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賈存周沐恩免罪責(1 / 2)

話說賈政進入內室,見到了樞密院的各位大臣,還有各位王爺。南安郡王開口說道:“今天我們傳你來,是有旨意要問你一些事情。”賈政立刻跪下來。眾大臣便問道:“你哥哥與外官勾結,恃強淩弱,縱容兒子聚眾賭博,強行霸占良民的妻子和女兒,最終導致他們無法忍受而自殺的事情,你都知道嗎?”

賈政回答道:“犯官自從得到主上的恩典,被任命為學政,任期結束後,我查看了賑濟情況,並在上年冬天回家。後來蒙受堂派的工程任務,又被任命為江西糧道,題參回都後,仍在工部工作,日夜不敢懈怠。對於家庭事務,我並沒有留心觀察,實在是糊塗。我沒有能夠管教好子侄,這是我辜負了聖恩,隻求主上重重治罪。”南安郡王據說轉奏了這些話。

不久,皇帝的旨意傳了下來。南安郡王便向眾人述說:“皇上因為禦史上奏賈赦與外官有不正當的交往,賣官鬻爵,仗勢欺人,欺淩弱小。據該禦史指出,賈赦與平安州節度使之間頻繁往來,賈赦插手處理訴訟案件。皇上嚴加審訊賈赦,根據他的供詞,與平安州節度使的往來原本是親戚之間的正常交往,並沒有幹涉到官方事務,也無賣官鬻爵事宜,該禦史也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隻有賈赦強行索要石呆子的古扇一事是事實,但那隻是玩物,終究不能與強行索取平民財物相提並論。雖然石呆子因此自盡,但那是因為他精神失常所致,與被逼致死的情況有所不同。現在皇上決定從寬處理,將賈赦發配到台站去效力贖罪。

關於賈珍強占良民妻女為妾並逼死她們的指控,皇上查閱了都察院的原案:查明尤二姐實際上是張華未娶的妻子,因為家境貧寒,她自願退婚。尤二姐的母親願意讓尤二姐成為賈珍弟弟的妾,並非強行占有。至於尤三姐自刎後被掩埋,並未報官一事:查實尤三姐原本是賈珍妻子的妹妹,原本打算為她擇偶,但因為被迫索要彩禮,眾人揚言她的名譽受損,導致她羞憤自盡,並非賈珍逼死。但由於賈珍身為世襲官員,卻不知法紀,私自處理人命,本應嚴懲,但念及他是功臣後裔,不忍心加以懲罰,也從寬處理,革去他的世襲職位,派他去海疆效力贖罪。賈蓉年幼無知,不予追究。賈政實際上在外任職多年,為官勤勉謹慎,免去他治家不嚴的罪名。”

賈政聽了南安郡王的話,感激得淚流滿麵,連連叩首表示自己的謝意。他再次請求王爺代為上奏自己的誠心誠意。南安郡王問道:“你應該感謝皇上的恩典,還有什麼要奏明的嗎?”

賈政回答道:“我作為一個犯罪的官員,蒙受了皇上的寬恕和仁慈。不僅沒有加重我的罪行,還歸還了我的家產,我實在是感到內心愧疚。我願意將祖宗遺留下來的豐厚俸祿和積累的財產一並交還給官府。”

南安郡王說道:“皇上對待臣子非常仁慈,用刑慎重,賞罰公正。如今你已經得到了莫大的恩惠,財產也歸還給你了,你又何必再多此一舉呢?”眾官們也表示不必再奏明此事。

賈政在王爺麵前謝過恩後,便叩首向王爺表示感激,然後匆匆離開了。他擔心賈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擔憂,所以急忙趕回家。家裏的男女老少都不清楚賈政這次進宮是好事還是壞事,都在外頭打聽消息。當他們看到賈政平安回家時,都稍微鬆了一口氣,但也不敢多問。

賈政一回到家,就快步走到賈母跟前,將蒙受聖恩、被寬免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賈母。雖然賈母聽後放心了一些,但是想到兩個世職被革去,賈赦要去台站效力,賈珍要去海疆,她不免又感到悲傷。邢夫人和尤氏聽到這個消息,更是哭得傷心。

賈政見狀,便安慰賈母說:“老太太放心。大哥雖然要去台站效力,但他是為了國家辦事,不會受苦的。隻要他把事情辦得妥當,就有可能複職。珍兒現在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應該為國家出一份力。如果不是這樣,即使是祖父留下的餘德也不能長久享受。”賈政說了一些寬慰的話,希望能讓賈母和家中其他人放心。

賈母向來對賈赦並無太多好感,畢竟他們之間總是有些隔閡。而東府的賈珍,雖然與她關係較好,但畢竟是外姓人,始終難以親近。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真正為賈赦傷心流淚的,便是邢夫人和尤氏了。

邢夫人心中充滿了憂慮:“如今家中的財產已經一無所有,丈夫又因為年事已高而遠走他鄉。雖然我有一個兒子叫璉兒,但他向來都是順從他的二叔賈赦的。現在,他們一家人都依靠著賈赦生活,自然會更加偏向那邊。而我,卻孤苦伶仃地留在這裏,這可如何是好?”

尤氏原本是寧府的當家主母,除了賈珍之外,她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是無人能及的。她與賈珍夫妻關係和睦,兩人相敬如賓。然而,如今賈珍因事外出,家中財產被查封一空,她隻能依靠榮府生活。盡管賈母對她疼愛有加,但她始終是寄人籬下,不能自主。

此外,尤氏還帶著一對兒女佩鳳和偕鸞,他們年紀尚小,還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尤氏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妹妹:“二妹妹和三妹妹之所以會遭受璉二爺的欺淩,都是因為我的緣故。如今他們卻安然無恙,夫妻依然和睦相處,而我們這幾個人,卻要如何度過這艱難的歲月呢?”想到這裏,尤氏悲從中來,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