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廣宗之戰(二)(2 / 2)

“什麼?速速道來。”於禁略微的有些小驚訝,想不到這些小兵竟然有人知道前線的狀況,於禁不由得有些麵露喜色。

“大、大人,是、是這樣的……”見於禁還是好言好語的說話,這名小兵才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說出來。

原來,今日辰時,皇甫嵩指揮大軍前往廣宗與張角一戰,而決戰之處,乃是離廣宗不遠的小山——四明山。四明山,雖說叫山,但卻隻是一個海平麵上百米的山丘,但山腳下確實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正好可以用來當做會戰的場地。

前文說過,黃巾軍號稱兵馬三十萬兵力,但刪繁去簡,就隻剩下十五萬兵馬了。而再減去其中的老弱婦孺兼傷殘人士,就隻剩下十萬精壯。

而此戰皇甫嵩可謂是傾盡全軍軍力,準備張角決一死戰,以達到一戰克敵的成果。故而皇甫嵩將大營內的五萬七千兵馬留下了兩千五百人交給於禁,再在大營內另外留下兩千五百人,便率領麾下五萬兩千人,與張角一戰。

至於雙方總共超過十五萬人的大軍,不可能會在戰場上全部出動,正所謂:兵過一萬,無邊無沿。兵過十萬,扯地連天。畢竟是十五萬人的大軍,很難找到一塊可以包含十五萬大軍的戰場。冀州一帶,雖多是平原,但倉促間想要找到一塊能將十五萬人展開的開闊地帶,也是比較麻煩的。

這一仗皇甫嵩將軍隊分為三部,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力,以皇甫嵩本部人馬兩萬一千人為中軍,由皇甫嵩自己直接指揮。

左軍為朱雋麾下一萬五千人馬,由朱雋指揮,戰鬥力次之,但卻也是不凡。

右軍為韓馥、公孫瓚、袁紹等義軍組成,有皇甫鴻指揮。大約在一萬六千人左右,戰力上呢?可以說是最弱的。其中雖不乏精兵良將【比如說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鮑信的泰山精兵、陶謙的丹陽兵等】,但也照樣不乏烏合之眾【比如韓馥、橋瑁、顏良、文醜的雜牌郡國兵】,戰鬥力參差不齊,所以才說是最弱的。【當然,和黃巾軍相比,自然又是高上一分】

而黃巾軍的指揮者張梁,也將自己麾下的十萬大軍分成中、左、右三軍。也和皇甫嵩一樣,將中軍作為主力,布置下了五萬七千餘人,以七千黃巾力士為先鋒。

而張梁在右軍安排下了一萬七千餘人,軍力最少,駐紮在四明山上。

之後再左軍布置下了兩萬四千人,戰力次之。

在張梁的計劃中,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是中軍的五萬七千大軍,兩翼的四萬三千人的次等士兵隻是用來牽製漢軍兩翼,而自己的中軍,則依靠七千之眾的黃巾力士,直接對皇甫嵩中軍發動衝鋒,隻需依靠兩倍的兵力擊破皇甫嵩中軍,則這一仗黃巾軍就算是拿下。

於是,漢軍與黃巾軍的決戰,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