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2)

我們的故事,就從綠藤村頭的古榕開始吧,這裏是祖祖輩輩們生活過的地方,也是夢開始的地方。

古榕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樹幹蒼遒有勁。小時候,小孩子們張開小臂,把一張張幼嫩的臉,貼在古榕飽含歲月的樹皮上,閉上眼睛,用心聆聽百鳥的啾鳴,讓一縷縷的思緒隨江風飄遠,感覺好像飄進了張古老砍伐的古榕月亮裏……

古榕盤根錯節,如一鐵塔,牢牢盤踞在小江畔。小江清澈見底,在小江的中央,是一片白色的沙灘,到了傍晚時分,一群群山鳥,從四麵八方翔降在沙灘上戲水喙魚,在古榕樹上棲息,場麵甚是壯觀!

鳥兒用溫暖的小舌舔著濕漉漉的翅膀,布穀鳥棲息在樹梢“布穀布穀”地叫,成百上千鳥兒在樹上歡蹦亂跳,嘰嘰喳喳,古榕是鳥兒棲息的天堂。在古榕一旁的江竹上,幾隻紋絲不動的江鳥用爪子勾著江竹,遠遠望去,還以為是一團被曬幹了的牛糞,掛在了江竹上。

小江在上遊不斷流淌後,在古榕不遠處野豬山的韌水角(遠離急流的平靜水域或轉彎處的水)打起了滾來。

野豬山地處風景優美的小江畔,位於天然形成的河床衝刷帶的巨型豬肝石上方,沿順時針方向,遠遠望去,但見三條野豬身。一條野豬身坐北,野豬尾巴指向綠藤村;一條野豬身坐東,野豬尾巴指向彩虹村;一條野豬身坐南,野豬尾巴指向青花村。三條豬身在野豬山彙集成一個巨大的野豬頭,形成一頭三身的奇特自然景觀。野豬頭異常雄偉,有八層樓高,雄踞在小江岸邊,與野豬頭隔江相望的駝背坑,有一隻如巨型耳朵的豬肝石靜靜地躺臥在莊稼地邊。相傳,在很久之前的一天晚上,野豬山的野豬饑餓難耐,借著月色,偷偷泅江而過,到江對麵的莊稼地裏偷吃,被駝背坑守夜的村民發現,用巨斧剁掉了一隻耳朵,伴隨著鮮紅的血,剁掉的耳朵掉在地上風幹後,變成了一隻巨型豬肝石。

傳說中,有一從野豬山前沿小江而下的船隊,發現了這頭雄偉的“野豬”,於是從外地運來\\\"金神”(裝先人仙骨的罐子),安置在野豬山頭頂,做了一穴地(墳墓),自那之後,這個一頭三身的“野豬”便被製(鎮)住了,從此不能動彈,那位葬地者,以後是否大富大貴?則不得而知。

野豬山的風景是如此優美,韌水角不時有水泡冒了出來,是江魚浮出水麵的信號,江竹上的“牛糞”瞬間直墜了下去,然後從水中拍打著翅膀飛了起來,嘴上已多了一條掙紮著的白練練江魚。

一群群山鳥沿著遠處的落日餘暉,悠閑地拍打著翅膀,不斷從山巒墨黛中,向古榕徐徐飛來,宛若萬鳥歸榕圖。江中逆流而上的電船(以木炭或柴油為動力,用來拖非機動船),不時攪動著江麵卷起層層浪花,當嫋嫋的炊煙升起,一曲悠揚的《日頭落山》山歌,從江對岸山那頭的落日餘暉中飄了過來。

日頭落山過了江

細聲細氣細阿哥(小哥哥)

今晡(bu1天)日子冇(mao3沒有)吉(ji5多)久

[阿姆話(客家話)拚音,聲調有六個,標1代表陰平,如fu1夫;標2代表陽平,如fu2扶;標3代表上聲,如fu3府;標4代表去聲,如fu4富;標5代表陰入,如fug5福;標6代表陽入,如fug6服]

約過日子到山坐

今晡日子冇吉久

約過日子到山坐

日頭落山過江背

細聲細氣細阿妹(小妹妹)

今晡日子冇吉久

約過日子到轉來

今晡日子冇吉久

約過日子到轉來

日頭落山夜了哩(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