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三大幸”(1 / 2)

人常說:人生有路上有三大幸:一是在嗬護生命上,有一雙好父母;二是在增長才智的道路上,能遇一個好老師;三是在拓展事業上能遇到一位好領導。這三大幸可以說讓曹欣都悅沾上了。

曹欣悅的父母是市上電信局的一般中層幹部,雖然兩個人平平常常,日子過的平平淡淡,但卻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特別在做人上,父母從小就常常教育她要正直、誠實、善良、忠厚。並在生活中在對待各種人和事上都以身作則帶頭示範,日長月累,默移潛化,所以就把曹欣悅影響成了現在的這樣一幅和善、親近、融合的性格。

在上學以後,從小學到大學,她也碰到了好多好多非常優秀的好老師,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語文老師常茜茹對她在文學上的點撥和教誨,是她至今難以忘懷忘。正因為有了像常茜茹這樣的好老師的精心培養和辛勤付出,才有了她今天麵對各類工作應對自如以及文、理雙全非常厚實的文化底蘊。這為她今後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造就了一份非常優厚的自身資源。

參加工作後,她第一個就碰上了像鄭行長這樣一個對革命忠心耿耿又非常愛惜人才的老前輩,這不能說她不是個幸運兒。從她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鄭行長就十分重視對她的培養,一旦發現優點,就大膽啟用,這是別的領導很難做得到的。現在正當曹欣悅在宣傳教育部幹的得心應手的時候,她也沒有想到,出自老行長對人才的寵愛,在征求了各個領導成員意見之後,又把她送上了更高的一個平台。

那一天,曹欣悅給鄭行長彙報完工作,將要離開的時候,行長留住了她,給她談了這樣一條意見。鄭行長語重心長地說:“欣悅,最近工作還幹的順利嗎?”

曹欣悅回答:“進展很順利。”

“是啊,你到宣教部這一段工作幹的非常出色,各方麵的反映也很不錯。那還有沒有什麼想法?”鄭行長問。

“想法?”她想了半天又說:“想法很多,最近我還準備結合當前形勢,再搞兩次大的員工培訓……”

鄭行長擺了擺手打斷她的話說:“我說的想法不是指這個,是指你現在的工作崗位是不是該變一變了。這也許是我最後能幫你做的一件事了。”

聽後曹欣悅驚奇地問:“鄭行長,你?”

“今年年底我就要退了。你來時沒有讓你幹業務委屈你了。我想今後你應該到業務崗位上去磨煉磨煉,凡事眼光都要放長遠一點。我的這個意見你同意嗎?”

曹欣悅點點頭說:“鄭行長,我聽您的。”

一星期後,行裏召開黨委會,對行裏個別中層幹部作了調整,曹欣悅按照行長的意圖,順利調到資金營運部任經理。另外這次還新提拔了三名副經理,其中有米燕、王杏梅和籌資部的一個男大學生叫勁恒。米燕是因為老馬被當選為工會主席而提升為行政部副經理,並主持行政部工作。這給她原來那顆不平衡的心稍稍地有了一點慰籍,但和曹欣悅比起來,她和她仍是差了一個台階,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服氣。

接管資金營運部的工作,對一個學財務專業的人來說,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過從工作性質上講,風險度比原來增大了很多,這不僅關係到全行幾十個億的資產的安全運作,同時還要確保全行資產盈利目標的實現,擔子確實比此前重了很多。再說做資產運營工作勢必要經常和大大小小的企業打交道,況且在當前社會風氣極其不正的情況下,每走一步都充滿著種種風險,這叫她不能不擔心今後的工作能否做的更好。

曹欣悅上任後,鄭行長又叫她談了一次話,從長輩的角度在好些方麵提醒了她,對她的工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一切她都深深地理解鄭行長的意圖,作為她今後唯一能報答這位老前輩的就是好好工作,為他爭氣。談話後她十分慶幸,在從業的道路上她能碰上這樣一位好領導,她已經感到很幸福了。

資金運營部的工作和宣教部的工作相比,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宣教部的工作是屬政治範疇,而資金營運部的工作卻屬於經濟範疇。一個是軟手段,一個是硬指標。全行的資金運作是關係到銀行生死存亡,所以根據每一年行裏提出的總的計劃任務,幾個業務部門都必須把每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工作責任細化到每一個人身上。加之資金營運部又是行裏人員最多的一個部室,人又複雜,從管理上也增加了不少難度。所以工作責任製的製定就成了最關鍵的一步。曹欣悅到任後,把原來部室的幾項製度都做了重新修定,該加的加,該去的去,盡量做到結合實際,切實可行。同時又把部裏原來的幾個信貸員的工作做了一些小範圍的調整,她認為這樣有助於業務上的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