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永曆微微笑道:“鄭先生、楊羽,你們二位都是不世高人,萬中無一,朕甚是欣賞,一日得不到二位的相助,朕就難以安心!”
鄭寶麵色一暗,說道:“陛下,我等都是大明的子民,就算不能出仕,也斷不會向外邦獻藝,我們隱居於此,就是打算此生再也不入世了,如果有一天,有人逼迫我們做有損國家百姓之事,我們就是死也不會做的,這點請陛下放心!”
永曆一聽,心中不禁大叫“不好”,看來自己的話引起了鄭寶的誤會,以為自己是擔心他們為敵所用,所以才強製逼迫他們聽命於自己。
“鄭先生,言重了!”永曆一邊說著,一邊擺手,而後繼續道:“朕是愛才,惜才,想你被譽為‘鄭一刀’,一雙妙手回春之手,治愈過多少百姓的疾患,可是你想過沒有,等你百年之後,你的才學可曾能流傳下去,難道鄭先生也如同千年前華佗一樣,隻聞其名,不見其藝嗎?”永曆如此質問道。
“呃!”鄭寶當時就怔住了。
永曆打鐵趁熱,繼續說道:“鄭先生,朕曾在南京下旨興建大明國立第一大學,你可聽說過?”
鄭寶點點頭,表示有所耳聞。
“那好,鄭先生可知朕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在各地興建學校,在南京建立大學嗎?”永曆問道。
“草民不知,請陛下賜教?”鄭寶有些好奇了。
“為的是傳承!”永曆隻說了一句。
鄭寶聞聽此言,便不再說話,而是低頭沉思起來。
好半天之後,鄭寶好想明悟了什麼,但又很猶豫,便問道:“陛下心胸開闊,高瞻遠矚啊!建校勸學實乃國之幸事,當澤被後世,名揚千古,可是臣不知道臣能做什麼?”
永曆聽後,心中暗笑:有人好名,有人好利,而還有些人以拯救天下為己任,如果估計的不錯,這個鄭寶其實就是最後一種人,他懸壺濟世一輩子,從他手上救過的人命不知凡幾,不然也不會得到“鄭一刀”的名號,隻是晚年孤苦無依,心也冷了,這才退隱山林。對於這種人,隻要想辦法勾出其當年未竟的夢想和遺憾,說不定,就會降服他。
“朕打算在南京建一所‘醫科大學’,就是培養醫生的地方,大學建成之後,請鄭先生去‘醫科大學’任教,做第一任大學校長如何?”永曆如此說道。
其實就算請不動鄭寶,永曆也早就打算建幾所“醫科大學”,以充實軍隊和民間的醫療部門,為大明子民的健康服務,所以現在提出來,隻是適逢其時而已。
果然,鄭寶聽後,眼睛眯縫起來,好像心裏在盤算自己的得失。
這時,永曆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楊羽,說道:“如果朕沒有說錯,你是北宋開國功臣楊信的後代,對嗎?”
楊羽聞言就是一震,抬起頭,雖然他看不到永曆,但從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內心確實有了變動。
楊信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下大將,與“楊家將”老令公楊業的父親同名,但二人並不相熟。雖然楊信耳聾,但為人有紀,剛正不阿,又能體恤下屬,頗得上下的信任,為後世所傳頌的忠義良將。
楊羽和他的先祖不同,他的眼睛自幼失明,但其家為了振興祖業,還是讓他自幼修習武藝,後來被出宮選材的老太監看上,便帶回了宮內加以培養,經過一段非人般的訓練,他竟然以盲人的身份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個“絕聲衛”,從此開始在宮中護衛,直到崇禎皇帝為國殉難。
以上這些,都是永曆通過張迪查訪出來的,非常的不容易。
“是的,陛下”楊羽點頭道。
“楊信將軍忠義千古,卒於軍中,實乃大明將士之楷模,朕是崇禎先帝的堂弟,當今大明唯一的正朔,怎麼就不能得到你的擁護呢?難道你要讓你的先祖蒙羞嗎?”永曆語氣非常的不善。
“陛下,臣知錯了!”楊羽急忙跪下,俯首叩頭。
永曆站起來,親手將其扶起,而後說道:“朕也不強人所難,這樣吧,你隨朕回返南京,隻要幫助朕訓練出一隊新的‘絕聲衛’,你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到時候,天下任你遨遊,如何?”
楊羽看了看鄭寶,發現鄭寶還在沉思,便說道:“請陛下容臣想想!”
永曆不再說話,心裏卻樂開了花,他已經知道,這次招攬鄭寶和楊羽之事,肯定十拿九穩了,至於那個卜羅,隻要楊羽歸附了自己,他也肯定會被收入囊中。
(今天看了一下,發現悲落兄弟給我投的推薦票最多,還是悼武華夏兄弟一如既往的支持,真是感謝你們不離不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