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山村(1 / 2)

吳家村是南方的一個不知名山村。

這個村子和大多數南方山村一樣,有著連綿的山脈和望不到盡頭的農田。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我經常在田埂上奔跑、在樹蔭下睡覺、在溪水旁洗腳。時常把衣服弄得全身髒,像泥巴糊過一樣。我這個髒兮兮的小泥娃從土地裏抽身回家總是免不了一頓嗔罵。

南方的山村到處都是樹木,鳥從林中來,回林中去。

小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是一隻小鳥。每次出門都像起飛一樣,興衝衝的跑出來,然後軟趴趴的走回來。有時候甚至是靠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肩膀上回來的。我也不太記得了。

從牙牙學語開始,我還沒意識到我自己在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存在。

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要來人間,又為什麼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南方家庭,很多很多的疑問都沒有答案。或許我是來尋找答案的,可是又是誰給我出的問題呢?

這一年的上世紀末的最後一年,明年就是兩千開頭的了。

真是一個不上不下的年份。

以至於後來的很多年,大家都以這一年為世紀分界線,清晰的按時代的符號劃分人。比如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等。

吳家村是一個怎麼樣的村子呢?這個村裏在一片山脈的凹陷處,同時有條河流穿插而過,大大小小的磚頭房沿著山腳散布開來。從村頭到村尾,腳程需要半小時。在臨水而居的吳家村裏,大家都是有血緣旁支關係的親人,共用著同樣的吳姓。

我來到這個村落是沒有名字的,這個世界有意思的是大家原本都沒有名字,然後為了辨別我與周圍其他一切事物的不同才給我取名。就等同於打個記號,比如今天是幾號、現在是幾點這樣。

來到這個世界,收獲的第一件事情是名字。吳家取名也是有規則的,出生小孩的名字必須把輩分字納入。我上頭還有個姐姐,她那一輩統稱“玉”字輩,因此她取名吳玉婷。輪到我這一輩,統稱“明”字輩。父母查找了新華字典,覺得“明”和“珠”合在一起最適合女孩子,因而叫我吳明珠。吳家收藏的那本厚厚的紅色族譜裏,也會塞一個這樣的名字,名字成為嵌入家族曆史的一小丁點。

吳家村裏人都住在自己建的大紅磚頭房子裏麵,有幾戶人家的老人甚至還住在摻雜著稻梗的土磚房子裏麵,黃燦燦的像巨大的稻垛。房子基本上都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建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分發土地。

吳家村裏,土地也是有區別的。山上的土是純天然的,純黃色的土,一下雨就會滲出黃泥水。山下的土為田,常年被水浸泡著,純灰色的稀土,一撈就是黏糊的黑泥巴。土是村裏人的立身之本。關於土的使用,全靠一家人的耕耘。山上的土,種一些花生、大豆、玉米等根係類的食物;山下的田,隻種一年收割兩季的水稻。

橫貫吳家村的那條河沒有名字,也許是某條大江大河的支流,也許不是。偌大的村落裏,也隻有這條河沿著田野流過。河的對岸也是一望無際的田,田的盡頭挨著山腳的下邊也有房屋,那是另外一個村。

村裏人似乎對村外的事物不感興趣和好奇,日複一日的生活在熟悉的一方天地裏,每日為自家的生計奔波,自給自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四季,循環往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