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現在為何還要讀《菜根譚》(1 / 1)

【1】

從前有個人和朋友閑逛寺院。走到一處高大樓閣時,兩人看到外牆寫著四個大字:心中業物。

此人像被電到一樣,渾身顫抖地感歎說:“這是人生修行的四字箴言啊,每個人心中的‘業’太多,心內之物也太多,所以人生極不幸福。如果能把心中的‘業’修圓滿,把心內之物完全祛除,就可抵達人生最高境界——此心光明。”

離開寺院後,他開始修心,在靜中體悟,去事上磨煉,在獨處時省察克治。幾個月後他再次和那位朋友見麵,朋友對他的改變大為吃驚,問他:“最近遇到什麼高人了嗎?”

他回答:“哪裏有什麼高人,還記得上次我們去的那間寺廟嗎?我隻是參悟透了牆上那四個字——‘心中業物’罷了。”

接著他就把自己對這四個字的感悟說給朋友聽,說得唾沫橫飛、激動不已。

他的朋友慢慢聽完,才很平靜地告訴他:“你看反了,那是‘物業中心’。”

同樣的四個字,有人看出了人生修行的法門,有人則認為平平無奇。心中所見,決定了眼前所見。心中有修行,看到“物業中心”,都能看出修行;心中沒有修行,縱然看到“心中業物”,也看不到修行。

【2】

那麼,我說的這個故事以及故事的道理和《菜根譚》有什麼關係呢?

先來大致了解下《菜根譚》。《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是活躍在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位道士,仙風道骨,與俗不同。他俯瞰人間,看到各種人生真諦和修行方式,認為要成為人生智者,需從咬難咬的菜根開始,後來他創作一本關於人生真諦和修行方式的書,名字就叫《菜根譚》。

此書是洪老道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一本語錄體作品,是三教(儒、釋、道)真理的結晶,是萬古不易的傳世之道,也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它不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還被日本商界人士奉為心理學教材。

《菜根譚》其實相當於上麵故事中的“物業中心”那四個字,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感悟。比如政治家會看到經邦治國的謀略,商人會看到以仁取勝的機智,修行者則從中看到修行的法門,老年人看到如何成為老狐狸的絕招,青少年則能看到如何過好這一生的秘訣。

在今天,為什麼還要讀《菜根譚》?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藏著的那些大智慧,更因為它如“物業中心”那四個字一樣,能更快、更有效地“勾引”出你內心最強大的東西,使你能比他人更快地了解自己,熟悉自己的心性和力量。人隻要了解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已對完美人生穩操勝券。

所以,當我們讀《菜根譚》時,其實我們並不是在讀《菜根譚》,而是在讀自己,讀自己的目的是塑造更強大的自己。

【3】

作為古人為人處世三大奇書之首的《菜根譚》(另外兩本是《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它的內容充盈著王陽明心學的痕跡。它包含個性解放的方法、心性進化的技巧,巧妙而出色地處理“躺平”(出世)和“進取”(入世)之間的關係,三兩句話就可以把人帶入“頓悟”的神奇之境。

不過,它也和其它書籍一樣,有股道德至上、不敢為天下先的空談味道。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固然有精華,也有糟粕。糟粕並非一生下來就是糟粕,而是不適應時代了。

不適應時代的東西就應該扔掉,至少不要再大力提倡。人應該進化的不僅是力量、勇氣,更應該進化的是獨步天下的傲骨以及勇於擔當的信心和心法。

這個思路主宰著本書全部的評析部分,也是本書的源頭活水。

度陰山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