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孩子(1 / 1)

童年給每個人帶來的影響都是一生的,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是作為80後一代,我們上一代60後還沒有懂得太多育兒道理,因為他們小時候連解決溫飽都成問題,現在我們也做了父母,我的女兒13歲,我的兒子8歲,等我明白這個道理,我發現已經遲了些。

每個孩子的起跑線是出生就開始的,並不是3歲上了幼兒園,或者6歲上了小學,12歲上了初中等等,好像我的觀念裏,我就接受了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因為他們的行為有一半來自於我的基因,來自於我和他們相處的方式,來自於我們的家庭環境。在我的眼裏,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優秀的,他們身上某些稱之為缺點的特質,都能在我或者我老公身上找到影子。所以怎麼去責怪他們?怎麼能對他們歇斯底裏,每次對孩子的失望實質都是在指責自己,嫌棄自己身上那些自帶的缺點。

兒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8歲的年紀,一周5天在學校上學,周末雙休分為四個半天,一個半天上籃球課,一個半天上英語補習班,還有個半天上作文和奧數補習班,僅剩下可憐的一個半天空閑還需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對於他來說童年沒有太多的玩樂,學習占了80%的時間,玩樂的方式也很少,可能就是去籃球場打打籃球,足球場踢踢足球,公園山上走走停停,除此之外就是碎片時間看看電視打發。女兒現在上初中八年級,13歲的年紀,盡管雙休隻有兩個半天補課,但是每天6點50就要出門,中午隻能睡大概半個小時午覺,晚上一般都是23點以後睡覺,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這對青少年發育的黃金關鍵期也是非常不利的。

我沒有一點辦法改變現狀,因為中國教育確實殘酷,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隻是普通家庭,孩子想要以後過上理想的生活狀態,現在唯一的道路就是讀書,這是通往成功的為數不多的捷徑之一,在中國想要改變命運,確實讀書是最簡單的方式,小學到初中階段,隻要你付出努力,比其他同學更用心一點,你就能得到回報,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是能上本市最好的高中,在大基數裏隻有10%的孩子能如願以償,所以越到高年級拚的就不僅僅是努力和用心,還有天賦和智商和家庭財力的支持,還有父母持續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關注一天都不能少。

身邊很多朋友抱怨,為什麼孩子很小就出現叛逆傾向,小學就出現逆反心理,到初中更是無法控製,我想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因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理解學習的必要性,他們沒有認識到學習是他們自己必須做的事情,是達到理想人生的唯一捷徑,很多父母疏於管教,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沒有溝通和交流,不知道孩子的思想狀態、行為習慣,時間長了身心都出現了偏差已經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