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稀客(1 / 2)

星際大開發的時代,火星竟也能迎來末世。

微藍的太陽高懸於空,細密的沙塵從地麵一路蔓延至大氣層,大地的主體還是荒寂的,這裏確實是火星。

再過幾年,這些景色估計也要成為曆史。

作為探索者的一員,一位年輕的冒險家,祈年是這片全新大地的常客,當然他現在的目的不是探索而是等待。

他在等一個人,當然也可能是很多人,是這條小裂隙底部的艦機的主人。

這架艦機將裂隙攔腰截斷,長寬都接近三十米,機型認不出,但裝備著這玩意的隻可能是聯盟。

這是以戰艦為平台的中大型機種,能在太空巡航及戰鬥,也能從地麵穿越大氣層進入太空,火星目前遠不能製造。

所以,這是來自聯盟的訪客。

真是稀客。

祈年都要感慨一句,他知曉近些年聯盟在派人回到火星,這還是他第一次遇見,處理方式沒有統一,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對方。

雖說如今的火星,憑空消失幾個人實屬正常。

也可以去找到專門的人來處理,但一來一回得三四天,這期間對方就算返回了聯盟都不奇怪,沒人能保證他們一直在這。

他們可比本地人還要神出鬼沒。

祈年需要在這看著,至少要確定他們的目的,這片大地不歡迎聯盟的訪客。

祈年對聯盟沒有多少敵意,他們還沒有產生矛盾和衝突,此前乃至現在都沒有交集,他的等待隻是因為他的身份。

棄民。

當初的幸存者們為有別於聯盟,訂立的新名字。

祈年默念著這個名字,感受著二十年前幸存者的悲哀和無助,就不難理解棄民們為何對聯盟懷有深切的敵意。

一切都得從二十年前說起。

那時,火星南部的極地冰蓋下出現了大地震,恐怖的能量讓上千公裏外的塔爾西斯高原都差點沸騰。

火山沒有大規模爆發,但隨著大地震,莫名且詭異的神秘能量在極短的時間就擴散至整個火星地表,包括稀薄的大氣層。

不同於核輻射之類的能量,生命在這種能量的影響下在很短的時間就走完了幾萬年的進化之路,甚至會存留並能掌控這種能量。

無法承受的結果是死亡,三千多萬移民在短短一周內就失去了生命。

人類五十年的苦心經營,就此成為泡影。

火星災變。

聯盟給這場災難定的名字。

有證據證明,是聯盟導致了這場災變,這在棄民內部不是秘密,就是不知道在聯盟是否會是另一種答案。

失誤也好,有意也罷,答案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存者們在火星紮下了根,在地下世界重建著家園。

他們排斥聯盟,放棄回歸文明,相當於人類文明的一個獨立分支,關鍵他們確實具備這樣的條件,不是野心家們振臂高呼要建立的文明國度。

——此類國度在舊時代有數百個,曾是人類文明的主體。

如此的時代背景,不是一個人能夠改變的,況

且祈年對聯盟沒有敵意,但不表示他對聯盟就存在好感。

隻是永遠不會交彙的河流和大海,濺起的水花偶爾能見到遠方的對方。

所以他願意等等。

祈年望向右邊的裂隙,一溜煙塵正從那頭的裂隙底部往這邊行來。不久之後,橡膠輪胎在砂石地麵快速摩擦的聲音就到了他腳下。

他就在艦機上方的裂隙邊緣坐著,很顯然對方沒有發現他,即便對方謹慎的繞著艦機觀察了圈,陷阱沒有觸發,也沒有生物接近的跡象。

安全。

那人於是開始忙碌,爬入艦機底下,將一些東西拉出。

視野問題,祈年看不到那人在忙活什麼,但那人在艦機周圍搜尋時,他見到了那人的模樣,當然這不包括那人的麵容。

戰鬥裝甲將那人的身體完美的保護,不存在縫隙,通體的黑色光澤猶如黑曜石般純粹,光滑無痕。

柯爾萊III型。

祈年認得這套裝甲的型號,這款在二十年前就正式量產的經典之作直到現在都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