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賢十年 五月初四 寅時 文德殿

晨曦以溫暖撫慰世間,和煦的微風吹拂夏日的燥熱,今朝是酷暑季節中一個難得的清爽日子。

帝心大悅,突發奇想,於次日臨紫宸殿開設宮宴,攜群臣歡慶重五,共度端陽佳節。

普天同慶的歡樂情緒籠罩神州大地,官家設宴,意在體恤文武百官。

群臣自當以受寵若驚之態,爭先恐後高呼“官家聖明”,對官家感恩戴德。

可這激動萬分的喜悅情緒,唯獨避開了陳太傅所居的思安園。

位列三師之一的太傅陳琮忠,在此天中佳節,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脫官家宴請。

重五端陽,又稱天中節,可見官家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陳琮忠官居太傅,竟難以作為百官之表率,如何令萬民信服?

果不其然,一道不合時宜的冷哼聲在陳琮忠身邊響起,陳琮忠側目,看向同為三師之一的太保楊仕成。

楊仕成人如其名,仕途有成。可在“三師”中,楊仕成最為勢弱,居陳琮忠下首。

連帶著女兒在後宮之中的品階也遜於陳琮忠的女兒一籌,這是令楊仕成萬萬不能忍受的。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現如今太師之位空懸,上任太師趙星原乃先皇李佑崆之師,為國家兢兢業業。本想著年事已高,歸隱山林,豈料病來如山倒。

臨了,趙星原為江山社稷,不忘自請聖旨,請先皇李佑崆廢除女兒與當今官家李撫賢的婚約。

太師趙星原親自絕了獨女日後成為王妃的路,更甚於斷了獨女入宮為後的可能。

老來得女的趙星原,在大義前依然掙紮著選擇犧牲小我,他並非好夫君,甚至不算是一個好爹爹。

但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同朝幕僚,皆敬其剛正不阿,太保楊仕成也不例外。

先皇李佑崆體恤恩師,封趙星原之妻趙錢氏為一品誥命夫人,認養趙星原年幼的獨女為義女,封縣主,賜其封號為“拂柳”。

後因機緣,晉升兩次為拂柳公主。

先皇曾言恩師趙星原之女如其父,為人淡雅,舉止間拂柳般輕柔。如今以“拂柳”二字為封號,倒是有些應景。

至於他人揣測君心,以為“拂柳”即為“惹人憐愛的孤女”之意。

是否夾雜?

隻有先皇自己知曉,旁人無處取證。

許是“有情人”終成姐弟,官家對於這位義姐亦是關照有加。

撫賢元年,官家下達的第一道詔書便是冊封拂柳公主為長公主,賜其封號為“柔凝”。

第二道詔書則是保留太師官職,待日後官家親自任命。

難得滿朝文武無人出言反對,畢竟上任太師趙星原曆經三朝,與人為善,從不仗勢欺人,當朝大半官員曾受其教導。

私以為先皇仍感念上任太師趙星原的苦勞,故有此遺命,官家代為傳達。

雖也可能官家意在命心腹為三公之首的太師,但尚未有合適人選。

總之,官家未變更官職。

且自幼處於宮闈,毫無權勢,徒有名聲的孤女並不值得旁人費心。

因此,臣子無不聽命於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