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指天地,引申代表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對的事物。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無不由兩個以上的分子或元素組合而成形成體。由
於氣化氤氳的作用,自然而然地發展和成長,進而形成生滅盛衰的現象,並
產生彼此因應生克的關係。太極本來是鴻蒙混沌、陰陽未判的境界,由於前
述氣化氤氳的作用,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如是一分為二,逐漸分裂,由太
極之混沌境界而分判為陰陽二氣,是為兩儀。儀者,容也,匹也,有一對、
一雙之義。
兩儀既有動靜,則可初見其容,凡氣化皆具有興奮、推動、溫煦的能力,
向外揮發,因而發光發熱,以成萬有之“能”的,即為“陽”,其交象為
“—”。凡氣化皆具有抑製、收斂、滋潤的能力,向內凝聚,因而現形現體,
以成萬有之“質”,即為“陰”,其爻象為“--”。陰陽兩種氣化,其屬性本
來相反,但其作用則相生相成。故宇宙萬有,無一不在對立與統一的作用中
運行。由自然現象之大小長短,到社會現象之是非善惡,隻要有現象發生,
便有兩儀的相對原理存乎其間。它是以二進位的方式持續不斷地發展,所以
才衍生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
《係辭傳》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此即老子所謂“道生一,一生
二”的道理,兩者的理論互相吻合。闡明萬事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相輔相
成,不斷衍生。虞翻雲:“兩儀即乾坤也。”朱子曰:“兩儀者,始為一劃,以分陰陽。”總之,兩儀就是陰陽兩種氣化的代表。
太極之數為一,動而生陽,陽數起於三,靜而生陰,陰數起於二
三天兩地而倚數,即以三與二之比例,陰陽兩者之功用,便顯出大小的
《易經·係辭》中因而稱之為:“陽大陰小,陽先陰後。”陽無形,陰
人類的精神意誌屬於陽,四肢百骸屬於陰。精神意誌可以指揮四肢百
四肢百骸卻不能指揮精神意誌。即基於陽大陰小之不同,從而產生種種體
和變化。推而至於社會、國家、天時、地理、萬事、萬物,其彼此相因相
生滅、先後、成敗、得失,無不本於由一而二,由小而大,陰陽對待之原
而生生不息,變化萬千,靡有底止。茲將陰陽兩儀之交象代表,略舉如下
陽儀其數一,代表奇數、正數、正麵、外在、俯下、左邊、實際、
神、德生、光明、善、剛、男、動。
陰儀其數二,代表偶數、負數、反麵、內在、仰上、右邊、空虛、
質、刑殺、陰暗、惡、柔、女、靜。
《係辭》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又說大衍之數,中有
“分而為二以象兩”,這裏的“兩儀”“二”“兩”,都是指天地。是太極的初
分,是天地之數,所以《係辭》又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
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由天地引申,而有尊卑、乾坤、貴賤、動
靜、剛柔。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
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
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
一闔一辟謂之變。
兩儀是一種相對的關係,雖然說在人的方麵,意誌為陽、軀體為陰,理
智為陽、欲望為陰。在社會的方麵,大眾為陽、小我為陰,公益為陽、私利
為陰。但是沒有軀體,意誌就無法實現,沒有小我,大眾就無法形成。所以
理智與欲望,公益與私利,盡管有主從的分別,但仍須平衡,才能構成一個
和諧圓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