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正直誠實深入他的血脈之中,這一點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
喬治·皮博迪在1837年剛移居倫敦後,美國就爆發了席卷全國的經濟危機,許多銀行停止了現金支付業務,大大小小的企業瀕臨破產的邊緣,工人大量失業,全國上下一片恐慌。在歐洲,美國人的信用度降到了最低點,按愛德華·埃弗雷特的說法:“美國發生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信用危機。”但是,喬治·皮博迪卻不在不信任之列。相反,他就如一麵正直誠實的大旗贏得了所有認識他的人和不認識他的人的信任。在那段信用恐慌的日子裏,是皮博迪依靠他的誠實挽救了馬裏蘭州的聲譽,甚至美國的聲譽。大西洋兩岸的貨物批發貿易也由此得到恢複和發展,有許多貨物甚至在交到他手以前就已經銷售一空。“不,隻要我還沒有失去我的信用,我憑自己一定能還上債務。”這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拒絕親友為他因參股的印刷企業倒閉而背上60000美元的債務時說的話。從此,他起早貪黑,努力工作,用掙來的錢一點一點償還債務。許多報紙都用同情的感觸報道了他企業倒閉以及他努力掙錢還債的事情,瓦爾特·司各特把這些報道統統付之一炬,他說:“我現在特別心安,我的那些債主們都說我是一個正直誠實的人,可以不要我還債。但我拒絕了,雖然還債的日子不好過,掙錢的日子也特別難熬,但我卻因我能保持自己誠實的聲譽而感到光榮。”
如果一個人不折不扣地償還已經失去法律效力的債務,那最能說明這個人是誠實的。有許多人就是鑽了法律的這個空子,無賴地占有了一些錢財,雖然他們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良心的譴責卻是不可避免的。
博爾頓·霍爾是一個法官和稅製改革家,他的父親是一名知名牧師。按照慣例,像他這樣身份的人,可以免除12000美元的債務,但為了捍衛自己的信譽,博爾頓·霍爾還是把這筆債務還清了。
正直誠實是一筆真正值得珍惜的財富。很多商人在那次芝加哥大火中失去了全部財富,但很快就恢複了元氣,東山再起了,有的甚至還發展壯大了許多。不要疑慮他們為什麼能迅速崛起,這隻因為他們有最好的資本——他們的誠信,誠信使他們獲得了商業機構的絕對信任,他們可以利用他們的誠信從銀行貸出成千上萬美元的貸款,可以不用一文錢提走千萬美元的貨物,大火雖毀掉了他們的財富,卻無法毀掉他們的聲譽。
當有人問聖·路易斯銀行主席為什麼可以借給那些沒有抵押品的人錢時,聖·路易斯是這樣回答的:“他們不是沒有抵押品,他們誠實正直的品格就是最好的抵押品。雖然他們不富有,但他們也從不借貸超過他們償還能力的錢款。”還有一個銀行家說得更直接,他說他寧肯把錢借給講信用的窮人,也不把錢借給有償還能力卻不誠實的富人。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明智的商人是非常重視誠信的。
一個有著良好聲譽的商人這樣告誡一個年輕人:“保持你誠實的品格吧!許多商家可以因你的誠實而肯把全套設備賒給你。你的信譽使你勝過那些有著10000美元而不講信譽的人。”
一個著名商人還說道:“實際上,每個年輕人都可能賺到大錢,隻要他有一批和他一樣講究誠信的朋友,而要擁有這些朋友,同樣要通過誠信來建立和培養。”
如要想在商業領域中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遵守商業規則,那就是必須做到言而有信。你一旦踏入這個圈子,你的一舉一動就會被記錄在案,如果你發生了有損信譽的行為,你就會遭到冷遇,漸漸就會被踢出局。如果你一直誠信有加,你會發現你的生意會越做越順。商人是一定要講求信譽的,商業機構和銀行家往往根據商人對顧客的信譽而決定自己行動的。
商業機構和銀行家有自己的一套係統來保護自己免受欺詐,他們設立的類似“情報機構”的部門專門負責收集調查所有商業行為,包括交易雙方、交易背景,以及交易的性質和細節,特別是對交易是否公平是否存在欺詐行為要調查得詳詳細細,並記錄在案。對於每一個商人來說,這些記錄也許有利於它們與商業機構和銀行合作,或不利於它們之間合作。
雖然說商業機構和銀行所作的這些防範措施並不一定能確保自己不受欺騙,但對防止那些經常行騙的人或商家還是有一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