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著下方的臣子們,眼中神色平靜,待至聲音消散後方開口:“自古以來,曆朝曆代的帝王都要占著龍座直至離世,但縱觀曆史,多少曾經被人稱讚的的一代帝王在老邁後因為一兩件錯誤的決策而使名聲蒙塵。
朕,自詡不是賢良君王,也算不上雄才偉略,但能在自己的任上防住羌羯,征服東島,重開海貿,已經不枉此生,能帶著賢名退位,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好名聲,已是最大的滿足,眾位愛卿,無需糾結,朕的時代雖說馬上結束,但下一任帝王又能創下何等口碑與功績,還要靠大家一同努力,朕,會看著你們,再創下下一個盛世。”
大朝會結束,欽天監觀天象,占卜出適合太子登基大典舉行的日子,朝堂後宮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後宮嬪妃們比較容易處理,有子嗣的,待到新皇登基後可以離宮隨著自己的兒子一同生活,沒有子嗣的,若是想回娘家或是獨自立府的,皇後都會幫忙安排,
若是隻想榮養的,京郊的山莊別院景色優美,冬暖夏涼,又有宮人伺候,也是個不錯的去處,畢竟都曾是貴人,也不是戴罪之身,沒有人敢冒犯。
皇後和皇上也選了一個皇莊在布置中,準備夫妻二人獨自居住,端妃、柔妃、宸妃這幾個很受寵愛的妃子也想與皇帝一同居住,但被皇帝拒絕了,沒辦法,隻得選擇與自己的兒子一同居住,一番安排下來,待到太子繼位,後宮中皇帝的妃嬪便沒有滯留宮中的了,也杜絕了後宮長輩以孝道壓人的風險。
到了登基大典的日子,景仁帝看著在大殿外緩步走近的太子,眼中有悵惘也有慰藉,他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吧,第一個自動禪讓皇位的皇帝,不管是否會後無來者,但至少是前無古人,這樣的事,也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鄭重的將跪在自己麵前的太子頭冠取下,將皇冠取下戴到太子的頭上,輕扶太子起身,從身側福總管手上托盤中取過玉璽,珍而重之的放在太子手中,語重心長:
“朕從坐在這個皇位上開始便一直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現如今,將這江山重擔交托與你,望你能不負百姓不負這萬裏河山,不求你功績卓絕,但求能讓百姓安樂,生活富足,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你有仁心,隻要不忘初心,一定能比朕做的更好。”
太子眼中含淚,看向麵前兩鬢斑白的一代帝王,驚覺,從小到大一直像座山一樣需要仰望的父皇已經老了,麵上有了皺紋,腰背有些佝僂,當年需要仰視的人,現如今自己的身高已經超過了父皇,眼眶中的淚終於滑出了眼眶,忍著鼻中的酸澀,鄭重的接過玉璽,承諾道:“兒臣必謹記父皇囑托,以百姓為重,以江山為重。”
景仁帝滿意的點點頭,背著手,轉身離開朝堂,福總管緊跟其後一同離開,直至景仁帝身影消失,太子手托著玉璽,前行幾步,坐上了龍座。
下方站立的大臣紛紛跪下,齊聲道:“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景仁帝三十五年的執政期正式落下帷幕,太子正式登基,封號:承乾帝,開始了天元朝新的篇章。
承乾帝甫一登基,便冊封賢王為賢親王,南越為其封地,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八皇子都逐一封王,眾位皇子可以選擇擴建皇子府也可以擇地另建王府,
在朝中有官職的皇子不動其官位,領官位與王位兩份俸祿,在朝中無任職的皇子可以選擇要做的職位遞交新帝,再由承乾帝做決定,
其實除了六皇子和八皇子,其他皇子都有在朝中領事,六皇子本就喜歡舞文弄墨,求了個國子監的夫子的位置,樂嗬嗬赴任去了,八皇子屬於擺爛王者,不想入朝為官,便領了個閑職,日常招貓逗狗做紈絝去了,也算是逍遙自在。
景仁帝在自己寢宮中聽聞前朝的安排,也很是滿意,看著身旁的皇後道:“這孩子仁義,守成不是問題,既然登基大典已過,我們也該搬出去了,正好出去走走,我想著先去看看小十,在那邊逗留一段時間再去老七那裏看看,掌管天下幾十年,我還沒有親自走走親自看看自己管理的江山呢。”
皇後笑著點頭,“正好,去老七那邊路上稍微繞一繞,臣妾想著順路去江南停留下,看看老父親。”
景仁帝笑著應下,從位置上退下來後,他原本嚴肅威嚴的氣質已經慢慢緩和下來,竟有著幾分柔和與慈祥。
林音在桂城忙著醫學的推廣,段玉蕭忙著布置桂城邊防、練兵,沒太在意京中形勢,所以當聽門房來報說她的父親上門時還有些懵,“父親?我的?”她詫異的指著自己詢問門房。
門房點點頭:“來人是說自己是公主的父親啊,哎,那,豈不是皇上?”門房終於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