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則徐之雛鷹初飛(1 / 2)

林賓日,嘉慶歲貢生,福建侯官人,也就是現在的福建福州,也是在這麼個貧瘠之地,出了後來一個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林賓日也就在當地當了一個教書先生,從古到今,大多數教書先生都是寒酸的。林賓日也不例外,雖然他是秀才,還吃著皇糧,但家裏人實在是太多,連教書的地方也是在鄰居那裏借的一個小地方,他的那點兒工資也隻能算是杯水車薪。這麼點工資能幹嘛呢?家裏的另一部分收入還的靠接下來我要介紹的一個人。

林賓日的老婆,也就是林則徐的母親陳帙,為他的丈夫生下了三男八女,林則徐也就是他們的二兒子,大兒子早夭,如果不是她背著丈夫偷偷用剪紙這門手藝來為家裏提供經濟資源,並教自己的女兒女紅,讓女兒們幫忙,這個家怕是得賣兒賣女才能勉強撐過去。數數從古至今的女人,有幾個人有名有姓呢?陳帙無非就是其中很少的一個幸運兒。原因很簡單,他有一個英雄兒子。

窮歸窮,咱教育事業要搞好,現在大家都知道,隻有兒女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出路,古代人也不例外,人家也明白這個道理,要想咱兒子不想我們一樣窮,必須要搞好教育。林賓日小的時候家還要比這還要窮,十三歲才到書塾學習,班裏的同學都要嘲笑他。

哪怕林則徐家境寒苦,林賓日還是非常重視教育的。四歲的時候,林賓日就帶他到書塾裏認字,讀書什麼的。聰明的林則徐在七歲就對文體已經了如指掌,就算在當時也是神童了。當時的老師都很厲害的,哪像現在把學生當做寶一樣寵著,相對於那個時候的老師來說,林賓日就很開明,打個比方,他就像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一般。

他的思想覺悟是很高的,那個時候人家儒生考功名全都靠背,什麼四書五經啊,什麼唐詩宋詞啊,這些都是必須背的。所以古代人的背功都是很強的。在這麼個環境裏,林賓日不要求學生死背,不體罰學生,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在他教書的五十年當中,中舉或考上進士的多達數十人,在那個時候就算是厲害的,要到現在怎麼也得評個市級骨幹教師。所以這裏就可以看出,其實古代的官製是有缺陷的,這麼個人才啊。

虎父無犬子,他最引以為傲的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林則徐。後來的日子裏,小林則徐在書塾經常得到獎學金,這裏就有人懷疑林則徐開外掛,走後門,這裏可不見得,他八歲的時候,就在學堂上寫了個“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不得了啊,林賓日一看,傻了眼,不一會兒就暗自高興了,咱這兒子必成大器!

獎學金歸獎學金,可咱家還是這麼窮啊,就有人曾叫林則徐改行,林則徐也有動搖,可林賓日不準,父親在他的心裏什麼地位啊,父親的話,我必須聽。林賓日怎麼想的呢?他認為兒子日後必飛黃騰達,功成名就。漸漸的,林則徐已經到了舞勺之年,孔廟召童生任佾生,通過了一次選拔之後,林則徐鶴立雞群,毫無疑問地當選,作為祭祀樂舞的人員。林則徐的童年家裏貧寒,但多虧他有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父親,他們的家庭生活是很融洽,童年生活是愉快的。據說他們的鄰居經常聽到林家吃飯的時候傳出來的歡笑聲,好奇心的驅使下去看看,也就是一大堆人圍著吃清水豆腐。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他們家特有的樂觀精神。有一次,河南省永城縣的知縣鄭大模碰巧遇到了林則徐,看他思維敏捷,是一個潛力股,日後必成大器,後來的曆史證明,這位大人還是很有眼光的。果然,林則徐年僅十四歲就考取了秀才的公明,就在那一年,林則徐就與那位知縣的女兒鄭淑卿訂了婚。鄭大模怎麼說也是進士出身,堂堂進士女兒下嫁給一個窮酸秀才,還是很少見的。

再後來,林則徐就讀了一個很有名的書塾——鼇峰書院。鼇峰學院是當時整個福建省的最高學府,凡是到了這個書院讀書的都不是凡夫俗子。鼇峰書院的院長也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就是出了名的敢和和珅叫板的正直勇敢的偉大教育家鄭光策。鄭光策教出的學生那是個頂個的強。鄭光策也是一個識貨的人,在他這個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高徒林則徐嬸子學海無涯,努力學習,便在此期間寫了一部著作《雲左山房雜錄》。也是在這個期間,林則徐通過父親這個途徑認識了有名的文學家陳壽祺。陳壽祺是個憤青,對當時社會現實十分不滿,力圖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他的經世匡時的思想對林則徐起到了開導的作用,後來被林則徐大力開發。講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他的同窗也就是恩師鄭光策女婿梁章钜。兩個人小的時候就是好夥伴,再加上梁章钜接受鄭光策經世致用的學說,並支持,林則徐說到這裏是特別的有共同語言,所以兩個人都準備甩開袖子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