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驚,一邊命人急令張合、高覽速速趕至。一邊派員欲往張濟營中勸降。荀或請命道:“願以三寸不料之舌說張濟來歸。”
我說道:“張濟雖為董卓一黨,但並非十分殘暴,以公之才,諒也無憂。但請十分小心,如不得其法,切勿硬來。”
我想張濟不怎麼厲害不過他的侄子張繡號稱北地槍王,到挺厲害的。
荀或稱是,於是我親自書信,勸其來歸。言必不薄待。荀或攜書奔張濟營中而來。
張濟此時正在犯難,早聞破虜將軍龍羽智勇雙全、用兵如神,今又得益州,關中為輔,料不能得勝。正進退兩難間。得報:“敵營謀士荀或來訪。”
張濟知其必來說降,便道:“大開中門迎接,另將刀斧手從營門擺至大帳,我令汝等砍。汝等即將來使砍為肉醬。”
荀或穿過刀槍劍林時並無懼色,慨然而行。見張濟時笑道:“張公多年不見,不想尊顏如昔。不想老友見麵,為何如此陣仗。”
張濟冷笑道:“我知汝必為龍羽之說客,今請試言之,如若不通,吾匣中寶劍新磨,便請公試之。”
荀或大笑道:“吾以前曾與將軍有一麵之緣,知將軍有膽有謀,不料今日卻如此膽小,見吾一手無縛雞之力之文人亦戒備如斯。但隻恐將軍新磨之寶劍或無福消受,將軍不久自會用之。”(靠怎麼投降和勸降的人都是著台詞啊)
張濟道:“吾怎會自用之,請公細言之,如若不通定斬不赦。”
荀或道:“公領狹西之兵,西有馬騰,北有韓遂,皆是敵非友也。以往奈李郭二人之力可保無恙。今郭汜已死,李催也兵窮奔關東而去。今將軍若不降我主,必為敵手也。吾主智勇雙全,將軍勢難取勝。前有吾主相拒,後若再有馬韓相侵,將軍新磨之寶劍恐真的要自試其利了。”
張濟大悟道:“非公之明言,濟幾乎自誤也。多謝先生良言。”
“公若謝我,帳下刀斧正手所為何事。”
張濟大慚,叱退刀斧手,以禮相待。言:“公可自去,明日吾便領軍前往長安降之。”
荀或大喜:“將軍迷途知返,實乃國家之大幸也,今將軍得遇明主,日後必可名留青史矣。”
荀或急速歸營,我大喜重賞荀或。
第二日,張濟領數十隨從,不挎刀斧,入長安來降。我於城門處相迎。
張濟遠遠望見我下馬等候,非常感動,遠遠即下馬來迎。行禮道:“張濟不才,今日迷途知返來歸將軍,望將軍能夠收留。”
我大喜,執其手道:“張將軍肯來相歸,實乃我之大幸。吾對天發誓,必不負汝。”
於是設安款待,賓主盡歡。以後數日,我一直以禮相待,張濟見吾待之以誠,且兵勢極盛,遂才死心塌地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