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章 初具規模(1 / 2)

工具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是托市裏發往清水縣的第一趟客車運過來的。

有了新買的幾種電動工具效率比原來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三人開始製作天線,忙了一上午又做出三十多台,到了下午李想跟大龍去安裝,王強繼續跑銷售,三十多台天線安裝調試完天都快黑了。

回到倉庫三人累的不行,李想說道“強哥就憑咱們三個累死也做不了多少,這樣也不是個辦法”。

“兄弟有什麼主意?”

“製造的活我們要找人幹,我負責安裝,你還是負責銷售”。

“還有這個倉庫你看能跟你們公司商量一下能不能租下來,最好能簽個合同”。

“簽合同沒問題,我不是當初想著省點錢嗎,土產公司巴不得把他租出去,現在我們工資都快發不下來了”。

“找人幹活,這個也好辦,工資怎麼算你看給多少合適?”王強問道。

上一世李想也在南方創辦了一家小型五金廠,工人都是找的一些家庭主婦,工資計件製,多勞多得幹多少活拿多少錢,上班時間也自由,一些簡單的活還能拿到家裏去做,這樣也不耽誤放學接孩子給孩子做飯。

“強哥,咱們招工最好找下崗女工人,或者家庭困難的女工,咱們這小作坊,也不需要技術工,一般家庭主婦都能幹,這樣也可以給她們減輕點生活壓力”。

“工資采用計件製度,一天幹多少活拿多少錢,多勞多得,具體的計件工資我晚上做個表,明天給你,你按照這個給工人算工資就行”李想對王強說道。

王強從倉庫回來之後也沒閑著,連夜開始招人去了,時間就是金錢,如果這個小工廠效益好,他也打算辭職後跟著李想幹了。

最近幾年隨著計劃經濟向著市場經濟轉型,一些工廠效益也不好,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嚴重滯銷,形成惡性循環,隻能靠著政府補貼度日,時間一長政府財政吃緊,隻能關閉工廠破產倒閉。

與本地工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方地區,改革開放的春風首先席卷南方沿海城市,產品新穎時尚順應潮流,銷售麵向全國,南北方生產銷售思路差距最起碼有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李想製定了一個短期的產品規劃,首先在本地縣城打開銷路,慢慢麵向市區省城一步一步穩紮穩打。

第二天一早倉庫的大門就被王強拍響

“李想開門”。

李想睡眼惺忪的打開倉庫大門看到門前站了十多個人。

李想環顧了一圈站在門口的人,十多個人大多都是三四十歲的婦女。

“李想這是我給你找的工人”王強說道。

這時門口傳來了一個聽著挺年輕的女聲音“李想怎麼是你”。

李想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個小姑娘站在人群的最後邊,一眼就認出了眼前的女人。

“宋娜怎麼是你?”。

“強子哥叫我來的說你這裏招人我就過來了,沒想到是你啊李想”。

“你們別在門口站著了進來吧”,說完李想把人迎了進來。

“強哥你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工作吧”。

王強叫著眾人去裏麵介紹具體的工作情況了。

李想單獨把宋娜留了下來。

宋娜是李想的高中同學,隻不過宋娜是複讀生,今年高考宋娜的發揮也不太理想按照估分的情況今年大學宋娜還是沒有希望。

“你這是勤工儉學來了?”。

“什麼勤工儉學,高考了兩次,還是沒能考上,我放棄了我根本就不是塊讀書的料,對了這裏是什麼情況,你開的?”。