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唯一能指望的,除了他們自己,或許就隻剩下匈奴這個盟友了,但是匈奴的日子也不好過,恢複了昔日鐵血霸氣的大秦軍團在歐亞草原上,死死地鉗製住了匈奴人的軍隊,而大秦龐大的國力足以支持他們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直到把匈奴人擊垮。所以匈奴人能給予羅馬人的幫助,也隻剩下提供馬匹,以供羅馬人訓練出一支能和唐國騎兵抗衡的騎兵部隊出來,不過隨著冉閔進入東歐,收服了當地的日耳曼人和各蠻族以後,羅馬人和匈奴人的馬匹貿易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迫使君士坦丁和尤裏烏斯不得不重新在西線布置重兵,以防止冉閔所部的突然進攻。
世界的格局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悄然變化,大秦和唐國這兩個漢文明的國家在東西兩方分別壓製住了漢文明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也是最後的兩個敵人,也許隻需要幾十年,他們就能徹底消滅匈奴人和羅馬人,真正實現漢文明的大同世界。
由於大秦本土對外的不斷移民,也使得原本的人口增多帶來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因為唐國對於本土漢人的移民數目要求極高,而不是一點點的人口。盡管在遷移的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強迫的,可是卻無礙於整個遷移所帶來的好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唐國的經濟,同時也使得唐國的漢化過程變快,漢人的青壯被源源不絕地輸入從中亞直到地中海的廣袤地域,他們往往會娶數個不同民族的女子做妻子,以平衡當地的未婚女性數目。在數年的戰爭裏,因為李昂發動的一係列戰爭和獵頭令以及挑發的民族仇殺,使得中亞,西亞,亞細亞,北非,歐洲部分地區的男性人口大量死亡,根據唐國戶部的秘密檔案中記載,以上這些地區直接或間接死亡的男子數目在一千五百萬上下,這是相當可怕的一個數字,如果沒有大秦本土的漢人移民,這些地區想要恢複元氣,起碼需要五十年以上的時間。
但是現在,一切問題都不存在,因為唐國背後有大秦的存在,至於賦稅問題,唐國的官吏也不需要擔心,絲綢之路所帶來的貿易足以支持唐國的國政支出,更何況他們還有著大秦的財力支持。
對於長安來講,各大世家鼎力支持唐國,其實也是為了本土的利益,畢竟唐國源出於大秦,現在唐國朝堂上各家的勢力也已經滲透進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如同大秦朝堂一樣的完美平衡將達成,在世家同盟(從本質上講,大秦皇室也是世家)這個利益團體下,大秦和唐國將吞並世界上其他國家,將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治世。
從表麵上看,大秦和唐國是從屬的關係,可是實際上,兩個國家其實是一個整體,當然這是李昂以犧牲了自己一定的王權換來的,他可以拒絕世家同盟對唐國的利益要求,但是那樣的話,他將失去大秦的支持,而這不是李昂所想要的,另外他本身也不是一個權力欲旺盛的人,他所追求的一如大秦曆代君主,在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權力平衡,他無意做漢武帝那樣的獨裁者。
三年的時間裏,對於世家同盟來說,他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聯姻,他們進入唐國朝堂,雖然李昂沒有任何反應,可是不代表他的那些部下會沒有意見,對於這些長年浸淫於權術的家主們來說,對抗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將這些唐國的新貴們拉入自己的陣營才是明智而有遠見的選擇,為此讓自己家族中的女兒嫁給這些唐國新貴,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對於聯姻,李昂是樂見其成,長安的那些世家深諳政治之道,對於唐國來說,他們的進入也不算是一件壞事。更何況他自己就和大秦皇室有著兩樁聯姻的婚事,他的長子,未來的唐國君王,將迎娶大秦的公主,而他的女兒則將嫁給大秦太子,未來的皇帝曹羽(曹子雲真名),對於兩國來說,這兩樁婚事將使兩國的聯係變得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