棲 五臣本《文選》作棲 ,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誌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 《文選》作反 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誌氣所托 《晉書》作意氣所托,注雲一作先,《文選》及《類聚》二十一引與此合 ,亦 各本字無,《文選》同《晉書》有 不可奪也。吾 五臣本《文選》無吾字 每讀尚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加少 各本作少加,《文選》同《晉書》及《禦覽》四百九十引皆作加少 孤露,母兄見驕 《海錄碎事》卷九上引作見。《晉書》作驕恣 ,不涉經學。性複疏懶,筋駑肉緩。頭麵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禦覽》作浣 。不 《禦覽》作非 大悶癢,不能沐 《禦覽》作梳 也。每常 《禦覽》作當 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 《禦覽》作誌 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又讀莊老 《晉書》作老莊,《禦覽》同 ,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 《晉書》作逸,《類聚》《禦覽》引皆作實 之情轉篤。此猶 各本作由。《文選》《類聚》同 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製;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 黃本作 ,饗以嘉肴,愈 各本作逾。李善本《文選》同。唐寫本《文選集注》殘本中存此篇作愈,《類聚》引亦作愈 思長林,而誌在豐草也。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 《海錄碎事》卷七下引無飲字 酒過 《海錄碎事》引無過字。唐本《文選》亦無注雲。五家本有 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 《晉書》如下有仇字 讎,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陸善經本無賴字,又無耳字 。吾 李善本《文選》字無 以 各本無以字。五臣本《文選》同。唐本《文選》有 不如嗣宗之賢 《晉書》作資唐本《文選》同。今本亦誤賢 ,而有慢馳之闕。又不識人 《晉書》作物 情, 五臣本《文選》作暗 於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又人倫有禮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陸善經本禮為體 ,朝廷有法;自惟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惟為省 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 唐本《文選》作憙 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不得搖,性複多虱 《類聚》作風 ,把搔 《類聚》作搔虱 無已;而當裹以章服 唐本《文選》無而字,注雲:案鈔章服為服章也 ,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 五字原奪,舊校所加《文選考異》雲袁本茶陵本無又字,案:舊校殆即據尤袤本加也。六臣注本亦無又字,唐本同。喜作熹,《類聚》引無又字及作字 ,而人間多事,堆 唐本《文選》作推,注雲:案鈔推為堆也 案盈機 汪程張燮本作幾 。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之 各本作久。《文選》同《類聚》二十一引作及又五十八引作久堪 。四不堪也。不喜 唐本《文選》作憙 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已為未見,恕者 舊校改皆 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懼 各本作瞿,《文選》唐本及五臣本皆作懼。《類聚》同 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 唐本《文選》作憙 俗人,而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而為所 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 原作琴,依各本及《文選》《類聚》改 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 原作萬數。依各本及《類聚》改。《文選》五臣本伎為技。唐本《文選》伎為妓 ,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萬機 《文選》作機務,《類聚》同。唐本作萬機,注雲:五家本為機務 纏其心,世故煩 尤袤本《文選》作繁,《類聚》同唐本作煩 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剛腸嫉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 《類聚》作益 壽。意甚信之。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 五臣本《文選》作捨 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 唐本《文選》字無 濟之。禹不迫 黃程二張本作偪,尤袤本文選同汪本作逼《晉書》及唐本《文選》同 伯 唐本《文選》作柏 成子,高全其節 《晉書》作長 也。仲尼不假蓋於 唐本《文選》字無 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 二張本作迫,《晉書》同。他本皆作偪。尤袤本《文選》同。惟唐本作逼 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 各本知下有者字,《晉書》及李善本《文選》同。舊校亦加 也。足下見直木 黃汪程本下有必字,五臣本《文選》同 不可 唐本《文選》字無 以為輪,曲木 各本作者,《類聚》及五臣本《文選》同。者下亦有必字,李善本無 不可 唐本《文選》字無 以為桷;蓋不欲 二張本欲下有以字,《類聚》及《文選》同 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以得 五臣本《文選》得下有其字 誌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似 各本字無。李善本《文選》同。唐本作以。注雲:陸善經本似下有在字,則本為似傳寫訛也。五臣本亦有 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自以 二字各本作已。李善本《文選》同。唐本五臣本作自以 嗜臭腐,養鴛以死鼠也。吾頃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頃為比 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遊 唐本《文選》作逝 心於寂寞 張燮本作漠,《文選》同 ,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必 各本字無。李善本《文選》同。五臣及唐本有 不能堪其 唐本《文選》字無注雲。五家本堪下有甚字 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 《晉書》作殫 ,斯 《晉書》《文選》作則 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唐本《文選》字無注雲:案鈔轉下有死字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冤 各本作淒,《晉書》及《文選》同 切。女年十三,男兒 各本作年,《晉書》及《文選》同。惟唐本與此合 八歲,未及成人;況複多病 《晉書》作疾 。顧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願 《晉書》作欲 守陋巷,教養 《類聚》字無 子孫 舊校滅此字各本及《晉書》《文選》並有 ,時 五臣本《文選》重有時字 與親舊敘離 黃汪程本字無,《類聚》同,《晉書》及五臣本《文選》有 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 《文選》作盃 ,彈琴一曲,誌願 《晉書》作意 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 唐本《文選》作熹 榮華,獨能離之以 各本以下有此字,《文選》同 為快,此最近之可得 五臣本《文選》得下有而字 言耳 唐本《文選》注雲:案鈔耳為爾 ,然後 唐本《文選》字無,注雲:五家本有 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因 《文選》作困 欲離事自全,以保餘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 唐本《文選》作偁 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於相致,共 《晉書》作時《文選》同 為歡 張燮本作懽,李善本《文選》同 益,一旦迫之,必發 各本發下有其字,唐本《文選》亦有,《晉書》無 狂疾。自非重怨 《晉書》作仇 ,不至 《文選》至下有於字,《晉書》無 此也。野人有快炙背 各本背下有而字,唐本《文選》無 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願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嵇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