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帶著四十萬大軍,
浩浩蕩蕩的出了應天府,
這一次朱元璋下定決心,必須一舉肅清漠北,
徹底結束北元對大明邊境的侵擾。
為了大明的繁榮和穩定,
為了鑄就自己的豐功偉績,
朱元璋決定親自掛帥出征。
這可是自大明建國以來,
他首次親自領兵作戰,
目標也很明確,
直指北方的殘餘元朝勢力。
他深知,
唯有徹底消滅北元,
才能確保大明的長治久安。
為了避免被北元察覺,
朱元璋和幾個大臣商議之後,
決定采取了晝伏夜出的策略,
老朱和他的軍隊在夜幕的掩護下悄然行動,
這一次可謂是大明精銳全出,
這些精銳們知道,
是朱元璋親自帶隊,
一個個如同獵豹一般,
靜待時機,
準備給敵北元以致命一擊。
這一次他們選擇的行軍路線是朱辰上一次救馬皇後時打通的道路。
這條道路從應天到北平府,道路寬廣且是最近的一條路。
這一條路徐達和朱棣都走過。
知道走這條路便於行軍,而且可以極大的縮短北進的時間。
所以在選擇進軍路線的時候,
徐達力挺走這一條路。
馬皇後上一次從北平府返回應天的時候,走的就是這條路。
回去之後向朱元璋盛讚了這一條路。
朱元璋對這條路已經是心馳神往了。
這一次北進他依然選擇了這條路。
其實也隻能選這一條路。
行軍途中,
馬路兩旁的景象引起了朱元璋和大將們的無盡遐想。
他們不明白朱辰是如何在這荒涼且險峻之地建造出如此寬廣的馬路。
讓他們行軍起來非常的方便。
尤其是押運糧草的官員,
就更是佩服朱辰了,
以前行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行軍緩慢而且一路顛簸,
四十萬大軍吃的糧食可不是一點點。
而且這一次出兵北元主要是騎兵作戰。
不但是人吃的糧食,
而且馬料很多。
出朱辰修的這一條寬廣的馬路解決了他們很多的問題。
基本上沒有耽擱什麼時間。
一個個對朱辰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夜幕降臨,
篝火照亮了大明士兵們堅毅的臉龐,
朱元璋再次陷入沉思,
回想起朱辰創造的那一個個奇跡。
從朱辰第一次恩科奪魁,
名揚應天府開始,
再到朱辰幫著自己搞銀子充滿內庫,
朱辰出計貢獻紅薯和玉米這種神物,
力挽狂瀾大明狂蝗災。
再到朱辰接任國子監祭酒,
為大明培養了諸多的人才,
讓大明百姓豐衣足食,
國庫有了銀子,
創造拚音讓大明老百姓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
最後還利用這神奇的馬路,
急速行軍,
力壓北遠第一戰將王保保救了馬皇後等人。
這一切的一切哪一件事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天大事。
仔細分析,
不知道有多少次,
都是朱辰力挽狂瀾,為自己化解了危難。
可是一想到朱辰不遺餘力貪銀子的畫麵,和那比城牆還厚的臉皮,
朱元璋就很是無語。
自己不遺餘力地整治貪腐,
可是朱辰這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