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已到,次日早朝,後一書穿著琉煙特地為他縫製的一套藍白相間的戎裝,手握破軍劍,在樂毅和琉煙的陪同下,昂首闊步走進了皇宮。
燕國自被齊國攻破都城之後,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對齊人都深惡痛絕,宮門眾守衛知道他今日要代表燕國,出戰齊國劍手,都分列在兩旁,為他呐喊助威,希望後一書今日能讓他們揚眉吐氣,一雪前恥。後一書身處其中,頓生一股無限自豪之感。
宮廷之內,到處旌旗飄展,號角勁吹。一眾皇親貴族、文武官員、名紳富賈,早齊集於華陽宮外,翹首以盼。男的頭頂冠冕,身著寬袖夾袍;女的頭結宮髻,耳中明珠,羅衣廣袖,人人光鮮明亮,場麵之熱鬧,連樂毅都暗自吃了一驚,可見燕人對此戰是何等重視。眾人見後一書到來,又是一陣歡呼,一些年輕女子見後一書英姿挺拔,儀表堂堂,更是看得芳心暗許。
一名侍女款步上前來,引著後一書等來到廣場前席位就座。後一書見郭隗、劇辛等早已列席,連公子冉也在座,卻隻是獨自飲酒,與場中氛圍顯得不甚和諧。
不一會兒,姬臨父子陪同著孟嚐君、朱彧也步入場中,姬臨更是假惺惺地上前與樂毅寒暄了幾句,做足了表麵文章。後一書望著他一副嬉笑的嘴臉,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一劍將他斃了,無奈今日大戰在即,也不敢分神多想。
隻聽“當”的一聲鍾響,廣場中立時一片肅靜,內侍高聲唱道:“大王駕到!”眾人紛紛起身,朝昭王行禮。
昭王一身華服,在一眾嬪妃的簇擁下,緩步走到殿前,娉婷公主也跟在其身後,雙眼俏皮地朝樂毅眨了眨。昭王兩手一擺,示意眾人就座,同時朗聲道:“我大燕自立國千百年來,所以能屹立於群雄之間,全賴三軍將士,前赴後繼,奮勇拚殺,所以,大燕自古便是重英雄、敬英雄之所。今日,我大燕劍手後一書迎戰齊國劍客朱彧,正是要揚我大燕尚武精神,為大燕眾將士立下榜樣。有請兩國劍手!”話音一落,場中立時響起一片喝彩聲。
後一書、朱彧各自走到大殿之前,卻見孟嚐君慢慢起身道:“大王,本君聽聞大王高築黃金台,正是為了招攬天下英雄,今日之戰,便是一場英雄之戰。所以本君提議,讓兩位劍手在黃金台上一決雌雄,誰能最終安然走下黃金台,便是今日勝者,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場中頓時一片嘩然,因為孟嚐君此言,無異於讓兩人在台上作生死拚殺,誰能活著走下台來,才是最終勝者。
琉煙樂毅聞言登時大驚,因為隻要昭王應承,後朱兩人便須以死相搏,後一書雖劍法大進,但與朱彧相比,卻仍無勝算。
燕昭王不料孟嚐君有此一著,也是心生顧慮,因為他知道後一書先前曾敗於朱彧刀下,對後一書並不十分看好,但自己既已有言在先,也不好反口,隻得對後一書和朱彧道:“君上既有此意,不知二位勇士意下如何?”
朱彧拱手道:“在下全憑大王抉擇!”
後一書聞言,把心一橫,踏步上前道:“大王,後某身為大燕子民,自當為大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請大王下令!”後一書此言其實並不由衷,隻是他心知眼前之役,已勢在必行,既是如此,便絕不能顯出一絲懦怯,於是慷慨陳詞,倒也極顯英雄氣概。
燕昭王聞言,將酒杯往地上一擲,拍案道:“如此甚好,兩位便上台比試,安然走下黃金台者為勝!”
後一書和朱彧揮手朝眾人一揖,分別步上黃金台,相對站定,手執神兵,冷眼對峙。
朱彧嘴角掠過一絲冷笑,道:“想不到一個手下敗將,居然還有膽量應戰。”
後一書淡淡一笑,不為所動地道:“幾日不見,朱兄便隻會懲口舌之能了嗎?我今日便是要你知道:後一書決不在對手麵前連敗兩次!”
“那就用刀劍說話吧!”朱彧說完,白虎斬略微上舉,擺開陣勢。
後一書卻是不緊不慢,破軍劍在半空一劃,劍尖指地,身心進入“靜守”境界,眼中便隻有對手及其手中的兵刃,別無他物。
朱彧見後一書如此托大,一聲狂嘯,搶步上前,白虎斬揮動,化出無數刀影,朝後一書迎麵而來。
後一書收斂心神,卓立不動,一直等到朱彧踏近三尺之內,方才身影微動。他一直留心朱彧的每一個招式,見朱彧右肩微微一聳,一刀正朝自己斜劈下來,長劍突然迅速往前一送,直插朱彧心口。
朱彧那料到後一書竟能事先得悉他的攻勢,搶了先機。見對方長劍如一道黑色閃電,當胸而來,慌忙撤招右閃,白虎斬向左一格,想擋開後一書的長劍。
哪知後一書一見他向右避開,手腕轉動,舉刀來擋,早已回劍朝他右臂削去,緊接著又是一劍,直劈他的手腕。步步進逼,毫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朱彧心中駭然,後一書的陡然變招,大出他的意料,又見對方攻勢淩厲,不敢正麵抵擋,虛晃一招,人迅速往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