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
隨著金柝之聲響起,夜幕降臨,但漢軍中軍大營之中還尚未熄燈。
“哎~~~”
一歎息聲從營帳內傳出,而營帳中有四人,坐在主位的是右中郎將朱雋,而其身旁的三人,一人是朱雋之子——朱皓,一人是朱雋麾下武將——別部司馬·張超,最後一人乃是校尉——周慎。
“子並【張超表字】,如今波才率領十五萬黃巾逆賊將義真包圍於長社。堅壁清野畢竟也不是辦法,據探子傳來的情報,長社城中糧草隻剩下不到五日,就算是將士頓頓稀粥,省吃儉用,恐怕也隻能撐上半個月啊~~~”此時的朱雋和三個月前相比,一頭烏發已經有些斑白,就像是衰老了十歲。神態語氣也顯得有些沉重,仿佛已經英雄遲暮了一般。
這兩個多月以來,朱雋幾乎沒有睡過一場好覺。因為輕敵而導致初戰失利,使得友軍深陷包圍。雖然在朝堂之上有人為自己辯解,但那些議郎對自己的意見可是有目共睹的。還有那群史官恐怕已經在汗青之上寫著“右中郎將朱雋老邁無能,不識軍機,剛愎自用,乃漢之趙括也。”之類的話。那自己可真的要“名垂千古”了。
“公偉所言極是,到時長社糧盡,長社城內的六千北軍精銳皆為黃巾逆賊所擒矣!”張超附和道。
“不知子並可有妙計破敵?”
“無他,唯有夜襲耳。”
“波才逆賊前兩日移營,不就是要引誘我軍前去劫營?此時波才營寨已定,隻怕劫營之計,對其作用不大啊。”朱雋搖了搖頭,雖然張超乃留候之後,但除了文章和書法外,和留候比卻是相去甚遠啊~~~
“既然如此,公偉可有其他妙計?”
“這…………”
“將軍!!!”一名親衛前來稟告。
“何事?”朱雋和張超同時問道。
“門口來了幾名士兵,說有破黃巾逆賊之計。屬下不敢擅自決定,故而前來稟告將軍。”
“什麼?!!”朱雋站起身來驚呼道。
“門口來了幾名士兵,說有破黃巾逆賊之計。”這名親兵重複道。
“快快有請!不!還是我親自前去!”說著,朱雋便起身欲向外而去。
“朱將軍,區區幾名士兵,隻需派士卒將其請進來即可,何須如此大禮?”在旁的周慎說道。
但朱雋卻沒有回答,連鞋子尚未穿好便火急火燎的向著營帳外“飛奔而去”。這使得在場三人皆是感到驚訝。但沒辦法,三人隻好也跟著出去,想看看到底是何人敢出此狂言。
…………………………
見到守在營門之外的士兵前去稟報,於禁和自己這兩位兄弟站在那默默地等待,而於禁更是在那低著頭沉思不已。
“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好大的名頭啊~~~”
想到此處,於禁忍不住的自嘲起來。
於禁,二十一歲,二十一世紀好青年,在晚上麵見周公之時,一覺醒來,便來到了這個時代。
準確的說,於禁他魂穿了。在十天前穿越到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東漢,附身於這名也叫於禁的二十一歲男子身上。
於禁,表字文則,乃是泰山钜平人。【與潘神同籍】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中,於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於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孫權遣還於禁回魏,同年去世,諡曰厲侯。
剛剛醒來時,發現自己到達這個時代之後竟成為於禁。由於這副身體剛得了大病,於是便兩眼一黑,又昏倒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