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一直和柏故書信聯係。
大年初五。
大隊長突然召集全體隊員。
眾人都不明所以,聚在大隊部,嘰嘰喳喳說成一團。
張蘭芳給了她一把瓜子,問道:“敏敏,你說什麼事兒啊?”
餘敏搖頭:“不知道呢。”
臘月28,張蘭芳和陳智斌從知青辦搬了出去,他們建了兩間房子,也夠住了。
這時,上方傳來柏愛國的聲音:“咳咳,大家都安靜。”
人群逐漸安靜下來。
柏愛國直奔主題:“今天召集大家來開會,是想要和大家說一件大事兒。”
“咱們雙板橋公社聯合槐花公社、紅星公社,準備辦一所小學,方便孩子們上學。”
“縣裏已經同意了。”
人群嘩然。
“這是好事兒啊。”
“那等公社辦好了,我家孩子就不用住校,能每天走讀了?”
“我支持。”
“可以辦。”
“……”
大多數人都表達了支持的想法。
柏愛國停了一會兒,才繼續說道:“建小學是為我們考慮的好事兒,我們也不能白占便宜,這建小學需要錢,幾個公社商量,一個大隊出200塊錢。”
這話一出,眾人都沉默了。
200塊錢?
這肯定是走公賬,就是集體的錢。
餘敏等知青都沒有發表意見。
就連徐珊也沒有冒頭。
雖然他們現在的戶口在柏家坪大隊,但在其他隊員看來,他們還是外人。
這時,有人帶頭答應:“我同意。”
餘敏看過去,是一個老嬸子,她有印象,是三小隊的,家裏孫子孫女二十多個,是全大隊有名的孩子多。
立馬有人反駁:“你當然同意了,你20幾個孫子孫女,等小學建好了,每天走讀,省了老大一筆錢。”
餘敏立馬順著聲音的方向轉頭,也是一個年紀差不多大的老嬸子。
這是五小隊的,叫鄭子英。
她命苦,生了5個孩子,隻養住了一兒一女,女兒嫁人了,兒子也子嗣不豐,隻有1個寶貝孫子。
“我也是為大家著想,這小學孩子這麼小,那個當媽當奶奶的放心?就說你,你放心你家小寶住校?”
“你家小寶也10歲了,你難道想他一輩子種地?”
鄭子英被戳到死穴。
她也不在乎吃不吃虧,轉變話頭:“那我也沒意見。”
有了開頭,再也沒有波瀾。
柏愛國滿意的點頭,視線在知青辦的眾人停留了許久,才沉聲道:“另外,小學要招新老師,初中學曆以上的都可以報名。”
“老師拿滿工分。”
說完,眾人齊刷刷看向了餘敏他們。
這個大隊,誰有知青點的知青們學曆高?
知青辦眾人臉色都是驚喜交加,餘敏也不例外。
當老師好啊,不僅輕鬆體麵,而且工分還高。
她不想再下地了!
春耕、秋收、修水庫、修路、修河堤……真是太累人了。
一定要考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