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時就有方士巫師在嶗山餐霞修煉,齊王、吳王夫差、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李白、孫中山……都曾登臨嶗山,蒲鬆齡多次到嶗山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嶗山道士》、《香玉》等名篇,更讓嶗山名揚天下。在青島,嶗山下還專門建造了聊齋故事宮,供遊客觀賞。

9)嶗山正南,海邊就是“徐福島”,大的叫“大福島”,小的叫“小福島”,岸上的村子叫登瀛村,村旁的海灣叫登瀛灣,地圖上是這麼寫的,當地老百姓是這麼叫的,“大福島”上建有“徐福祠”,到島上去看看吧,也聽聽齊都徐福的故事。

10)徐福和徐福島。徐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以本方案“齊都版”最為可信且附和民意:春秋齊國時就傳說海外有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齊威王曾派琅琊人徐氏領船出東海,尋訪仙山,倒也帶回了奇珍異寶和神仙傳說,此後徐氏的兒子徐芾(字君房)得以在齊國為官。公元前221年,秦國滅趙國後由西進犯齊國,齊王建被虜,齊國官員和老百姓大多向東方即墨城逃亡避難——從前五國伐齊,隻有即墨和莒城堅守未陷,田單還在即墨大敗燕軍。但到後來人越聚越多,秦兵又一路追殺,抓到齊國官員就押送北荒去為秦王修長城,即墨城也失守了,那些和徐芾在一起的王室貴族、文武百官及家眷大部分準備奔向徐芾的老家琅琊方向,徐芾隻能帶著大家一路向東南,躲到了嶗山裏,才算躲過了戰禍,暫時在當地安頓下來。秦王滅六國自稱秦始皇,開始巡行天下,於公元前219年行至齊國到了即墨,徐芾打聽到秦始皇要登嶗山,就嚇得把躲在嶗山及附近逃難來的男女老少轉移到了嶗山下一個最大的海島上。沒想到秦始皇在嶗山一住就是三個月,就是不走了,這可把徐芾急壞了,整天提心吊膽,他親自去打探消息,得知秦始皇在嶗山遇到了號稱“千歲翁”的安期生,給他金銀全不要,與秦始皇“語三日夜”,留書而去,說千年後“求吾於蓬萊山”。後來唐代詩人李白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說到安期生,詩雲:“我昔東海上,嶗山餐紫霞。親見安期生,食棗大如瓜。”再說徐芾閉門三日,有了主意,福和芾同音,他化名徐福,打扮成方士,就去求見秦始皇,他說:“東海上有三仙山,曰蓬萊、方丈、瀛洲,齊王曾派我父親到東海尋仙求藥,但是他沒有求來仙藥,因為海神要求送去很多‘童男童女與百工’,才能‘即得之矣’。”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徐福”正好說到他的心裏去了,當即下令“徐福”負責征造大船,到各地征選童男童女和各種能工巧匠,早日出海求藥,然後秦始皇就到“徐福”推薦的琅琊台轉了一圈,就高高興興回了鹹陽。現在山東諸城海神祠內還存著李斯所撰,記述歌頌秦始皇此行的秦小篆刻石(如有可能,複製一塊置於齊都“徐福島”徐福祠)。再說徐芾,從此就公開以“徐福”的身份征造大船,征調糧食物資,並派心腹到各地,特別是到北方以征童男童女的名義去尋訪齊王室王族大臣及其後人,現在河北省滄州鹽山縣有個千童鎮,就是“徐福”把尋找到的孩子集中在那裏而得名。嶗山南的海島也就成了“徐福”為秦始皇“尋仙求藥”的專用島,人們就把這個島叫作徐福島,徐芾把尋找來的男女老幼和生活物資也集中到嶗山下,人們不用再提心吊膽度日,不習慣海島生活的人們都上岸生活,形成了一個大村落。後來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些青年人整天舞刀弄棒,發誓要複興齊國,打回臨淄,徐芾就把他們集中到徐福島南邊的小島上去住,人們把大島也叫大福島,把小島叫小福島。因為嶗山下沒有農桑,徐芾開始派船出海捕撈,以漁為業,對官府就宣稱出海尋訪仙山,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