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白話絕句百首英譯》序言
張智中教授是《世界詩人》季刊(混語版)的客座總編,又是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的副主席。他在南開大學讀博士學位時寫了一本專著,《前言》中說:
“記得80年代中期讀大學外文係的時候,父親對我說:‘既然你現在學的是英文,就應該爭取把唐詩翻譯成英文,把中國詩歌介紹到美國和英國去。’我說:‘唐詩是隻能用漢語來讀,是不能翻譯成英文的。用英文翻譯過來的唐詩,其實都已經不再是唐詩了。’這基本上是我在讀大學期間對於唐詩英譯的看法。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從中學起就對唐詩宋詞產生了一些興趣。上大學期間愛逛書店,出於好奇,買了幾本古詩詞英譯之類的書,但剛讀三五首就釋手罷讀。唐詩宋詞韻味醇厚、耐品耐嚼,英譯文有的為散體,讀後總有一種失落感;有的雖為詩體,卻冗長蕪雜,讀來令人窒息。於是,每次都是剛剛開讀,便歎為‘觀止’。心想:古詩英譯,誰讀?此後十餘年間,再沒有留心過古典詩詞英譯方麵的書。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我來到深圳一家娛樂公司做翻譯,開始遊走於英漢之裏,縱情於翻譯之間。三春四秋,於不覺中度過。其間,深圳書城是我偶得閑暇的常去之地。這裏,我驚喜地讀到了漢英對照的《元明清詩一百五十首》。閱讀
時的狀態,用‘如饑似渴’四個字是不能算過分的——一個晚上讀完了整整一個譯本——仍覺得有點意猶未盡。……此後,我逛書城,心裏就帶著明顯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尋找許淵衝先生的新的譯詩來讀。我時常想起楊萬裏那首不乏幽默的《讀詩》:‘船中活計隻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許譯中國古典詩詞,不僅是我的‘早餐’,更常常是我的‘晚餐’。”
這本書的《前言》說明作者對“韻味醇厚”“耐品耐嚼”的唐詩宋詞如何感興趣;對不能傳達原詩韻味的散體或詩體譯文,又如何感到失落;對能夠傳達詩詞情趣的譯作,卻又“如饑似渴”,一口氣讀完一本,還覺得“意猶未盡”,簡直是把它當成了“早餐”“晚餐”。從《前言》中可以看出,如果作者自己成了譯者,他會如何盡心盡力譯出詩詞的韻味情趣。現在作者的《唐人白話絕句百首英譯》即將出版,我看如果借花獻佛,把這兩段前言移植過來,作為代序,讓讀者欣賞作者自備的“早餐”“晚餐”,豈不一舉兩得!
許淵衝於北京大學
2009年8月2日
(本文是張智中著《唐人白話絕句百首英譯》一書的序言,收入該書。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