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與孝莊“並不知”玄燁天生異象(1 / 3)

※順治與孝莊“並不知”玄燁天生異象

1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年僅二十四歲的世祖福臨染天花崩逝,留下一道著名的罪己詔,羅列“自親政以來,綱紀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清史稿·世祖本紀二》)的十四宗罪,稱他“漸習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始設宦官辦事的“內十三衙門”……幾乎完全否定了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

這道罪己詔,是孝莊太後的意思,還是初攝大權的四輔臣的主意,姑且不論。但,它最終是以世祖遺詔的形式公布於天下的。

詔書最後寫道:“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良儲嗣,不可久虛。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也,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盡,保翊衝主,佐理政務,而告中外,鹹使聞知。”(《清史稿·世祖本紀二》)

玄燁繼位,年僅八歲。而世祖登基時,也在衝齡。世祖親政之前,睿親王多爾袞專權攝政,壓製幼主,長達七年多。這道陰影在世祖的內心深處有著不可磨滅的烙印。即便他再改舊製,以非皇族親貴的內大臣為輔臣,輔佐不諳世事的幼主,他也未必對這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勳

舊重臣徹底放心!

2

《清史稿·聖祖本紀》開篇,有一句這樣的話:聖祖“六齡,偕兄弟問安,世祖問所欲,皇二子福全言:‘願為賢王。’帝曰:‘願效法父皇。’世祖異焉。”福全之答,又見於福全本傳:“幼時,世祖問誌,對:‘願為賢王。’”

少年玄燁一語驚人,有著做帝王的遠大理想。

這段文字,不是《清史稿》纂修者的杜撰,而是抄自《清聖祖實錄》卷一:“六歲時,嚐偕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問安宮中。世祖各問其誌。皇五子甫三齡未對。皇二子以願為賢王對。上奏雲: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世祖皇帝於是遂屬意焉。”

小小年紀,就有帝王誌。史官們對康熙天命大肆渲染,不但稱其少小就有當皇帝的誌向,還為他勾畫了一個孕育吉兆,生母佟妃十五歲“誕上於景仁宮,乃順治十一年甲午三月十八日巳時也。先是,孝康章皇後,詣慈寧宮問安。將出,衣裾若有龍繞。太皇太後見而異之,問知有娠,顧謂近侍曰:朕曩孕皇帝時,左右嚐見朕裾褶間,有龍盤旋、赤光燦爛。後果誕生聖子,統一寰區。今妃亦有此祥徵,異日生子,必膺大福。至上誕降之辰,合宮異香,經時不散。又五色光氣,充溢庭戶,與日並耀。是時,宮人以及內侍,無不見者,鹹稱奇瑞雲”(《清聖祖實錄》卷一)。這一切,

都在為康熙還是皇子時,甚至孕育胎中之時,即有天命吉兆,做極大的誇飾。

3

玄燁生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七個月前,即順治十年八月,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順治帝要廢掉孝莊太後安排的侄女皇後。

順治廢後,一意孤行,不但孝莊太後堅決不允,就連大臣們也是極力反對。禮部員外郎孔允樾激烈地批評道:“皇後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後之心?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君後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緘口而不為母請命?”(《清史稿·後妃·順治廢後傳》)順治隻好命王公大臣再議,諸王貝勒大臣商量的意見是:皇後仍主中宮,皇帝可以再立東西兩宮。

大臣們就是秉承孝莊懿旨,以保住蒙古皇後的位置為條件,容許順治帝自行冊立幾個貴妃。

順治不許,堅決廢後,絲毫不給生母孝莊太後及其蒙古科爾沁外家情麵。

孝莊極力維護的滿蒙政治聯姻關係瀕臨破裂,她因此與順治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按懷胎十月的說法,玄燁應該是其母佟妃在順治十年五六月間受孕。孝莊猜測佟妃懷孕,也該是順治十年十月廢後之際的事情。順治帝毅然決然地要廢黜蒙古皇後,孝莊心裏未必不想:難道順治要改立這個新近臨幸、新孕龍子的漢軍庶妃?

史料沒有

記載,但這些未必不可能。

當時,後來被順治帝寵冠後宮的董鄂妃還沒有進宮。順治廢後,與她還扯不上實質性的關係。即便此時的順治已經與經常入宮陪侍的董鄂氏有了情感糾葛,但順治還不至於如此大動幹戈,提前三年為一個貴婦入宮鋪路。

順治與孝莊在廢後事件上,幾乎鬧到了孝莊可能考慮廢帝的地步。深受滿蒙文化影響的孝莊,在鞏固清朝統治的前提下強化滿蒙貴族聯盟關係,千方百計地逼迫順治帝屈從太祖太宗朝既定的滿蒙貴族聯姻製度。她不但得到了輔政叔王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宗室勢力的支持,而且,掌控內務府、侍衛處、鑾儀衛等要害部門的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索尼、鼇拜、遏必隆等兩黃旗大臣,更是唯孝莊馬首是瞻。

佟妃的外家,雖然戰功卓著,但相較於孝莊及其兩黃旗勳舊重臣,還算不上真正的家世顯赫。倘若佟妃懷孕影響,甚至危及了孝莊捍衛的滿蒙政治聯姻根基,那麼孝莊是絕對不會允許一個非蒙古庶妃子奪嫡的情況存在的。佟妃懷孕顯異象,與其個人及胎兒而言,在皇家後宮纏鬥不休的決戰時刻,並非是吉兆祥瑞。

順治廢後之際,佟妃孕育異象,有誕育嗣君的可能。這不但動搖了蒙古後妃生子繼立的根本,也成了蒙古女子入主中宮的最大阻礙。孝莊對兒子順治的強勢悖逆,已然恨之切切

,自然不會因為一個並無蒙古血親,甚至交集不多的庶妃將生皇孫危及自身而寬容待之。

孝莊雖然被迫接受了順治廢後的殘酷現實,但在玄燁出生不到兩月,很快又從娘家選來兩個侄孫女進入順治帝的後宮。一個指定為後,即後來的孝惠皇後;一個冊封為妃,即淑惠妃。孝莊采取了一份雙保險,以保證蒙古科爾沁女人繼續占據大清女主的絕對地位,也阻絕了佟妃有機會以母憑子貴的皇家傳統而入主中宮的政治前景。

孝莊不惜以亂倫的方式,選擇娘家兩個旁係侄孫女做兒媳婦,除了賡續蒙古女子入主後宮的滿蒙政治聯姻傳統外,更期待侄孫女能為順治帝誕育嫡子或蒙古外孫,結出滿蒙政治聯姻的最大成果。順治帝再次接受孝莊的婚姻安排,可見其在壓力巨大的情勢下不得不做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