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看著史湘雲天真稚嫩的表情,想這史家人怎麼給她養成這般不諳世事,她將事情經過告訴史湘雲後,後者許久沒有反應過來。
許久後她才囁嚅著,“可我瞧著寶姐姐,不像是這種人呀。”
“你才多大啊,哪裏知道那彎彎道道的,知人知麵不知心,寶姑娘大你四五歲呢。而且你來這幾日,才見過幾次林姑娘,她整日和姐妹們讀書,和你二哥哥也隻能在年節禮上見過,哪裏能鬧出事呢。”
史湘雲一想也是,她來了十幾天就見過二哥哥兩次,說了三句話,林姑娘總來榮慶堂,見的次數稍多一些,她們兩個都忙著讀書,哪裏像寶釵那有閑。
“老祖宗,是我錯了。”史湘雲低頭道,賈母摸著她的頭發,計劃著明日將她也扔到後院跟姐妹們學習,也不知道她這性子能不能坐的住。
起初史湘雲有些不適應,後來發現姐妹們不隻讀死書,還一同吟詩作對,插花繪畫,還有專門給她們講故事的先生,時常還一起吃烤肉,鍋子,食材是賈母讓人從前院給她們送來的。
史湘雲便覺得這裏快活得很,連家都不想回了。
賈母實在是不喜薛寶釵,不提這些,就隻說她偷聽小丫頭們說話,又嫁禍給黛玉,小丫頭們還說林姑娘心胸狹隘,還不如被寶姑娘聽到呢。
重溫了這段後,賈母安排人開始接二連三的針對薛家的產業,本就搖搖欲墜的薛家如今更是不堪一擊。
薛姨媽這幾日白頭發都多了幾根,家中進項都快入不敷出了,薛蟠是個沒出息的,寶釵倒是聰慧,畢竟是女孩,一時半會她連個拿主意的人都沒有。
眼看著到了中秋,揚州的林如海傳來了信,說是約莫明年初聖就會將他遷至京都,過些時日會派人提前過來修葺林家舊宅,到時讓人過去給賈母請安。
賈母趕忙叫來後院的林黛玉,將這個好消息告知於她,林黛玉聽後又哭又笑,賈母費了好一番力氣才安慰住她。
沒出五日,林家商船到了京都,林如海讓林府管家給她帶了禮過來。賈母又提出差遣一些人前去進府舊宅幫忙,林管家謝隻道是不必勞煩,賈母也沒勉強。
隻這事還沒確定,賈母告知黛玉先不要同旁人說。
林如海正是在開春回了京都,因事關他上奏及升遷一事,他匆匆來了一趟賈府後,一連多日未曾閑暇。
一個月後林府傳來了消息,說是林如海升遷至正二品都察院左都禦史。賈母這才放心下來,林如海之前是蘭台大夫兼巡鹽禦史,正四品官職。
想必聖上感念林如海在揚州險些丟了性命,才多加施恩於他。如此一來,黛玉也能擇個更好的人家。
林府搬至京中,按理說黛玉應常伴父親身邊,隻黛玉如今也到了相看的年紀,也隻是偶爾小住罷了。
自林如海去年來信時說他即將回遷時,賈母就開始頻繁帶著探春和黛玉頻繁社交,林如海官職定下後,前來問黛玉的人家更是多了起來。
賈母想著原著裏明年就到了甄太妃薨逝的時間,等出了國孝,再加上賈敬那條家孝。到時候探春,黛玉十六歲,到時候相看稍微晚了些,就想先定好,出了孝就可準備婚事,到時候十七八左右剛剛好。
約莫不到半年,探春和黛玉都定和人家。賈母和林如海選了個學問不錯的,恂安伯長子,名叫周安元,前年中了貢士第二名。
周安元對林如海這個探花郎非常敬重,林如海還考究了他的學問,不在寶玉之下,想必以後和黛玉相處得也會很融洽。
賈母此時正和黛玉在屏風後麵看了幾眼,黛玉匆匆一瞥他的相貌,也略帶羞澀的點頭說道,“尚可。”
再聽他和林如海探討學問時得莊重,得體的回答,黛玉事後告訴賈母,“覺得他雖好學,但也不算呆子。”
兩家定下前,賈母特地帶著黛玉去了趟慈恩寺,兩人在後院見了一麵,說了兩句話,隻見那周安元甫一看到黛玉頓時紅了臉。
賈母心道,這才對嘛,哪能有人不喜歡林黛玉呢。
探春的婚事定的是兵部侍郎的三子,其能文能武,十七歲的年紀,前些日子被遷至副驍騎參領,也算是前途無憂。
探春又是能幹的,夫妻兩個相互扶持想必也能將日子過得不錯。
賈母也為他們兩個安排了場見麵,兩人都覺得不錯。
賈家有貴妃皇子公主這個招牌在,小輩們婚事都容易了許多,再也不是被幾千兩銀子就能被賣出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