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曹孟德奮起誅黃巾,劉玄德臨陣潑狗血(上)
話說星際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星際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話說《太平要求》分為魔卷、冥卷、天卷,角得此書,以冥卷、天卷見效太緩,專攻魔卷,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十數年間,其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星區,達到13州中的三分之二。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眼見太平道勢力急速膨脹,朝廷中有心人也自然產生危機意識。清流派的楊賜,首先上書主張一方麵招撫流民,給以土地耕種,以安定其生活;一方麵捕殺太平道在各地的領袖,以削弱其組織力量。劉陶、樂鬆、袁貴等也聯名上書靈帝,主張逮捕張角,以削弱這股不受國家政府控製的宗教勢力,避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但親太平道的官員也一再阻止,說是張角濟世救人,何罪之有,以莫須有之罪名捕殺,恐失天下人心。靈帝看手下的這些大臣仁者說仁,智者說智,自己便舉棋不定,滅張角之事,事情一拖再拖,終於消息被張角得知了。
角與二弟商議曰:“匹夫無罪,懷璧自罪。天下至寶,人心是也。今人心歸附,若不乘勢取天下,早晚反為朝廷所害。”
於是,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艦,小方六七千艦,各立渠帥,稱為將軍;時各星球汙染嚴重,天呈黃色,便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中涓封諝,以為內應。遂一麵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麵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諝。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諝等一幹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頭戴黃巾,艦首塗黃色,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艦。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一麵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這三員大將本來以為,不要看黃巾軍動不動十幾萬幾十萬隻戰艦,而我軍隻有幾萬戰艦就怕了,艦在精而不在多,黃巾軍的戰艦大多為民用戰艦改裝,戰鬥力不強,這就像一百輛拖拉機聯合起來想打敗一輛坦克也是極為困難。但情形發展卻超過他們預料,因為一百輛拖拉機上如果每個拖拉機上都配上反坦克火箭炮,一輛坦克想輕鬆戰勝這樣一百輛拖拉機未免更是難比登天。
戰爭初期,盧植和張角大戰於冀州星區,黃巾軍聲勢浩大,盧植被迫向南撤退,防守穎川星雲南陽星的朱俊軍團也被擊退,南陽星太守戰死。為了保護首都洛陽星的安全,皇甫嵩將主力布防在穎川星附近,張角當時仍然二十萬戰艦,但經過幾次硬仗,能派上戰場的不過幾萬隻戰艦,於是駐紮在長社星,跟皇甫嵩和朱俊對恃,同時補充在以前戰鬥中消耗的能量,並維修以前在戰鬥中損壞的戰艦。
嵩與俊商量道:“曹操給我們獻計說,這些亂賊為了補給能量方便,把基地安排在石油礦井附近,正好對他們使用火攻!他們遇到火攻肯定會大亂而逃,到時讓曹操在外層空間劫殺一陣,我們再從後掩殺,定能一舉破賊。”遂令軍士,每艦多備燃燒彈,暗地埋伏。其夜二更以後,雷達幹擾波大作,伏兵突起,嵩與俊各引兵以燃燒彈攻擊賊基地及附近石油礦井,瞬時間火焰張天,爆炸之聲連起,賊之軍艦多為焚毀。賊眾驚慌,四散奔走,逃慢的立時被高溫烤成人幹。
張梁、張寶引敗殘軍艦,血拚一場,奪路往外太空而走。忽見一支艦隊,發出紅色警報,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艦,其艦之長,姓曹,名操,字孟德,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
曹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曹騰服侍過漢安、順、衝、質四任皇帝,在東漢末年權勢高漲,曹嵩的地位也很高,一度還出任過三公之一的太尉(最高軍事長官)。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樂讀書,性英勇,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講孝道。曹嵩家財極多,為使後代飛黃騰達,使人在曹操腦內植入成長型輔助智腦,故曹操日後讀書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頭腦機敏,熟讀諸子兵法,特別是《孫子兵法十三篇》,並自作其注,研究頗深,後世人認為,《孫子兵法》雖然博大精深,但是艱澀難解,沒有注解,是很難進行研究明白的。後世流傳的的孫子兵法注解之中,以曹操的注解最早,也最有權威。後來成為魏文帝的曹丕曾經表示:“父親在生前最喜歡讀詩書及古典文學,即使在征戰時的軍營中,也經驗手不釋卷。居家時更是嗜書如命,他曾說:‘作學問必須在年幼時為這,年長後記憶力衰退,經常事倍功半。即使如此,仍應盡量努力多讀一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