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1)

相傳,在翠挺山山腳下曾經住著一對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夫婦。夫姓杜,名為忠義;婦姓陸,名為銀花。他二人終日過著夫耕婦織的閑淡生活。

一日,一位得道高僧雲遊至此,被翠挺山秀麗的山巒,清澈的溪水,茂盛的花樹所吸引,他認為這是一處未曾被世俗名利,愛恨情愁所沾染過的淨地,尤其是那對夫婦,更令他感動。於是,他決定留下。

想想,一位高僧,一位已看破紅塵的高僧,能為翠挺山的景和人而止步。看來,翠挺山必有佛緣,必有她的魅力之處。

不久,在山腰出現了一座寺廟,它好似從天上飛來一般穩穩地落在山崖瀑布之上,就如一隻淩空的飛鳥,故名曰:淩空寺。

從此,杜忠義與陸銀花就經常去寺中聽高僧講佛法,順便帶一些糧食蔬菜和幹柴送予高僧;高僧有時也會下山,給夫婦二人送去山上的鮮果和一些自己編織的草鞋、竹籮之類讓陸忠義拿到集市上去換來些香火錢。

這般寧靜而有序的生活,沒有過多久,就被一群貌似強盜的人打破了。他們帶走了身懷六甲的陸銀花,杜忠義就這樣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深愛的妻子和快要出世的孩子,漸行漸遠而無能為力。

杜忠義心裏明白,銀花再也不會回他的身邊,不會,永遠不會了。他帶著一顆沉痛無比的心上了山,進了廟,削了發,當了和尚。每當高僧欲問陸施主的下落時,杜忠義都隻說一句:“去也,不歸也!”故自稱法號:去不歸。

不多時,高僧圓寂。

彌留之際,告誡去不歸:好好守在淩空寺,他日必修成正果。言畢,一縷清香之氣由高僧軀體散出。自此,一副金鋼不壞之身成為淩空寺的鎮寺之寶。

許多人慕名而來,淩空寺、翠挺山由原來人煙罕至的世外挑源變成了現在香火興旺的旅遊勝地。

但是,後來去不歸的後事,陸銀花的下落以及她腹中孩子的死活,至今仍是眾人不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