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馬亂,
城頭旗又換,
如畫江山誰能看?
牆頹井廢石橋斷,
一川斜陽,
白骨如山。
太平狗當差,
亂世鬼相伴。
豈敢求富貴,
但願有平安。
恨誰?
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
我作此書,意在告訴全天下人:大清朝取代大明朝,是曆史的大倒退,是半氏族奴隸半封建社會取代高速發達的封建社會,是野蠻征服了文明,是數千年中華文明遭到無情篡改和顛覆。十四萬人馬就能征服一個泱泱大國,這讓日後的日本法西斯引以為據,悍然發動了讓中國人疾首千年的侵華戰爭。數千萬中國同胞的鮮血(沒有滿清代明的一半),雖然正告了日本法西斯:曆史不會重演,但這又讓中國社會落後了數以百年。往事非雲煙,勿忘曆史。記住曆史並不意味著是要延續仇恨。先哲列寧曾經教導說:“忘記曆史,就是背叛現在!”
注:《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有隻黃耳犬,它能從洛陽到吳來回帶書信。
第一章
1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軍備廢弛,“以夷製夷”的民族壓迫政策逆行倒施。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女真貴族階級迅速崛起。他們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趁著大明朝援朝禦倭之際,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他打著“複家仇,爭老女(婆)”的幌子,建八旗、創滿文,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公元一六一六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即位,自稱金國汗。他定國號為金,年號為天命,正式開始了與大明爭奪江山的戰爭。
公元一六二六年,即大明天啟六年大金天命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千裏冰封的北國,銀蛇舞山,蠟象馳原。
遼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寧遠城,四門緊閉。作為北護城河的窯河已經凍死。號稱二十萬的大金八旗騎兵,不用投鞭斷流了從窯河上蜂擁而過。隨後,他們分成兩部:一部在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的帶領下,穿過寧遠城東五裏螺峰山的隘口,兩過城西護城河女兒河,在離西城四五裏通往山海關的大路上聚集;一部在汗王努爾哈赤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的帶領下,在寧遠城正北七裏處結集。
寧遠北城威遠門城樓前,大明寧前兵備道袁崇煥手裏拿著一柄銅製單孔千裏眼,眺望著戰場。臉容清臒的他,頭戴紫金盔,身著緋虎袍。在他的身邊,是一門漆得鮮紅、戰後被冊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的鐵鑄巨炮。這門巨炮的炮身、炮耳、炮架、炮輪上,嵌滿了各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花紋。
城頭上,旗幟飄揚,刀槍林立。礌石、木頭、弓矢、棉被、食油、鐵繩、竹節鐵火炮、萬勝佛朗機、陶瓷生鐵藥罐手擲雷、虎蹲炮、滅虜炮、旋風炮、將軍炮、威遠炮,應有盡有。堞牆內,還有十幾個被五花八綁的大金細作。在柔綿冬日下,他們個個麵如土色。
午時三刻,金陣中巨號長起不止。烈馬嘶風,無數八旗金兵齊聲高喊三聲“速促拿!哇!(滿語:衝啊!殺!)”後,隨即從北、西兩個方向同時攻城。
衝在最前麵的是“鐵頭子兵”。這些“鐵頭子兵”,人與戰馬都身披二層皮甲鐵鎧,或拉著楯車,或拉著鉤梯,直奔城下。
風纏馬蹄重,雪野冬點兵。
袁崇煥臉上表情嚴峻。他沒有放下千裏眼,隻是果斷地揮了揮手。頓時十幾個細作的頭顱被拋下城頭。接著,滅虜炮、虎蹲炮、將軍炮、威遠炮、旋風炮、竹節鐵火炮、萬勝佛朗機一齊轟響。
一時間,人仰馬翻,硝煙彌漫。
八旗兵士拚死攻城。楯車一到城下,藏在裏麵的甲兵就開始用刀斧鍬鎬等利器鑿城牆。
城上箭矢石木齊下。明兵用沾滿食油的棉被,裝滿火yao的陶瓷、生鐵手擲雷專攻楯車。這些楯車由五六寸厚的濕檣木打就,外麵還包裹著兩層生牛皮。明兵一時竟對它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
一個時辰過後,一名千總匆匆跑過來向袁崇煥報告道:“大人,西城牆被韃子鑿開了四個大洞。其中一個寬有一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