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港,多麼具有濃鬱軍事色彩的地名。
侍衛還說,“這幾天陸續來我們這裏奔喪的家屬,有數千人,分別住在龍沙崗和勞古村等地,還有部分家屬入住在朱砂港。
朱砂港這個地方,1萬人左右,但本地人並不多,大部分是海防將士和家屬。”
劉半程看到,這裏大部分都是平房,隨處可見軍事景區等標誌。
整個朱砂港的氣氛顯得很壓抑,大街上的商戶全部停業。
侍衛說,“全部停業,一是防止遇難屍體無處安放,擔心有瘟疫,傳染眾人。另外一個就是出了這麼大事故,咋還能正常買賣和交易呢?”
一路上晶雪夫沒有說過一句話,據隨從講,“夫人就是流眼淚,什麼話也沒有說。”
伴行的侍衛明顯是個話嘮,悲傷的氣氛並沒有影響到他的訴說,
“十多年了,這是第一次在沒有戰事的環境下,一下子死了這麼多人。那可是1000多條人
命啊,他們可都是咱們大梁國的骨幹和精英啊!”
是的,劉半程也確實為他們惋惜。
劉半程看到,小平房問口都設有門衛站崗,還配備了軍醫服務站。。
外麵帳篷上都貼著預防瘟疫的告示。
侍衛提醒劉半程,“你們此行的活動範圍不要擴大,這裏實施封閉管理。”
劉半程的心情一直很沉重,點頭答應,並讓隨行人員傳達下去。
來慰問的一行人到了朱砂港後,晶雪夫人就被軍方將軍接走了,劉半程隻看到了她的一個背影。
不過這一瞬間的背影,讓劉半程十分好奇。
覺得這位晶雪夫人的體型和走路的姿態,有點熟悉,可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一行人到指定地點後,朱砂港服務衛兵給每個家屬都製作了一個通行的虎字令牌。
劉半程被安排到一棟平房的最裏麵的一個單間裏。
其它人,住在大院裏的帳篷中。
晚上是大鍋飯,也就是現代人適用的自助餐,青椒雞蛋等10個菜,以及饅頭,花卷,米飯等主食。
第二天海防大營專人來征求家屬的意見,詢問他們所需要求。
據說,這次梁國遇難的,屬許陽城官兵最多,在1000餘人當中有700多人是許陽城方向派去的。
因為這次事故影響比較大,第二天,老梁王還專門到海防大營親自了解情況。
據說老梁王還下到失事的戰船上看了每一個艙室,仔細觀察每一個將士的戰位,詳細
詢問有關細節。
梁國最高的長官能夠廣泛聽取各方麵的意見,與海防大營將軍及有關家屬座談,一起分析時勢原因,實則不容易。
據說在會見遇難者家屬時,老梁王都掉淚了。
後來,據當地老百姓講,四五月份是這裏天氣變化較為頻繁的季節,海防大營曾作過統計,從冬天到來年夏天,經常會刮起7級以上大風,大概能有100天左右。
劉半程想起了兄弟楊勇,應該就是在這個季節,這個戰船上遇難的。
不過老梁王都來了,那為什麼晶雪夫人還要來呢?侍衛不語,卻轉身和劉半程麵對著眼前的戰船說道,
“這種戰船,不同於水上的航船。”
“戰船將士的生活十分枯燥,他們出行訓練,一般都得一至兩個月,由於空間有限,生活供給十分嚴格,尤其是水,每人每天隻能喝到半壇淡水,戰船的鋪位出隻有不到半米寬,臥室裏又沒有調節空氣的設備,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數十天,真的是考驗人呢!”
這次事故最後,由梁國太尉王佐宣布確定:遇難者為梁國功臣身份。
海防大營身份最高的將軍也表態,善後工作一定要讓家屬滿意。
話說,劉半程所住的房間,從窗戶往外看就是海灘浴場,快晚上的時候,潮水已經減退,有幾位遇難家屬,在海灘上擺了香蕉、蘋果,和白酒,燒了黃紙,祭奠亡靈的哭聲,融入了海風。
他們的前麵就是
兩座一高一矮的山峰,夾海相對,向天邊延伸,在守衛著梁國漫長海岸線和萬裏海疆的安寧,海上的夕陽,漁歌唱晚,岸邊濤聲如戰鼓千裏不息。
其實,陪同晶雪夫人來到這裏祭奠,劉半程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一邊是對自己兄弟楊勇離開的不舍,一邊對那些梁國精英們命運的不確定性,生命的不確定性,對梁國海防安全的不確定性,心生憂慮。
作為梁國人一員,如果死在你追我趕的訓練場上,或者死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都是值得的驕傲和光榮的,而大廚楊勇死的不是廚房,也不是戰場,而是死在一起事故當中,確實讓人感到悲哀。
據說這次事故的原因還是很模糊的,梁國對外封鎖事實,在這個事件處理上,處理的官員的級別,據說還是很高的。
劉半程默默地向著西北方,讓楊勇大廚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