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海傾月,生於永安國元恩帝四年。
永安是仙九州上首屈一指的大國,疆域廣闊,政治建構完整,行政規劃、官職設置、民風民俗皆與塵九州上的盛唐相仿。
我出生時,永安尚有四個附屬國,即土規、尤法、象牧、達斯。四國分別坐落於永安的正東、東南、正南和西南,彼此間擁有著截然相反的曆史文化、服飾習俗。
此外,它還有兩個勁敵,即西麵的鄰國耳路、北麵的鄰國司能。這兩個國家都是遊牧民族,民風凶悍,數百年來一直對我的母國虎視眈眈,是我們的心頭大患。
永安建國三百年,曆史上這片土地曾經曆數次朝代更迭,最近的兩個朝代國號分別為昌盛和輝宏。
永安的開國皇帝名為萬泰洶。他本是輝宏末期的高官,任職期間赤膽忠心,兩袖清風。
隻因當時的皇帝昏庸無道、魚肉百姓、殘害忠良;他遭奸人陷害,全族危在旦夕,為求自保,不得已黃袍加身,起義造反,一舉推翻輝宏暴政,建立新政權,定國號為永安。
我自幼聽阿娘講述太祖的故事。在我心裏,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我很崇敬他。
隻可惜,英雄的後代往往不能延續祖先的輝煌。
我出生之時在任的元恩皇帝便是特意來敗壞祖先威名的。
元恩帝本名萬匡隆,元恩是他的年號。他原是先帝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六,其生母乃禦花園裏卑微的奴婢,機緣巧合下與先帝一夜風流,孕育下了他。
可歎其生母福薄,誕下他不久後便撒手人寰。故而,他被送入林貴妃宮中撫養。
林貴妃出身顯赫,為人善良,是個很好的母親。在萬匡隆出生之前,她已育有一子,乃先帝第四子。
可惜的是,她的兒子早夭,她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麵,沒過多久就帶著年幼的萬匡隆入了皇家道觀修行。
這一去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裏,先帝垂暮,在朝的四個兒子展開了激烈的奪嫡戰爭。他們爾虞我詐,自相殘殺,掀起無休止的腥風血雨,最終無一生還。
永安由此陷入泥潭,國運敗落。
一年後,先帝駕崩,萬匡隆作為先帝唯一活著的兒子,順理成章繼承皇位,走出道觀。昔年的林貴妃也隨之成為皇太後,入主慈寧宮。
世人感念於這對母子不爭不搶的好運氣,對他們報以厚望,期待他們可以帶領他們走出泥潭。
然則世事難料,二十年的道觀生涯沒有給萬匡隆良好的教育。他一出道觀就跌入了溫柔鄉,一口氣冊封了從皇後到采女共計29名嬪妃,徹底放飛自我。
於此同時,大興土木,修建道觀,祈求長生之術;巧設科目,增加稅收,揮霍無度;根據自身喜好任免官員,冊封的斜封官數量遠超科舉官員,以致整個官場烏煙瘴氣,再無實幹之人;修改刑律,不論罪行輕重皆使用酷刑,動輒百姓生死。
林太後則為報昔日喪子之痛,下令將先帝的皇後、淑妃、德妃等五名妃嬪的母家滿門抄斬。一時間,永安的都城——長安,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白色恐懼籠罩著永安,從高官到尋常百姓無一不是戰戰兢兢、朝不保夕。良善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渾渾噩噩的度日方式,奸佞之人則趁機興風作浪,為虎作倀。
故而,民間傳言,永安不久矣。屆時,將有一位紅眼睛的人平定亂世,開創盛世。
而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