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你了(1 / 1)

有人說記憶中會有難忘的人,但是我為什麼記不得她的樣子?

我出生在一個小鄉鎮,記事起家裏就經營一家診所,爺爺是醫生,爸爸是醫生,媽媽是護士,我甚至以為我也會去做醫生。

爺爺學的中醫,爸爸學的中西結合,他們是從衛生院中獨立出來開了個小診所,診所開在小莊街的臨街上,兩個小門麵,左邊是藥房,右邊是診室和處置室。

我對診所印象很深,幾十個中藥抽屜,荊芥,連翹,黃連,黃芪,黨參等等,琳琅滿目的成藥櫃台,正氣水,四磨湯,麝香膏,雙黃連,這些藥的藥性,功效我也算是耳熟能詳了,媽媽為了提升我的記憶力,我經常背藥方,什麼四君子湯,小柴胡湯,小青龍湯反複地背,每天做完自己的作業媽媽還要抽查我藥方背的怎麼樣,我每次都不會讓她失望,我都記得,記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小莊街上每過段時間就會趕集,小時候覺得趕集真好玩,街頭賣油餅的劉叔叔一直都是穿大頭皮鞋,不論剪頭發的劉師傅怎麼說他矯情,他都是把鞋擦的幹幹淨淨,活脫脫就是一個體麵人,街角改衣服的孫阿姨縫紉機老是嘰嘎嘰嘎的響,她為了多掙一塊錢可以把她的縫紉機使用技術說的天花亂墜,對門信用社的李叔叔戴著金絲眼鏡,他都不用驗鈔機,真鈔假鈔他一摸都能摸出來,我一到趕集可以搖頭晃腦地從街頭跑到街尾,在我記憶中趕集是彩色的電影,大家都很生動,隨時都能從我記憶中跳出來糾正我記憶裏的不合理。

子女教育一直是鄉下家庭生活的主題,尤其在我爸看來,他人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督促我讀書,一直到考上大學,但是讀書真不好玩,哪有在鄉政府大院裏麵打BB彈好玩?父母可不會管你那麼多,從三年級起我就去縣城上小學了,去縣城讀書不容易,每天都要坐小巴士往返縣城和鄉裏,我努力和每個對視的人講話,記下他們的長相,同時我也怕他們會認識我,會問我為什麼一個人上學。

自從去了縣城上學,我看到集上賣的東西就開始嗤之以鼻,它們太土了,太舊了,太不流行了,我變得不喜歡和大家打招呼,我總覺得他們會問我是哪家的小孩,為什麼我家人不在縣城租房陪讀。

小莊街上的人有事沒事都在打牌,他們很敷衍,一點都不熱情,好不容易想和他們打個招呼,他們輕描淡寫的回應後立馬就開始抓牌,除了贏錢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我不喜歡回小莊街上,它讓我覺得自己很土,我的情感和情緒很廉價,會被時代的車輪隨意拋下。

但是小莊街上有一家雜貨店很好玩,店鋪會賣時髦的港台流行盜版磁帶,紫色塑料殼的自動鉛筆,藍色的筆記本,透明的潤唇膏,和銀色的風鈴,櫃台前的老板女兒很美,穿著白色的連衣裙,可是她叫什麼呢?為什麼我不記得她長什麼樣了?不應該啊,我感覺她對我很重要,可是我真的忘記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